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0|回复: 0

北京历史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奥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8-3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历史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奥运

北京城的建筑文化,它是一曲固化的乐章。

北京的建筑文化乃中华文明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发明创造以及五千年文明结晶,不愧为东方明珠,世界城建史上的经典之作,称其为世界各国首都中的精品,当之无愧。北京城的设计思想在七百多年前是以专制主义皇权至高无上为指导原则,特征是深宫密封、街市开放。以元大都的布局为基础,至今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尚保留着七百多年前城市规划的街道建筑布局,世上仅见。
  
北京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独具匠心地设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北端,北京的中轴线是封建王朝为体现皇权至尊而设计的首都建筑主要的文脉,是北京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为神圣的结合。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贯穿正阳门、天安门、故宫三大殿、景山、钟鼓楼、北至奥林匹克国家体育场,其建筑和空间严格对称,遥遥相对,以天安门为中心,体现“前朝后市,左宗右社’”的城市精髓,是古今中外城市建筑中一条优雅的艺术轴条。
  
在中轴线北端举办奥运会,尤其源于古希腊的马拉松比赛,起跑自天安门广场,终点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体育场,一中一西,一古一今,当马拉松比赛进行时,各国运动员奔跑在中轴线上,给人的感觉是,中轴线仿佛从历史延续到现在,又从现在伸向未来。中轴线不仅统领了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而且其控制作用由此向四周放射,使北京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既多样化,又浑然一体的风格,各国运动员跑过了沿途一个又一个景点,向胜利冲刺,他们和中轴线一起,使北京城走向无尽的自然,这是北京历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无瑕的结合,充分展现了人文奥运的伟大襟怀。
  
北京的历史文化,很主要一点是以皇家文化为中心,在城建文化中,和中轴线密不可分的,也是马拉松比赛各国选手起跑的地方,是北京故官,旧称紫禁城,明清皇宫,北京城中之城,其设计规划之传统、建筑艺术之精湛,现存规模之浩大,布局气势之恢宏,皆举世罕见,无与伦比。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据说“三垣”位于北天中央,分别称为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故宫依此设计,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三垣”高居中天,永恒不变。内廷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继“三垣”之后,东西六宫象征12 颗星辰。蕴含着象天法地、敬天法祖的皇家传统。从大明门到景山内万岁山为2500 ,从大明门到太和殿中心为1545 ,二者比率0 . 618 ,正合黄金分割率,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皇家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精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历史文化的走向。

引以全中华民族,尤其北京人自豪的,是和北京城建文化日月同辉的园林文化。北京的园林,即有皇家气派,神圣威严;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琴瑟搭配,情趣天成,寓情寓景.大大小小园林庭院、湖光山色,像珍珠般落散在北京这个玉盘上。

 

北京园林远在八百多年前金代明昌年间就形成了“燕京八景”,清乾隆帝亲笔勤石御题:琼岛春荫、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蓟门烟树、玉泉约突、西山晴雪、居庸叠翠和卢沟晓月。只要看一看这充满人文格调的名称,就会让人有无穷的神往,这是北京历史文化最妩媚的神韵。

明代北京城内的“九坛八庙”,仿佛几座巨大的石柱,支撑起了高贵的帝都,最巧夺天工的是天坛,踏进巍峨的祈年殿,宛如置身于奥秘的弯宇之中,仰视殿顶中心藻井,细木雕刻的游龙飞凤破云欲出;向南登上圈丘极目四望,茫茫云天,仿佛升人太空,这就是北京历史,这就是北京文化。
  
从辽金开始就在北京西山营建皇家园林,到清代形成大规模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特区,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清廷礼制繁杂,帝王每年来此除为避暑休闲,也用于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宴集、礼佛祀祖等政治活动,而又避免多余礼制的理想场所。“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依山傍水、气势壮观、庄重华贵、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它们继承、融合并发展了我国大江南北各种类型园林艺术经典的成就,在中国园林艺术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独领风骚。

在北京皇城四周,密布着不胜枚举的胡同和王府、官邸、名人故居及寻常百姓居住的四合院,那曲折幽深的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构成了北京平民文化的园地,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只要看一看北京胡同的名称,即美不胜收:江河湖海、山川日月、花草树木、名人神抵,胡同和四合院文化至今仍在散发着北京历史的芬芳。
  
