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武百官参加利玛窦葬礼
' F$ Z; {& t$ q8 b- s7 L) d0 ? 1 k* h" I- C3 Q( Y
在利玛窦去世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不平常的事情。全国各省5000来京城朝觐皇上的官员,和前来考进士的5000人,都想见见利玛窦。
3 v) l- i C+ o( L' Y5 }利玛窦在他的最后一年,除了写完《中国基督教史》,除了忙于这些大型活动,还要指导修建教堂。他一向严格遵守斋戒,从不接着吃被来客打断的饭,也不在正常时间以外用餐。终于因过度劳累引起严重的头痛,从此一病不起,闭着眼睛卧床而逝。
! _ k9 V9 e$ H4 J0 E8 H0 Y利玛窦生前希望在北京郊区购一块教士墓地。而在当时,外国人怎么可能葬在中国呢?按中国的规矩,外国传教士死后要运到澳门神学院安葬。那时,封建中国虽然接受了传教士,但基督教并没有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 K, |! l6 p! F" j利玛窦的遗体被装入密封棺材,停放在教堂,等待着奇迹出现。谁能相信中国皇帝会把墓葬的特权批给外国传教士呢?只有利玛窦坚信他死后,一定会出现某些非凡的事情。
2 [7 _ V }3 G& _' Z丧事弥撒的时间到了,来了大批的基督教徒。其中一位知名人士熟知朝廷规矩,他认为只要皇上说话,不仅利玛窦可以如愿葬在北京,而且基督教在中国就有合法地位了。这位名人和神父商量,上奏皇帝:首先感谢皇帝赐给利玛窦的皇家津贴,几年后又赐住地;然后再提出长途运送利玛窦的遗体,水手会害怕。考虑到多年来利玛窦一直生活在陛下的荫庇之下,是否也可以算作您的臣民……相信您能赐给利玛窦一块葬身之地云云。 2 a: M9 T' }7 e J4 \( D5 C
经过一番周折,明神宗万历皇帝破例恩准。 " H& r$ Z A& ~# C# x0 k" Y" Q
有了皇帝的圣旨,教会立即选了几处墓地。北京二里沟有一处乡间寺院叫仁恩寺,只有一个僧人管理。因为是皇帝的礼物,价钱好谈,却没想到这块地是皇宫杨宦官的财产。杨宦官已被朝廷处死,但之前他将这处寺院转给特别受太后宠爱的大太监,条件是必须不惜一切手段把二里沟的这块地从外国人手中夺回来。神父如果事先知情,可能会另挑一处墓地,可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 ~8 ^# D1 n. j8 t
仁恩寺虽然归户部管理,但皇帝的赐礼要转礼部,也就是说,户部、礼部都可以插手。在礼部尚书的大力协助下,一个月皇帝就批复了。但户部主管刁难,要求解释把这样一宗宏伟产业赠给神父的原因。神父解释,皇上赐的不仅是墓地,也是住所。住所就合情合理了,那么多的外国传教士都住在北京嘛。第二天户部主管送信,答应照神父的愿望办理。 5 A; c& k/ ~7 ^" q
千曲百折,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墓地在外国传教团的监督下落成。花园的一端用砖修建了一座六角形带拱顶的小教堂,还围出有四颗柏树的地方作教会的墓地。柏树的位置非常合适,让人不得不想这是不是早先为利玛窦预备下的。
$ n8 E) w2 h. I5 m1 I) N一年后,利玛窦的遗体入土为安,明朝的文武百官参加了葬礼 3 A0 K7 J4 g' D9 r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