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文秀武兵

三塔寺的传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头时不经意中发现了上图碑座,遗憾得是只是一个

 上图:是山子楼的正南面,上面的五星可能是好事者后加上的,带有红色时代的历史痕迹,自不必说。

- o) p# L2 H9 u9 r7 r5 M

 

8 Q+ \7 W. X# _* i

党校 利马窦墓

$ Z7 H/ ], \% X9 c

 

6 ]: A* ^0 T3 X( c, [

走到山子楼的正南面,低头时不经意中发现了上图碑座,遗憾得是只是一个,四下张望没有找到另一个。

( [: e$ o+ Q0 i4 C7 g3 u

 据说龙生九子,那么这个碑座是谁呀?

, I5 q3 H/ Z4 a; _/ S7 i/ r

第六儿子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的50~60年代时,公交车只有19路汽车经过此地,

( E& {1 ~& m5 u" j; J

                   阜成门城楼和箭楼。在一个夏天的下午3点。

# o, j! O" A; _

     

. k% l! g5 t& l' T+ [

      出了阜成门再往西一箭之地向北,就是马尾沟了。上世纪的50~60年代时,公交车只有19路汽车经过此地,是去党校和新华印刷厂的必经之路,19路的北面终点站原在西直们,后因故改到动物园了。当时19路汽车还是老式的,车头带长鼻子模样,上车时的车门是推拉式,上车前往右边一边一拉,才能上下人的哪种。司机位置好像是右舵方向盘,车辆转弯前,既无转向灯和蜂鸣器,而是由指挥箭指示,指挥箭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卡通”,它的上面是一个红色的三角形箭头,下面是绿色的钜形(里面夜间有6~12V的小灯照明)。汽车拐弯儿前要司机用手掰一下“指挥箭”,向左或向右,来告诉对面车辆,自己的要改变行车路线了。如果箭头向下,交规告诉我们,这时车辆在此将要原地掉头了。此转向器使用时间较长,直到我70年参加工作后,还在使用。71年~78年期间,我在北郊摩托车厂修理摩托车时,小休时经常要给客户休换,价钱好像是7~8元钱,该产品损坏主要是使用的时间一长,里面的小灯泡坏了或里面的小珠子坏了,导致转向不灵。在70年代的中期,该产品被35中校办工厂出品的汽车转向灯和蜂鸣器所取代。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纷纷作鸟兽散状,各回各家去了。

说阜成门的故事,因为打小就生活在其周边地区,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咱们既不是

5 D6 A- A8 Q* {+ w! V% u

 

) P' T5 m# p- d% ~; k6 V3 T7 ]+ z" J

“4、3”派,也不是“4、4派”,住宿制学校也在所谓的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暴风

+ K: L1 O. ~% M0 T8 j8 I

 

1 v4 N2 i, l; V8 h) Q! @* X3 X

骤雨里,“土崩瓦解”了,人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逍遥派”,平时不用上学了,在加上

, w, _6 h2 L: \3 j$ A2 e: g

 

1 W9 ]" p3 U, M2 T+ u

那时老百姓的生活匮乏,除了“三个突出”外,没有其他的精神生活,所以百无聊赖

x6 ?& ], q4 h' Q& b: Y5 R6 E8 U

 

3 d0 C2 u& b7 T, L6 K9 D1 R! e0 E/ `

之余,经常约上一帮子我们这般年级大小的“难兄难弟”,手里拿着捞鱼虫的大网子

+ v0 I% |" V! E/ c/ n, ^7 F) |

 

( A) h7 p9 f9 P. \

和小水桶,一早一晚得在阜成门的护城河的河边上“出没”,每每捱到吃饭光景,

! D! ^2 d# A4 n* m8 n2 }- Q

 

3 l( ]/ ?9 i% r M5 h. z

才纷纷作鸟兽散状,各回各家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小民红口白牙,没有真凭实据也不能妄加评论

闲话少说,再表回党校的“口字楼”,口子楼前些年被火烧了后,京城媒体未见大幅报道,失火原因也没有明确披露,咱们小民红口白牙,没有真凭实据也不能妄加评论。但是我大舅子的鱼缸里的鱼却被大火烤死了,确是我到场亲眼所见,大火刚好烧到他家的隔壁,所幸他家没有过火发生,但是家电衣物等均被烟“呕”了,所住人员都平安无恙……。

$ r( y' f/ U" y9 j! s

 

