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05|回复: 5

[转帖]失去胡同的前门大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2-3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b; i, x; e4 j- Z/ a K {: F

前门商业街,成为一个属于昔日的符号 ' {" l5 [/ f/ r" }

. j1 c( F9 Y0 K. q" o

与王府井相比,前门老商业街的特色就在于老北京的原汁原味儿5 I# x9 N" `- r2 y2 | `4 C ! [- o) Q7 u U1 M) M% d7 ]3 K

! i/ v7 d9 Q" F+ o5 J @

前门外最后的胡同生活( J; H/ w: O- J Q# Y

# g+ A" @/ s$ g' U1 M/ I4 {9 R

与王府井相比,前门老商业街的特色就在于老北京的原汁原味儿 , P, G p$ F' O% ]6 I# v 11月1日,北京前门大街东侧的胡同街巷里贴出公告,要在这片北起打磨厂,南至两广路,东至祈年大街,西至前门大街的区域里,开出三纵四横共七条道路,每条宽约25米。初次通知搬迂院落上千座。公告由祟文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贴出,此前崇文区政府曾表示,这是为了前门大街的交通量分流至两侧,下一步,就是将前门大街改成步行街,计划在2008年建成。- l3 Y( u% j/ b/ E7 r , K: G6 ^( i+ h! L# y5 i3 P 在93.7万平方米不大的区域里开出七条车行道,无异于对胡同街巷肌理的毁灭。 R: j( e5 F- e% L " v. k# t% S+ }9 k/ K& P 前门外最后的胡同生活 - q' L0 v7 N8 U0 ?1 P, P8 ]0 u 窗下的光影里,兴隆街177号赵更俊的妻子将红红的山楂一切两半,用小刀将中间的核细细剔除,放在簸箕里。这星一间北房,作为日常起居的屋了,在赵家整个院子的后端。“一开路,这屋子就临街了,按规划,一条扩宽至25米的道路将从院子中间穿过,东西厢房和南房,都会被切割掉,那是赵更俊难以想象的情景,他想把整个院子保留下来,毕竟,它们作为个整体存在了将近100年了。 - U! N$ \5 g9 m" C" j0 f/ i & W( {) n( m' C# T ‘兴隆街上兴隆象”,正如它的名字这条街自古以来就是一条买卖街,如同街上大多数人家一样,最早赵更俊的爷爷买下街面上的这个院子,经营起一个订做成衣的裁缝店。多年过去,赵家的后辈们已经不再经商,这座房子也慢慢变了样子,很多物件,都得老一辈人才认得是哪个年代的。3.7米的高高房顶上吊着的是30年前的三岔铁艺灯,已经锈迹斑斑,赵更俊说,改用现代的灯管了。地板上的大青砖,1979年换成了水磨石的,觉得更干净漂亮,后来就有点后悔了。赵更俊说,很多东西觉着还足以前的好,而且房子虽然破败了,整个结构还在,气度就还在。“粱木板、席子、土、瓦,一层盖一层,屋顶几十年纹丝不动,从来没漏过雨。”让赵更俊得意的是他家那扇起居室和卧室之间的中式木质隔栅,暗绿色,雕花清晰精美是他在1983年房子返还时重新找回来的一套。“如今,这样的隔栅可不好找了。” * N$ ^: j8 f. m/ Y : G* g7 \* f, t7 z o9 q “每天早晨躺在床上就能听见奏国歌”,赵更俊比划着,从得丰西巷往北走几步到长巷上头条,穿出就是前门和天安门广场了,“按现在的拆迁补偿标准,我们只能搬到大兴 良乡去住了。”赵更俊拿出一张拆迁的宣传材料,“你看,迁至3环到4环的,每户给l万元,4环到5环给2万元,5环外给3万元,这不是明摆着把我们往外疏散吗?” " x! G% V2 n6 r% q3 f7 O “要说这儿的生活,那真是太方便了。”赵更俊做了3年的青云居委会主任,负责附近十儿条胡同,对这片地区如数家珍,“就说早点吧,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这条街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对面第一笼包子的热气飘出来,还有炸芝麻烧饼、麻花圈薄脆、豆浆、豆腐脑、油条,赶着上学、上班前吃早点的人都聚扰来了。