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88|回复: 15

[原创]孟端胡同45号:大约只是笔误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1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h) X# e) `) v- {; r

《新京报》2006年1月9日A09版报道:“金融街四合院今年移建- 新址选定历代帝王庙东侧,用途可能为老字号或青年旅社”。报道全文如下:9 }( |, D4 W. ~" K1 G 0 s- d+ M: n# \2 ] - b* [) Y, J7 L" | E: _& A ( \0 M& _# Z) n9 \# ]; P

: G% a+ t. P( d7 O* x

“原本位于西城区金融街的9处四合院将被搬到该区的阜景文化街,组成新的四合院群。在政协西城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西城区功能街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树明透露,目前9处四合院已经拆完,移建工作今年上半年开工。1 n; U, z7 v' d ?* J _ 3 c- `8 m9 x5 E( L; A

0 r! k- j0 }3 ?/ B1 B. I# \9 `* E7 e

+ t8 @. c+ q1 h* t6 G" w& w) A

吴树明说,新的四合院群的具体用途还没有确定,有可能用作老字号餐饮或青年旅行社。# l8 B% _8 z& G1 q! ^- k' G 7 I% |3 O" N6 I- J+ A& j( z( I

7 o V# K; n% B6 A

" W# Z6 u4 i! z7 c! {, ?& s

吴树明介绍,此举是为了体现金融街功能的完整性,同时也为阜景文化街(文保区)增添新的文化景观。移建采取“原拆原建”的原则,把从原来的院落上拆下的砖瓦进行编号、保存,然后全部运到新址,按照原样进行重建。* P( p- A( [5 s 3 M0 b( V' n1 n# X6 E

8 @, W/ b5 u) v: G8 Y

0 m) Y' t1 [. M7 O7 g/ w7 s

这9处四合院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原来位于阜内大街和太平桥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一带。四合院的新址选在阜景文化街历代帝王庙东侧的孟端45号,目前该地已经平场完毕,今年上半年即可动工。”(亦可链接以下网址获取原文: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192/2006/0109/014@153606.htm2 f: L, i; |, A1 t$ z+ i8 S+ x8 j4 z& @+ {* {" b

4 q i4 t3 u7 [

1 r: P2 L1 e7 j; Z$ J: `& o

这篇报道令人疑窦丛生,最先的疑问是:历代帝王庙位于阜成门内大街131号、阜城门内大街北侧,孟端胡同45号在它的西南方向大约一公里处,它们怎么会挨着呢?既然它们根本不在一处,这九处院落到底是往哪儿搬呢?. k3 e. F9 _& ~- h0 ^. `4 @ . }# X7 X# g# k* w; n# X# N5 a

: W* r2 L6 U3 b) U% g

* Y8 }% B( m1 Z3 ^% ?

; ^2 X' u4 m* ?9 p7 r

$ C# ^! @9 g6 Y: j; R# A% F

2 s# F" B+ I6 \

假定一:迁建到历代帝王庙的东侧。3 [# U' ^1 J9 r7 y" g1 ~9 | # m$ [" ]' l, A" }, s' q# H

# r3 K% }- e# u6 u& r

' u9 g# _7 q1 @4 f$ U C7 H

据上述报道说:“这9处四合院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原来位于阜内大街和太平桥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一带。”翻开地图看看,所谓的“阜景文化街(文保区)”就是阜成门到景山一线,这些院子原本就在“阜景文化街”的南侧,历代帝王庙实际上就在离这儿很近的马路对面,所以说,要是将这九个院子迁到历代帝王庙的东侧,等于就是搬到马路对面。于是从中可以读到未来“阜景文化街(文保区)”的含义,就是路北才算文化街(文保区),路南就不是,九个院子好好地呆在路南就得搬走,非得到了路北才算文化街(文保区)的一部分,这叫什么逻辑?看来“为阜景文化街(文保区)增添新的文化景观”是假,为金融街获取建设用地是真,而这些需要迁建的九个院子大约是因为有保护价值才得以被安排迁建,它们原本就在“阜景文化街(文保区)”,还不得不被搬家,可见所谓的“阜景文化街”不过是人工盆景点缀罢了。所以我怀疑这九处需要迁建的的四合院“位于阜内大街和太平桥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一带”只是一个笔误,否则岂不是将决策者隐藏在迁建背后的不可告人的勾当彰显于天下?要知道,九处院落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米,仅市值就将近一亿元人民币。既然可以迁建,这些房屋必是通过拆迁补偿已经成为国有资产,迁建究竟是为国有资产增值还是贬值?主事者与开发商沆瀣一气,可怜这些代表着文明的四合院,沦落成为大笔资金流转的筹码,一拆一建之间,不知又有多少纳税人的钱四散而去,成就了开发商巍峨的楼宇和迁建的1万平米假古董。就算这九个院落将来会成为“老字号餐饮或青年旅社”,谁又能够承受得了如此高额的房屋成本? " G5 d9 \ a$ A0 Z7 @3 v# H; Z5 J+ f. T, ^5 j6 x