' D) N8 W5 a- j2 A3 Y# I

口子楼内部现在修葺一新,为党校的继续教育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小刚作品《一地鸡毛》,当时拍摄就在此地。


党校口子楼北侧的电化教室,而失火前,大多是住有教职工的大筒子楼,每家没有专门自用的卫生间和厨房,各家做饭均在楼道过道上。当年的情景详细可以参考:冯小刚导演的影视作品《一地鸡毛》,当时拍摄就在此地取景得。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失火前,大多是住有教职工的大筒子楼,



而失火前,这里大多是,住有教职工家属的大筒子楼,每家没有专门自用的卫生间和厨房,各家做饭均在楼道过道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原来的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党校口子楼里面的木制楼梯,经过重新粉饰一新,和原来的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观之其俨然就像个“瓮城”,里面古树参天,真是“别有洞天”呀!


顺着党校口子楼的东南角门,就进入了口子楼的内侧,仔细观之其俨然就像个“瓮城”,里面古树参天,真是“别有洞天”呀!

: p+ F: B$ X) ?9 e; D5 n. D2 j7 V( E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潘家园的店里发现一个“指挥箭”,又名“方向指挥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1-3 10:42:00的发言:
7 ^; R( J: [5 U5 g p1 m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l2 e( A, [, o2 v) x* h* |/ Y

                   阜成门城楼和箭楼。在一个夏天的下午3点。

" V( B. q4 ?* t, m

     

& S9 U5 ]8 S9 \. C5 x. G

      出了阜成门再往西一箭之地向北,就是马尾沟了。上世纪的50~60年代时,公交车只有19路汽车经过此地,是去党校和新华印刷厂的必经之路,19路的北面终点站原在西直们,后因故改到动物园了。当时19路汽车还是老式的,车头带长鼻子模样,上车时的车门是推拉式,上车前往右边一边一拉,才能上下人的哪种。司机位置好像是右舵方向盘,车辆转弯前,既无转向灯和蜂鸣器,而是由指挥箭指示,指挥箭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卡通”,它的上面是一个红色的三角形箭头,下面是绿色的钜形(里面夜间有6~12V的小灯照明)。汽车拐弯儿前要司机用手掰一下“指挥箭”,向左或向右,来告诉对面车辆,自己的要改变行车路线了。如果箭头向下,交规告诉我们,这时车辆在此将要原地掉头了。此转向器使用时间较长,直到我70年参加工作后,还在使用。71年~78年期间,我在北郊摩托车厂修理摩托车时,小休时经常要给客户休换,价钱好像是7~8元钱,该产品损坏主要是使用的时间一长,里面的小灯泡坏了或里面的小珠子坏了,导致转向不灵。在70年代的中期,该产品被35中校办工厂出品的汽车转向灯和蜂鸣器所取代。

: I9 [! ~1 l8 c7 D: R8 R3 ]2 p

好消息!终于在潘家园的店里发现一个“指挥箭”,又名“方向指挥箭”,“转向箭”也可以!

5 H% m) `- ?3 H4 J$ p0 t1 B+ c


1 O! G# V+ T a6 a1 M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党校口子楼向北的方向

* L0 g2 ?, l' `9 ^

党校口子楼向北的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党校口子楼内貌一瞥


党校口子楼内貌一瞥

发表于 2008-11-19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亲切啊!利玛窦和各位传教士的墓碑、遗留下来的“山”“口”二楼都非常喜欢!

0 C% f. Q. K0 Z. E! V. W+ x

在院子里还遗留有很多小的物件,尺寸很大的抱鼓石至少见过3对,还有“山”字楼前埋了一半的碑座兽,在院子巡游都像是在寻宝之旅,有很多能让人玩味的东西!

( K( {9 _% W# Z0 o8 k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8-11-18 15:15:00的发言:
( U: M g# ~* c

没错,安逸的晒太阳

/ ~6 b* g k7 S! C4 v4 o7 S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9:02:00的发言:
' s+ P) `+ ?+ Q& M+ a

对了,党校内的猫咪也是我见过的野猫里最干净最富态的!起可爱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单位的野猫咪!同样不怕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风暴席卷全国,我就是在此礼堂目睹了对吴晗同志的批斗会

具有传奇色彩的党校大礼堂,早在42年前的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全国,我就是在此礼堂亲眼目睹了对吴晗同志的批斗大会。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8:24:00的发言:
8 s3 ]( z$ q% f

历史上的“口”字楼和栅栏教堂:

$ s# ~" R" t) N% L. b8 ?0 ^$ g2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T' x- o: i3 k: [6 {

以上是历史上的口子楼的照片,未见带小塔状的装饰。但是修葺一新后的确有(见下图)。???还必须请教斑马老师了!上图的方向请标明一下,小塔似有,但是看不清楚!

