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9860|回复: 27

文化主题周,日圆大奖赛活动:第三周主题“对联”“门心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主题周,日圆大奖赛活动:第三周主题“对联”或“门心对”

S8 {) I% E7 ?0 N ]- a


    北京文化博大精深,针对北京的专项课题研究也是丰富多彩。术业有专攻,但往往因为北京地域的博大而不能求全,所以老北京网提供了一个网聚大家的力量形成共同的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发动每个人,大家共同探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北京史料。

7 u8 x/ }# b! U' i7 ~4 V

    本活系列动计划按周进行,每周一个专题,大家可以在这个专题贴子下集中发贴。

8 b) x& Y6 b$ ?. k9 y

    每周计划评选出一名最具学术价值的回贴给予象征性奖励:老北京网胸针一枚及日圆硬币1日圆。

! e" t4 @! R/ q) g' M

    计划开展专项之内容:门墩(已结束)、窗棂(已结束)、石碑、城门、牌楼、教堂、王府、胡同、彩绘、陵寝、会馆……总之是关于老北京的都是我们的主题

S* J* [/ z- Z3 H; N+ N( t+ K, m

本周时间段2009年1月20日-1月31日(本次为迎接春节,故加长时间)
本周主题“门心对”或“对联”
跟贴类型:图片、文字均可

8 o6 t) h% V6 {0 F

请在发贴或发图后务必留下图片介绍或内容说明

/ S9 T+ |" F, B7 i. m# M- V/ ]' Q$ u' Z


 

发表于 2009-1-20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号地有个:槐华衍庆,树德滋荣。很多人拍了,就不发了!我琢磨斋主说的那大门也许人家是显示自己廉政吧!

$ W9 a& J8 r7 h

 

. N! r! X* ]5 V

学学刘麻子,来个托了斯,翻成北京话就是包圆儿!

' K0 ^6 W% l( R2 X' _6 N

 

' ?% e. o o4 S9 S$ p' D8 H/ i

 

6 o8 I* C. ?+ i' x4 M( u& |, V

 

; _4 Q9 X. v) ]) }. v! F

 

9 ]% g( b& d* Z8 R& k9 j1 |

 





发表于 2009-1-20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气颇大、疑点颇多的门联

前门西河沿街152号大门上的门联文字口气颇大:“笔花飞舞将军第,槐树森荣宰相家”,横批“帝泽如春”。看来这家主人深受天恩,曾经出将入相。

* \- i; C/ s4 p0 ]7 \! Q, E7 y% H u

上联“笔花飞舞”,当是运用了“梦笔生花”的典故。 

^8 b; ~- f, D3 F0 o

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时期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里的《梦笔头开花》:“李太白(李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后人多以梦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语比喻文思大进。 

- p. d! r' R* u0 \1 O {

明代汤显祖戏剧《牡丹亭》写道,柳梦梅对旅店主人说:店主人,你将我花银都消散去了,如今一厘也无。这本书是我平日看的,准酒一壶(换酒一壶)。〔丑〕书破了。〔生〕贴你一枝笔,〔丑〕笔开花了(笔尖散乱)。〔生〕此中使客往来,你可也听见“读书破万卷”?〔丑〕不听见。〔生〕可听见“梦笔吐千花”?〔丑〕不听见。

* g" K/ n2 L" E$ _/ q( Q; o

但是152号若是将军府第,主人笔花飞舞的文采又与将军武职有何联系呢?也许是借用李白的典故,表明主人姓李?

: l4 \# _5 G v V5 K) E' Z

下联“槐树森荣宰相家”,当是运用了“三槐为宰相之位”的典故。“森荣”即“繁茂”。

4 p! W8 p6 r' g2 U

槐树在古代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周礼·秋官》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注云:“槐之盲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由此槐便与古代官职有了联系,成了官职的代名词。在古代汉语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槐蝉,指高官显贵。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 w! c& L6 Z5 ^, D

横批“帝泽如春”,“帝泽”即天恩雨露,好像主人承受天恩非浅,曾经出将入相。在清代,大学士号称宰相,身兼大学士和将军的有傅恒,但是他不住外城。总督号称大帅,可以泛称将军,身兼大学士和直隶总督的是李鸿章,他倒是姓李,但是李鸿章在北京没有府第,他老人家来了还要住在贤良寺呢。

