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8|回复: 41

[分享]最近看了几部京味儿电影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6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着实的看了不少电影,甚至为了看一部能熬到后半夜,算是把自己一直感到缺失的一个电影类型给砸了个厚厚的补丁——京味儿电影。京味儿不能算是电影的一个类型,是根据观看者的个人爱好划的分,而京味电影相当多是根据文学著作改编,那么既然说到京味儿文学著作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王朔。

王朔的书看过,也听过几个读本。上学时候看是看个热闹,感觉这人说话很挑衅,肆无忌惮,很牛X。这种风格颇受当时叛逆写字儿青年的喜爱,当然那些喜欢字里行间亲亲我我的油头照直会不屑一顾,感觉这厮太愤世太嫉俗,万念都是灰的,他,不懂浪漫,他,崩溃了。

现在回过头再看王朔的书,感觉没有那么躁动,反而是一种真实,一种仿佛把自己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的真实,看过之后很平静,不会多想,过了就过了,感觉像一顿白水热汤面,吃的时候暖洋洋,吃过之后不留余味。

-----------------------

看上去很美 (2005)
 

这是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只取了原著的头三分之一,张元导的演。

一部童话剧?我只能说演员是儿童,用儿童的眼光映射是大人的事儿。环境是保育院,也就是托儿所,小主人公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妄图破坏一切既定规则,最后发现就算逃离了这个“关押”他的地方,也无法逃脱社会的大“监狱”。当然,有一点还是不变,王朔写的还是他自己的经历。

整个影片很浪漫,很童话,甚至感觉很传奇,小朋友的表现张弛有度,影片的结构和层次也还算紧密,不过可能是篇幅限制,有些人物表达的没有原著中清晰,这就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关键是小主人公这个演员张得太像王朔了。

梦想照进现实 (2006)

王朔全权编剧,徐静雷导演。

徐静雷是才女,从演青春偶像剧的时候就初露端倪,现在更是才华横溢,她无论是表演还是导戏,甚至是生活中的表现显然是受了太多王朔的影响。但是,这些不能盖过她自己的才华,徐一直在证明,女人不一定非要靠脱衣才能得到认可。

影片的形势很简单,一个演员和一个导演从半夜开始聊剧本、聊自己、聊他人、聊工作、聊人生、聊万念,聊到清晨,始终没出屋,通篇都是对话,就是一部室内电影。但是,决不枯燥,人物情绪的变换非常丰富,喜怒哀乐样样齐全,酒色财气一样不少。

我爱你 (2003)

正在下载……

另外,除了王朔,我觉得很好的还有叶晶和刘奋斗的片子。

比如,刘奋斗的首部电影《绿帽子》也很不错

内容是关于爱情的,片子在国内禁了,原因不是因为下流,感兴趣可以搜索看一下。

0 f m2 [3 w) g: l-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0:27:2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八旗子弟>,早年间陈道明演的,是讲清朝末年鼻烟壶的事的,里边的说话腔调我感觉比王朔他们的一派京味儿,更显老派和正统。
! i- v  [, i  X7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3:50: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26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故事>,李勤勤等演的,也是80年代的片子,故事情节一般,但值得一看的是小彩五在里边有精彩表演,还有市井百姓的观看神态,很北京啊
发表于 2008-1-26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仨儿在2008-1-26 23:47:55的发言:
推荐<八旗子弟>,早年间陈道明演的,是讲清朝末年鼻烟壶的事的,里边的说话腔调我感觉比王朔他们的一派京味儿,更显老派和正统。

我有,呵呵,可以共享

发表于 2008-1-27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灿烂的日子,

17岁的单车---高元元!

北京乐与路 ---耿乐的!

爱情麻辣烫

你和我------ 老艺术家金雅琴的!东京电影节大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没得说,在我心里可以用“神圣”来形容

如果
  

西洋镜

独自等待---这俩都是夏雨的

有话好好说又是姜文

贫嘴张大民---小说是北京背景,电影是天津味了吧?

卡拉是条狗是么?记不太清了,不过京味电影,尤其是文艺片绝对不少阿!随口就说出这么多来,大家go on!!

