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96|回复: 0

[原创]与万锦堃教授合作,听万老讲述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历史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7-18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是难忘的一天,偶开了上班以来最长的一次会,从下午两点一直开到将近六点。在会上收获良多,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这项任务的使命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话果然不虚,在我昨天听完本次任务的合作者也是领导人万锦堃老先生的一席话,让我感到不只胜读十年书。有些东西是书本上永远读不到的。

万教授,现在已有七十二岁高龄,作为这次任务的发起者和领导者,早早就来到了位于视听区的会议包间。老先生穿了一件写有“阿里山”的T-Shirt,显得精神抖擞,后来才从谈话中知道前不久万教授刚刚去过台湾调查访问。等与会者都到齐了,万教授开始陈述此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各位与会者也分别说出了进展中遇到的困难,万教授都予以支持和鼓励。同时,以自己的经历激励大家。

我久闻万教授大名,现在每本书上都有的、国际通用ISBN书号就是由他引入中国的,同时中国出版的刊物原来在国际上没有书号,不被系统所承认,是万教授申请来的。这些我以前也有耳闻,但是其中的故事并不知道。这次有幸见到万老,更有幸听到了这段历史。

万老师原是数学专业,后来被调到图书馆。当时适逢文革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由于种种原因,文革期间订购的西文书籍、期刊都没有整理出来。万老想到了用计算机做数据库。可是以当时的条件,内存只有5M,这项工作非常困难。同时我国并没有认证ISBN号,虽然这些书籍上面都有号码,但是从没有被记录。万老想到,ISBN号就像书的身份证,以它为条目数据库会更好操作,于是找到采编部的主任商量此事,请他们在进新书登记书名的时候顺便登记上ISBN号。但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致,这位主任并不了解计算机和数据库的操作,也不了解其中的意义,所以拒绝了这个请求。万老为了得到书号,只好亲自到书库中一本一本地翻出来查,再输入进电脑里。同时,当时中国计算机业方兴未艾,并没有现在那麽多应用软件,外国的软件业和技术因为文革的阻隔没有进来,就连最简单的文件排序的程序都没有,但是万老并没有气馁,出身数学系的他自己动手编程,一步步摸索。就这样,万老经过不懈地努力,用5M内存的计算完成了内容庞大的西文期刊数据库。使所有资料都被有序地记录下来。

这件事当时震动了全世界,因为那时,外国人以为中国人不行,以为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已与外面的世界完全脱节,技术更是停滞不前,全然没有想到聪慧的中国人能依靠当时简陋的设备完成这一壮举。万老回忆说,当时支撑他前进的,就是一种干大事的决心与毅力,觉得就应该有这个魄力。

完成数据库后,随着新书的购入,数据库需要时时更新,但是如果全靠事后到库中去查,既耗费人力,速度又慢,无法适应新的需要。同时看着那么多的西文书籍都用这种方法记录,而我们中国的书籍由于没有ISBN号,迟迟不被国际图书业记录、辨别与承认,万老决心改变这种现状。经过深思熟虑,他提笔给位于德国的ISBN总部写了一封信,说明了中国图书的现状和市场,以及中国在世界图书界的重要份额和地位,向ISBN总部表明世界图书系统也应该包括中国。很快,德国方面给出了回音,他们接受了万老的意见,肯定了万老关于中国图书的论述和观点,同时给了中国地区的图书一个统一书号,就是我们现在在图书背面ISBN号开头的那个7字。别小看这个7字,这是万老通过努力为中国争取来的。ISBN开头的数字从1开始,由于开始中国没有这个号,所以1~6都被欧美国家所占有。而这个7,代表了中国图书。是万老的努力,使国际标准的图书认证系统承认了中国的图书,使中国图书称为世界系统中重要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可以说,现在每本中国图书的编码中,都凝聚着万老的辛勤与汗水。ISBN号就像是图书的身份证,让中国图书在世界有了自己的身份,得到了公认。

为国家取得ISBN号后,万老又奋笔疾书,给新闻出版署写了一封长达的三万六千字的申请,详细阐述了国际图书情况和中国图书的现状,讲明了ISBN的发展和意义。并且申请以后中国印发的图书都标上自己的ISBN号,在国际上被辨认和流通。信发出去不久,新闻出版署下发了红头文件,觉得万老说的全部情况属实,并且很具前瞻性,同意了他的提议,正式下发通知,以后中国出版的书籍都要有标准的ISBN号。从此,所有中国出版的图书,封底都有了一排以7开头的数字。万老成功了,他的成功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整个中国图书界。

讲到这儿,万老再一次重申,他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阻力,环境上的,条件上的,技术上的,但是他当时从没有打过退堂鼓,他觉得,就应该有决心,去坚持,去努力。万老又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强了不知多少倍。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各种功能齐全的应用软件,丰富的网络和数字资源,可以说和30年前有着天壤之别。他当时遇到的困难比我们多很多。我们手上有这麽好的资源,更应该鼓起干劲,积极工作。我们今天干的工作和他当年干的一样有意义,意义深远,不仅为现在,还为后世。我们要有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困难肯定是有,但是我觉得我能行。

听了万老的话,我感慨颇多。我没有想到这一天会和万老这位对中国图书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一同工作,成为小组的一员,更没有想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听了中国ISBN号码背后的故事,对万老的景仰又多了好几重。每一个爱书的人都知道,图书也有自己的生命,而它背后的一小段号码就是它生命的标志。而万老,就是那个赋予中国图书生命编码的人。他对中国图书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有几句话或多少金钱来衡量的。现在中国的图书,依然遵循着万老争取来的这个首数字7,一步一步,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在国际图书界中,不断创造着自己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万老的言传身教对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是无价的财富与莫大的激励,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也会像万老一样,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努力做一番大事业。


本文同时发表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aefk.html,欢迎阅读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6:29 , Processed in 1.12250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