# w% B# Y% k! m8 D0 }) `" J

152号大门坐南朝北,门楼不大,门墩也小,不像是出将入相人家的规格,而且门联配有横批的状况似亦少见,可以看到横批是在一块横板上面,占用了门簪的地方。若说是民国时期住户所为,“帝泽如春”这样的话头又与民国社会大不相宜。

3 x4 l. O7 T+ [9 j' s

查阅清代《京师坊巷志稿》和民国《燕都从考》,都没有提及西河沿住过的名门大户。这个门联口气之大,疑问之多,着实令人思来生趣。哪位朋友如有高见,欢迎补充和指点。

9 Y# i( X! w1 S; Z6 {- x

 

4 b8 G4 D. J5 f( U3 P



发表于 2009-1-22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夏、绍兴,暗示主人姓氏

江夏即武昌,山阴即绍兴。源出江夏最大的望族为黄氏,现在人口排列第八,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小说《三国演义》宰了击鼓骂曹的弥衡的黄祖。黄氏有支派在绍兴。看那门联,“旧”或为祖籍,“新”或为支派。

: T4 v$ B8 H0 I: x4 V

不知前门西河沿街154号主人是否姓黄?

* r7 t1 [& i% V( r' Y8 J. q9 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 G' e$ c. ?/ b, }6 R

 

发表于 2009-1-21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宫过年如何悬挂门联?

清代《养吉斋丛录》卷十九记述,清代宫廷过年,于封宝前一日(衙门封印,宫廷封宝,停止办公,放假过年,时间约在腊月二十五日),宫门、宫殿槅扇門、屏门都要悬挂门联。清宫门联是墨笔写在白绢上,悬挂,而不是粘贴,正月下旬撤收,由翰林书写,内容范本于乾隆时期拟定,保存于翰林院清秘堂。

; ^2 p% R5 s5 @

门神挂在门扇上,门联挂在两柱上。

' L7 H8 Z* ]+ @, T

下图可见,宫门的门神和白色门联、白色灯笼。过年之后,撤收,保存于南池子门神库。

" O; X' I) N/ M+ S! D( c

 

- v2 Z3 H: f y, K) Q6 u3 J

部分宫门门联内容

! I; S: A% a+ T* q- W

协和门:协气东来,禹甸琛球咸辑瑞;和风南被,尧阶萱荚早迎春。

$ ]; n: N& b- k

熙和门:景纬霞敷,星干灿三辰珠璧;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 x; ]1 ?* R( h' O: r' V

太和殿中槅扇: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协颂平章。

; ^. `7 t4 K2 j- Z

中和殿中槅扇: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中和绵鼎录,九天日月齐光。

' w, _- J! R0 ^! q* p

宝和殿中槅扇:凝鼎命而当阳,圣录同符日月;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0 c0 s, U( L; @7 z' i# L$ X7 j

乾清门:帝座九重高,禹甸周疆环紫极;皇图千祀永,尧天舜日启青阳。

7 @4 j3 t4 H/ Q8 i3 Q9 E

日精门:日丽金门,五色云屏三岛近;风和玉殿,九霄彩仗百花新。

0 L' K. `& q( Y

慈宁宫:景福集璇宫,亿万斯年,永登仁寿;慈云辉宝殿,千八百国,莫不尊亲。

# H2 E0 `" d2 j6 g% _$ F

储秀宫:龙影玉珂联,花明御路;鸾声朱履度,日丽天衢。

5 \: V6 {" G8 f) `) l% S

 

' u A8 O% K5 U8 a



发表于 2009-1-21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l( y* Z% J0 F4 _1 I

江夏勋名绵旧德,山阴宗派肇新声

发表于 2009-1-21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4 ]' A/ n* J) Z4 e; E' y$ E

礼乐百年承燕冀,诗书千载荷龙光

发表于 2009-1-21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这个门联口气之大,疑问之多,着实令人思来生趣。哪位朋友如有高见,欢迎补充和指点。 4 T2 T' M( |* i1 s z4 j S4 l

 

5 K' _5 \' E) u1 }7 i) Y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西河沿152号门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d7 B7 y1 |9 K( n2 X

跟您一样,我也觉得这户口气很大

发表于 2009-1-21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逝去的光阴在2009-1-21 19:36:00的发言:
! [8 P0 \; r- x9 [7 I: v, {% U- [

太厉害了!