我一般会去对面小店里吃,想吃点别的了,就去鲜鱼口的天兴居炒肝,两块钱一大碗,或者跑两站地,去磁器口尝还算地道的豆汁儿,好的就是这口。有时,跑到南芦草园的正明斋买糕点。”- c+ v# c9 m3 N! n# U 4 k7 x) R* M1 n& T# k# u7 _' q' o 傍晚时分,正是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上学、上班的从外面赶回来,副食品店、杂货店、粮店、卖菜的、卖水果的忙着招呼,街面上的叫卖声也此起彼伏地响起来,“黄酱、辣椒酱、臭豆腐、酱豆腐……收买老怀表、小人书、照相机喽!”( |9 X: ^, E* O: k) n. x8 k 7 u# Z- _ N% R3 q: M+ }* Q 比起被前门大街隔开的西侧区域,其东侧没有一条像大栅栏那样响当当的商业街,鲜鱼口、兴隆街和打磨厂,那些餐馆旅馆、传统手工艺,更多的是为居民而小是为游客而建,声名不会被游客传播到四方,“老字号”渐渐萧条湮灭,但似平也正因如此,胡同街巷交错的布局和其中的传统市井牛活被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在无声的岁月里酿造碍更加香醇。! C2 D. g! i& U! J9 w / G8 I# D5 m/ _3 ]3 o+ I# H R5 p 刻在老房子上的记忆 " [% @# D! F. a, j, S* R, K8 y/ P “买鞋要到内联升,买帽要去马聚源,买布要逛瑞蚨祥,买咸菜要运河六必居,买点心要到正明斋,买表要到亨得利,买秋梨膏要到通三益,买水果糖到老大芳 就连买五分钱一包的茶叶末,也要去张一元。”家住西打磨厂的李师傅说,不管是谁,不管手头钱有多紧,前门让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买什么都讲究,买什么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z# h, t% F) B7 c* O Z% g+ l$ p$ G5 q2 c 李师傅说起这些昔日熠熠发光的名字,亲热劲儿就跟到老街坊家串门一样,恍惚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 x$ H: p4 T. n1 C& j1 P2 R & {/ q0 I+ R: d! f# }, P “附近光戏院就七八个,广和、大众、华乐、大观楼,有生以来看的第一场评剧就是在大众看的,是小白玉霜演的《豆汁记》。现在的全聚得烤鸭店后边有个广和戏院,过去叫广和楼的,中间被一把大火烧了,我小时候就跑到那残垣断壁上去玩,后来修了重新开张,却没了名角,萧条了,后来改演电影,又演录像,甚至有一段时间改成商店,现在彻底停业了。多好一个大戏院!” + T( w/ Z0 y* q+ M9 X; Y0 L : ^; e+ X! U5 R$ {6 s% @! z7 Y “同乐胡同电影院的后门旁的胡问里都是摊位,你说你吃什么吧,爆肚,豆腐脑》或者烧饼,焦圈往烧饼里一夹,一咬都是脆的。”李师傅忘不了的还有那些好吃的,“天盛斋的清酱肉,一做得5年才能做成,讲究老汤,一做出来那肉是硬的,切出来肉是红的,吃到嘴里是酥的,切的薄片不能碎.嚼起来那味道,现在没有了,食品厂的总经理都不知道怎么做了。” * c. e7 u4 Y5 z6 {& a " Y) _, U! R% J1 @- e 李师傅从小就生活的打磨厂街,是一条自明朝就有的老街,以房山来打制石磨石器的石匠多而得名。打磨厂的手艺人多,有名的店铺也多,据曾居住于此的作家自复兴回忆,当年自绸布店中八大祥之一瑞生祥,四大饭庄之一的福寿堂,老二酉堂、宝文堂书局,顺兴刻刀张,同仁堂药铺的制药车间,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得意弟子董德懋私人诊所。至于曾经名噪一时如福兴楼饭庄,恒济药店、天乐茶园、万昌锡铺、三山斋眼镜店、泰丰粮栈,以及叫上名和叫不上名来的宫灯厂、纸扇店、年画店、刀枪铺、豆腐店,大小不一的安寓客店,还有铁柱宫、火神庙那些儒道杂陈的大小庙宇,都鳞次栉比地挤在这里。“只要想一想打磨厂东西一共三里长,居然能够挤满这些店铺,就足可以想象当年多么的香火鼎盛,吃喝玩乐,诗书琴画,外带烧香拜佛.