& }7 K8 Y( P& a H/ I3 o

8 k' F* e! j6 {0 s/ q4 I

6 D& \$ w6 V' L

1 {- s, v1 t) |" }6 q2 i

# [. q. `0 u3 d) T2 P- p2 _

假定二:迁往孟端胡同45号) ^, B- ]! ~9 Z# C; \ 1 [. h4 }/ {, a8 E

# b6 I8 f# H& f* I

8 |. E1 A( o- E0 ^+ h* \8 y

孟端胡同45号究竟是什么地方?在2004年11月30日之前,它是果郡王府的遗存部分。 & c2 N( j9 v; p* |! x; N: Q* {- U( y6 i- M( G

1 O l" m, z! `0 R3 ~& \* U

% g; \* u: c- ?) T. H( t

果郡王永荼的父亲是果亲王弘瞻,弘瞻本是雍正帝(胤祯第六子,和乾隆皇帝(弘历)是兄弟。乾隆三年二月,果亲王胤礼去世,因没有子嗣,遂将弘瞻过继给果亲王胤礼并袭了果亲王爵位,而这位果亲王胤礼不是别人,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果郡王府与王府仓胡同的贝勒府都是康熙帝位下皇子的府邸,形制规模决非一般王府、公府可比。果郡王府的范围西至阜城门南顺城街,北至大盆胡同,东边的府夹道通往小盆胡同,整个王府占有孟端胡同路北六个门牌,路南还有一所四合院,共有一百五十间左右房屋,从乾隆二十八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果郡王家族一直在此居住。王府的大部分建筑在近些年逐步被拆毁,仅存的孟端胡同45号是一组三所大院,是果郡王府的建筑精华,专家对它的评价是“因其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而成为北京目前现存的四合院中的上品。朱门绿廊、树高庭廓、雕梁画栋、青砖碧瓦、百年老树枝繁叶茂。”它处处彰显着皇家气派,决不是碎砖烂瓦堆积的旧房、危房。从2000年起,许多人士为了保住孟端胡同45号上下奔走呼号,2002年,孟端胡同45号院被文物主管部门确定为北京539个保留四合院中之一。2004年6月,西城区政府召开论证会,组织一些老学者进行论证,结果学者们签字,同意“易地迁建”,之后,开发商承诺将孟端胡同45号院迁建到历代帝王庙东边的一个工厂里。2004年11月30日夜,孟端胡同45号以“易地迁建保护”的名义被拆除,现场一片狼籍,遍地碎砖破瓦,被工人随意踩踏。2004年12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75岁的建筑学教授陈志华先生冒着严寒赶到孟端胡同45号观看迁建现场,当工人用十字镐野蛮拆墙时,陈志华教授愤怒申斥,然而工人丝毫未予理睬,现场保安将陈教授拦在了工地围挡之外。不久,华新民女士亲眼目睹了推土机开进所谓的“迁建工地”。迁建,每块砖瓦都必须编号的“迁建”居然要借助推土机,发明推土机的人要是知道了,也会从坟墓中起身抗议的吧?这就是孟端胡同45号的一段简史,它的末日为“野蛮迁建”作了最好的注释,始作俑者原本应该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讳莫如深才是,怎么会又计划着将需要迁建的、有保护价值的九处四合院迁到这块血腥的土地?所以我坚信这还是笔误,如若不然,既然孟端胡同45号所在地可以容纳需要保护的四合院,那当初拆掉原本在此的果郡王府遗存岂不是天大的阴谋? 1 o8 K0 l1 V4 ?) j, D+ k1 @6 Z6 d0 m8 R, s2 N+ @