8 w" {4 s+ P% z2 r- k

 

3 Q& v" ]! j4 L

 

+ K( y) B* @9 H4 a9 P

我内是扯呢,包圆儿是不可能的,光阴别舍不得,发点出来吧!希望大家都能发点对联,写点对联的解读。

发表于 2009-1-21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厉害了!

发表于 2009-1-22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网友说江夏是指陆逊,山阴是指陆游。这家人应该姓陆。也许有道理,黄祖杀了弥衡,不算是个光彩的人物。

发表于 2009-1-24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上一个吧

, w( {' T V/ N, m0 l% q


 

" @/ [/ }2 V8 n) u! q

润身思孔学

v* M) @; Y! }1 F, U

德化仰尧天

! d0 W @) C! {4 U0 v. A6 F8 I

 

; }" b' r; E5 \, m& ]4 l! b

有趣的是 这个联头两个字是标准的欧体字  写得非常好 可写到后头 就完全没了章法


发表于 2009-1-24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我自幼喜欢看对联,听对联故事,也模仿着作。不揣冒昧,就我所知,说说有关楹联的一些常识、故事和想法。对联本身的形式,寓有很深的理念:左右相对,主旨归一。正是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对联,上下联要对称、均衡。不偏不倚,合于中庸。就是利于社会、适于生存的和谐。我们的先人用这样的形式叙述了这普世而深刻道理。
   南城胡同里门心联,最常见的是: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忠厚传家久,诗书継世长。  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当然也有不少有个性的佳作。惜年陈日久,留下的是不多的。
  春节在即,写春联又是应时当令了,社区也常以征联为文化活动;但有的应征作品,不合要求,甚至只是两条字数相等的标语。想就本人所知和朋友们讨论,并向方家清教。
 对联,在世界上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对偶的句式,在楚辞、诗经和同时代的文字中就有了;单独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五代以后形成,成熟于明清。唐宋以来盛行的近体诗(绝句、律诗),对偶句(联)常见,律诗就绝不可无了。
  我们中华民族一向以成双、对称、平衡的和谐为美,这是对联形式形成的社会心理;汉字单字独音,又是绝对独具的条件。唯有我们中国有对联这一文学形式。实用性、普及性、随意性也是别的形式没有的。从太和殿到茅草屋,都流行贴(挂)对联;叙事、抒情、玩乐互动无所不可,能庄能谐。板着脸,行;嘻嘻哈哈,也行。喜庆祝福、悲伤悼念无所不宜。它还能看出作者的才学、胸襟、思路和机敏。解决难题的对联故事有许多许多。说到随意性,一个字对一个字到几百字对几百字;句子可像五言七言那样整齐,也可像词曲长短不一;文言、白话,雅俗并存。是很不错的益智游戏。既是游戏,必有规则。对联规则有三:一、上下联字数相等。二、字,词,语法结构一致。三、声调平仄相对。不懂规则、不合规则、不守规则,就是不会。写出的就不是对联。
有一副对联,“,一匹天青缎,六味地黄丸”,合格。一匹对六味,天青对地黄。缎(绫罗绸缎)对丸(丸散膏丹)。平仄合于要求。是五言诗(绝、律)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对子是对着玩,没意义。只是拼机巧和才思。也是益智操。
 规则不难学习,运用却非易事。读音声调,古今变异,严格要求,颇费周折。声调,我以为用现在读音当标准,读来抑扬顿挫就很好;但不少人不同意。使人视平仄为畏途。不利传承弘扬声律方面的知识。无论诗、词、曲,押韵的句子末尾一个字(韵脚)声调不能含糊;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也同样重要。
  先说到这儿,有功夫再接着聊。

% B( U& Q- v1 a) W+ X5 W

 

发表于 2009-1-2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带横批的门联,摄于北海附近.
发表于 2009-1-23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掌柜在2009-1-20 10:13:00的发言:
! m8 W) C/ x! n6 n

文化主题周,日圆大奖赛活动:第三周主题“对联”或“门心对”

/ B5 z2 b1 q- G" w


    北京文化博大精深,针对北京的专项课题研究也是丰富多彩。术业有专攻,但往往因为北京地域的博大而不能求全,所以老北京网提供了一个网聚大家的力量形成共同的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发动每个人,大家共同探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北京史料。

