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5 V/ @* H3 D, z6 M
海淀黄庄ffice ffice" />
" z7 f5 n# m: T海淀黄庄是一块风水宝地,位于中关村的中心地带,是中关村科技园的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
' l' v. |3 z+ y4 ?明代初年,今海淀镇一带是一片水汪汪的世界,颇似江南水乡。水所聚曰淀,平地出泉涌,水源甚丰。北称北海淀.南称南海淀。在南海淀偏南又偏东的地方,有一片露出水面的荒凉地带,长满了篙子和茅草。经过军士的开垦,成了一个小型的官办农场,称为王庄。为什么叫王庄呢?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封其四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王庄就是燕王朱棣的庄园。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由于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 年)先他而死,遂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然而,在建文帝继位不久,就爆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为争皇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最后,朱棣打败了他的侄子建文帝,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永乐,迁都北京,此后,海淀王庄改名为海淀黄庄。 ) F. c( A7 W0 d* g6 i) R0 I1 S4 b
当时的文人也称这一带为皇甸。据《帝京景物略》载,陈良楚《 九日勺园》 诗:“节序惊心客思遐,绶在重此对黄花。大都海国皆皇甸,一勺园居自米家。”古人称郭外为郊,郊外为甸。诗人所指的“皇甸”,泛指皇家所有的有水域的庄园。在古文中“淀”同“甸”是通用的,“海淀”也可写作“海甸”。
& w$ O7 U* |( M+ T3 a$ p# Y# M当时,海淀皇庄归宛平县管辖。按明代法律规定,拥有土地的主人,要向官家缴纳税收。可是,永乐皇帝谕令宛平县衙,海淀皇庄“尽免子粒银两”, “凡有司粮差,永不得与”。皇庄出产的粮食也由这里的主事人直接送往皇宫享用,不许县政府过问其事。 $ k. I3 s) F3 {+ V) s. s: O
明代北京郊区的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皇庄即官田的一种。据明成化年间统计,北京有八个皇庄,除海淀皇庄外,还有十里铺皇庄、大王庄皇庄、深沟儿皇庄、密店皇庄、石婆婆营皇生、六里屯皇庄、土城皇庄。明嘉靖年间,由于财政困难,实行土地改革,将皇庄所有权归地方政府负责,废除皇庄土地所有制。但皇庄作为一个地名,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年间出版的《日下旧闻考》称“皇庄距南海淀二里许”,仍称“海淀皇庄”。
3 x+ g& U9 W$ r& S乾隆皇帝考察海淀皇庄后还写过一首《 皇庄即景诗》 :
: S, C5 f! q: V8 g# n前朝麦色绿鬅鬅,今日看来寸许增。 + G. X' ~, B6 u4 Z/ n& x
犹自顒期再雨好,无非渴望有秋登。 6 T: v: p3 ?. l
绿柳阴阴翠跸移,言旋为廑起居咨。 ) R( p. ?; T- Z+ ^
禁中坐待临雩祭,却恐晨昏隔久迟。
, G5 h+ J/ C! h* t) v不堪遗事问春明,胜国皇庄尚有名。 * Z' o p1 |, I% H
却为往来必经路,几多忧喜验农耕。 , B) C2 N7 y/ [' T f. d' J
诗中称海淀皇庄为“胜国皇庄”。 海淀皇庄是乾隆往返圆明园、清漪圆的必经之路。
7 n4 t2 x% e5 V; |/ L8 }海淀皇庄易名为黄庄,大约是清道光年间。早年皇庄有一座古庙,称护国药王普德寺,始建于明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寺庙坐北朝南,五进院落,除山门大雄宝殿之外,还有药王殿、灶王殿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曾对药王庙中的灶王殿进行重修,其碑记铭文云“在海淀黄庄药王庙后院增建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style="BACKGROUND-POSITION: left="left" bottom; BACKGROUND-IMAGE: url(res://ietag.dll/#34/#1001); BACKGROUND-REPEAT: repeat-x" tabindex="0" productid="司命灶" w:st="on">司命灶ersonName>君宝殿三楹”,可证清道光年间皇庄已易名为黄庄。如今药王庙的神殿已经无存,尚存古柏、古槐各一株,枝叶繁茂,就在黄庄路口,可供人访古。
8 ^. Z% |: T+ E& U1 n. V4 i1 \民国年间,海淀黄庄曾分化为两个村,称黄庄东、黄庄西。20世纪50年代,称黄庄东村、黄庄西村。前者归大钟寺派出所管辖,后者归海淀派出所管辖。据1996年人口调查,黄庄地区共有2000户人家,常驻人口6000 人。当时海淀黄庄.占地面积5 公顷,建筑面积100315平方米,有1824 户,5782 人,属中关村街道办事处管辖。 ' C6 U( z7 r/ i. m#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