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纸扇轻摇

有喜欢昆曲的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预告10月份上昆来京演出《墙头马上》

10月份上昆来北京演出《墙头马上》,由华文漪、岳美缇主演。
发表于 2008-9-25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这么多图都是抓的视频吗?---最后一张图那个张文远有点像熊猫,而且是烧香的熊猫。

看过昆曲四大名剧《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的脚本(原著),表演只看过电视上的,还未有幸看过现场演出。

个人觉得《桃花扇》写的最好。
发表于 2008-9-25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曲变成遗产也就是要玩完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因为昆曲太过于文人化了,比如很多本子在每出戏结束后都有一首“集古诗”,即四句诗来自四首不同的古诗,但平仄韵脚正好合适。如果不是创作者对大量古诗了然于胸而且运用自如,是无法写出这类集古诗的。所以当时听众中的那些文人墨客们看到这样的集古诗,肯定会对编剧非常钦佩的。

然而在传统文化基本被消灭的今天,一些浅显的古典文化作品尚且缺少受众,更何况这种古文化中的雅趣了,它对大众基本上形不成任何刺激。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8-9-26 21:07:00的发言:
+ T- H* r& [, x9 d( I% | o& d

那要看过很多现场演出啊!

0 \. k$ a, c) g" }$ E$ z! k

拍照让开闪光灯吗?剧场照不好照吧?

, d0 v% l: r& `. X

由于舞台离观众席较远,闪光灯没什么用处,就别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7日 - 19日长安大戏院昆曲演出剧目

 

+ p. ]4 \# B8 ~9 G! u

10月17日晚19点30分教学汇报演出

. S; f0 e2 }: j2 ]- O

《挡马》、《长生殿 - 酒楼》、《玉簪记 - 琴挑》、《虎囊弹 - 山门》、《青冢记 - 出赛》

" a h# z, A n" T7 X5 \% V

 

3 Q1 \* q& ~0 r. g

10月18日晚19点30分教学汇报演出

( y! L# ]' ]9 f/ F" G

《牡丹亭》

, ^! x+ n$ i. Z2 S2 B

 

. b% U7 H& m5 E/ `/ ~# n- t( a

10月19日午14点教学汇报演出

) e9 P/ c) J& U4 d

《牡丹亭 - 闹学》、《蜈蚣岭》、《孽海记 - 思凡》、《孽海记 - 下山》、《扈家庄》

9 O$ w4 y3 M& P- v" s8 K0 V4 c" r

 

! ?$ u/ M4 k( P& K; f

10月19日晚19点30分名家名师示范演出

& M* l5 J2 J: }: P, i

《墙头马上》 主演 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顾兆琳等

发表于 2008-10-16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手!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昆曲的人不多,所以一定有不少空位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7日剧照


出赛

/ C9 E8 y- u3 t, B1 n/ [

 

" R( r2 d: e5 V$ K, d

 

2 K/ \# x0 c. n( X


挡马

8 F) @( U7 n$ \( w

 

# G' A- G8 {' {1 S7 c3 J

 

+ M' t4 a8 {$ H. T4 |, m$ F8 b3 }


酒楼

( Q3 ~& {; r, ^, ~, k# u

 

# P, d! M( Y- h3 E# C+ T

 

) y6 h& r, U7 x7 t2 h% T4 V/ ~


琴挑

8 p8 E. x+ _5 P0 b8 a

 

0 a$ p$ D* L4 i

 


山门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一篇文章

昆     曲

% I: ^' L: r/ I

叶圣陶

( |2 r8 \9 Q' w; ~( K- A% [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从课业练习簿的堆里溜出来的学校教员,专等冬季里开栈收租的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人,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社员。北平并不属于吴方言区域,可是听说也有曲社,又有私家聘请了教师学习的,在太太们,能唱几句昆曲算是一种时髦。除了这些“爱美的”唱曲家偶尔登台串演以外,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这是唯一的班子了,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地上铺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法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我不曾做过考据功夫,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演唱昆曲的戏院子。从一些零星的记载看来,似乎明朗时候只有绅富家里养着私家的戏班子。《桃花里有陈定生一班文人向阮大铖借戏班子,要到鸡鸣埭上去吃酒,看他的《燕子笺》,也可以见得当时的戏不过是几十个人看看罢了。我十几岁
的时候,苏州城外有演唱平剧的戏院子两三家,演唱昆曲的戏院子是不常有的,偶尔开设起来,开锣不久,往往因为生意清淡就停闭了。