北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就是从胡同中的四合院派生出来的,四合院在高大的槐树、榆树、枣树、杨树的绿荫掩映之下,北京人多喜欢在院中四角种上丁香树,取“紫气东来”之意。大门内的影壁上用砖雕或木雕艺术图案装饰,中间是雕刻的“福”字。每当“绿肥红瘦”的晚春,四合院中沉浸在若有若无的微微枣花香中,淑气清新;而北京的金秋,四合院内晚香玉含着累累花苞,一到夜静,满室幽香,袭人衣袂,令人颇有“夜深只恐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感。
  
四合院成就了北京人生活的优雅环境,又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源地,对北京人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微妙的影响。四合院其建筑形式、结构和格局所形成的文化气氛,给人的和平、安详、幸福,使北京人热爱生活,向往天伦之乐。还有那不可或缺的门联,除了有祈盼平安、吉祥的内容,多为提醒、规劝家人后代的格言家训,往往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或劝治学之道,风雅备至,令人品赏,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以工整遒劲的书法恭书,显示了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情趣以及志向。登斯庭院,有如步人一座中国传统文化殿堂。
  
北京城总是在他的古老建筑中散发着他尊贵和雍容之气,笼罩着天空,星空下回荡着是那股永不会消失的磅然大气。有一位美国学者走人天安门城门洞时说:“我几乎情不自禁地要跪下了。”另有一位外国学者说:“我们国家可以仿造一座天坛,但它四周的千年古树是不可能仿造的。”北京古都那高贵的文化氛围,惟北京独有,也是不可仿造的。
北京历史文化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各支系的文化,乃至一些世界文化,在北京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北京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和面不同”最具体的表现。

北京历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奥运

北京历史文化的全部遗产实则都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乳交织在一起的,物质产品中体现着精神文化,精神产品中融人物质文化。
  
以北京老字号为例,仅其典雅隽永的店名,便令人神往、驻足品味,可知其蕴含的北京历史文化之醇冽,药店名“西鹤年堂”(祝患者服本店药后鹤发童颜)、“同仁堂”( “同修仁德”) .饮食文化中的饭馆之名,更令人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品其店名如品其佳肴美味,让你垂涎欲滴:“来今雨轩”、“鸿宾楼”、“萃华楼”、“仿膳”、“全聚德”;食品店名“稻香村”、“月盛斋”。此外,文化用品店号名“槐荫山房”、“博古斋”、“一得阁”、“荣宝斋”,书店则冠以“肄雅堂”、“松药阁”、“邃雅斋”… …* q! d0 |# i6 G) P% ]6 P
  
北京老字号的产品,亦集中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几千年智慧与文化,令人在享用前,先欣赏其充满艺术魅力的名称,中药“安宫牛黄”、“乌鸡白凤”、“通宣理肺”、“羚翘解毒”;饭馆炒菜则“芙蓉鸡片”、“琵琶大虾”、“宫保鸡丁”、“乌龙戏珠”… … 让顾客从精神到物质皆流连忘返,魂牵梦莹。

  
北京不少老字号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如“六必居酱园”、“都一处烧麦馆”、“柳泉居饭店”等等,这是北京饮食文化中+分独具一格的特色。

 北京老字号能历几百年而长盛不衰,屹立于今日市场,还因为它信奉中华民族讲“诚信”的美德,同仁堂始终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及“尊古不泥古、继承不失宗”作为店训门规,走的是“跬步”,成的是“大器”,它们在北京历史文化乃至北京经济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可歌可泣的里程碑,铸成了一段感人至甚的北京道德文化。

北京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重要一个组成部分,是北京的宗教文化,从古至今,我国的原始宗教、民间宗教,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都在北京这块沃土上繁衍和发展,尤其自元、明、清至今,北京成为全国宗教的中心,北京宗教文化不仅具有历史发展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中外宗教互相吸纳与融合的典范,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及道教相继传人北京,并形成具有北京文化色彩的宗教艺术。
  
中国艺术珍品中的珍品——/ _7 L7 q/ O+ d& }/ A7 q 京剧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曲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它的武打激扬豪迈,血气为之动荡,真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使北京历史文化中戏曲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此外,北京的档案文化、图书文化、名人文化、高校文化、曲艺文化、小吃文化等等,构成的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柱,届时全人类都将看到,北京城呈现出超迈汉唐盛世的辉煌巨制,泱泱人文大国的仁厚遗风遗韵、民风民情,北京人不愧体坛楷模,必将永远与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联在一起,共铭于世界奥运的历史丰碑。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4 17:38 , Processed in 1.09492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