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30|回复: 7

想研究老北京晚清戏剧活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9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大虾好。小生戏剧研究生。对那早期话剧的发生颇感兴趣。但那文明新戏是首诞上海,各类文艺杂志也齐集上海,所以这文明戏研究起来都以上海为天然的发生地。什么春柳、进化、民进诸社团;戏剧杂志、游戏杂志、鞠部丛刊诸杂志。皆在上海。
. N9 X6 V9 \  ]8 @6 {& q
7 q( K, {9 G3 M& P总体来说,北方早期戏剧活动的演剧不充分。北方的两个戏剧活动重镇是天津和北京。天津南开戏剧活动闻名遐迩。也得到了应有的研究。可这北京呢?晚清,京沪两地均有成熟的戏园,均有教会学校,有西洋鬼子,有东洋鬼子。可为什么就上海新剧欣欣向荣呢?
* n4 U4 M# n1 U) N  }& u/ V
1 j6 [* L4 q( h% i% e
( O$ X+ U- j- n1 [3 y小生观看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均发现北京地区的研究尚属空白。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中提到了北京地区的演剧活动,只略微提到了清华学生的演剧活动。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中几乎没有记载。诸如此类,皆为各研究者忽视。于是小生选择了这个题目,想做下去,但是导师反问道:你的资料呢?/ H  x2 H9 q9 e/ I; z0 j

% ^6 T* w4 f" g" F: o+ ^* g+ {1 Q是阿,这资料的确难找。我回答$ v+ c) C  U! o6 h7 q% @

1 y5 k" O: r6 Y( ]马上就要开题了。导师答。
  o2 a7 Y  K# C" |/ o/ R6 p
) x4 C8 s* r$ ]" ]我就沉默了。
5 Y: t3 `/ M/ I/ T& F* ~
/ M9 M/ y& Z+ J/ {: ]. H3 C- b# V. M# z
各位大虾,这资料该向哪些地方寻求呢?地方志?
" c) A1 S6 [  T/ d* g" Z& ~
" U( \/ i7 E, q现寻觅到的方向:老北京有文明戏园;王钟声后期在北京有过戏剧活动,洪深早期在清华有过新剧活动。+ n9 @  E2 F. z7 e' {# ]" h

& K8 A9 f$ ?3 W! O' v! V- H5 o希望各位大虾伸出援助之手。谢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0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研究课题不错,可以说是填补空白的那一种,但这样就更需要下功夫了。

5 x* P7 x/ X; D( j

一、你可以大量收集当时的报刊和杂志,以及旧有的戏单,上面有演出的信息;

) H: B; B. ?3 ^

二、大量近代作家的全集,尤其是早期部分;

* `( m5 d8 ^' z' `! W

三、不知道你是哪学校的,但要明白,戏剧是文学的一部分,这个课题要阅读的不仅仅是话剧史,还要扫荡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文学史和相关的文艺史料;

6 Y1 v7 i+ e. F0 I, }

四、找当时的见证人采访,不过这个比较难了;

4 i4 ?- W6 l1 H' N. P0 _# U2 M

五、现代作家和戏剧家的传记或回忆录;

/ E/ ~0 l2 b' C: Y. y

六、明确你论文的方向,是考据史实、空谈理论还是分析作品的源流?如果是考据史实基本上没什么可考据的;如果是空谈理论就好好学学文艺学和哲学后把热点的理论观念往一起凑再爆个猛料;如果是分析作品的话,在你有了这么多年的考试生涯后,应该具备没有作品就能分析出个一二三的能力了。

/ S+ a0 u4 _: ~

七、如果你是为了文凭,或者毕业后不搞学术的话,建议你随便胡编个论文就得了。反正是为了文凭,而导师很多都是白痴,呵呵。

) w2 t' N, n" h! w- X

八、如果你是为了学术,那你大学四年,研究生头两年都干什么去了?

