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72|回复: 86

我的此番搜“壶”非彼搜“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12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说京城“搜”壶,我首先要事先声明一下,我的此番搜“壶”非彼搜“狐”,与大名鼎鼎的张CEO也是毫无瓜葛,不然就有傍大款或山寨版之嫌了。不过闲来无事,将早年的旧藏拿出来,“靓靓”晒晒,在大冬天的早上,泡上一壶茶,“斯有庐斋,素琴青帘,书香沁心,”放松心态,自顾自得“爽”一下而已吧了。

* s8 \5 h0 R+ i! L

如果你也有壶,不妨共饮,“万机之余,游意茶香”。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壶的另外一面:

该壶的另外一面:

2 D" F4 L9 U- L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2-14 9:38:00的发言:
: i% W6 k* u+ W$ s7 b. s, M1 u6 G

5 R0 [. ?7 w1 \) Q0 {2 Y) W- Y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好像壶中的红字部分为:白鹅飞到风池中句。不知对否?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好像壶中的红字部分为:白鹅飞到风池中句。不知对否?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好像壶中的红字部分为:白鹅飞到风池中句。不知对否?

; R" w# y. ~# T.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2-13 18:00:00的发言:
# i: m* y4 j2 v1 ]. j$ Y

今天大都没在哈!这钟鼎款识不错,比较完整,后提梁是怎么固定在壶上的?

. K+ p& C6 w: z% F8 I) _

见过字多的,但没有见过这么多字的民国的茶壶了,当然有什么兰亭序、出师表、前后赤壁赋等除外,所以即使是多出些米,还是要收下,多一个品种嘛!

. l$ Q: a- _% H& u" @5 m9 V b4 _

发一张前面的上来,等大都、盘子老弟给大家破了迷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o2 l4 O1 }( U

发一张此壶的前面上来,等大都、盘子老弟给大家破了迷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2-13 17:14:00的发言:
. D6 J( q: ~+ ?- q- S

那位高人给看看这把写有篆书的壶,请教指点一下!啥子内容呀!

* C v; G; q L5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晒晒 034_缩小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B0 z' c# T9 \1 n2 B% N( U6 i4 P0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对照一下什么叫鈡鼎款吧,

上下对照一下什么叫鈡鼎款吧,

0 G2 @; v: z0 n5 e# A7 n+ b: E& s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乘老师没有上课前,俺先恶补一下鈡鼎文的常识,有句老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嘛!”

, m) E# f" a; }4 g. v1 Z m

鐘鼎文的名稱

$ _$ w1 p& |2 j7 M% S% x' c

鐘鼎文,即金文,謂凡見於古銅器之古文,有異乎後世之小篆者也。古以鐘鼎為重器,言鐘鼎,輒概餘器在內,因曰鐘鼎文耳。鐘鼎之古籀,論者以為是成周的文字,故可以證周人對上帝的信仰和崇拜。蓋成周為周時洛邑之稱。︽書序︾:﹁周公︵一一五四│一一○四B.C.︶往營成周。﹂敬王︵五一九│四七六B.C.︶徙都於此。戰國改稱洛陽,漢置洛陽縣,故城在今洛陽縣東北。 ! u6 c3 T9 F6 C* u, O9 Z5 R' o

金文古稱盤盂書,又稱為鐘鼎文。盤盂書的名稱,見於︽史記?田蚡傳︾。鐘鼎一名,則為宋代的通稱。宋人研究先秦古銅器的風氣很盛,當時著錄銅器的書籍,皆稱之為鐘鼎,像王楚的︽鐘鼎篆韻︾、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王厚之的︽復齋鐘鼎款識︾等都用鐘鼎名稱。目前臺灣各大學的中文系所,有的也開鐘鼎文的課程。盤盂、鐘鼎之名,並載於先秦古籍。如 k9 d+ I- ]) x l; s

