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6|回复: 2

风花雪月之风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5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一张伞太小了,罩不住缠绕相拥的两缕灵魂,手与手之间是冰凉的玻璃。眼泪泡胀的灵魂支撑绵弱的自己,点上几支蜡烛,灼照的心,越发孤独。

二:

‘茂林修竹’中的竹子肯定是孤单的,因为她生于林中不见容于这片山壑。

峨眉脚下用餐清炒一野菜佐酒,青气浓郁,当地人呼为竹叶菜,草本仆伏,叶状如竹肥厚多汁,蔓生于背阴处,花蓝色,细碎。此物北地也有,称之为‘翠鸟’,大约是以花名。

昨日宴客,掠小儿子作陪,上一抓炒蟹块儿,青笋作衬,小儿搛起问:爸,这是什么?

答曰:吃吧,竹子的儿子。今日想起颇觉不妥,应以年轻竹竿作对。

世人多爱竹,取其中空坚挺君子意,世人多食竹,取其随调百味淳厚意,世人多用竹,取其韧软意。我说,抛却这些,只与她为邻足矣。清雾在衣,月影庭树,有客酬客,无客顾影,或煨芋谈诗,或听雪敲竹,簌簌天籁,微风行冰上若罗文纸。风歇竹凝,倏然静对,述寒退拟晒山河以归胸襟,快慰是耶!

峨眉脚下亦食一苦笋汤,初入口苦甚,屏息细嚼,苦味散匿齿颊间甜津渐生,状若生离。夫人俯仰行走天地间,聚而何欢,散而何痛,疼楚漫散,暖自心生,是谓:好好活着以待重逢。

吾友闽人,相告苦笋为闽间寻常之物,曾辟一山约略六七十亩遍植竹,山有小路分左右,路左产苦笋,路右之笋为常态,移右到左,苦,移左到右,复为常,盖水土缘故。又想,人生而好思,好忧,好忿,好戏谑,水土也。人以境殊,文以人殊,想来不谬矣。

坐都江堰岷江侧饮,雨大至百步外视物迷蒙,竹树新绿,白鸟入眼,岚雾盖江。呼店家叫一野菜炒鸡蛋,见厨师持剪行至江畔,俯身剪铰得一撮绿意在手,臂高扬跳转腾挪于水洼间,至厨房前,甩去雨水,洗却泥污,当当有声顷刻即成,上桌视之,蛋金黄,草湛绿,乃竹叶菜是也。

三:

行走博客中,看一老兄风雅,写博必精挑细选为古意而古意,诘屈聱牙以为美,有趣得紧。山有色则岚,水有色则波,文有致则韵;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文无韵柴火也。积跬步至千里,然后有层林叠嶂泉石嶒棱深幽不可亵玩;积水成湖,然后有涛光凛凛荧光潋滟不可迫视,乡人有曰:啃窝头读大字报转而为文,笑煞圣人。我说:食何物不打紧,关键在于往胸膛里装什么,在是否能容物,瘪瘪如芥菜籽,世间有多少美好堆着,一样满脸菜色。有寥然墟落胸襟,田夫野老耕钓徘徊者,亦有圹雅文字流淌。

四:

世人皆以‘胴体’言女子之形体美,有狎亵味道。须知,胴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为:躯干,特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剩下的部分。

雨读徐渭,有所得。清人讥明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其实,明人不是不读书,只是读书方式异于寻常——乾嘉学派读书重考据,似科学家举着放大镜找寻真理,晚明小品作家读书重体悟,具有艺术家的心态,所以晚明小品琳琅满目色彩纷呈。

所以唐梅臣遇到郑元勋时,郑说晚明小品“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野鹤孤唳,群鸡禁声;寒琼独采,众卉避色,是以一字可师,三语可掾,与于斯文,乐曷其极!!”

读书,法者师之,味者品之,韵者养之。

谚曰:行不愧影,寝不愧衾;行得春风,便有夏雨。

一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0-6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灵。有明人神韵。
发表于 2008-10-7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4 19:14 , Processed in 1.19601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