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65|回复: 11

老【八中】的杂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9-10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院胡同的【八中】是1951年时从府右街的【四存中学】整体搬迁过来的,四存挨着中南海,那里办学自然不合适咯,那里的旧址则变成消防队驻地。按院的新校舍在当时已是档次很高的,一色红砖,有楼,有教师、学生宿舍,有礼堂,有澡堂,有食堂。但也有遗憾,如果当时不赶上抗美援朝,计划中校舍会更好,这是当时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校名由郭沫若手书,郭汉英在八中上的初中。校长先为朱学,延安来的,两口子就住在进门左拐的老师楼里,那里有食堂,每餐供应甲、乙、丙三种菜,老师在饭前登记即可,登记本贴在墙上,朱校长甲、乙、丙轮着吃,每天如此从不改变,直到日后调职北京师范学院教务长。晋劲敏是部队团级专业干部,他爱人管人士,留学或高考由她政审。董冀野是教导主任,后调七中任校长,温寒江当时是新生男中(35中)校长,做八中校长那是后话了。刘忠政老师是当年留校的,百米短跑挺厉害,尚修正老师也是高中毕业后放弃上大学而留校的,李英威则是高中毕业后到石景山苹果园中学当少年儿童队当总辅导员(那时还没少先队),当时服从国家需要是没商量的!李英威在八中时就相当突出,小伙子篮球打得也不错,大伙觉得可惜,认为步入仕途将有出息,果然,此生一帆风顺官至丰台区长,对于没家庭背景的人说来,这就很不错了。另一个同时留在八中当总辅导员的梁湘汉也很有才华,但命运就大不一样了,他不久调入北京市委宣传部,57年被打为右派,历尽了艰辛,荒废了青春,直到20多年后他被平反,他终于发光,任北京市纪委常委,最后被中纪委看中,调任中纪委驻人民日报组长,可谓官高权重了,历史给人们开了一个玩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9-28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mushroom127)对四存中学很有兴趣啊,lz是四存...

我是1965年考人八中的。算是1968年毕业,其实文革闹的只读了不满一年。您在八中上过学吗?

发表于 2008-9-28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太小了……85年的…………五中毕业的

只是听所有的人说起四存都特别自豪,我想感受一下…………

发表于 2008-9-28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四存中学很有兴趣啊,lz是四存毕业的么?

能多说一点儿当时的学校生活么?我很想了解那时候的孩子们上中学的感受啊,和现在肯定不一样

是不是也特别注重好好学习呢?还是自由自在?

发表于 2008-9-28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mushroom127)嘿您还留个扣子~听啊,出彩儿的...

也不是留个扣子啦,我又不是单田芳呀。只是害怕别人没有兴趣。

当时学校多是破平房,4中也是。8中居然全是楼房,还有大礼堂,一进校门,老生领着参观,哇,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电影放映室,来着啦。人家叫大操场,8中叫体育场,4个蓝球场,一个足球场,还有一个游泳池,太过分啦。您要知道,1965年,全北京才有几个游泳池呀,我就在那里边学会游泳的。

7月报到,人家问我要不要参加少先队鼓号队,说是暑假一直操练,十一去天安门游行。啊,傻子才不去呢。9月1日开学以后,鼓号队还经常不用上课,去故宫太和门前与各学校的合练,800多人。好玩极了。小孩就爱热闹呗。中间还去了飞机场迎接外宾,外宾迟到一整天,我们早上去的,中午发给面包香肠,晚饭在机场大食堂吃面条,夜里完成任务,大轿车挨个送回家。比过年还有趣。那个外宾迟到一个月才好呢。

我进校时查体,158厘米,(现在180厘米),先当小鼓手,几个月猛长10厘米,升官了,升为大镲手。物以稀为贵,鼓手号手满地走,大镲一共没有几个。而且大镲就是两片铜,又好拿,又不会损坏,省心。游泳、打球、举重、玩疯了。那时校长就是1楼说的温寒江。当时好不纳闷,这个人到底是“温”还是“寒”呢?

您先看着,等会接着说。

发表于 2008-9-28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mushroom127)跟您说点八中的事情

八中前身四存中学,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创办的,所以才能设在中南海那样的地方。1960年,八中奉旨实验教育改革,就是3年初中,2年高中,总共5年。1965年宣布实验成功,因此1965年这一届全部招收5年制学生。所谓成功的标志,就是1965年首批5年制毕业生高考录取率不错。

1965年,当时北京的中学第一名是4中,8中堪称第二,或者是和其他几个中学并列第二。我住在月坛,因此报考了距离近的8中。事后才知道65届只招男生60人,比4中还要难考。因为一共6个班,有4个是5年制的实验小学直升的,还要招20个女生也来实验一番。(此前是男8中)。所以只招男生60人,一个半班。

报到时一进校门果然气像万千。

还想继续听吗?