8 {9 c- | h/ w- Y0 K. c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五星可能是好事者后加上的,带有红色时代的历史痕迹。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0-26 16:44:00的发言:
% E" T# B" G( L' o' G. A. p" ~

 上图:是山子楼的正南面,上面的五星可能是好事者后加上的,带有红色时代的历史痕迹。

0 K2 r3 T- Y8 v C) t- _


发表于 2008-11-18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8:19:00的发言:
( Y5 q0 r/ T& l(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199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 ?+ p, m" ?# h$ \% W

这样看“山”字楼更清楚些!

) q2 d! V7 A" _ c

在高处拍照片太刺激了,哈哈

发表于 2008-11-18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8-10-20 19:02:00的发言:
/ s- ]7 w( [' b; ?

对了,党校内的猫咪也是我见过的野猫里最干净最富态的!起可爱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单位的野猫咪!同样不怕人!

* | }2 v4 ~ Y

没错,安逸的晒太阳

发表于 2008-11-18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把鸡挂着在鸟笼子里养的
发表于 2008-11-18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1-18 15:11:00的发言:
& T3 Z1 Q3 O7 d9 r( {6 B2 v

以上是历史上的口子楼的照片,未见带小塔状的装饰。

9 J2 Z* J2 U; [! D& k' g$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党校 利马窦墓 082_缩小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7 a5 q# d, ^4 l

后来装修的,都有可能

发表于 2008-11-18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要是能把附近王坟公主坟大臣坟的变迁,也告诉我们就太感激不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8-11-18 15:18:00的发言:
4 I: g# W4 y/ B/ }

我们已经发过很多次了,包括内部的老照片

s: e* { [$ L. E8 y" X3 G+ S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1&ID=24962&replyID=&skin=1油油初访马尾沟教堂

3 H5 j8 S" Q$ }- ], j2 e( X/ G$ e h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1&ID=24959&replyID=&skin=1油油初访"利玛窦/郎士宁"墓

, r M+ E1 b. \3 R

发了一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 ^( @# [5 Y1 S

刚刚看过,原来如此,你发过的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是把鲜为人知的党校及周边的变迁,在整理后介绍给大家,毕竟我在此地学习和生活了40年以上,许多历史事件是亲身经历的,这些里的许多人和事,并不是翻一两下历史资料所能让人们了解的,如果那样使人满足的话,也未必太浅薄了,当然考虑许多名人的个人私隐,不便在此透露请敬请谅解!

发表于 2008-11-18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0-21 15:59:00的发言:
& A# v' J( t% D/ s* i. u6 }4 D: L# I

      非常欢迎您在此公开发表一些有关栅栏教堂,尤其是教堂内部的装修和陈设的情况,此信息我也请教过我的夫人,她是市委党校的职工家属,从小就生长在这个院子里,和她同时的还有冯小刚等一大批小孩子们,他们在此嬉笑打闹,做游戏,看电影,……,至今对教堂上的彩色玻璃等印象深刻。

( T5 K7 ?6 T2 P

我们已经发过很多次了,包括内部的老照片

% H0 B) Z+ m2 V6 I& E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1&ID=24962&replyID=&skin=1油油初访马尾沟教堂

7 q1 }% N/ p7 n; L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1&ID=24959&replyID=&skin=1油油初访"利玛窦/郎士宁"墓

4 ]9 a* `' _' W3 S

发了一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等坏事,早晚是要遭报应,上了年级的人是做不出来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8-11-18 15:49:00的发言:
您要是能把附近王坟公主坟大臣坟的变迁,也告诉我们就太感激不禁了
|& H5 w. r& x1 h: T, F6 p

对不起!敝人对此还无暇深入研究,不敢妄加评论,暂时无可奉告,搞不好欺师灭祖,佛头扬粪,此等坏事,早晚是要遭报应,上了年级的人是做不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的果园也没有幸免于城区的建设

在党校口字楼的南门外,昔日的果园也没有幸免于城区的建设,早已盖上了高楼。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时安排了国际友人的瞻仰活动,我也有幸被邀请入园


由于临时安排了国际友人的瞻仰活动,我也有幸被邀请入园,得以“零”接触近距离的观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二里沟有一处乡间寺院叫仁恩寺

