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桥 ) X7 j! ^1 Z' ^* t7 V
建于十三世纪时期的元代初年,是一座以雅洁、精巧取胜的连拱大石桥,起着连接与烘托琼岛的重要作用。在桥的南北两端,各竖彩绘牌坊一座,名为"积翠"和" 堆云"。牌坊前还各设有一对石狮子,对称呼应,相映成趣。近年,桥面和雕栏均修饰一新,在碧水、蓝天和巍峨白塔的映衬下,更是蔚为壮观。我国园林中的桥梁
3 |. h7 ?7 i; f7 L5 t _+ z 秀丽多姿,形式多样,主要有拱桥、浮桥、廊桥、亭桥和梁式桥等?桥引人随,妙运无穷",这是因其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得到统一的结果,所以此类桥梁成了我国
# w. f# s: j7 e 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 / Q1 l& n/ n( K- X# c
永安寺 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原名白塔寺,乾隆八年(1743)改为永安寺。该寺依山就势而筑,共分三进三上殿宇,前殿名为"法轮. F7 { e+ c% V( s% C& z0 ~$ H {
殿",殿前左右设有钟、鼓亭,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像。中殿"正觉殿"、上殿"普安殿"(白塔下),原为喇嘛诵经之所,帝后在园内游乐时常来此烧香拜佛。该寺
* b/ j8 L- i, s0 k4 ` 殿宇、佛像均被修饰一新,引人入胜。游客参观该寺和登白塔远眺京城全景,须另购票进入。
6 Q$ s! C6 z. Z' j/ N: s$ a
- c0 d% a0 N7 F& T/ u4 e, k 四亭二碑 在法轮殿殿后的山腰处有两座牌坊,南题"龙光",北题"紫照"。过了牌坊即为正觉殿,殿前建有"涤霭"、"引胜"、"云依"、"意远"四亭。四亭上下对称而造,典雅美观。
" K1 Q0 l8 A5 e& R0 M7 N - G, o" c7 v& L9 Z+ ?9 K4 ?1 p$ m
引胜亭 内设石碑一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刊刻乾隆写的《白塔山总记》,记述了该山的建置沿革。
6 O2 C8 K0 y% U
2 R1 Y( w, n; R% M4 i( U8 o3 S 涤霭亭 内有石碑一块,上刻乾隆写的《白塔山四面记》,描述了该山四周的景色特点,是篇文藻华丽的导游词。 / ?2 L" T) x8 t4 k( e9 J; G$ c/ }
: ~0 Z9 l! v$ |9 \
昆仑石 正面"昆仑"二字为乾隆手书,背面还刻有他写的一首诗文。此石为象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昆仑山而设。昆仑石后面的众多岩洞,为叠筑假山时所砌,以象征神仙们居住洞天福地"。 8 W( H: G b' h5 I! ^
! E, L$ L4 k+ x 太湖石
) m+ w# P8 @# c5 j- v& I' z6 p0 U 产于江苏太湖流域,具有瘦、皱、透、漏四大特点。这些奇秀石料,原是北宋统治者为建汴梁(开封)寿山艮岳御园而不惜民力财力,掘自太湖运往京都的。金灭北
& {- \, q* `( m5 ]% s; A 宋后,金王朝采取减折粮赋的办法,再次迫使百姓将此石从开封运来这里,所以又叫"折粮石"。由此可见,劳动人民为挖掘和运输这些太湖石,付出了多么巨大的
{2 w* d$ _# c; [4 A 血汗代价! , @# Q2 ?! b6 j% A+ i5 j
; O' d; Z5 a6 R1 [9 G
龟趺石碑 两块,竖于普安殿东侧下的平台上,原刻有赞扬佛教的文字,因年久风化,字迹已模糊难辨了。
% T! c8 A6 u! u6 \* ~9 D- Y
* f9 z! u( L$ v3 R. j: ^5 z 悦心殿和庆霄楼 悦心殿原是清代皇帝游幸宫苑时休息、议事或举行宴会的地方。殿后的庆霄楼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乾隆陪其母亲观看湖上冰嬉盛会的地方(冰嬉是一种冰上的掷球游戏,由两组人参加作竞技表演)。
" C4 w% t" E1 k! t- j4 A. i - w5 b3 q$ j. o3 q$ b
琼华岛 9 l8 Y0 k' N9 K, `) P( J
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岛高32.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另据神2 P) B7 @: t8 c) A* d) l
话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华即花),生长在蓬莱仙岛上,人吃了可长生不老,此亦表示该岛是仿瑶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顶设置信炮台,由八旗军驻守,居
$ u! D. `3 | q. l 高临下,*'望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发出信号。 ( p; h" q2 f. _; Y- i' ]
