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75|回复: 0

什刹海的情结之一:“和绅”、“荷花”、“稻禾” 和前海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21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 Z# Y; b4 t+ B( t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们家搬到什刹海北岸的南官坊口(即现在的南官房胡同)。

5 X3 a+ f; N: w: g1 Y* m

    儿时的记忆是美好而且充满梦幻的色彩。不论我走在哪里,我都忘不了什刹海的情结。多少次,我在梦中又回到了碧波荡漾的什刹海边,吃着刚摘下来的莲蓬,喝着甜甜的冰镇酸梅汤,看着采莲人划着小船穿行在荷叶之间……。六十多年了,就是忘不了我的什刹海!


4 K7 J9 k3 l5 M

 “和绅”、“荷花”、“稻禾” 和前海


8 w; p1 K; E S7 T5 m/ d

在我的记忆中,原来的前海,是分做两块的:东面的一块较大,即使现在的前海。而现在的什刹海体校所在地,原来也是一片水面,两块水面之间有一条约五米宽的南北走向的土堤将两块水面隔开,土堤就是著名的“荷花市场”的所在地,土堤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前海西岸。附近的住户,管前海都叫“大荷地”(音),管现在的什刹海体校所在地叫“小荷地”。只有在外人面前才说自己住在“什刹海”或者“前海”,而且“什刹海”的发音近似于“十界海”,其中的“界”字要发轻音。

+ P( h! `2 H( ^; A" B; q- E! i8 ^" [ T

对于“大荷地”和“小荷地”的名称原意,是有不同的解释的。其中主要是对“荷”字的理解,据我所知有三种说法。

/ E6 K- |6 _, ~% s$ r+ d8 d

一是“大和地”之说。据说这片水面曾被住在附近的清朝大学士和绅占据,辟为私家的荷塘。因此附近的百姓就把这里的水面叫做“和地”,即“和家之地”的意思。

, ?3 b" l9 K, v5 l3 `. Y7 D3 w

第二种说法认为“和地”的“和”字是荷花的“荷”,而非“和绅”之和。原因是“大和地”和“小和地”都曾种过荷花莲藕,所以叫“荷地”。

! p( Z, h, L8 }# M# Y

还有一种“禾地”说,即第三种说法。“小和地”在解放前就有人在那里种水稻。每到秋天水稻熟了的时候,小和地里一片金黄。地里还插着几个稻草人,头上顶着破草帽,两臂拴着两把破蒲扇。风一吹来,一摇一晃的为种田人驱赶着来偷吃稻谷的鸟雀,一片城里难得一见的田园景象。因此也有人说“和地”之“和”应是“稻禾”之“禾”。

+ b; n2 s# h0 R2 X( t' \, K+ V

各种说法到底哪种是正源,我没有考证过,不敢妄下论断。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荷花说。即“荷地”的称谓较为贴切,因为我喜爱荷花荡漾的什刹海。

6 Z" @, r' T& }( i3 _9 K% j8 L

据说小荷地里产的稻米质量很好,吃起来时有香味的,是专供皇宫用的。是否如此不得而知,反正我是没吃过小荷地的稻米。夏天,我和小伙伴儿们,一起到小荷地的稻田旁的水沟里捞泥鳅、抓青蛙、抓蚂蚱;到了秋天,我和弟弟就到小荷地的场院里去看打场。这时候还能在稻草堆里翻筋斗、打把势,玩儿得不亦乐乎。回家的时候总是满头满身的稻草,妈妈见了就会说:“土猴回来了!”然后把我们两个叫到院里,用布掸子把身上的稻草和尘土都掸掉,这才叫我们进屋吃饭。

9 t5 q" s5 g8 ~; R' G- a

小荷地的水,不是大荷地供给,而是有一条专门的供水渠道。什刹海是由三片水域组成:最西面的是西海也叫积水潭,中间的一片是后海,东面的一片水域就是前海。水是由护城河经城墙下的水门流入西海,向东再流入后海。在后海的中部的南岸羊房胡同东口附近,有一条水渠,穿过羊房胡同东口的李广桥下沿着现在的柳荫街的走向,一路向南、向东,经过三座桥(桥名)下,再向南经乐家花园(即现在的郭沫若故居)的大门外的影壁墙后流到小荷地的西南角注入小荷地。这条水渠也有人管它叫月牙河,解放后改建成马路,就是现在的柳荫街。李广桥、三座桥和原辅仁大学建的一座水泥桥全部拆除了。

" ]) B1 ~6 }" q; a1 z, A

这条水渠给小荷地供了水,也给和珅府(即恭王府)里供了水。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08:15 , Processed in 1.13630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