︽墨子?尚賢下︾篇說:﹁書之竹帛,琢之盤盂,傳以遺後代子孫。﹂又^魯問﹀篇說:﹁銘於鐘鼎,傳遺後世子孫。﹂︽韓非子?外儲左上︾說:﹁鐘鼎之銘,皆播吾之迹。﹂︽呂氏春秋?求人︾篇說:﹁功績銘於金石,著於盤盂。﹂近代學者則稱鐘鼎文為金文,他們的著作也都以金文稱呼。像鄒安的︽周金文存︾、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的︽商周金文錄遺︾、容唐的︽金文編︾等等便是。其實,古代銅器除了彝器之外,兵器、古璽、貨幣、其他雜器也都刻勒銘文。因此,與其用鐘鼎、盤盂少數器名,以偏蓋全,不如統稱之為金文,來的切實。︵王讚源︽周金文釋例︾敘論一│二頁︶然以易與遼金元之金相混,難免誤解,故俗又多稱為鐘鼎文,愚亦從之,歸納如下。 - N/ v' G0 Y: u, l2 r

鐘鼎文的類別 " X) ~4 C* U7 ^

第一類,稱之為﹁鐘鼎文﹂:鏤鑄於鐘鼎彝器上之文字稱之,因三代時彝器以鐘鼎為最重,故有斯名。 $ b8 _1 l9 K0 O& g3 M; o8 L8 N0 i3 y

第二類,稱之為﹁盤盂書﹂:︽漢書?田蚡傳︾:﹁學盤盂諸書。﹂︽應劭注︾:﹁黃帝史孔甲所作,書盤盂中,所以為法戒也。﹂又︽漢書藝文志︾:﹁孔甲盤盂二十六篇。﹂︽呂氏春秋?慎勢︾:﹁功名著乎盤盂,銘篆著乎壺鑑。﹂蓋以銘文於盤盂之器皿而得名也。 ; D, Q( m3 @6 D7 T: ]1 f& U

第三類,稱之為﹁金文﹂:即古文,別於小篆而言,後人賴有鐘鼎之屬,以得見古文,遂稱金文,亦曰鐘鼎文。鐘鼎彝器品類非常的多:樂器有鐘、鎛、鐸、鈴、錞于等;烹飪食器有鼎、鬲、甗、盤、洗、匜、殷、簠、卣、匕等;酒器有尊、罍、觚、觶、爵、角、斝、彝等;兵器有戈、戟、勾兵、刀、劍等。然其品質皆為金屬,故其銘文亦稱之為金文 % z* d9 G4 Q4 E4 ~+ u7 o8 V9 x

此处并没有提到茶具????): A. Q/ W' W T: i

第四類,稱之為﹁吉金文﹂:古人作器,每每選用良好金屬,彝器中又多作禮器之用,古以祭祀為吉禮,故祭器範銅為之者,曰吉金,其銘文曰吉金文。 1 L, I9 S% T7 n. y8 z6 M

第五類,稱之為﹁彝器款識﹂:彝器者,謂鐘鼎,為宗廟之常器。款,刻也。識,記也。古器款居內而凹,曰陰文;陽居外而凸,曰陽文。故鐘鼎文,又有稱為彝器款識者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2-13 11:51:00的发言:
口修了?提梁过去是铜的吧
3 @6 F. X9 s1 i/ {$ h5 W [

到底是行家,这次看的较仔细,口有小修,嘴也有小毛病(我背回来时磕墙上了),提梁腐蚀得很厉害,且只剩下一个了,癸巳(1893)年的产品了,权当画片欣赏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巳(1893)年的产品了,权当画片欣赏吧!


从PP上看,可能是癸巳(1893)年的产品了,既然是一百年以上的老咔嚓玩了,马马虎虎得就权当画片欣赏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高人给看看这把写有篆书的壶,

那位高人给看看这把写有篆书的壶,请教指点一下!啥子内容呀!

" h- A. q2 _) m1 v1 Z! F* z" i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15年的还没有碎,真是有点“福大,命大,造化大的”意思了!

上面写着是乙卯年生产的,1915年的还没有碎,真是有点“福大,命大,造化大的”意思了!