- M% S1 @ s t% B1 S8 I
北海白塔—
" h. ^- r- _2 e' T. V& s1 R- E藏传喇嘛塔
. y) m4 Y0 s; j, \ 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
" [: |6 A2 p* O0 @' ^# l/ j& I# k7 f 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 I" P. C1 W1 s% o8 l; {
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 之意。此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1679年该塔被地# v) X( l! e3 d( }4 K
震所毁,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 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 ",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该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这种象征神权的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
% c' L( N7 ~ d 宰全园的气势,以体现"君权神授"的封建思 想,此是帝王宫苑的一大特色。 3 Z' u& B3 r- N4 `2 W/ K: X
6 W a- p- \/ O3 f4 a% {
善因殿 位于白塔前,是座小巧精致的宗教建筑。殿内供有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刚"(俗称"千手千眼佛")佛像。其殿顶,为上
& N* n3 \9 l8 G6 b 圆下方的双重檐,以表示"天圆地方"之意。四壁外侧,用佛像琉璃砖装饰,华美而庄重。1 u3 t7 N+ z( k: s/ W
游人至此,居高临下,视野无垠。是观赏京城景致的最佳之地。明朝人士韩雍,曾这样描述他在此处所目击到的景物?quot;近而太液晴波,天光云影,上下流
. H- r- O8 `" \. } 动;远而西山居庸,叠翠西北,带似白云;东而山海,南而中原,皆一望无际,诚天下之奇观也。"(《游西苑记》)。今天的北京城,大厦林立,道路坦荡,树木% B0 s; i; C1 ]
繁茂,生机勃勃。古城新姿,早已非昔日可比。 . H" L$ @. v' G+ M* ?2 Y, j1 k p
# i: j% p/ t! e 假山洞 位于琼岛北侧山腰。这里怪石嶙峋,崖险沟深,山洞众多,虽由人工叠砌,却有着天然之美。这些假山、石洞和琼楼玉宇,是按照蓬莱仙境中仙山洞府的传说模式建造起来的,路曲洞幽,令人神迷。
8 B6 K* ]. s. n T# L* `2 f) }
& C2 ^# e5 K, W6 Q8 t; O 承露盘 琼岛西侧的山腰中,竖有一根雕龙汉白玉石柱。柱顶立一铜人,双手高举承托着一个铜盘,名"仙人承露盘"。这是清代乾隆帝根据汉武帝设承露盘收集甘露--无根水,用以炼制"仙丹"妙药的典故而仿制的。
8 u/ \' u2 b E
/ g' d7 }! B# l 延南熏亭 坐落于琼岛北侧,俗称扇面亭。据说,古代舜帝发明五弦琴并谱写了"延南熏曲"。该亭便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 ; k {8 |/ x! W2 Y; T
: X" \" G( o* A* Z: ]
一房山 在琼岛西侧的驼背桥东,此处山石林立,仿房山形态建造。神话传说,王母娘娘曾居住过燕京的房山。
6 r, y. ]4 p+ ]+ e( J/ X4 W) n0 n# ] 8 O. a3 ^3 X2 c: [# T3 }* h
海眼 位于一房山北面,表示与大海相通。旧时在琼岛上下曾设置汲水工具,这里曾有过溪流、瀑布、扬水、喷泉、潜流等水法景致,但已无存。 + P) E/ X& s$ F2 e) v6 N
o2 u! Q' b9 b( l7 u" S2 z& O9 e 阅古楼 坐落于琼岛西北侧的湖畔,建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楼呈半圆形,玲珑俊雅。"阅古楼"三字为乾隆手书。楼内墙壁上,镶嵌着中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书法、刻法均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这是一座集我国历代著名书法之大成的杰出建筑,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e4 e2 S6 A8 F2 F3 D + o, y/ n3 M+ {" `5 W
延楼游廊 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瑶池"(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7 T8 C* {/ m$ b' q( h
