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鬼市子”在清代就已经有了,能上了排行榜的有三处,一处在崇文门外东大街,一处在德胜门外桥东北河沿儿,一处是宣武门外(?)的西小市。 / Y3 S2 X+ H! J4 A2 {
而后又有陈宗蕃在《燕都丛考》中记载,称:象房桥之南曰抄手胡同曰小市,首颇繁盛,今渐移于宣武门大街之西,又北曰头发胡同。还有记载有说: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内海市界,向有书店数家,中午复有打鼓者出摊(《北京琉璃厂书肆逸乘》)
1 Q: @1 B- x; C2 H+ N" _这些记载基本上标明了宣武门小市的位置,虽然在方位上有些问题,是否可以理解为有些地方是笔误?至于考证准确否我们且不说了,反正解放后它就存在于头发胡同东口内。 ; D2 T4 N! `8 U) m1 @1 P4 X
小市又称为晓市、鬼市,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市场的暧昧。据说这三处鬼市经营各有不同,而抄手胡同内的鬼市则主要经营古董字画和书籍。
3 H: l( i; ~2 N% B晓市之晓是说它业务最繁忙的时间在拂晓;鬼市之鬼并不是真有鬼,而是指它出售的物品中有鬼,或是假冒伪劣,或是来路不正;而小市之小是说它规模小,上不了台面儿,甚至是无照非法经营,为城管重点打击之对象。
N4 ?0 |! v/ u1 H( U; m C这里有两个传说,以资一笑吧,一是说纪大烟袋的精铜大烟袋被人给偷了,家人仆人急得团团转,可不是电视剧里王刚偷的,纪晓岚却并不着急,悄悄吩咐家人到“鬼市子”上找找看,结果居然真的就在崇文门外的鬼市上给找到了,而且还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回来。 * h7 |' k1 ~* L% u
还有个笑话,是说有个外地举子进京赶考,天儿冷,想买件棉袍儿,他就侵晨前往“鬼市子”,看到一件细纹如新的棉袍,只用了四两银子便买下了,回到单位,向同仁们显摆,有精明人说:“那个地方便宜买来的,肯定是假货。”他先是不信,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牛皮纸做的底儿,上面粘了羊毛。他很是气愤,第二天夹着棉袍又上了“鬼市子”,然后回来高高兴兴地告诉同仁:“那件棉袍我竟然卖了六两银子。”那位先生却是不解风情地反问:“你怎么肯定那银子不是假的呢?”他还嘴硬,不相信,可取出银子一验,真是灌了铅的假银子,结果被气了个半死儿。
6 s- E# |, r" ]: g* M/ Q8 k由此这晓市的鬼域技俩也可见一斑了。但买卖终究是买卖,假货贼赃只是少部分。这里经常有些打硬鼓的,从一些破落大宅门里收来的好玩艺,放在市上出售,所以会有许多人来淘宝捡漏,也能买到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东西。
) G9 o3 N! D, A2 F& v/ @崇文门外的小市我没有寻找过,也没有记忆,但德胜门东北面,贴河沿,前些年曾有过一段时间,是批发香烟小贩集中处,也不乏假烟,是不是鬼市的传承,就说不好了。 2 n. o& V2 b2 y; s- I! V
“摆摊售卖故物,色色俱备,真赝杂陈,入其中者,极宜留心察视,黎明交易,早九点收市,世俗或呼鬼市。”
$ [3 j7 v5 j$ A1 C# _5 R* P9 x这是前辈聪明人的提示和对鬼市的写照吧。
5 f- _: V9 U# F' W8 @抄手胡同内的小市,在我记忆里还存在,不过那时我也很小,前面说过,我小时的幼儿班就在麻线胡同,距此极近,而有个姓章的同学就住在小市里,他家是经营木器家俱的,门面很小,前面卖后面住,晚上是用条木板子插入地上的板槽里封闭门户的,那时这里好像有两条或三条通道,相对极近,都是门市房,出售各类商品。等我稍大些,大约是公私合营后期了,商铺渐渐都进行了商业改造,这些买卖就关张了。 4 ?8 q: b* m, ?" T
小市后面原有两条很窄的小胡同,都通向抄手胡同,一条向西在童装厂前面,一条向北,穿过童装厂大楼东侧与一座简易楼的夹道,从斜对“松林里”的位置出口。 ( s {$ A& p. u5 `- w
据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解放前,小市有过非常鼎盛的时期,有十多家像模像样小有名气的书店、字画店在此经营,而如今,经过时代的变迁,经过市场的淘洗,经过文化的沉甸,它已经反复地进行了房屋改建,致使面目全非了。也许过不了多久,它还会变个样子,甚至再也不存在了,谁还会记得这条狭窄的满目疮痍小巷子呢?
2 s6 s- X& r5 k 5 y: {) f# {! p% R7 S( Z; l, m
. ]+ O7 C3 W) w" ^1 I9 [ . f5 G6 n7 X, v- v! p5 H; F
+ d& ^% g" }5 b9 h+ I
+ y) V- G1 Y,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