- S+ F% P. j1 E' p% o. q* ~

九、中国中文系本科生每年生产1.5万篇论文,基本上都是废纸,所以建议老兄还是糊弄完论文找工作去吧,很不幸你生错做学术的年代了,哈哈

/ \/ e4 S3 N5 d: r

十、实在没辙了就花上几千买个版面,去核心期刊发稿子,保你前途光明。

4 t* M. H) M; s% k( s! P

十一、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兴侯君赐言。
( N& v' a3 G) g$ o4 O6 H6 o! U- F+ Z, R+ B( ?0 E* R, I
嗯,一二三四五所言极是。但六七八九十不敢苟同。
1 \9 n: Q0 D9 ?/ O9 T) L
" n7 c: [  \. r% Z先说八,小生大学四年专业新闻,放弃这所谓热门专业,爱好文学才转投首师。至于学校专业的选择,各中情况不可名状。现在研究生二年级,若侯君了解古代文学,首师古文也算有一席之地,这论文要求甚严。所以开题较早。不敢说为了什么学术,仅仅是想做好自己的事情。
6 {1 k: G. m  Y8 l6 R* l  T* @- \7 |/ K1 r
六,七,论文方向明确的说应该算作考据史实,追本溯源,条分缕析,呈现特色吧。怎么会没什么可考据的呢?不知此话从何讲起?小生不才,先前定下论文最低目标为整理资料。不知侯君是何专业。东北师大研究文明戏的袁国兴《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几乎有三分之一是早期话剧的剧目整理。这样的工作很受用。若没有什么创见,整理资料也颇自得。相信侯君是黑色幽默,理论多少是有空谈色彩,但没有对理论的熟稔,怎能分析?考试的分析就免谈了吧。这个太黑色幽默了。侯君关于文凭学术之分,恐失斟酌。学术好?就要丢文凭?为文凭,就一定不做学术么?我是想好好做些东西的。若是胡编,我定不会找这老北京网,来虔诚的发问了。早就走上社会腾云驾雾去了。( s3 U# U0 h% T
& p% T( x; Z0 I: R  P
九,侯君说得太无奈也太悲观。年代是乱。总还是可以学术委身的。若不是利欲熏心,就调节好心态。
2 }& C( _: y$ k( ~* D) `6 u! N, C6 J1 H: r( w
总的来说,还是得继续准备。
发表于 2008-12-10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看到花园桥兄的回复,真高兴,太欣慰了。难得还有你认真的,这么潜心学术的,呵呵。很惭愧的说,真是过意不去啊。因为对学术圈的失望和谋生的艰难,我已经放弃了古典文学改行做媒体去了,这点和你和经历完全相反,所以在此不高明的黑色幽默一回啦。

! [1 |+ n/ w- y9 R; n

 

% V9 I& x/ x5 @; X

花兄从新闻学改为古典文学,确实要面临很多的困难的,因为在本科阶段,考不考研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新闻系和中文系的思维方法大不一样,除非你特别喜欢并有一定的底子,否则硕士阶段读古典文学很累的。从兴趣上讲我更喜欢作品和理论的结合,尤其是工作以后没耐心做一些考据工作了。

7 J+ ~- b' t" ~; v8 G" d& W

 

3 V( q8 m7 ]8 r5 v" S( T

具体到你的课题,看我给你的站内短信吧。

发表于 2008-12-10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 l+ o/ E* K) Y) ?

文明戏按照我的理解,觉得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京昆等和地方戏曲)和中国现代话剧中间的产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所以研究者要明白它的上和下,既要懂中国古典戏曲,又要懂现代文学,再加上资料缺乏,所以说是个挺偏的课题,相信你一定能研究下去并有成就的。fficeffice" />

) `( J- q/ g* |4 S

 

5 b) V0 w+ L& t. L1 T; n& h/ P

与中国传统戏曲(以京剧为例)相比,文明戏要简单多了,又比较新潮,在一定时间内很受当时年轻人的欢迎,所以很多京剧名角在没有大红大紫以前都演过文明戏,可以从京剧史料方面去找点文明戏的东西。中国现代的话剧可以完全说是舶来品,而文明戏是话剧刚刚进入中国时的一个中国古典版的西方话剧,到后来,文明戏中的古典唱腔、剧本结构、角色分别和主题内容等因素渐渐去中国化,于是就成为话剧了,而中国古典戏曲也没有灭亡,与话剧并存。