发表于 2008-12-13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大都没在哈!这钟鼎款识不错,比较完整,后提梁是怎么固定在壶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2-12 16:06:00的发言:
2 G+ z( T; X* P" m& F% {

这类器形素的多,挂彩的很少,个人觉得后挂彩可能性大

" l% G; S+ G. h/ h

有后挂彩的一说,但是在10多年前为几十块钱,“芝麻”?再看看该壶的后面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2-13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头狮子,后面暗八仙?这什么意思?请楼主给讲讲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2-13 10:36:00的发言:
! u F6 d5 `6 m9 j

前头狮子,后面暗八仙?这什么意思?请楼主给讲讲

9 w, z5 h1 Q; o$ y; o7 [8 R

狮子这里比喻太师,而太师、太傅,太保,都是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和太子没有什么关系 ,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暗八仙和李铁拐有关,大家多明细肚明

. c" q. L, D9 B$ y3 \


 

发表于 2008-12-13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鉴赏了:)位及“三公”呀,真是好壶:)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2-12 16:06:00的发言:
, q9 s7 i9 _# [6 _4 p" [

这类器形素的多,挂彩的很少,个人觉得后挂彩可能性大

! U& P) x3 ~7 b2 f1 c \! I

后挂彩的特点是什么?真品的特点是什么?有劳你给说说!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又来了一把。


呵呵!又来了一把。
发表于 2008-12-13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口修了?提梁过去是铜的吧
发表于 2008-12-12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器形素的多,挂彩的很少,个人觉得后挂彩可能性大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瞧一瞧这包浆!

接着再来一把老壶,(看清楚,是没有挂彩的)呵呵!瞧一瞧这包浆!


发表于 2008-12-20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呀:)怎么连门脸儿也重新装修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瓷壶为上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革命时期的产物


- r3 X' h# x1 }+ t+ S: w7 ~

该瓷壶为上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革命时期的产物,是妻子老家地方窑口生产的。

9 O8 g! u7 Z# r4 s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宜兴紫砂是以紫泥、红泥、绿泥等天然泥料雕塑成型后,经过1200℃高温烧成的一种陶器。紫砂土是一种颗粒较粗的陶土,含铁、硅较高。它的原料呈沙性,其沙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虽然硬度高,但不会瓷化。第二,从胎子的微观方面观察它有两层孔隙,即内部呈团形颗粒,外层是麟片状颗粒,两层颗粒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孔。从其颜色上分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紫红色和浅紫色,称作紫砂泥,用肉眼可以看到闪亮的云母微粒,烧成后成为紫黑色或紫棕色;一种为灰白色或灰绿色称为绿泥,烧成后呈浅灰色或浅黄色;还有一种是棕红色,烧成后呈灰黑色称为红泥。三者之中紫砂泥最多,而绿泥、红泥较少。 & t5 p4 W& j K0 O/ ~

    由于其特殊的材质,使宜兴紫砂壶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5 l+ P6 r F1 @$ }3 q1 G& V

  1、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 n* H, i- M+ S

  2、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 s' p4 |3 Q. |4 O0 l% K3 l8 S

  3、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即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

- f0 Z( p [ ~1 l/ C3 F* o. O

  4、传热慢,而且保温,若使用提携无烫手之感。

; W, r2 y% i- Z7 |4 u) ?

  5、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0 D( R- Y7 k) P0 z

  6、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壶色富于变化颇耐人寻味。

* i# H% F$ ~, ]. W, F' x

  7、宜兴紫砂有很好的可塑性,入窑烧造不易变形,所以成型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器形,使紫砂器的花货、筋纹的造型能自成体系。

6 {2 |0 i9 X9 G2 S, z. S: h6 y

  8、独特的透气性能。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馊。

! I; e* w7 Z; b5 u

  宜兴紫砂泥所具备的这些天然的良好性能在制陶业中也是罕见的,惟宜兴所独有。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横窗瘦影在2008-12-20 21:41:00的发言:
专家呀:)怎么连门脸儿也重新装修了?
7 G: M4 e0 W! ~3 E! S

这事事出有因,因友人来电善意举报,说重新装修后,可避免“壶”说胡有理之嫌,我遂以为是,未经申请斗胆大兴土木了!当然中间还昧着良心,拿了点回扣!小意思,毛毛雨了!

. M1 |7 ]3 g0 J5 U# @$ {; W+ l& ?

另外郑重声明,俺不是专家啊!俺确是非著名“砖”家,俗称“泥瓦匠”是也!一手攥着瓦刀,一手挥舞着大抹子,嘴里唾沫星子四溅得大喊:“来福儿,上砖啦!”呵呵!

发表于 2008-12-22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颇合传统,活儿干了,嘴也不闲着。

% A, I) p- ?6 j1 [9 s

齐不齐一把泥,咱还得盼着别下雨!!

' f+ O; `4 T3 H8 N, ~: S4 s

请愉快的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08:58 , Processed in 1.41409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