. {, c/ ^7 h& e4 F8 n1 G( E+ `$ P" b

    本活系列动计划按周进行,每周一个专题,大家可以在这个专题贴子下集中发贴。

5 R r) ?5 a$ v" n3 n9 g1 c, q

    每周计划评选出一名最具学术价值的回贴给予象征性奖励:老北京网胸针一枚及日圆硬币1日圆。

1 ~. }0 J0 U! ~! x6 m' }( {4 f

    计划开展专项之内容:门墩(已结束)、窗棂(已结束)、石碑、城门、牌楼、教堂、王府、胡同、彩绘、陵寝、会馆……总之是关于老北京的都是我们的主题

, o3 H- \ {2 J7 r# b. N n

本周时间段2009年1月20日-1月31日(本次为迎接春节,故加长时间)
本周主题“门心对”或“对联”
跟贴类型:图片、文字均可

/ V6 n% q2 p$ G( |* h" i1 U

请在发贴或发图后务必留下图片介绍或内容说明

9 O3 U) y' M6 s


 

0 g- H) r5 y- y; j

这对“门心对”拍摄于2005年一直没发,怕被“有心人”惦念。但每年都拍张留存,2008年又去拍,就发现己成第二张片这样子,

, u3 X4 a6 J: W% }8 S1 L8 v' n% m

  即然门都不知去向,那就发到网上供大家欣赏和悼念吧。

; }7 E% g) L( [% S8 U7 P9 a

 

, U4 \/ i8 E! ?( }

 

- ]# q1 k# {9 n

g1 h: F2 n. r

 

' I) h. n* S% t/ |2 o, b) B2 W

 

8 Q8 ^2 Y) q2 ?+ r/ h2 h

请 食烟火斋版主、老盘子版主  及各位网友帮分析这付“门心对”

+ ~. Q# o/ K* [


 

发表于 2009-1-23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s& D$ c7 k" j& {

 

$ @. l5 @) ^) w

 

( a! I: t- M# t% P1 P

 

7 }: i& `$ H1 ^7 i% m% V


这对“门心对”拍自东四某条与某条之间南北横胡同内。

发表于 2009-1-27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回复老盘子
斋主的贴就是料重火候足! 赛得过武吃烤肉季不?
' q/ G# n# t& m, C

% Z3 W( t) `4 v1 K

人家点了咱俩的名,咱俩总得有一个豁出去的,这也是城根儿先生看得起咱俩。那个“敷”和“箕”确实不大好认,好在认得一些零件,家有《说文解字》,不怕不能验明正身。再说“箕子五福”也是咱们聊过的话题。给大家过年解个闷吧。“敷天箕福,寰海镜清”是个大大的吉利话,期盼大家都享五福。

7 f5 `5 Q A. v8 ^

 

. Y) U5 [( y1 Z; `' w

烟袋斜街拍记成果:

! d3 e% C% F, z7 O) v) N; Z' ]


发表于 2009-1-27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斋主的贴就是料重火候足!
发表于 2009-1-27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食烟火斋  谢谢解析
发表于 2009-1-27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城根儿先生:门联答案是“敷天箕福,寰海镜清”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9-1-23 23:34:00的发言:
: s" z& {! a. F7 H, u1 p

这对“门心对”拍摄于2005年一直没发,怕被“有心人”惦念。但每年都拍张留存,2008年又去拍,就发现己成第二张片这样子,

4 Z' |& D3 r' w7 ?9 l, @ N: y

  即然门都不知去向,那就发到网上供大家欣赏和悼念吧。

: g' B4 C8 _$ s7 D$ D( e# Y

 

" e7 A& {. L: w. n* n

 

+ n- I0 H1 h$ V& b9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胡同-1-2-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 { B9 D: o; R" H6 H! b

 

( J# \# k2 O2 j8 ^0 p+ V0 ? J/ ]

 

- w$ t$ a! p1 _! x' v! @

请 食烟火斋版主、老盘子版主  及各位网友帮分析这付“门心对”

3 h+ C2 s" W" q


 

7 e7 S# ] s0 X' e- t9 Z- p, `

 

; @4 d2 G5 _3 e% s

这副门联的文字是“敷天箕福,寰海镜清”。

# c4 y0 U1 a: U6 X0 {

若欲解意,须先解字。

5 b S+ v1 C- o8 r

1,上联第一字为“敷”,读“夫”音。右边部分现在归“反文部”,在《说文解字》里归“攴部”。“攴”,旧读“扑”,在《辞海》里读“泼”,在我此时使用的“紫光华宇拼音输入法”里也读“扑”音。“攴”,意为“小击”,即“轻打”,“轻拍”。女人往脸蛋上敷粉,就是轻拍。