& h" m ` Z8 o d2 k' q

 

1 g* O, q; C9 `5 A- c2 {2 T

文明戏的内容,很多都是传统戏曲的翻版,把高难的唱腔舍弃了改为大段的对白,把复杂的行头简化为日常流行的时装。至于那些传统戏曲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比方说《蒸骨三验》《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刘公案》《施公案》等,这些内容中国人都知道,所以演戏时就按照戏的内容现编现演,很多都没剧本。所以戏的内容就去找它们的京剧剧本或地方戏剧本,或者当时的小说、鼓曲、民间故事等的底本,这些多少都是有出版的。那些当时新编的家庭戏就不好办了,很多都是当时胡编的。

+ c9 y% {; r* W- b0 v3 ?* k

 

& b( i0 ^9 p+ p& w7 Z2 x

史料方面,可以找《北京文史资料》类的书中,其中会有当时的回忆文章,还有就是关于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各大剧场、戏园子方面的史料,其中肯定得有这些戏园子早期上演文明戏时的情景。就北京而言,可以去宣武区,崇文区的图书馆,找宣武区、崇文区的范围内的地方史志,或者《京剧谈往录》一类的比较准确的京剧史料,如果时间来得及,干脆找那些名角的后裔,做个口述历史吧。呵呵,具体的书目等我晚上给你列单子。

M ?+ ?- X' Y5 }- G, i) b1 H) p" M

 

/ i2 Q" e3 k8 ^6 w2 ~7 r

多说两句,文学史是个脉络和总纲,仅仅是个骨架,其他的肌肉还得自己慢慢补充。而艺术理论是其中的精气神,它的源流是西方哲学,因为百年来中国思想的西化(马列主义也是西方化的一部分),现在治学从方法论上一般都是用西方的方法了,很少有人能用国学的方法去治学,所以要有一定的西方逻辑和文论的基础,呵呵。

发表于 2008-12-11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文明戏相近的是滑稽戏,在当时也很广泛。这些杂交戏剧在五十年代时还是有传人的。比如在五十年代的一批喜剧片中,《大李小李和老李》、《三毛学生意》等早期,那些喜剧演员的师承都是从师于文明戏的演员。比如当时知名的赵希希、范哈哈、文彬彬等,都是师从文明戏。那时的电影多少有一些文明戏和滑稽戏的特点。总之,借用一句《霸王别姬》中的话,“人活着就得听戏,不听戏,那是畜生。”所以不论到何时,总是会有适合当时人们所需要的剧种出现的。而就算戏到了灭亡的那一天,戏剧的研究也不会停止。这也就是咱们中文系的弟子,不论永远也不会断绝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愧对侯兄美意,这么晚才回应.期末应付一些考试.
: i# o* K/ S; |% R- p- C
0 T' n) K9 j! ^1 v3 ]+ ], ?1 D侯兄所述,多从宏观着眼,可见功底.
3 @5 @! J" K. q: T
" [9 B& T4 U! w1 d5 A# w7 ^+ p, s国学的方法,是啊,能用的不多了.
  ~' ^" N. J7 V3 F; e2 O( U# x! j
4 j+ [) Z  o5 u2 z史料方面,可以找《北京文史资料》类的书中,其中会有当时的回忆文章,还有就是关于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各大剧场、戏园子方面的史料,其中肯定得有这些戏园子早期上演文明戏时的情景。就北京而言,可以去宣武区,崇文区的图书馆,找宣武区、崇文区的范围内的地方史志,或者《京剧谈往录》一类的比较准确的京剧史料,如果时间来得及,干脆找那些名角的后裔,做个口述历史吧。呵呵,具体的书目等我晚上给你列单子。5 d  n! w# A6 [; Z

8 l7 [  k  o- v; Z5 ]4 p5 w5 j此段为我最需要.谢谢侯兄.
发表于 2009-1-2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我很喜欢老生、小花脸~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17:29 , Processed in 1.13920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