5 L# H. @+ [/ V- Q9 c

& M8 v0 n- ^4 }8 P

( U6 z+ p! R! }+ |8 D2 H

, E3 B" N& X3 x5 Q# r# j |

5 H; B- S. a% @3 R" y

堂堂一个区政府关于2006年工作计划的安排,区区几百字,却说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实在令人丧气,他们吃着纳税人的供奉,花着纳税人的钱财,以政府的名义行不义之事,这样的官员,要他何用?更有甚者,位于西城区的完好四合院,市场价格至少达到每平方米1万元,拆掉孟端胡同45号至少让数千万的国有资产化作粉齑,这笔巨大的浪费是否应当足以让一些官员摘乌纱走人?真要算经济账,不单是这一笔,还有迁建的费用、迁建地的拆迁费用等等,古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今有“一仕政绩亿银散”,其中潜藏的各方利益又有多少,大概只有上帝知道。; e" b4 D+ h. V( U4 n& ]) b/ ] ~" @ : E3 Q$ l- g; ?4 q8 J

4 r; S5 O# ?7 k8 Z& D

7 r( R2 g( \' u& H4 n3 z& @

! U. C0 Y$ G: h

& x( s* D. B# C; C0 L& p1 b5 ]

6 s; L2 V5 @* Q$ c2 D) }: r0 k

然而最可悲的还是孟端胡同45号的果郡王府,不是在2004年就允诺要迁建到历代帝王庙东边去的吗?现在这块地方大约是要归了原先“位于阜内大街和太平桥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一带”的九座四合院,可怜的果郡王府,你躲过了文革浩劫,却没有躲过这一次对北京城市建设传统文明全面否定的灭顶之灾,你的那些支离破碎的肢体在哪个角落里哭泣呢?承诺迁建却又没了下文的例子并非鲜见,1998年,菜市口大街南延遇到了北京城内仅存的过街楼-儒福里过街楼,宣武区政府当时承诺将过街楼易地迁建到陶然亭公园内,至今没有下文;平安大道施工期间,东四十条77号垂花门,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曾有迁建的承诺,如今不是迁建而是尸骨未见;宣武区南横街11号粤东新馆、珠市口西大街28号开明戏院无一不有同样的命运。& n2 x5 y1 t+ Z+ W - \' W2 ]7 e3 \9 L$ |# }6 r+ E" L

; ^6 m( t* u! }0 e3 X7 Z1 `1 H

( c! ?! v" z8 o. T

8 w) O! ~; G' p# n8 G: s; E

8 x% T ]0 k5 t! I: H, |( o

% t8 H& X; t6 z+ N# Z4 F. s

2006年1月15日,王岐山市长先生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分组讨论时说:“我现在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安全上。” “城市很脆弱呀!” “我怕万一建了高楼,时间长了不知会不会出大事”。他担忧是因为他比普通的老百姓知道得更多吧,但是不知道他想过没有,城市的脆弱源于这个城市缺乏起码的城市建设道德,当这一代决策者决定要用全面否定北京几百年来形成的城市建设传统文明换取所谓的“新北京”形象的时候,所有参与决策和建设的人都被鼓励破除一切,只求政绩和利益,由此埋下的隐患不仅仅是城市安全的定时炸弹,还包括在人们心中造就的道德废墟。2 x2 Z$ D0 R6 C0 V" [8 z * _1 Q2 ]/ A1 ]" V+ N9 k; p

& g U) [! e( B+ P

' @7 ~* m6 h2 @5 G6 i. ^

* O% d9 d3 ~3 M" u- Q9 t8 h

1 m) `% a9 N' w' ?8 |5 u! g

) W) X; ~ r% w/ D

中国向来有“亡羊补牢,尤未为晚”一说,但是面对今天的北京,我无话可说。

& N& Z$ L7 N o/ A8 L6 c# C.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5:06:1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牛!打本人的《驳拆,北京的需要》之后,我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如此叫我佩服的帖子了,我非常佩服丹峰同志的文笔,把对方的漏洞一笔揭穿,而且数据准确,但我更佩服的是您的勇气!现在的北京,太需要您这样的人了。加精。
发表于 2006-1-17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好意思,先纠正一下,是孟端胡同,不是孟瑞胡同。孟端胡同45号是卓公府,是果郡王后代载卓的宅院,严格的来说是一个公府。果郡王始王是雍正的弟弟康熙第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而非雍正孙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6-1-17 13:37:56的发言:3 `: I3 N6 N7 D" J, p' z d

真不好意思,先纠正一下,是孟端胡同,不是孟瑞胡同。孟端胡同45号是卓公府,是果郡王后代载卓的宅院,严格的来说是一个公府。果郡王始王是雍正的弟弟康熙第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而非雍正孙子。