2 v9 e, D. k' _0 p v& |9 @4 H

“敷”的左下部,现在是个“方”,篆字里是个“手”。左上部,是个“甫”,是个声符,表示这是一个“形声字”,要读“甫”声,注意,“杜甫”读音“杜府”,不是“杜普”。

C5 f ^0 a* ~5 Q+ f$ h. o

用手拿着,轻打轻拍,于是(粉末状的)物质就布满了。因此“敷”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布满”和“普遍”的意思。

, W( S2 i$ A- u7 c. q: y# H

上联“敷天”就是“普天”。

1 O* s8 i$ J, s/ N

2,上联第三字为“箕”,读“基”音,“簸箕”的“箕”。“箕”的本意是用具,是名词,与之相对的下联的“镜”,也是用具,也是名词,因此可以相对。

8 W2 Y# b% _2 R* p

“箕”在《说文解字》里归“竹部”,就是“竹字头”,中间的“方块”里边有两个“叉子”,象形“簸箕”。下边的“一横两竖”,象形为“茶几”的“几”,是个声符,表示这是一个“形声字”,要读“几”声,注意,是“饥”声,不是“挤”声。

% K" k* X& c) ^9 x! a

3,“箕福”,就是我在恭俭胡同冰窖讲座时讲过的“箕子五福”。

) u3 o2 g2 G+ ?0 ]" L8 N8 T. i

箕子是殷商的王族,封地于“箕”,是亡国之君商纣王的王叔。《史记。殷本纪》记述,商纣王将另一个王叔比干剜心之后,“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释放了箕子,并且向箕子请教治国立身的学问。箕子为周武王讲述了《洪范九畴》。“洪范”就是宏大的规范,“九畴”就是九个方面。其中的第九畴说到“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终。按此说法,享福的前提是要长寿。

# B" f) @0 d9 ^$ h8 g

拍记逛胡同,常见门墩、花板等处雕有“五福捧寿”图案,五个蝙蝠围绕着寿字或寿桃,即出自《尚书》记述的箕子《洪范九畴》所阐述的五福。箕子后来带着部曲跨海去了朝鲜。风急、浪高、天冷、夜黑,黎明时分,鲜艳的朝阳出现,看到了陆地,于是这片陆地被称为“朝鲜”,朝鲜多山,又找了一片平坦的土地安身,那就是“平壤”。至今南北朝鲜全都自称是“朝阳鲜艳之国”,但是1959年金太阳刨了平壤牡丹峰下的箕子陵墓。

6 C. H+ f7 r% |" U

4,下联第一字为“寰”,读“环”音,古代指王都千里以内的“王畿”。“寰海”,就是四海之内的所有地盘,也就是天下。

. _* l5 G9 E9 X8 J8 G' n& Z

5,“镜清”,就是四海之内好像明镜一般清平。

+ v2 s) n$ H8 _1 k1 ] B

《百度》解释“镜清”:

$ A4 a2 r5 t5 R& N" F' J( ]

一、镜面洁净。

- I5 W' W4 @9 [# R

 唐代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镜清花并蒂,床冷簟连心”。宋代陈造《惟安堂赋》:“云脱轴以阴合,水反壑而镜清”。

( E6 g" R/ `* U9 p3 k! w

二、比喻清明太平。唐代裴度《铸剑戟为农器赋》:“皇帝嗣位之十三载,寰海镜清,方隅砥平”。《旧唐书·令狐楚传》:“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镜清”。

! @7 u8 `0 {& U, K0 y

5,这副门联“敷天箕福,寰海镜清”,就是说,“普天布满箕子所说的五福,遍地都像明镜那样清平”,也就是歌颂或者期盼天下太平。

- ^) r' e9 s% z7 O& E

6,此文虽小,但是连解字,带释义,查字典,搜百度,费了我大年初二一个上午约三个小时的时间,也算是对得住出题目的城根儿先生和浏览此帖的朋友,以及虽然最终未能幸免,但是也在胡同里边坚持了足够百年的那副门联了。以上解释若有不到之处,尚请高人补充指正。

