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我经常在胡同转悠。有时当地的老人看见我拍照,会主动聊几句。大多表现出对历史文化遭受破坏的无奈。
应该说在网上对文卫派年龄结构的调查,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看到这么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熏染的年轻人对老北京如此痴迷,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我有同感。顺便说一句,我是50岁以上组的。
欢迎前辈们来到老北京网,请多指点。
Tfigolyf
唉,全乱套了,我在老北京网已经潜水近3年了,同时也把我女友带入了这个领域,去年7月她申请的这个ID性别是女性,用的却是我的名字缩写。今年我就用这个ID了,前几天figolyf兄弟把我当成了女性,怕日后引起误会,就把头像改过来了。
xhm1978,男,戊午年生人,华电读研,明年4月毕业,现正忙于写论文、找工作,但每天必定抽出很多时间,来网站学习良久,很高兴认识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前不久,在华电胡同摄影展览中,曾有幸得见砖缝里的虫子、weiwei和一位尊敬的老先生,并闲聊一阵,希望以后有机会多交流。
女友也有了个新的ID,tx062979。
哈哈哈!原来还有这么一出儿呢!
那天在华电幸会xhm1978还有tx062979。和你聊天的那位老先生就是论坛的城根儿老师。
咱们这最缺中青年网友,从他们眼里看北京肯定是另外一种印象,另外一种角度
我觉得咱们有必要地下多推广推广,撺掇撺掇咱爸妈什么的也来看看,我觉得应该不难
几天前,一个土木系的师兄说他们的毕业实习去北京,大约在3月中旬动身.他说很很期待,他曾经去过北京,在1993年的时候,他说很想再去感受一下北京的古朴,他喜欢老建筑,也是因为1993年的北京行所带给他的震撼.他说很想再去看一下.我跟他说:你可能会失望的.
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呢?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2 05:55 , Processed in 0.154150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