发表于 2008-9-28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您还留个扣子~

听啊,出彩儿的就在后头呢~

发表于 2008-9-28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说8中

报到时,人家问我小学有过什么头衔,我说是课代表。什么课?多了,音乐、图画、常识、自然、语文,人家说那叫学习委员,可是我不是委员,就是课代表。于是给了个音乐课代表,因为别人有头衔的也多了去啦。这个代表唯一的特权就是提前拿钥匙开门,趁着没人,捅几下钢琴,还有协助老师放唱机给大家听。那些老师都有来路,什么特级、一级,教过什么名人的。我不爱数学,喜欢语文、地理、生物、外语。不过只有一个俄语班,叫我赶上啦,还说是反修防修的革命需要,就是反苏联,可笑。那个时候是疯狂的年代。于是,1966年5月20日左右,全国疯狂闹文革,我这初一还没有读完呢。俄语,害得我到现在英语都不入门啊。进校时,领导许愿,咱8中高考中进士百分之九十,这回领导都打倒了,下乡插队百分之百吧。

幸亏1984年,咱赶上了末班车,读了广播电视大学,混到了文凭,从此一路顺风啊,新马泰,日美俄,1989年就开始周游列国了,把咱们的假冒伪劣产品推销给洋鬼子,顺便公费旅游。到现在已经能够冒充作家,靠写字吃饭了。改革开放好呀,总设计师好呀。我就爱戴总设计师。没有经历过疯狂年代的人,是缺乏切身体会的。

8中现在面目全非了,鸟枪换炮了,学生时代也远去了,轻轻的,我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悄悄的,我又来了,8中已不是我那个8中,按院胡同也消失了,于是一生气,就写了一本《消失的胡同》。

对了,我们插队的那个小山村,一共5个男生,后来出了3个作家。一个是诗人叶延滨,现任《诗刊》总编,一个是沈宁,现在美国,专门写往事忆旧,因为他父系是沈钧儒家,母系是陶希圣家。

发表于 2008-9-28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说8中

报到时,人家问我小学有过什么头衔,我说是课代表。什么课?多了,音乐、图画、常识、自然、语文,人家说那叫学习委员,可是我不是委员,就是课代表。于是给了个音乐课代表,因为别人有头衔的也多了去啦。这个代表唯一的特权就是提前拿钥匙开门,趁着没人,捅几下钢琴,还有协助老师放唱机给大家听。那些老师都有来路,什么特级、一级,教过什么名人的。我不爱数学,喜欢语文、地理、生物、外语。不过只有一个俄语班,叫我赶上啦,还说是反修防修的革命需要,就是反苏联,可笑。那个时候是疯狂的年代。于是,1966年5月20日左右,全国疯狂闹文革,我这初一还没有读完呢。俄语,害得我到现在英语都不入门啊。进校时,领导许愿,咱8中高考中进士百分之九十,这回领导都打倒了,下乡插队百分之百吧。

幸亏1984年,咱赶上了末班车,读了广播电视大学,混到了文凭,从此一路顺风啊,新马泰,日美俄,1989年就开始周游列国了,把咱们的假冒伪劣产品推销给洋鬼子,顺便公费旅游。到现在已经能够冒充作家,靠写字吃饭了。改革开放好呀,总设计师好呀。我就爱戴总设计师。没有经历过疯狂年代的人,是缺乏切身体会的。

8中现在面目全非了,鸟枪换炮了,学生时代也远去了,轻轻的,我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悄悄的,我又来了,8中已不是我那个8中,按院胡同也消失了,于是一生气,就写了一本《消失的胡同》。

对了,我们插队的那个小山村,一共5个男生,后来出了3个作家。一个是诗人叶延滨,现任《诗刊》总编,一个是沈宁,现在美国,专门写往事忆旧,因为他父系是沈钧儒家,母系是陶希圣家。

发表于 2008-9-29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您那时候四存已经并入八中了。

听说四存是以重视国学教育出名的,您那时候好这方面的东西,八中有什么特色课没?而且也听人说四存以前体育特好,西城比赛什么的老得第一,您给说说这个再?

还有那时候学费贵么?上得起学的人多么?男女合校了么?因为四存以前不是男校么

我问题比较多……您还是不惜赐教哈。。。。

发表于 2008-10-10 0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长个见识。

发表于 2008-10-9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怎么没有人说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1 08:12 , Processed in 1.14380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