' k A0 t, g5 T7 [" `9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7 1:46:5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0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感谢提供~争取过年几天都找来看~[em27][em27][em31][em31]

 

[我爱你] 下载卡到99%~~~[em06][em06]

发表于 2008-1-27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看上去很美》电影了,不错。

过去看原著,一直想象那个军队大院保育院是什么样,在电影里看到竟然是古建筑!

看完电影又看了原著小说的自序,嘿。

发表于 2008-1-27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nbsp;&nbsp; 听评书掉泪呀。
发表于 2008-1-27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效率真高啊!

这电影我看不下去,心酸。有点我小时候的影子。包括环境也是。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千岁寒》算是一部"未完成"作了 王没有写完就出了先 因为他之前遭受的精神崩溃打击 所以很多内容有涉及生死、宗教之类的话题 而且跳跃性感觉比以前的著作更强 此书中的很多篇章王已经发布在了网上

[em27]
发表于 2008-1-26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点电影好。好跟心灵之花的帖子。说实在的,接不上那个龙,紧张啊!接班的来了。我下班喽。哈哈...........[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8-1-26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上去很美拍电影了?

高二的时候,大概是1999年五一节,在北戴河买过一本这个小说,当时它刚刚出版。看了几遍觉得小说还不错,有机会找电影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朔定义中国文化的脊梁: 什麽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阅读面广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称老奸巨滑的。干过这样的工作,我也对这样的作者肃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澜,没的写硬写,还要引经据典,有声有色,有时我想,这才是作家,中国文化的脊梁。

  王朔说批评家:批评家像作家一样是独立的观点表达者,只不过作家是拿自己当素材,而批评家是拿作家当素材,都是观点在先,接着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王朔说"艺术"与"娱乐":乐观的不一定全算娱乐,但悲观的肯定不是娱乐,也就是说艺术是往人心里搁事儿的,娱乐则是从人心里往外掏事儿的。反过来说,艺术不一定全是悲观的,但娱乐一定要都是乐观的。

  王朔论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张狂气,见谁灭谁, 专检那大个的灭。 王朔说老舍:老舍,像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只当了半辈子好作家。

  王朔说聪明人: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王朔说金庸小说:总体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档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深仇大恨,整个故事就是靠这个推动着。

  王朔说"金迷":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儿活的太累,很多人活的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能无端生些豪气,跟着 感受一道善恶是非终有抱这一古老的中国便宜话,第二天去受罪还能怀着点的希望。

  曾令王朔感动的十个短篇小说:《莺莺传》、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斯美的故事》、《忧国》 、《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 《颈刎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 王朔不爱看什麽:不爱看农村题材,不爱看知识分子内心读白,不爱看怎麽做生意怎麽搞活一个企业。总而言之,不爱看一个正派人如何过着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于有文化的病人和赶时髦的女青年之间。

  王朔定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 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

  王朔说好莱坞:好莱坞就是中产阶级价值观集大成者,也是宣传爱国主义的,也是尊重家庭伦理道德的,故事结尾也是大团圆的,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他们是最尊重观众的,可以说把检查制度设在观众席上。

  王朔说思想:思想是发现,是抗拒,是让多数人不舒服的对人性本质和生活真实的揭露。 王朔说人:卑贱者最聪明,高尚者最愚蠢。

  王朔说商人:商人,心中是最装着人民的,在这里"一切为了人民"和 "一切为了金钱"这两个口号是不打架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同时也是利润最丰厚的。

  王朔论相信群众:过去我是相信群众的,认为群众的眼睛即便说不上雪亮,也是睁着的,在金庸这件事上我栽了跟头,看来大家说好,也不见得真好。 有时大家真能同心协力一齐编个弥天大谎。

  王朔忘不了的谜语:墙和墙说什麽----在拐弯那儿碰头。

$ H9 L9 s9 d: y0 k) k/ E'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0:13: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1-26 18:23:55的发言:

看上去很美拍电影了?

