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5|回复: 12

[原创]徐悲鸿纪念馆(帝京景物记略之七)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23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京景物记略之七) 4 c( @; X% s. j m$ J' Y 9 y# F6 P- q2 k- o0 ~0 }6 }* y3 w0 E6 W# P 徐悲鸿纪念馆 $ k4 [- s/ |" Z/ @7 B ! O* o, c+ y0 E/ e- A, v. {$ w 作者:非墨 . T6 J" B* M7 f. H* z! p3 R8 x! G5 O" l& y, h) F3 _0 d/ |- ~% ^8 P. C & r4 |: B( G+ a+ B% I5 O 因为昨天约定的,我早早起床。好不容易捱到9:30,我给兰朵去电话。请她同游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郭沫若故居,然后到后海的烤肉季吃晚饭。" f9 n J H e - g' U/ X0 t6 `* X 听电话里她的声音,我想象她睡眼朦胧的样子。她说:不行,要加班。我的心立即寒到脚趾。昨天答应好好的,今天怎么出尔反尔呢?果然是诗人的思维方式和做派。兰朵是我湖南老乡,因在网上见我写关于她老家沅陵的一篇文章,而认识的。兰朵是今年初从长沙突然跑到北京来发展的,一来便喜新厌旧,爱上了北京,而且一再申明特喜欢北京。我很奇怪,北京有什么好的,让她如此喜欢,让来的人不想走。 5 j" s! y& r9 L$ o/ D, T6 k0 D3 Y% k9 V+ q+ m+ z' g 磨蹭到中午,兰朵终于带着星月亭主和英子姗姗而来。说她本人是去不了,让我先请吃中饭,再让我带俩美女去吧。我说:“好。”4 ?3 ~8 s/ k0 O; I3 ] 7 `5 N5 w: }8 _6 b) i 星月亭主是八十年代出生的,黑龙江大学学中文的,刚毕业,9月份将赴法国诺曼底留学,还是学文学。到法国去,让我想起了我的法国妹妹,法国妹妹已好久没跟她通电话了,她到法国学建筑,马上就要毕业了,不知道是归国还是滞留海外发展。星月亭主是网上名人,她与兰朵是在网上认识的。6 J1 z5 U3 \- ^' w* P) O5 m ( W: A8 _- t @. i" N' o" v. i# I0 u7 F 英子又是星月亭主在广州认识的,英子学的是服装设计。英子和星月亭主都是东北人,虽没往常见过的东北女人那么高大威猛,却也不像南方女人那么小鸟伊人。更不像兰朵那么纤细,兰朵太瘦,好像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吹到火焰山去。兰朵看上去弱,事实上却异常坚强。不是坚强的女子,何以独自来北京闯荡?7 @. S4 O2 E/ C : ]0 o- r6 u# \9 M2 A3 n7 Y: M, y 我笑说:“你干脆叫我叔算了。我们隔代呢。” 6 ?/ I, A* ?) o8 b9 u6 E 英子听了不做声,只是鬼笑。0 ~% V6 Y( D% G' v1 v; l 星月亭主说:“切。最多叫你大哥吧。” % u: }& ^0 |% ~ j0 W! N 6 s) y2 v0 m6 G “我说,英子,你真名叫什么呀?”我问。% @, X _9 D7 h% H “不告诉你。” + h+ t8 m' {. c4 ]3 E4 T 不告诉,我也就不问了。不过也太没什么意思了吧,我欠谁的,陪你们逛北京城,连个名也不告诉我一个真的。我调侃说:“英子,我准备改名了。”英子和星月亭主便上了当,期待地看着我,等待下文。 & R5 {" w. p2 A; K: P/ z" Q- m" m! _2 j+ ?# t. [2 J 我说:“你不是叫英子吗。我准备改名叫老子……”6 l- ~7 T: R* t# f) G0 Q 俩人先一愣,然后扑哧一下,全乐了。但还是不告诉我真名。 ' |4 a& M- {9 d3 h ' A% Y, z- Y7 z# ~7 R1 ] 从莲花池上车,乘38路公交,得心平气和地四十余分钟后到新街口豁口站下,南行50米,就到了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表现了高超技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徐悲鸿纪念馆有七个展厅,长期展出他的国画、油画、素描、速写等画稿原件。徐悲鸿画马很有名,馆内收有他的真迹,让人惊叹。此外,馆内展出的巨幅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都让人感叹。但我更喜欢他给他夫人画的肖像画,随意而充满爱恋。) M$ ]' _$ d7 V3 s: m" e2 r0 X+ l 8 R( C6 H) Y: d% ^( M. e, @8 k 馆里一解说员讲解得不错,星月亭主和英子亦步亦趋跟着,很有兴味。我对那解说员介绍星月亭主说:“这位马上要赴徐悲鸿先生的后尘,到法国留学呢。”$ `0 c( W Y: E; y$ }) O 解说员笑笑,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只是一普通人。”他便不再深究。 % q- P* n, a' J6 D 8 {/ D7 Q$ D2 C' Q/ j 离开徐悲鸿纪念馆时,我调侃星月亭主说:“将来你要是学有所成,干脆创建一个文学流派,就叫‘星月派’。你就做星月派的掌门,取名叫‘星月小怪’吧,”星月亭主听了只是乐,既不反对,也不表示特别地喜欢。+ h5 Z' q' h4 e. b0 s , s; A7 T( ~! J/ F! C6 t7 i 其实,我希望她到法国后,能见到我的法国妹妹,代我向她问声好。法国,我没去过,但我对法国存有一种奇怪的亲和力,我幻想着能有机会到巴黎,到卢浮宫,学着诗人海涅的样子,坐在维纳斯的雕塑前,深情地痛哭一回。美,有时候是如此让人心碎呵。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墨同志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贴完好文章就走,徐悲鸿纪念馆的建筑有什么可看的,希望介绍一下。
发表于 2005-12-23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建筑。。。没什么好看的 因为好像是在徐悲鸿故居的原址上重建的 除了还有几个小院子 已经没有原来的样子了 后面的大院好像已经成了部队的驻地了 倒是夏天去的时候院儿里有几棵植物还挺好看的 而且展品真得很不错 人特别少 特清静
发表于 2005-12-23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那根现在复建的“林白水故居”没什么区别了。
发表于 2005-12-23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悲鸿纪念馆不是在原址重建的,听说旧址在北京火车站附近国家占地拆后现址重建。现址原来街面是煤场,煤场西边是北京有名养菊花人家的大院。好象是‘菊花刘’。小时侯大人带着去院内看过菊花,品种特别多特别好,还见有朱德委员长等名人提过字,院子特别大。