6 q. w! c( Q, H! s# T 碧照楼 位于延楼游廊中部,楼前为昔日帝后们登舟泛湖的码头。现为仿膳饭庄的大门。
9 s: J5 }+ u: e+ s0 _5 Y 7 k) w, }3 x% D: S. r
漪澜堂 在碧照楼之南,为该处建筑群中的主殿,其西侧为"道宁斋"。这组建筑,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仿照镇江金山寺建造的。原为帝后们泛舟、垂钓后,休息、进膳之所,现为仿膳饭庄。 , _$ q C' ?, R6 A
; p: U. P( h, m& g, p: ?3 G 仿膳饭庄 是一家专营正宗宫廷风味的著名饭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后,原清宫"御膳房" 的厨工也随之失业。1925年,一位原在清宫御膳房从业的赵仁斋,邀请孙绍然等几位"御膳房"的厨工,在北海北岸开设饭庄,仿照清宫"御膳"的做法,制做
3 l6 s' Y* D; Z q 各种菜点,并取"仿膳"之名的。 1959年,"仿膳"由北海北岸迁至今址,不仅扩大了营业面积,而且增添了菜点的花色品种。由于"仿膳"菜点制作精致,色形美观,口味讲究,继承了清宫" 御膳"清、鲜、酥、嫩的特点。主要美食有:清宫点心,宫廷宴席和满汉全席(俗称皇帝餐)等,享誉中外,深为广大游客所青睐。 % o0 [, y4 c& I2 C7 T. x7 J
$ P' W9 S# W; u6 {1 H0 y1 s
# r4 m. w! v* w S4 E2 J 琼岛春阴碑 在琼岛东麓,立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碑文为乾隆所写。"琼岛春阴"为燕京八景之一。 % w" `1 V4 \ _/ H+ b
. k3 H% ~3 u6 y6 c8 c1 \
北海湖 为北京城内的最大水域之一。以湖称海,是为取"海上三仙岛"之意。其水源来自颐和园的昆明 湖,流经紫竹院、什刹海,注入本湖后,通向中南海
0 M0 e6 f# [) R! u 及故宫的筒子河,然后经通惠河汇入海河而流注渤海。湖面约38公顷,湖岸线长3749米,平均水深1.米,最深处达2.5。该湖隆冬时节是天然的溜冰场。
& o7 h& E `2 ~9 D 其他季节均可荡舟嬉戏,是人们最喜爱的城区游乐水域之一。
/ E7 E) |- S: j1 K6 r6 b' \! c0 \ & y8 ^- t; D! F0 @ {7 V/ P. r
濠濮间 位于东门(陡山门)内之北,为北海的园中之园。此处山石环绕,树木茂密,曲涧石桥,游廊厅 厦,环境十分幽雅。清代时,为帝后、近臣的宴饮之处。在颐和园未修复之前,慈禧于夏季常来此避暑、听评书等。
+ F2 {- `; N9 o3 z, _ Q " @5 n9 b1 u4 h- i; }( s$ ~& v
春雨林塘殿 在濠濮间之北。殿外原是清廷的检阅赛箭之处,门外的土山便是当年的箭靶场。 + {: A D# S, }3 O/ a+ I+ K7 Y4 W7 G$ h) K
% ?6 X" R" }& h' q* d
画舫斋 又称水殿。这是一座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幽静庭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为"镜香"、"观妙"二室。乾隆曾坐冰床来此题词,"画舫斋"三字便是他的手迹。清末,慈禧常至此游幸与传膳。 ; x& B5 w' g! T- ]7 V1 m, D4 G$ K* R
! {* a# C' W% v+ ~
古柯庭 位于画舫斋东北隅。内有古槐一棵,相传为辽、金时代所植。此处环境幽雅清静,清末,光绪曾在此处读书。 % B+ p: K" e7 s
$ y5 L0 X; t/ f$ V9 k) r( F7 N 先蚕坛 位于东岸最北端。为北京九坛之一,建于乾隆年间。院内广植桑树,原有亲蚕殿等建筑,今多已不存。清代时,每年农历三月的某个吉日,皇后或由她派人来此祭蚕神。该处现为北海幼儿园所在地。
_, V: @% [6 G. h $ \5 M- r, A L8 q9 P2 ]
铁影壁 ! y6 a/ ^& d# h6 z
竖立于湖北岸观堂前,为元代遗物,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影壁长3米、高2米,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象铁,故称铁影壁。影壁两面均雕有云纹, 异兽图案,风格古朴、雄健。民间传说,这座影壁是为镇慑、遮挡北京的风沙而设。原在德胜门内铁影壁胡同,1947年迁来此处。
% c( J' S) b1 p+ h! v9 J Y# `3 F* C
5 ?+ l {) x6 n9 {2 ? 五龙亭 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五亭主次分明,飞金走
2 ]7 Y" h5 G+ t# G8 y f) p 彩,曲桥连缀,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故称五龙亭,为北海湖滨的重要点景。中亭?quot;龙泽",上圆下方,双重檐。藻井有金龙俯首雕饰。此亭为清代
, f1 Y- D/ `# o' J# f8 t 帝后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中亭两侧对称而建四座重檐亭,左边二亭名为"澄祥"、"滋香";右边二亭称为"涌瑞"、"浮翠",是群臣陪伴帝后玩