  昆曲彻头彻尾是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宴饮的当儿,叫养着的戏班子出来演几出,自然是满写意的。而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这就除了供给娱乐以外,对于士大夫阶级也尽了相当的使命。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是不算希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他们只就自己的天地里选一些材料,编成悲欢离合的故事,藉此娱乐自己,教训同辈,或者发发牢骚。谁如果说昆曲太不顾到大众,谁就是认错了题目。

. @9 K' d! v0 _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跟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
《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上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来表演,那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这跟麻将代替了围棋,豁拳代替了酒令,是同样的情形。虽然有曲社里的人在那里传习,然而可怜得很,有些人连曲文都解不通,字音都念不准,自以为风雅,实际上却是薛蟠那样的哼哼,活受罪,等到一个时会到来,他们再没有哼哼的余闲,昆曲岂不将就此“绝响”?这也没有什么可惜,昆曲原不过是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罢了。

  有人说,还有大学文科里的“曲学”一门在。大学文科分门这样细,有了诗,还有词,有了词,还有曲,有了曲,还有散曲跟剧曲,有了剧曲,还有元曲研究跟传奇研究,我只有钦佩赞叹,别无话说。如果真是研究,把曲这样东西看做文学史里的一宗材料,还它个本来面目,那自然是正当的事。但是人的癖性往往会因为亲近了某种东西,生出特别的爱好心情来,以为天下之道尽在于此。这样,就离开研究二字不止十里八里了。我又听说某一所大学里的“曲学”一门功课,教授先生在教室里简直就教唱昆曲,教台旁边坐着笛师,笛声嘘嘘地吹起来,教授先生跟学生就一同嗳嗳嗳……地唱起来,告诉我的那位先生说这太不成话了,
言下颇有点愤慨。我说,那位教授先生大概还没有知道,“仙霓社”的台柱子,有名的巾生顾传阶,因为唱昆曲没前途,从前年起丢掉本行,进某大学当学生去了。

7 p* ?0 z9 m* A! e

  这一回又是望道先生出的题目。真是漫谈,对于昆曲一点儿也没有说出中肯的话。

4 B: T H4 e7 x3 E% X& o. j1 q2 N; v9 t& M- S

 

g2 e! H& f) Y" [

刊于《太白》1卷3期(1934年10月20日),署名圣陶;

. @$ N' S* m0 \4 u' n+ r

1981年11月4 日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亭









发表于 2008-10-21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听不懂,有字幕也看不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8-10-21 9:52:00的发言:
不喜欢,听不懂,有字幕也看不懂
7 z/ \0 q" K7 O' W6 B: ~$ O

你可以省钱了,恭喜你!

发表于 2008-10-27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地听不懂和不爱听,不过我有个大学同学,是昆曲迷,非常地迷

发表于 2009-1-16 0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沒事會聽幾遍皂羅袍…………呃…………
发表于 2009-5-18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09-5-18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昆曲、长调、木卡姆都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北昆在传统昆曲上多钻研多下功夫,趁着老先生们还有健在的。

+ c# V- W+ f; s7 R2 c

联合国给的经费是用来保护老戏的,就是即将失传的那部分,可别用来编新戏或者把老戏编新了演,这和旧城改造将百年老房拆了盖新房的道理是一样儿一样儿的。

发表于 2009-5-16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观北昆剧作《关汉卿》甚好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5-16 8:57:00    ost IP:124.205.77.229

- V4 y" E* w8 [" S/ D : ?5 M- J" _/ \& _# w1 {/ J2 n7 ]0 a+ L/ p. J2 ^& g0 y5 F5 r e% v) D8 U+ z: W
) f: ?$ L+ W! V9 @; L9 A& E
. o# a9 g, g* `3 H6 i

观北崑《關漢卿》甚好!

+ Y. I( F# P a* Y1 W6 ?, Z" E

 

4 b7 H. n. G1 I' O

六百年缠绵水磨昆曲
五十载流芳魂牵一脉

/ F4 W; P& W9 |0 ^% g5 i s& `* t" s. ?