 明朝文武百官参加利玛窦葬礼

7 Q% y- w, T5 a) Q: a, ]

 

% B4 j% J- J/ T( z8 j% s

在利玛窦去世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不平常的事情。全国各省5000来京城朝觐皇上的官员,和前来考进士的5000人,都想见见利玛窦。

/ X2 C! K9 F4 t+ D* _' @

利玛窦在他的最后一年,除了写完《中国基督教史》,除了忙于这些大型活动,还要指导修建教堂。他一向严格遵守斋戒,从不接着吃被来客打断的饭,也不在正常时间以外用餐。终于因过度劳累引起严重的头痛,从此一病不起,闭着眼睛卧床而逝。

& U5 |' @1 a9 Q0 j; w5 {4 v

利玛窦生前希望在北京郊区购一块教士墓地。而在当时,外国人怎么可能葬在中国呢?按中国的规矩,外国传教士死后要运到澳门神学院安葬。那时,封建中国虽然接受了传教士,但基督教并没有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 G. E! ^! D. h7 Z# e

利玛窦的遗体被装入密封棺材,停放在教堂,等待着奇迹出现。谁能相信中国皇帝会把墓葬的特权批给外国传教士呢?只有利玛窦坚信他死后,一定会出现某些非凡的事情。

! T4 u# I9 B( H+ G' I, G

丧事弥撒的时间到了,来了大批的基督教徒。其中一位知名人士熟知朝廷规矩,他认为只要皇上说话,不仅利玛窦可以如愿葬在北京,而且基督教在中国就有合法地位了。这位名人和神父商量,上奏皇帝:首先感谢皇帝赐给利玛窦的皇家津贴,几年后又赐住地;然后再提出长途运送利玛窦的遗体,水手会害怕。考虑到多年来利玛窦一直生活在陛下的荫庇之下,是否也可以算作您的臣民……相信您能赐给利玛窦一块葬身之地云云。

) c4 _4 P, F/ o! Y2 ]

经过一番周折,明神宗万历皇帝破例恩准。

, w5 g: P4 k! X- p+ x

有了皇帝的圣旨,教会立即选了几处墓地。北京二里沟有一处乡间寺院叫仁恩寺,只有一个僧人管理。因为是皇帝的礼物,价钱好谈,却没想到这块地是皇宫杨宦官的财产。杨宦官已被朝廷处死,但之前他将这处寺院转给特别受太后宠爱的大太监,条件是必须不惜一切手段把二里沟的这块地从外国人手中夺回来。神父如果事先知情,可能会另挑一处墓地,可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 [( y) |# t2 v+ k5 u: w) J3 m |

仁恩寺虽然归户部管理,但皇帝的赐礼要转礼部,也就是说,户部、礼部都可以插手。在礼部尚书的大力协助下,一个月皇帝就批复了。但户部主管刁难,要求解释把这样一宗宏伟产业赠给神父的原因。神父解释,皇上赐的不仅是墓地,也是住所。住所就合情合理了,那么多的外国传教士都住在北京嘛。第二天户部主管送信,答应照神父的愿望办理。

. b2 d+ d& F# u, L

千曲百折,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墓地在外国传教团的监督下落成。花园的一端用砖修建了一座六角形带拱顶的小教堂,还围出有四颗柏树的地方作教会的墓地。柏树的位置非常合适,让人不得不想这是不是早先为利玛窦预备下的。

. D; l# {8 j& {6 M9 [# a4 D B

一年后,利玛窦的遗体入土为安,明朝的文武百官参加了葬礼

+ i% @- ]& m( X$ o+ ~1 A$ E- l; a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玛窦像中国人一样通晓中文,熟读五经


) g# ?3 k6 h) i+ S

今天在中国的大小城市,甭管是不是基督徒,每到12月25日过过圣诞节热闹一下,已经见惯不怪了。而在这时,很少有人会想起第一个把基督教文化引进中国的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像中国人一样通晓中文,熟读五经。他惊人的记忆力使中国的读书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 b: x' a$ o8 A: o" n2 D$ F# N

在北京市的交通地图上,西城区车公庄大街路南标注着“利玛窦墓”,这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时保留下来的。1984年5月24日,利玛窦墓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散布在校园内的60多座传教士墓碑一起,被集合在草木环绕的墓园中。墓园长年由“铁将军”把门,好在墓墙不高,站在铁条门前,可以看见墓碑以及盈盈绿草和间或跳出的紫蓝色野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21:23 , Processed in 1.20346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