高二的时候,大概是1999年五一节,在北戴河买过一本这个小说,当时它刚刚出版。看了几遍觉得小说还不错,有机会找电影看看。

电影只取了小说的1/3   如果看过原著 可能更能帮助理解电影的一些暗喻和细节  我是先看的电影 现在正看原著 感觉像是再结实电影 不过电影很童话 很梦境~

发表于 2008-1-26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王朔的小说影响了一代人,既调侃又煽情,观察生活细腻,读了之后哑然失笑又带了一番苦涩和感动。其两部新作《千岁寒〉和《新狂人日记〉逊色一些,但激情还在。

发表于 2008-2-6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文化人儿在2008-2-6 0:26:01的发言:

呵呵,我估计是您当时的感受在记忆里发酵升华了,被放大的无比的美好。这种感觉太幸福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只看过两遍,而再也不想看第三遍了。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想让这个电影也在我心里储藏起来,经过岁月的它发酵,让它成为一个永远经典的老北京爱情故事。

有这种可能性。当时也是太小,没见过什么,看到那书很是震惊,竟然有如此痴情的人!
发表于 2008-2-6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估计是您当时的感受在记忆里发酵升华了,被放大的无比的美好。这种感觉太幸福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只看过两遍,而再也不想看第三遍了。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想让这个电影也在我心里储藏起来,经过岁月的它发酵,让它成为一个永远经典的老北京爱情故事。

发表于 2008-2-6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自己认为好的电影也许并不是公认的精彩,但如果在当时深深的切入了你的内心,触动了你当时心里最需要慰籍的酸楚,那么它就是你心里最经典的电影了。

也许它来自改编,来自重拍,或者是来自别的艺术形式都不重要。不管怎样,我认为只要一件作品让你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触动或者交流,那就是成功的。

 

《情书》太经典了。不是京味电影,似乎是东“京”味电影了- D# G; r$ ^4 X 哈哈。

很多电影电视过一段时间看的确很不一样。我最近在看《北京人在纽约》,和情书差不多时期的片子。

发表于 2008-2-6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华丽木偶在2008-2-5 21:16:37的发言:

你较细腻~~~

想知道粉玫瑰的命运

说着“红”“玫瑰”,我想起了胡“紫”“薇”

发表于 2008-2-5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较细腻~~~

想知道粉玫瑰的命运

发表于 2008-2-5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能是自找板砖了,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两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原作比徐静蕾改编的要好的多,徐静蕾的改编只是借了一个壳子,是她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好不好我能太肯定,因为看她的电影时我老和原作对比,所以这个判断可能不客观。因为我看过原作,已经没有可能用第一次看的心态来评价了。

发表于 2008-2-5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年前看的,不知道谁翻译的,是在一个小说集里,书名叫:象棋的故事。也许是写的太好了,也许是自己太年轻了,当时感动的一塌糊涂;那种感受到现在还有,所以现在看电影有点...有点...不知道怎么说,就这么着吧。
发表于 2008-2-5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日本电影:情书。不错,可以看看。
发表于 2008-2-5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先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住,然后急不可耐先在网上看的张玉书翻译的版本,后来又去买的书,韩耀成翻译的(本人更喜欢张玉书翻译的版本)。

再后来就看的电影。刚开始我也是按着书上来一步步观看影片的,也觉得电影没有书好看,觉得太压抑了,不过一段时间后,我把它俩给分开了。毕竟电影的优势是用有声有色的影像来打动观众,让你看的见听得见。书更注重辞藻,让你握在手里有种真实感,读着她可以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我觉得它俩不冲突,而且徐静蕾改编的也并不让我失望。所以我两者都爱。

建议你过很长一段时间再看,会体会到不同的感受。

[em07]
发表于 2008-2-4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感动的地方是白玫瑰。想起了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 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发表于 2008-2-3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办我还想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光说电影吧,让我感动的有两处。

一个是老管家认出她的时候,再一个是最后那个男人捧着信无所适从地望着窗外的时候。这个男人可能本以为自己活得挺美的,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到后来才发现其实自己白活了。而他什么也回想不起来,拼凑出来的都只是碎片。

发表于 2008-2-3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lt;穆斯林的葬礼&gt;,是根据霍达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很好很好~和上边说的&lt;八旗子弟&gt;差不多是同一时期拍的.
发表于 2008-2-3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过《霸王别姬》我就上瘾了,入戏太深,那段时间都走不出来。
发表于 2008-1-31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推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叶京导演的,52集,有点长。。。。。。
发表于 2008-1-31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街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7 03:23 , Processed in 1.25262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