纪念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八周年

7 h3 f4 \' M) q$ T7 h! X

北方昆曲剧院作品

" s: O8 i3 V! S5 i$ t# Z. Z* {

演绎“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一代剧坛大家关汉卿的戏剧人生。
2009年5月15日晚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看此剧,感慨良多。南昆北弋东柳西梆,这南昆便是昆曲,昆曲起源于元末的昆山地区。也称“昆山腔”或简称“昆腔”。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而昆曲自明清两朝北传进入宫廷演出,在唱、表、乐等诸方面与传统的江南昆曲又有了变化。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国家级昆曲表演团体。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传承中,一大批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投身于北方昆曲艺术的传承事业中,而北方昆曲剧院对北方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表于 2009-5-15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看了北昆的《关汉卿》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多听多看才会喜欢,很多人是因为没看过、没听过、不了解才说不喜欢的。
发表于 2009-6-17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折子戏也好。如林冲夜奔。比较有名的大戏还有西厢记。
发表于 2009-6-19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至善在2009-6-18 10:38:00的发言:
只有多听多看才会喜欢,很多人是因为没看过、没听过、不了解才说不喜欢的。
' e: X6 e; Y' L

是的,京剧也是这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6-16 18:19:00的发言:
% t0 v9 g* k2 r; |- }& D8 d

您太幸福了,真羡慕您!那时候是张继青和华文漪的黄金时代

, c! s$ }2 W% u1 Z9 j

然也然也,一个江苏一个上海。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有天在2009-6-16 18:24:00的发言:
最爱牡丹亭
1 J' P* c4 a& c

玉簪记亦好

发表于 2009-6-16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纸扇轻摇在2008-4-6 9:56:00的发言:
* e8 F( K& f0 F$ u9 c( x" ~

我看舞台上的昆曲主要是在80和90年代。

G8 D+ |8 G* H1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6 9:56:34编辑过]
O- v9 w; ~2 \# {+ a; u& |7 |

您太幸福了,真羡慕您!那时候是张继青和华文漪的黄金时代

发表于 2009-6-16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牡丹亭
发表于 2009-6-3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有记者请看戏,去的是望京桥那边的五福昆曲戏楼,看的是《牡丹亭》里的一出。

* z: e& Y ^8 X3 K

很喜欢那个女演员。

 楼主| 发表于 2009-7-1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坛子在2009-6-30 18:43:00的发言:
# m! T v$ c. C9 B- u% n

去年有记者请看戏,去的是望京桥那边的五福昆曲戏楼,看的是《牡丹亭》里的一出。

* u+ L' u- ?' h* n8 E1 q0 a

很喜欢那个女演员。

2 Q6 \% f: B! o# ] [5 i

大部分男子都喜欢旦角,嘻嘻。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雪晨在2009-7-17 17:29:00的发言:

偶然的机会从文戏入手(后老师告之,昆曲的武戏不如文戏好看),有幸欣赏了一下昆曲,看后余兴未消,丝竹之音久久萦绕,从此喜欢上了它,去年一有演出,只要有时间就去看看,前台看看,后台看看,发觉观后感受不同。特别是坐在乐师的周围更是饶有情趣。上几张当时拍的照片,和师友们共娱~~~

$ w. K: {; E8 U% F; U

 

0 r# w2 p7 `7 V&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P2 _, C. x- a) N( s" Z

 

9 Y8 o9 z: k8 `( F- k% q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雪晨在2009-7-17 17:29:00的发言:
. |8 c3 ^7 f$ T! ?! [5 O

偶然的机会从文戏入手(后老师告之,昆曲的武戏不如文戏好看),有幸欣赏了一下昆曲,看后余兴未消,丝竹之音久久萦绕,从此喜欢上了它,去年一有演出,只要有时间就去看看,前台看看,后台看看,发觉观后感受不同。特别是坐在乐师的周围更是饶有情趣。上几张当时拍的照片,和师友们共娱~~~

/ Z; e! g1 u) N8 F

 

/ h% q# z( X4 M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x. Q+ N" D% v" g* g" K: O

 

. Q# Q& n; T) z! o6 ~% p

 

0 x0 t( i; U' D

头四张是《游园.惊梦》

7 X+ Q' H9 y! [2 t: x- z/ m: _

后面象是新编的戏

4 T' e& `7 t# w0 q

从后台看应该是长安大戏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09:52 , Processed in 0.184736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