) E; }8 b! x3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15:15:4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24 0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根儿开始写作了!!!!!!!!!!!!
发表于 2005-12-24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城根老师对老北京的很多东西都非常熟悉,可以出本书了.

发表于 2005-12-24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老的北京、飞哥:二位别抬举我啦, 就是想把知道的一点老北京与大家交流交流。

[em01]/ V, n7 X7 R" _)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3:23: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7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5-12-27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城根儿老师的指正[em04]。

记得当时在馆里参观的时候,看见介绍上面说徐悲鸿的故居是被迫拆除的,后来周总理“关怀”了一下,才得以在现在的地方重建的。不过前几天再去的时候,和夏天的时候又不一样了,整个儿新街口大街都拆得热火朝天的,我想纪念馆里曾经的清静大概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吧。。。

发表于 2007-11-10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那一片仍旧改造得如火如荼.....
发表于 2007-11-20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悲鸿故居在北京站东街,是拆迁到新街口的。故居的地名教东受禄街16号,我去过的,东西两个院,东院是老四合院,西院是解放后给他的一个院子有一个很大的画室画架上是他未完成的画作:鲁迅和瞿秋白。还有几间大房子展出她的几幅大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九方皋等,东院是按他生前原状陈列的。今天得纪念馆我没去过。但我知道这地方原是刘洯园先生的“洯园”,刘氏是名士,解放后曾受到礼遇,可能是文史馆的或者是个参事,以菊花闻名,朱德曾到洯园赏菊。当年报纸报道过。
发表于 2007-12-2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悲鸿生于1895年,逝于1953年,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表现了高超技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徐悲鸿纪念馆有七个展厅,长期展出他的国画、油画、素描、速写等画稿原件。徐悲鸿画马很有名,馆内收有他的真迹,让人惊叹。此外,馆内展出的巨幅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都让人感叹。

------------------------------------------------------------------------------------

徐悲鸿纪念馆 我去过一次,是非典时期。挺逗的是去的时候全馆只有我们2名观众,售票员告诉我们都好多天没有收入了。

参观完后,我的心理只有一个感觉:三流画家。他之所以能有“杰出”的头衔和当时的大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如果徐悲鸿生活在今天就只能是一个三流画家。一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建军70周年画展,相当多作品的立意取材,表现手法与方式远在徐悲鸿之上。故我在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后一直有如此的感觉。

也许,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的缘故;也许,是我自己的审美观念的问题,

总之,一家之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21:13 , Processed in 1.24079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