- Z3 }$ U1 N8 f8 }4 v! ?3 G

不好意思,“孟瑞”这是我的笔误。2 I* \' L' W+ H2 W ) I" ^# b# r9 p5 C 5 Y. V& M! p: _7 X+ X# j5 `2 h

关于果郡王的家世,本想简单带过,现在多加了几句,资料来源于冯其利先生的有关研究文章。

5 z5 m+ s5 b9 o6 R+ _( H

乾隆(弘历)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弘澹是第六子。始王果毅亲王将爵位传给弘澹的时候还是果亲王,传到永荼时按照“世降一等”的规则降级为郡王,也就是简单的世袭,每世袭一代就降一级爵位,之后从贝勒一直降到到镇国公、辅国公,果郡王府也曾经因为各代主人的名字不同得名“湘贝子府”、“卓公府”、“佑王府”等。但无论怎么称呼,果郡王府的建制始于弘澹在乾隆二十八年降为贝勒,离开官园果亲王府出居孟端胡同。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弘澹病重,乾隆帝亲往病榻前看望,握着弘澹的手予以安慰,并重又给予郡王封号,几天后,三月初八,弘澹病逝,年仅33岁。从这一段故事可以看到乾隆与弘澹的兄弟之情,果郡王府形制恢宏也就不足为奇了。

3 j: j' ], T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4:58: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7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瑞胡同没拆前考察过几次,发现孟瑞胡同的几个宅院的规格还是公府级别,王府还是位于官园的老府。只是弘瞻的后人从郡王一直居住在孟瑞胡同直到递降为公爷,我们称呼府邸一般以最后一个袭爵的人名字或爵位称呼。孟瑞胡同的公府应该称“佑公府”之所以称呼为“卓公府”是因为冯叔当年寻找此府后人时,后人称其为“卓公府”,所以我们习惯称其为卓公府了~
: {* ^  i: X4 w- h: K'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 16:05: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9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 佩服 如果这个可以拿到两会上去讨论 一定会让某些官员哑口无言
发表于 2006-1-20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丹峰在2006-1-17 14:25:00的发言:* e7 ]% o& C/ @6 a* i8 a - H8 o) d7 s2 u2 _0 {. O, N! o" B/ w & @4 @; w5 ]) U4 C+ y

不好意思,“孟瑞”这是我的笔误。 ; V) T+ q @5 o0 u, y2 O" C * l; n7 w% g5 E# ^+ \8 K* R% T, p" c9 D# Z" ^ " h0 T' Y+ i0 ^5 i5 o' g5 N' P

" F0 t; s2 C8 ?: E" U4 C1 E

! r& \1 A. N* d( [( J H

* G1 d r' _, F

丹峰同志文章写的好啊!我看过你的写钱市的,写西河沿的,都写的很多感人,也很多真切。谢谢你。这一文则有理有据,希望常来、常写。

发表于 2006-1-20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条胡同是否叫孟公府胡同啊
发表于 2006-1-2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到这篇文章,总算明白了,这是要把孟端45号迁到历代帝王庙东侧。

