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居住”,就是寻找一处具有归宿感的栖息之地。当人类创造出一座建筑物,并且决定给予其 “家”的概念之时,这座建筑就已经被注入了灵魂,赋予了生命。它的意义将不只是一道挡风遮雨的屏障,而成为一处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园地。这便是“居住文化”—一座住宅建筑居住中所体现出的综合品质。 + o) `% p: |9 Y* O7 F' w
7 ^9 A/ `' k% a
# C4 \7 y- K, ]/ V+ c" t
1 Z T- E) Y% F/ y8 L2 z" A. ~0 R
* W$ r- k1 e0 n, U3 g. A “四合院儿”在高楼林立的时代之前,是北方城市中主要的民宅建筑形式。它以四面为房,中间为庭院为大体的建筑格局。向上追溯到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四合院儿样式是的建筑组合。陕西岐山凤西村的西周四合院儿,被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儿”。同时,这种“四面房,围成院”的格局,也成了为中国传统建筑格局的总根源。
0 l" d4 X, D. ]3 }9 {( m: m: Q4 [( D
; |5 p2 ]4 Y2 |' P- A) [' w' w * D( F! ^- V% x" S/ T6 P' o; Q
提起四合院儿的居住文化,就不能不提一提北京的四合院儿。
3 U+ q( g% _+ r2 E. h/ ~) T0 b5 i6 Z& [3 B3 \& S
/ q' ~- r$ H& k
# O2 _3 ^, ^5 V
在北方各地的四合院儿建筑组合当中,北京四合院儿有其独特的魅力。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显露出其浓郁的封建帝都的文化色彩。而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条件,使北京城变成一个凝聚各种文化的胜地,这亦使得北京四合院儿吸纳了四合院儿建筑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为一体,从而成为四合院儿这种传统建筑格局的代表形象。 8 k3 W0 e% A6 o; H9 d
0 j5 C% o2 p d! M& {& s2 a
" q0 l3 y2 j/ @- } ! [ L( G. [1 j4 _, ?" R0 t
可见,欲探寻和感受四合院儿的居住文化,从北京四合院儿来入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3 g2 H( ?( O$ k* d7 @- @4 B
$ C. L3 S0 @4 H i' f
. D1 A" N' V; r
, m5 r# ], \2 U. { 其实北京四合院的居住文化,融会了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体现了古代建筑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也反应出老北京人的处世哲学。无论从建筑学、美学、堪舆学、神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都可以对四合院中的居住文化做出描述和解释。但要探求其根本,使各个科目融为一体,形成其精髓,却仿佛不容易找到一个切合点。 - b" Y# g7 Y4 F4 @( r
4 B; C. l% a, L2 H" V( D7 k
# n1 {: V$ W* ^$ @ s* q' @: n `/ ?! C' O, ^
人们常说,最隐蔽的地方,往往就在其表面,但常常使人视而不见。其实四合院儿居住文化的精髓亦如此,它就藏在四合院儿的名字里。这便是“四合”二字。 4 A" y4 y, `4 Z& s4 w% }( ^( u
/ f/ Z) E& y, p$ ~ { j8 u3 ~
) C2 h5 D' v9 D4 ]+ ]
我们随便做个调查,就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对“四合院儿”的解释,就是四面房屋围成的院子。这个答案无疑是千真万确的答案。只不过仅仅是从建筑的角度来解释罢了。
; L) h/ B% A$ z+ ^
4 U( ~* k& a9 Z2 Q/ N7 Q/ i4 ^8 ~ G& ^& n
' S0 I3 x% a1 e; N( H3 b. }
其实“四合”二字,所体现的正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此“四合”蕴含了四合院儿在人们在生活中,人与“天地人己”四者的关系。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传统思想哲学。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宜居工程”,一组协调了此四者与人的关系,从而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
`& @/ n9 `# r# d# t0 C3 t+ n3 a) `# J
$ k: Y) w! x: u3 I
: I: K! x' R. V8 b Y2 x
首先为合天时,最鲜明的例子,北京的气候特点属于很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冬天刮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则刮东南风,是一座多风的城市。四合院儿中正房高高在上,将冬天的寒风挡住,是院子里不至于狂风大作。而对外封闭的院落,又将门外的尘土,使院子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内,可以休息,娱乐,中秋赏月,寒冬赏雪,孩子们玩耍嬉戏,大人们读书看报。 : l6 n4 E7 h9 v j( i9 o