$ o) H) a8 u @: G

在当今提倡和谐社会之际,但愿实现“敷天箕福,寰海镜清”的美好期盼吧。

" T b6 q' q! M6 |

敬祝浏览此帖的朋友新春快乐,牛年好运。谢谢。

. g8 ~. e' g, k3 \ d

奉上拍记于南河沿的两幅图片:



发表于 2009-1-28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街37号门芯对



发表于 2009-1-28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2020022)是这样解读的

忠厚,(能)留,有余地步;

' e, Z: I7 K9 B% y1 ~+ O0 H ~

和平,(可)养,无限天机。

" L5 T) M4 l: f- d4 C;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1-28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老师

这是大家经常拍的《草厂横胡同33号》门芯对,怎么读也对不成,请老师指导。


发表于 2009-1-30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楼和25楼老师讲得都很好啊!

$ z/ }# ?: P3 j+ x2 v7 w% H% e

 

8 g# }- i3 s- l( S

跟几个曾经看到的:

9 e$ E9 B& [2 p0 q. @

道因时立,礼自天开

( F/ ]4 e: N" @9 |

圣代即今多雨露,问君何以答升平

' ^0 A! ]5 j5 a

柏酒椒盘开寿寓,兰英桂蕊长春台

发表于 2009-1-30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28 10:34:00的发言:
: ~8 e1 E9 M" _/ U

忠厚,(能)留,有余地步;

3 K0 f5 m% v: h4 u6 D/ b" q# \

和平,(可)养,无限天机。

d5 U! D3 x, M2 @8 x( s8 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K% v' \' c% w9 B6 o

谢谢陆元老师。

3 L' D; T# d2 `3 |+ ?

觉得对子本身有些牵强。。

发表于 2009-1-28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比较牛的老北京门联

明代《长安客话》记述,“皇城居京师中央,宫殿楼阙并永乐间营造。大明门与正阳门相峙。既成,成祖(永乐皇帝)命学士解缙题门联。解缙书古诗以进,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成祖大喜,赐赉甚厚”。

# Z, G. z( C2 _: @

所谓“古诗”,相传是陈后主被隋朝俘获以后,在一次宴会上恭维隋文帝作诗一篇:

: N3 D9 e$ ~* R! q1 r, s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 w, W: J" X( U; f. m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 D5 z) ^# t" O9 }

最后一句,也有写作“愿上万言书”或是“愿上东封书”的。

发表于 2009-1-29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 H6 x7 I. m- ]! F! P! g

此帖已进行三周,受益匪浅,唯一尚感不足之处,似乎一周时间有意犹未尽之感。如果改成两周。似乎可以多学更多的知识。

k5 Y5 T$ l( {

还有,很多收藏大家,都还深藏未露。期待呀。

T, D" `3 `" \+ A: q- J* Y1 V+ o5 w

再次谢谢诸位老师的评注,当然这些片子也是很珍贵的!!!!!

发表于 2009-1-29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联二题
 一
 肖复兴先生《蓝调城南》里有一章:“城南门联”,讲南城的门联;拜读后感到有些提法,不甚得当。
 西河沿152号门联的横批“帝泽如春”,误读为“春如泽帝”。
 文中说“大门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所以叫门脸儿”,习惯上人们说“门脸儿”是专指铺户的门面,住户的不叫门脸儿。无论是什麽形式的大门,也不能叫“门脸儿”。
 宣武门校场口头条47号,大学者吴晓龄寓所,门联是“宏文世无匹;大器善为诗”。肖先生说只有吴先生的才学能配这副联。在下以为这是嵌着字号“宏大”二字的商家门联。旧时知识分子惯有一种含蓄深沉;谦逊恭谨的矜持,和待人处事的雍容儒雅的气度。而这副联的用意、口气都轻浮、浅薄、浮躁。没有从容宽厚的长者气质。
  二
 旧时商铺都是结实厚重的对开双扇实木门,也都有门联;联中大部嵌有本号字号。民国以后,为采光和轻便,加装或改为带玻璃的“风门子”,原来的木门往里开,风门往外开,保留着,露不了脸了。彻底进行外装修,就都没了。还记得的同春堂药铺门联:“同心兰室订;春色杏林多”。顺兴馆门联:“顺利应时运;兴业展宏图”。
  这类门联街面上比比皆是;重在嵌入字号。因字伤义就难免。貌似高雅,实则只与铜臭有关。以时、以事、以事辨别,光照字面判断,有时离当初故实甚远。不可不察。一孔之见,就教于高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 12:51 , Processed in 0.146131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