[9 _ D q0 l- N5 g3 Q 耍的地方。 , Z& L: i0 H f5 |- Q( A7 b
( q- O$ {. R% t1 m8 o' P9 y
{8 G9 P+ {5 Y- d" c$ {1 O 小西天 位于北海西北隅,是一组宗教建筑群,主要由方殿、万佛楼和阐福寺所组成。
9 S, }0 w2 L' n6 C
7 M5 M T& v- t' a& U0 k% _! a4 E 方殿 原名观音殿,又名"海岛",俗称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亭式木构建筑。方殿四周清流环绕。四面水渠上各
# v; h: B2 P- g; @8 b$ n) X 跨石桥一座,桥前各建有琉璃牌坊,在水渠外四角,还建有经亭。原来在殿内设有一座南海普陀山泥塑模型,山上塑八百罗汉,俗称罗汉山?quot;海岛"名称8 A M4 c- C7 C& i$ N* u" f
便由此而来,现已无存。 5 \* K) b2 O/ d
3 Q4 u1 K7 O5 X' E' `1 l
万佛楼 也称万福楼,位于方殿之后。公元1770年,乾隆为其母亲(孝圣皇太后)做八十大寿时所建。楼内原藏有金质无量寿佛一万尊,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抢劫一空,建筑也被破坏殆尽。 9 f5 N" \3 y9 n& u# e3 ?' Z
& W7 C. y( q: h A
+ { T! g: p% n' K
阐福寺 位于万佛楼东侧,原来殿内有白伞盖佛(佛身上嵌有无数珠宝)、御制碑记等,亦被八国联军所 毁。现辟为"园林经济植物园",院内种有数百种珍贵花木,成为科普教育和游览欣赏的园地。
+ `& B3 l" f d) @3 ? i' M9 a# W4 L W
九龙壁 中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内,为辽代所建;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一座, X+ ?" N5 N2 m
即此北海的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后两座均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北海九龙壁建于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长 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工艺高超,为我国琉璃建筑中的珍贵作品。
9 n) u- h& C) ^7 k; N9 r! @) K 它是大西天经厂门前的影壁。建造这样一座影壁,据说是为了镇慑火灾和辟除邪祟。门内为"大圆镜智宝殿",现已修复,巍峨壮丽。 9 e2 D3 ^* y% R4 u b8 A
* T8 U$ P+ j" M @( d. x9 B 天王殿 在九龙壁东侧,明代为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时重修,改名?quot;西天梵境",成为一座十分精美壮观的佛寺。殿+ V3 S" `6 T ?. [( W
门外设有华丽的"须弥春"琉璃牌坊。殿门内砌有三道琉璃门墙,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慈真如宝殿和琉璃阁等。大慈真如宝殿全部用楠木建成,供有三个丈余高的
, ^2 H, s. f7 S; T" R 大铜佛。最后面是两层的琉璃阁,为发券无梁殿结构,外墙面嵌砌着五彩琉璃佛像,光彩夺目,尤为壮观。该殿曾遭八国联军和日寇的严重破坏。现已修饰一新,全4 Q' T& h" s+ A9 W
面开放。 3 ^7 H; z! S$ I3 i
) n( h" x8 H8 z7 _0 ^
静心斋 ) x7 F4 k$ I) N( P1 I( |3 V5 B9 j" ]
位于天王殿东北侧,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该园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初名镜清斋。光绪十一年 (1885)重修,又称"乾隆小花园",成为清代的行宫及皇太子的书斋。当年,慈禧常乘小火车从中南海来此避暑,1913年改为今名。北海自1925年辟- r7 b, V' [5 C# t
为公园以来,此处从未开放过。现经大力修整,已供游人参观。 该处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
/ D* k! W& I: V) q/ j8 o. R/ F 为园内的最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 I' a/ N' [' }% V
为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 o& G; B9 U8 t+ g! F
# t1 y- g7 y1 L2 Y( B5 Y1 f9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