* Q+ q) k6 \) m6 a5 Q
! j6 d* R+ C; E c" `0 d% ~1 E# f! L1 `
+ ^: I2 Y% Y2 w" i7 `6 g: |7 v
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天为最大,地次之。合天时,当然也要合地理。
- s3 k5 ?% F+ s g ~3 V* q( k2 O5 O( E/ j3 b- E, t- o
, B7 g" w1 q1 I* c Z# S1 q$ l
+ i6 E# g' L9 n1 l7 i: s
北京自古就是个地震频繁的城市,而四合院建筑基本为木架结构,减震性强,对付地震十分的有利。因为传统建筑以木料支撑,墙本身并不承重,所以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这也是俗称的北京三宝之一。
7 y t, Q/ H9 t- c3 i1 V8 A# }& R5 k; `. p& {
: ]) E' n. w. @; \ " j/ x3 R' P0 c) j D
北京夏天多雨水,所以一座北朝南的四和院,均是西北高、东南低。水顺势排出,院中不会存水。按照传统的方位说,东边为青龙,水一定要从此位置流出。而在北京城市的规划中,也运用此种说法,从西北积水潭而入,从东南出城,汇入通汇河。
) C. U6 W" e5 ]; x7 ^1 T X% F2 q6 {
5 h _- w8 i* V; O5 R6 V; p* S
) w8 [' D# X: ` p7 k
人合乃是四合中最复杂的一种关系,俗话说:和人打交道最难。中国古代素以儒道治国,治家。讲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封建等级关系。 $ g( H1 q& F9 B; B) d/ O! E/ ]7 o
. r' ]8 M. Y- v2 e0 _% V
# s' q7 |! e; ^( w$ t1 y( W
2 v% L( o0 ]! D8 k& \ 一座四合院儿中,通常为一个大家庭。正房是一家之主得房间,好似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体现了其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东厢房是长子的房间,尽管东厢房,被谓之,冬不暖,夏不凉。但依然因为传统观念上的“左为上”,而显得尊贵。依次还有,西厢房,东西耳房,倒座房,后罩房,被赋予不同的功用,同时确立了其不同的地位。 ' N/ \6 v" i9 d8 c6 d$ Y
6 B; a z# H; X1 S6 g7 T
0 b O/ o1 D& J: V- l" z. K
8 p- j8 ~" V% K3 r9 ]# `3 S+ o 一道垂花门,一道木影壁或者屏门儿,分出了里院儿、外院儿。一般的客人,都是在外院儿倒座房中接待,谁的客人谁接待,不能随便进入内宅。体现出内外有别。里面的房屋各自相对独立,不会相互打扰。而一道抄手游廊联系起来院子里的各个房屋,房屋的门窗,对内相互打开,封闭院门,就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真是巧妙的设计。
A) L2 H7 O2 N5 x
* X( O* t% ?1 }% [* O6 K
; n6 ?3 R9 p( s6 M+ \
+ A9 f. d8 q0 Y ~/ O) ^2 { 能够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作人至关重要的一点。不能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能自取灭亡。这点在四合院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 d+ Q" |) s5 ]4 ^0 O
! A0 l1 [8 n. i: T/ z* y9 W8 p' e$ N7 x2 }8 k
+ \, z- B* Z" c4 z 在封建社会,什么人住什么宅子,有着严格的规定。超越了界限,就是逾制。严重的后果会招来灭顶之灾。从四合院儿的门楼来说,无论多么富有,没有官品,就不可以用雀替,三浮云。包括门墩儿,门簪的使用都有着一定之规。即使有官品,几品官用什么颜色的门,什么材料的辅首亦有规定。越高等级的院子,规定越是严格。当年和绅被抄家时,在其宅子内发现了皇宫专用的“毗卢帽”式垂花门,而成为了一项足以杀头的罪名。 ; F2 ]4 \$ G, K2 N8 ]. {; |
4 S- v% b6 Z! r+ U: b \% j& x5 R
/ ~. a9 M: b* D
7 n) Z( L( H- S 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融合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座四合院儿,便是一个文物。住在四合院儿中,就像每日在与天、与地、与人、与己在交流。随着城市建设,很多现存的老四合院儿,都在以各种原因,不断的减少中,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许有一天,四合院建筑会随历史的发展而消失。
1 f7 F+ D: k- K3 l% o4 D- V; b. m* \9 C7 B7 l
4 X5 L0 N) F8 E3 ^/ U. i5 k' {; f # T( F; p- x( B" G) h+ u ?
所以,请珍惜每一座四合院儿,也请珍惜在四合院儿中生活的每一天。
- X" P& W- Q: n; F" t% r4 v' z# I0 o) v. ]$ T
% d n( z1 I$ g! ^8 j$ P* B- r
_) s/ j- `. c2 M5 d* V"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3:06: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