在这样的一条胡同里都解决了。” ) I) e3 P$ [# \4 a$ s. E# f3 F 4 Q- K, j) _1 ^* o “别的不说,就说这腾炉子的,把炉子拿沙子腾出来,是专门一门手艺,有个沙子董,前门饭店大饭馆请他去,火苗子一下子腾腾上蹿,一尺多高。”李师傅感溉地说现在人哪有过去那工匠的手艺啊,就说磨砖对缝,你看现在哪个石匠能做出来?手艺这东西靠心领神会,时代过去了,人们不再理会了,手艺都断档了,这点东西全没了,哪里还有传统? 5 h- y: n- F% Q. ?) M% \) [9 _# J 如今,这条街上的老字号已经改头换面,惟一保留着的是街东口同仁堂的制药厂,浓烈的红色树叶覆盖下,“同修仁德”的大字还清晰可辨。“你能想到这是条胡同吗?”李师傅指了了同仁堂旁边的一条缝,不到一米宽,只能走一个人,北边走到头原来还有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石头,大概是北京现存最窄的胡同了。李荣说,这是同乐胡同,据说,以前这里只是同仁堂制药厂的风火道。同仁堂的掌柜在制药厂旁边买了地盖了房,将家眷搬到这里住,一边是住宅,一边是制药厂,两边夹起了这条夹道。- F. B$ |) ~% r3 R ; n+ K9 t' K; L# e3 F 李师傅说,最近这些年,外国人老爱往这条街上转,找找门脸啊什么的.对老四台院特别感兴趣。“把胡同拆了还有什么意思,正因为有这种街道,有这种建筑,有这种人,有这种打扮,你一回忆,哦,是那样的!” # ?# v* }1 ]' v8 E' P4 i 6 V) O$ T/ J# R w+ X, e 时间在老房子上默默刻画下痕迹,即使是那些毁掉的或斑驳的遗迹,也足以使人有怀旧或想象的空间了。在乐家胡同北口,是一座二层的小楼,一面足青灰色的墙,磨砖对缝,一面是朱红色镂空花纹的老式窗棂,还保存着以前的样子。这里原是乐家小姐的绣楼,时光似乎在这里定格。李师博说,路边方形的电线杆子是日伪时期的,只有打磨厂街才有了。对面一个“北京地下城”的牌匾,似乎通向一道幽深的地下道,几个穿谜彩服的人坐在里面,据说是新近开发的防空洞探险,吸引了一拨一拨对60年代神秘中国怀着好奇的外国人。 ! Q! j% b) b; F' E5 A5 A) \ 4 z8 p2 C& v8 P# z5 q8 o, U' p 胡同、街巷、大街的变奏 / a$ s7 [$ C+ g “我都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了,早晨起来6点多钟,或者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喜欢去前门大街或者天坛遛弯儿。一路上,穿过像蜘蛛网一样的小胡同,穿过热闹的打磨厂,鲜鱼口街,再来到前门大街。像走迷宫一样。”李师搏说。 : U* P" S$ f9 j3 G; c) Y 8 u( K, D+ _$ \+ I8 q 前门大街东侧的鲜鱼口街,作为所史文化保护街区,由元代的鱼市发展而来,清代是仅次于大栅栏的商业街,当年口内有著名的马聚源帽店,田老泉毡帽店、天成斋鞋店、焖炉烤鸭老铺便宜坊、正明斋饽饽铺、长春堂药店、大众戏院、会仙居及天兴居炒肝店,至今仍保留有便宜坊烤鸭店、天兴居炒肝店,多数店铺已成为外地人开设的简陋的美容美发店、小饭馆,正值中午时分,每家饭馆都有一两个伙计站在店门口招徕过往行人,吆喝声此起彼伏。进入鲜鱼口腹地,胡同幽长、趣味横生,闹中取静,仿佛走进一个人的心里去;会馆、戏楼、客栈、小寺庙星罗棋布,将安静的四合院民居点缀为生动的社区。 4 C4 Z+ K) O2 [% I# k ( L% N7 ^$ g8 p5 ~: s% z 沿着打磨厂街向东走,记者发现与其相连的长巷头条至草厂十条都在胡同中部拐了个弯儿,胡同为北京旧城少见的南北走向,而且胡同分布较密、间隔仅30米。比如长巷下二条为曲尺型,走的时候不觉得,以为一直往南走,其实出了口已经是面向东了。从地图上看北起两打磨厂街,南至南芦草园胡同,西起长巷头条,东至草厂十条,数十条胡同呈弧形排列,上万民居分布其中。% y0 L D/ H+ F2 v% @# d - [# U* \+ Y2 ` 扇面的圆心位于现在的长巷四条小学,赵更俊说,他就是在这儿上的小学,这种分布形式是永定河古河道给冲出来的,古河道地势低洼,自然形成了天然的给排水通道。为了给水、排水以至航运的方便,在这条河道两侧首先形成了居民点,随之产生的街巷与河道或平行或垂直,随着河道“一溜歪斜”起来。