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 \3 r- \8 f" r5 n 所谓新北京人,原本包括这几路人:首先是军政人员、他们的家属及后裔;其次是教科文卫(广义,含社科)知识分子、他们的家属及后裔(其中有受官方之命,早年自江南迁徙过来的;有来自海外,留学归来的;更多是科举进京,学成留下的);还有就是一代代建设者们,默默无声从纪念碑、大会堂建到“鸟巢”“鸟蛋”“大裤衩”,无论他们是“暂住”还是终于在此扎根、播种;再有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进入北京的既得利益者(如富商、贪官)与寻找机会者(其中多数是被贴上“农民工”标签的新世纪黔首)及其后裔。至于那些有志于定居于此的“大山”一族,暂不列入话题之中吧。
7 ~8 Z; `1 C4 `7 h2 {: G
; K& c6 h- v6 {# M2 y& G5 F以下哪些算“老北京人”?
- U0 ~7 e$ r! ~+ y1 e/ Q, M北京是移民程度很高的城市。北京与上海的移民成分大不相同。辛亥革命前,北京的移民主要是冲着皇帝来的。他们是 # A/ f7 K6 x+ a; B7 z
1.新科进士和升迁官员, * Z# w; Y* ~+ b" ]7 [2 q- {
以及 / F$ c/ p9 ~; L0 k
2.皇帝和为他们服务的太监、宫女和仆人。 # P# y: v/ x7 X( R: v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北平的移民主要是冲着大学来的。当时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云集北平,吸引了
3 j6 X# e1 T( X% k* ^" F3.天南地北的莘莘学子。
( V( e- a2 `( ?- _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北京人行列的主要是两种人:
5 }3 ]8 ~7 n& H/ \' E0 j3 u4.调进北京的干部(多半是中高级的) 7 H! [8 i4 P& A, _( Y( V! \
和 # Y( J0 `% Q1 `: f/ d% s1 K f
5.分进北京的大学毕业生 6 ?6 K* s) N1 c! r( E& Q2 _
(多半是较优秀的)。总之,北京的移民,总是围绕着“政治”这个中心,或“学术”这个次中心;而北京的吸收,则总是以是否“优秀”、是不是“精英”为尺度。上海的移民在半个世纪前则有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味道。有来谋生的,有来投机的,有来避难的,有来享福的,有来求学的,有来创业的,也有糊里糊涂跟着来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 ?# u @* Z3 ?
& R! L" L: d9 H. K2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