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2|回复: 10

[原创]这街,这树,这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0-14 0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街,这树,这人(05931)

( J% ^; G+ ~8 f$ {! ?: k: r- ?

在北京的新街口南大街上,有一个宝产胡同,因其内有宝禅祠而得名。宝产胡同的对面是护国寺街,向东穿过护国寺街是一条叫做定阜街的的巷子。胡同不长,较一般的胡同要宽阔些。据说,明初大将军徐达长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长女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时,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为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掉。朱棣进南京后抚尸痛哭,即位后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封徐达为定国公,他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新中国建立后的1965年改名为定阜街。我想要说的并不是这条胡同的历史,而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条胡同中的古槐。这些古槐估计得有好几百年了,树干粗到须有二三个成年人才搂得过来,树冠庞大,枝叶繁茂,伸展开来,给暑天的小巷频添了几分凉意。它的树形虽不如松树那般有气魄,但却敦实古朴,使小巷显出几分特有的胡同韵味。倘若这胡同中栽种的不是槐树,而是松树,我想这小巷的古朴风韵虽不能说荡然无存,但至少要减低大半。

1 C7 Y' u% r; V7 N3 |

定阜街的西侧虽然靠近德胜门和新街口闹市区,但街巷内却很安静,尤其是夏日的午后,小巷离闹市很近,却能远离喧嚣,闹中取静。加之古槐的绿荫,使得这条小巷悠静凉爽。由于有古槐,便有了蝉鸣,而这蝉声不但不扰人,却更似一首和谐的夏日奏鸣曲,为宁静的小巷增添了勃勃生机。我想,假若没有古槐,便没有了绿荫,没有了蝉鸣,小巷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韵味。

! k: X. t( _, \: u' X6 [

向西穿过定阜街,就到了什刹海的前海西街。胡同游办得正火。一排排写着“到胡同去”的三轮车队拉载着“老外”(也有“老内”)在拉胡同中穿梭。拉车的师傅们身穿各色的“坎肩儿”,一个个犹如“骆驼祥子”。如今这“祥子”的队伍中也有不少外地人混杂其中。所有这些“祥子”们不用说话,我只凭感觉,一眼便可看出哪个是外地的,哪个是地道的老北京。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人,即便不说话,身上也会透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外地人不能模仿,也模仿不来,它是一种渗透骨髓,溶入血液中的气质,是生活在“皇天厚土”下的人,受千百年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什么都能模仿,唯独文化影响形成的气质不可以模仿。因为气质是文化影响了人的思想和观念以后,带给人的在外形上的反映。

; N. F7 G5 M' Y# L

我有一次走到了前海西街的千竿胡同,准备拍摄一张胡同照片,旁边一位胡同游的三轮车师傅看我拿的数码相机很好奇,想让我给他也照张相。这位师傅一看就是一位老北京,除了一口地道的京腔,浑身上下透着一种老北京人特有的气质,简直就是祥子在世。他见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便坐在三轮车上摆起了姿势准备拍摄。我对师傅说不必做作,您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想干吗就干吗,全当没照相这回事儿。师傅一声京腔:“得嘞!”,便掏出烟盒准备点烟,就在这时我按 动快门,摄下了这张我认为极具老北京人特色的照片。之后,我通过胡同文化公司辗转将照片寄给了这位师傅。师傅收到照片很高兴,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我不由想起了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胡同文化”中的一句话:“北京人,真有你的!”。胡同透着特色,胡同中的人也透着特色,根源在于老北京的文化透着特色。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4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人,即便不说话,身上也会透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外地人不能模仿,也模仿不来,它是一种渗透骨髓,溶入血液中的气质,是生活在“皇天厚土”下的人,受千百年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什么都能模仿,唯独文化影响形成的气质不可以模仿。因为气质是文化影响了人的思想和观念以后,带给人的在外形上的反映"

这句话概括的太经典了!去看看现在胡同游登三轮的都是什么货色?去看看现在很多所谓京味儿饭馆里的服务员都是什么货色!非常感谢楼主的文章,期待您的下篇大作。

发表于 2005-10-14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骨子里的优越感!!也许说优越感有些人不爱听,但暂时还想不出更好的词来!

文章写的细腻啊,也很深刻,俺喜欢,女孩子写就是不一样,期待看到您更多的文章!

发表于 2005-10-14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树、蝉鸣、还有那口儿地道的“京腔儿”,这些胡同中的生命,也是胡同的生命、胡同的灵魂。他们依附在青砖灰瓦之上,孕育在暮鼓晨钟之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老北京”们还“新北京”们,往往自己都不曾意识到,从降生的一刻起,便被北京城古老的文化底蕴所沁染,无论你是否愿意。有时候,真的不要苛刻模仿“老北京”的人们,看看影视作品,很多专业的演员也不过如此,因为这种“京味儿”是被环境“泡”出来的。走进胡同你会觉得笔挺的西装有些格格不入,流行的“港味儿”有些施展不开,甚至不自觉的放慢脚步,此时此刻人已然似沐浴一般,被融入到胡同深沉的“躯体”和无限的生机之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热情评论。您说得真好,很令我 (我相信也令热爱胡同文化的人) 感动。我认为您的评论本身就是一篇精美绝伦的散文,我非常喜欢。看得出您也是一位热爱老北京文化的人,希望我们今后多多交流。再次感谢您的评论。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知道我是女孩子呀?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评论说:“去看看现在胡同游登三轮的都是什么货色?去看看现在很多所谓京味儿饭馆里的服务员都是什么货色!”

5 P% g1 ]& k& D7 j- y9 A/ G

是呀,现在的所谓“老北京风味”我觉得真是太给“ 老北京”的祖宗们丢脸了

发表于 2005-10-18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啊,姐姐![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9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可我发文章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头像呀
发表于 2005-11-1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次走到了前海西街的千竿胡同"我也到过那啊,还对着“千竿”这块牌拍了一张照片啊!!!!!!!
发表于 2005-11-3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是男孩子写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05:14 , Processed in 1.13646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