这与天津等沿水城市的街巷成因是一致的。如今水道虽已不存,却留下了大量可资考证的地名,像三里河、芦草园、薛家湾、西湖营等等,使人得以想象早年间这一带水道纵横的景象。 ( Y- v% U, f2 u: x+ O" Q' ~+ ? ' W4 n, q* l' E' i) p3 i( @1 f5 {7 ] 进入长巷头条、二条、三条,建筑还保留得十分完好,长巷二条北口的东边一个门楼,清水脊,雕刻了花草、器皿、文房四宝,其中的宝瓶砖雕,刻有镂空的细细的绳子,经历近百年的风吹雨打丝毫未损,如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绳子搭在了砖雕上。长巷头条左转是庆隆胡同,已经基本被拆没了,剩下一座一进的四合院,是曾经的湖北会馆,从门楼上看,元宝脊,金柱大门,抱鼓型门墩儿,双门簪,门楼内左、中、右各有支撑匾的托。一路上还遇到台湾会馆,湖北会馆,福建会馆,赵更俊说,这些会馆就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事处。6 X- q3 f! b3 g1 Y3 f& a 1 W5 C) Z3 ^3 q" U# o; y, F 赵更俊说,这些房子大多建于明清,因为年久失修,破败下来,但基本格局还在。幽深的南芦草巷中,一个扫落叶的老太太招呼我们:“看着砖雕多漂亮,拍吧,再不拍就没了。能不能把这砖雕找人买下来?要是拆的时候砸了,可就再也找不到了。” . f% H. S# K% v1 u8 ^4 V% [ k ( H/ Y+ K: g. i0 G# x “前门大街东侧地区作为历史保护区,对它的工程就应该把发掘、复兴、继承其历史趣味为方向,应该多做做‘舒筋活血’的实事,掸去尘埃、重现光彩是需要投入的,可目前却是投入到开马路上面去了。”《城记》作者王军说。 4 c5 Q/ z5 S" n0 N/ t, J' p 8 r, l$ `" J4 p “前门商业区既要‘步行与公交’,又要‘汽车与快速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北京的胡同、街巷体系街道窄、人口密度大,一旦选择美国式的‘汽车与快速路’,就会带来道路的严重拥堵,最终破坏步行街的商业气氛。”王军说,这种割裂历史保护区胡同街巷格局的“路网加密”,引入大量城市交通,如同让公牛闯入瓷器店。 @0 u' k' w# N2 t X8 v , s7 l( Q$ s" S3 m* G9 x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44期$ R4 v, b( R" a4 C! ?- i

2 n2 w' N: w& a& j2 b8 M: L9 _6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3 0:31:4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2-5 0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走打磨厂,看见断壁残垣了,完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没有了-------------
发表于 2006-2-5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周应该算是比较有影响力了吧,无奈啊,该拆还是在拆!!!

发表于 2006-2-7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是怎么想的????还能保留下什么???
发表于 2006-2-10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下回忆、伤感、遗憾...
发表于 2012-2-12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h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6 23:46 , Processed in 1.25193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