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 l& `8 _6 \, A6 U; Y 今天的考察活动集中在新文化街以及与大街毗邻的几条胡同:东太平街、天仙胡同、永宁胡同、光彩胡同、承恩胡同一带。 V& Y! L! M; V; I6 ^: {
新文化街原名石驸马胡同, 在明代属阜财坊,因明宣宗女儿顺德公主之婿石璟居此而得名。1969年,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鲁迅先生而改为今名。该街东西走向,东起宣武门内大街,西止鲍家街。
1 T, {' c: G: S1 ]) e3 c% a 由于来早了,我和Bloodli先在新文化街东口一带转了转,让人感到不幸的是,街道两侧多处地点已拆建为楼房,万幸的是这条街还没有遭到“拓宽”,所以现在的街道两侧,还依稀保存着一些历史的轮廓:
1 p# d7 ]/ k/ x* g- p2 b
$ I4 W/ h) C. n. \' \% ]/ q" I 当我们再赶回街东口的集合地点时,胡胡、虫子、张老师、掌柜的、鲨鱼也都陆续赶来了。我迫不及待的带领大家赶到了刚才和Bloodli发现的新文化街39号,该院位于大街东部路北,现为西城区保护院落,共有两进,一进院原有一屏门与西面的参政胡同10号相通,现已被一厨房封死。二门正立面为如意门型,门道内外均施彩绘,二院由东、西厢房和北面的二层楼式建筑合围而成,并带有游廊,全部是砖木结构,我们把一层的建筑拍了一圈后,在游廊的西北角上楼,我们脚踩着木制的楼梯,聆听着历史的回音“咚!咯吱~~~~,咚!咯吱~~~~”,上到二楼,正对楼梯的是一处煤气灶,二层的住户正在煮着什么东西,我还纳闷,虫子怎么目不转睛的盯着人家的吃的啊,及至我走进一看,虫子往煤气灶后面一指:“看,飞哥”,在沾满了油烟,灰尘的廊心墙上,俨然是一幅画,实在看不清,只是依稀可以看到远处有山,山上的小路,近处好象是桥。廊心墙在民宅中普遍的做法,多为方砖用磨砖对缝斜砌的方法而成,而这种绘山水花鸟图案的“软做法”多见于园林,在民居中是不多见的。我和虫子想把粘在上面的各种脏东西拿掉,但我们马上停手了,几十年的烟熏火燎,这身厚厚的污垢已经成为画的一部分了,宁可让它脏着,我们也别动手去毁它了。
& p7 d5 O8 ?" F+ J 目前的新文化街39号,主体建筑保存尚好,格局比较清晰,这里究竟是不是值得保护的建筑艺术珍品?Fenken老师因为去买胶卷来晚了,当他赶到这里,看到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不停的赞叹“哎呀,太棒了!太漂亮了!太精彩了,”我想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文化修养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价值,但是应该看到,39号虽然现在被列入了保护院落,但有相当的建筑构件和装饰都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我想,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不是只靠什么“挂牌”,而是需要它的使用者、保管者、监护者,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真正的负起责任来,及时的维修、腾退,落实好产权,把四合院与胡同的保护,变成一种全社会的自觉的行为。
+ p& D+ v* T, d# F4 ^+ {! E9 E4 h" d 与39号的住户聊了会,只知道这里最早和西面的参政胡同10号为一体,解放后,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购得,经过多年的变更后,现在是工商银行的职工宿舍。当我们为这个院子的精美和现在的衰败而嗟叹不已的时候,住在前院的阿姨一指对过(新文化街路南):看到对面的高楼了吗?盖这些楼时拆掉的院子,比我们这儿还好看!+ l, b2 ~, Y! r# `; w
39号院: e+ W$ W8 v! O* S

2 n* ~2 j& s& L, ], X3 S. d0 K) { 二门部位的彩绘:
; B" x; d9 p6 N3 d
2 n9 T& s' o7 W/ D, X(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7 12:12: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