西城区政府网站的文章4 `# k/ K! \ ] 兴建中的阜景文化旅游街 + R. f- E9 N8 X 阜景文化旅游街(简称:阜景街)是西城区实施“十五计划”和“奥运行动计划”期间的重要功能街区之一。9 p9 B7 `6 {" E% z, J7 {( X( L% N   一、街区资源优势! J) m. t1 k& ~0 z/ e' f$ P0 ~. X   阜景街位于阜成门至景山一带,形成于元代,历经明清延续至今,是横贯首都朝阜干线的西段,全长3.8公里。2 x- a; B: m0 S v- M W6 |   (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特色显著 1 P& T& q6 ~- b+ ^/ V6 l$ o9 _  从阜成门到西四,有全国唯一祭祀历代帝王与功臣名将的历代帝王庙,有元朝修建的北京最古老的城市象征点——妙应寺白塔,有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广济寺、有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故居为基础修建的北京鲁迅博物馆,有体现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民国四合院以及享誉中外的中国地质博物馆等。文物古迹众多。阜景街汇集了皇家经典文化、中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其点线规模优势、精华集聚优势和文化特色优势都十分显著,堪称贯穿西城区的“文脉”,蕴涵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经济潜值。; {/ `2 F2 C3 D2 |' x% b   (二)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7 e, @: K0 E" X( e  阜景街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周边多个产业中心紧密相连,遥相互应。西端紧靠阜成门商业街,南临发展中的北京金融街;中段是西四传统商业区,与西单商业街呈十字交叉格局;东端是北海、景山、故宫金三角地区,是北京最大的旅游圣地,闻名遐迩,是国内外游客抵京的必游之地。8 D5 \" q/ n# s0 Z5 J w5 }   二、街区建设现状 8 Q" B3 j" b/ R- t/ F  1997年以“打开山门、亮出白塔”为龙头,开始了对这条古街的战略性开发。2000年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了阜景文化旅游街管委会,目前在街区建设规划、白塔寺和历代帝王庙等重要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8 H( I. a" `7 e5 m  (一)文物抢险修缮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5 m M% [; ?3 b, n, r- p* K' ~& z$ w  1、白塔寺西路腾退与修缮。继1997年白塔寺东侧腾退修缮后,于2001年10月完成了白塔寺西侧的单位与居民搬迁(居民133户、单位2个、工商户4个),实现了白塔寺文物古建的全面腾退,并于2003年9月完成了白塔寺西侧修缮工程,实现了白塔寺的全面对外开放,谱写了市、区人民政府政府重视与开展文物保护的新篇章。2 o+ [: _5 k2 r1 D   2、历代帝王庙腾退、修缮工程和开放准备。自2000年下半年起,开展修缮、复建工程以及开放筹备的实施。2003年初已全面完成了159中的腾退迁址,结束了帝王庙数十年未能合理保护的历史。目前已基本完成一、二、三期修缮、复建工程和综合配套工程,正在进行展览筹办、祭祀乐舞编排、电视片制作等开放筹备工作。并于2003年4月成立了“历代帝王庙开放利用促进会”。. g% i- Q2 |9 k   3、大高玄殿南侧牌楼复建工程。已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于2003年10月实现复建开工,计划在2004年4月实现复建竣工,以确保如期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筑抢险任务目标,增加和提高阜景街“人文奥运”的环境氛围。& a- k2 g0 [ [! u: j   (二)街区项目建设取得了拓展性进展 , K F8 h1 q0 A; b  1、白塔寺试点项目。用地范围为北京市旧城25片保护区之一,西起西二环路,东至赵登禹路,南起阜内大街,北边界到大茶叶及东、西弓匠胡同,总占地面积约33公顷。通过积极保护、有机更新的开发方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将白塔寺周边地区改造成为富有历史特色并具时代感的低密度高档居住、商业、小型办公和特色民居旅馆等。 $ H$ V5 q( }+ C& S1 h  目前已完成了项目概念性设计方案的论证与确定,就规划方案及工作进展向市区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正在进行政策研究、办理立项申报手续和深化规划设计方案等项目前期准备。( x$ {$ S; n3 v   2、茗苑休闲中心项目。位于阜内大街历史保护的重点保护区内,占地面积约7395平方米(含区级文化保护单位——阜内大街93号传统四合院)。在对原有传统四合院予以保留的前提下,将该项目建设成为与阜景街旅游业配套的大型娱乐和餐饮设施。 / _9 Q; i# f- W! m/ d$ I  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规划方案调整与项目立项、转项等前期准备;完成了消防、人防、交通、绿化配套设计;在办理开工手续和实施周边居民房屋维修的同时,于12月2日实现了开工。 ! g3 D7 Z) A& ]% ~: d  3、景德坊项目。地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由阜内大街南侧3.9公顷占地(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北起阜内大街南侧现状道路、南至羊肉胡同); b% H$ @2 l6 w/ D: ^   和阜内大街北侧4.7公顷占地(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大兴隆胡同、北起西四北头条、南至阜内大街北侧现状道路)组成。建设集茶餐厅、茶吧、书吧、书店、咖啡吧、小型办公或高档住宅、餐饮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商业动力引擎文化休闲综合体。0 I J3 i; W4 E5 m, g7 @& F0 W L   目前已完成了项目范围内危房鉴定、树木调查和文物调查;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和深化;完成了《项目现状调查总体方案》的编制;正在进行政策层面的研究和用地范围现状调查、立项申报等前期准备。 6 D# c5 f8 L$ }/ l' q, u$ p1 o  4、金融街中心区四合院迁建项目。金融街规划区域内有8座经市文物局调查需保留的四合院,因与规划建设发生矛盾。根据市规委《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格局基本完整,主题结构较好,具有一般价值的四合院,与规划方案发生矛盾时,可集中异地迁建保护”的精神,经区文委批准,拟在阜景街进行迁建保护。+ ]' ~, Z x, p4 a, q6 p   目前在征求专家意见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金融街E2地块迁建方案》和《孟端45号院概念性迁建方案》的编制;就迁建工作与北京市机电设备公司进行了初步洽商;进行E2地块的现状调查和拆迁准备。# S& ^+ \) a8 m+ ]   (三)整治帝王庙周边环境,打造文化街区形象% W+ h' x, @0 ~# s1 P' d- I   为配合历代帝王庙在2004年的全面开放,改变与传统街区风貌不相协调的环境氛围,管委会办公室会同区市政管委对东到西四路口、西至太平桥路口南北两侧的外立面以及帝王庙门前的绿化设施,外墙、影壁等进行了整治性景观设计委托,目前《整治方案设计》已完成第三轮修订;由相关部门及单位组成联合小组,于2004年4月初完成该项工程的组织实施。此项工程目前已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整治工程和“西城区2004年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重要实事”之一。 ) H. ?! r- S. [; H" \% g  (四)开展街区现状调查,为产业资源整合创造条件* n9 H: \* K# k& d" F" a# l7 w   为全面掌握阜景街产业资源现状、业态结构分布和房屋使用现状,从而为确定街区产业发展方向,预测街区市场发展前景提供科学性依据,管委会办公室会同区统计局、工商局和相关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完成了对东起景山西街,西至阜成门立交桥南北两侧和街区重要地块(含:羊肉胡同沿街两侧、西四北一条沿街两侧、宫门口东、西岔沿街两侧、阜内北街沿街两侧)的产业结构现状调查,已经形成调研报告。* l5 Q H4 E ?7 q* w# `   三、街区发展目标 6 j( _; d( z. R9 `9 o  从迄今起至2008年,是北京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和举办奥运会的重要阶段,也是阜景街建设进入乘势发展的重要阶段。按照西城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实施“三区战略”的部署要求,将实现历代帝王庙全面开放;实施街区环境整治;调整沿街产业结构;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培育旅游热点;发展文化产业;以商旅、文旅的互动与结合,促进现代金融区、商业区与传统文化区的联接和交融,使阜景街成为著名的中华旅游街,成为北京“人文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7 A4 A6 O, o- u# L

