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6|回复: 1

话说南官房胡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17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 G/ V# R8 n; ~ H

 

3 t+ z4 b3 V a+ [8 G0 `% w9 [

话说南官坊胡同

5 S* F6 ]' i, y9 H l: o' L Z

 

. Y. |3 c! q& [* D

南官房胡同,和北官房胡同一样,都后来改的名。南官房胡同原来叫南官房口,没有胡同两字。名字的来源于南、北官坊口之间的金丝套胡同。

9 z$ A2 G" ?; c# _! ]; ?* W

据说,“金丝套”的由来,是因为这里原是处专为皇宫做金丝制品的作坊,也有说是制作金丝镶嵌的服装饰品的作坊。北京的老百姓,对于政府设立的设施,都称为“官”某某。比如公共厕所,叫“官茅房”;政府办的作坊,自然叫做“官坊”了。

4 [+ b0 f& G5 y5 ^

金丝套既然是一个官办的作坊,自然有其一定的范围,也要设立便于管理的出入口。随着作坊的设立,工匠的增多,附近为作坊服务的“社区”也就会应运而生了。这些“社区”一开始都设立在作坊的出入口附近,其地名自然也就会随着作坊而定了。设在作坊南面出入口的,自然就叫做“南官坊口”,北面的就叫做“北官坊口”。随着人口的增加,房屋的建设,就会形成一条以作坊出入口为中心,向两边展开的街道。于是就有了“南官坊口”和“北官坊口”。大金丝套通向的是“南官坊口”,小金丝套通向的是“北官坊口”。

9 |/ E% h1 B9 x0 j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人们,逐渐的对“作坊”一词及其转化而来的“官坊”一词无法理解了。于是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来个“删繁就简”,把“官坊”改为“官房”,把“口”字去掉。“官坊口”就变成了现在的“南官房胡同”和“北官房胡同”了。

! N+ T' a! T# W% w! l

南官房胡同现在是“北京胡同游”的中心地带,自然是每天人来人往,热闹无比。原来的南官房胡同可不是这样。原来的南官房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胡同西口和东口附近都有一座石桥:西口往南是三座桥;东口往北是银锭桥。胡同中部有一条小巷叫慎思胡同,穿过短短的慎思胡同向南就是小荷地(即现在的什刹海体校)和前海的荷花市场。这三条胡同口外,都是店铺林立的热闹去处。而胡同里面却是十分的幽静。

9 W5 e( \9 L, y- |4 X( J

因为南官房所在地是南有前海,北有后海,西面还有月牙河(现已改为柳荫街),四面环水,环境优雅。所以在元朝以及明清时期,这里都是达官贵人,公侯王爷和巨贾富商的住宅首选地域。据说此地名叫西漄,曾经是元朝忽必烈称帝之前的王府所在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后门附近的“东官房”,也是圈内么,公交(包括叮当车)过去这里有一站,平安大街失败的一开通,这里不知咋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07:28 , Processed in 1.10771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