发表于 2006-1-23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阜内大街,多次看到帝王庙东侧有一块已经拆迁完毕的空地被围挡着,难道就是孟端45号的丛冢?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性迁建”?又是一个创新,可惜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创新,一个摧毁文明的创新,文物保护法没有这个词的定义。迁建就是迁建,必须老老实实地一砖一瓦地编号,“概念性迁建”大约就是用推土机推平孟端45号的根本原因。就算法律大不过权力,敢于堂而皇之地将一级政府的违法行为公然放在政府网站上(http://www.bjxch.gov.cn/xcsy/gnjq/fjwhj/jqjs/),是无知还是狂妄还是缺少廉耻心? 9 p5 L+ D4 S: B4 a5 n- G1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23:25: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4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连“概念性迁建”这么荒唐的概念都编出来了。打个比方,若要迁坟,必定会把亲人的遗骸逐一收捡然后在另一地妥善安葬。不可能一铲子把坟掘了,再把骨头都砸碎扔了,跑另一地堆一个空坟。然后说:这是概念性迁坟。

你推平了真正的文物,再到异地复建一个假古董,是完全违反文物法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规定的。

发表于 2006-1-25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峰老师说得好,现在的开发商,包括政府的相关部门就是欠缺了“起码的城市建设道德”。更可怕的是,这种对于民族文化的道德沦丧到现在竟也变得无可厚非、家常便饭了!如果说在经济建设压倒一切的大环境里我们无力左右这些恶劣的破坏行为,我们仍旧可以谴责他们,大声的谴责。

发表于 2006-1-27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长见识来了
发表于 2012-10-13 15: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年代去过那个院子,真漂亮,可惜了。
发表于 2012-10-14 07: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 发表于 2006-1-23 14:13 / ?0 x9 D% Q+ d& a8 ?3 [7 C. O
路过阜内大街,多次看到帝王庙东侧有一块已经拆迁完毕的空地被围挡着,难道就是孟端45号的丛冢?

+ E; o) a. A8 H# J/ ~yes it i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4 05:47 , Processed in 1.14794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