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58|回复: 26

[原创]9.4考察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9-7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5 O5 J5 r/ _+ Z# Y2 s 这次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缺少了油油、小苜蓿、宣南胡胡等主力女会员,好象缺少了点什么,在去的路上,得知虫子兄弟也来不了了,脑海里浮现出大家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还真有点酸酸的感觉。 / I' N. i! B1 G# ] 还好,等我赶到了中国书店,看到了老老北京,清算委员会,鲨鱼,正方行,掌柜的,还有上大学时我们捣乱班的班长,我的好兄弟鑫爷,大家在一起合计了一下近期的计划,我的心情又渐渐的明朗了起来。/ |$ P; w. d; P: J% Z 我们这次活动的考察路线是:南柳巷—前孙公园胡同—红线胡同—梁家园胡同—梁家园西胡同—前孙公园胡同(转回来了)—前孙公园西夹道—后孙公园胡同—万源夹道' w6 H/ }) @, N" g' p 我们从琉璃厂西街相交的南柳巷开始了考察,随着琉璃厂大街四周过度的商业开发,高楼已渐渐逼近,而目前保存还比较完整的南柳巷,则是这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必不可少的缓冲和组成部分。3 `* d: H1 Y5 B1 e) c . \* ]( D7 U! D! n 在南柳巷31号,一副门心对儿吸引了我们,左边的“顺风凌羽翰”字体比较清晰,意思也很明确,而右边的则只剩下了“源头”两个整字,看到我们在研究,四周的居民,过路的客人都围了过来,但谁都不发言,都在旁边看着,这时,老老北京师傅拿起一块白灰,补上了后三个字,合起来是“源头得活水”,大概是取自李清照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诗句吧,; s2 N+ \$ H% ]3 [. |3 O( m

# ~" E3 C" n8 F- F' J6 U

围观的人都觉得这个就是正确答案,当然我们要谦虚的说不一定,也就借着这个机会脱身了。- k# g, F: x3 P+ I) `8 k 我们发现了36号和45号院内各有一个二层小楼,据居民讲,他们分别是香河县地主的私宅和一坐寺庙,但由于多年的破坏,已经没法具体去考证了。

0 U1 r' _& \1 d$ Q& I0 Q( H

45号:

( |$ r' b* f3 }$ H# [; f8 f6 G

36号:( h7 R% t1 G& V9 v4 t5 z

+ o2 [9 F) P2 `2 {0 \9 E*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7 23:58:0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7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55号院,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老北京气息,首先是在门道里发现了这篇《安全卫生公约》:

$ C& a5 c( l7 G) j8 S$ Q' }

镶在了一块镜框里,由于年代久远,上面满是灰尘和油烟,照片大小有限,很难看清楚,我把原文给大家打出来了:, c7 c1 e( E* g: x1 \6 H& ? 安全卫生公约/ O8 l0 ? y7 L8 G 为了实现中央书记对北京工作的四条建议,整顿好社会治安,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早日把首都建设成为优美清洁的现代化城市,特制订公约如下:" o% o; V& b* K( `1 C" R. E# | (一)知法守法,对《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户口登记制度,切实明确认真执行。 / M- C5 y8 A' b2 o8 q$ v+ {2 B(二)提高警惕。家家注意防特、防盗、防火、防煤气中毒等灾害事故,保障全院居民安全。 ?8 Y k0 }1 w) E (三)敢于斗争。发现现行犯罪者,要敢于检举抓获扭送。 y& C# u$ W5 J/ ]1 Z! s (四)教育培养后代,要注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子女讲文明有礼貌,遵纪守法,崇尚公德。# j4 l* P' T+ \) }1 j4 o (五)讲究卫生。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家具什物要随时摆放整齐。主动接受各项防病措施。执行计划生育。8 Q3 s# m# v# \3 w& Q* X( Q$ S# x (六)搞好邻里团结。互相关心,互相谅解,照看门户,敬老爱幼,关心集体,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 Q2 Z" s8 I! {) F0 [

3 B7 K D/ ?( T3 \

一九八O年十二月十五日

; u; K" }# D$ ?; T! x C K( H

哈哈,怎么样网友们,带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吧?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计划生育”刚刚实行,居然也要写进这种公约,文革的影子还时时存在,防特?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们听着都好笑! H- M& S3 E8 q7 Q0 F1 l 在55号院,我们还有幸遇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姓刘,今年76岁,14岁开始学徒,在京城各大药行如同人堂等都任过职,进山采过药,68岁身患癌症,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乐观豁达的精神战胜了病魔,现在的刘师傅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老北京网将在今后进行专题采访。, ~. f/ l$ Z; r s 在南柳巷让我们想不到的是42号居然是林海音故居, " F3 W9 V( v0 _记得小时候,我家还是黑白电视的年代,我问邻居家的叔叔,现在电视里放的是什么?叔叔告诉我“城南旧事”我当时还不明白,什么叫“城南就是”啊,就是什么呢?当时的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句台词,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突然发问“你是来拉屎的吧!”我想那个小姑娘一定就是童年的林海音吧,而在那一刻,我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也穿越了时空,相交在了一起,直到我近年来阅读老北京的书籍,才逐渐的了解了作者,才闹明白了是“旧事”而不是“就是” 6 z# g H( V# }" d1 v2 H; W' Q 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生于日本,5岁随父母到北京,29岁离开,后定居台湾50多年直至去世。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她的那篇《城南旧事》,其实,作者在北京生活的时间,远不及台湾,但其晚年整理的文集《英子的乡恋》里,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作者在北京的生活的,如《想念北平市井风貌》、《在胡同里长大》、《城墙. 天桥.四合院》,或许20多年对于整个人生来讲并不算长,但这20多年对作者,却是思想意识成型的阶段,当年的北京,一定是深深的铭刻在作者心中了。虽然飞哥文采不及林海音老师,但我想,我们深爱北京的原因一定是相同的吧! 0 C" V5 p1 ]" K42号,林海音故居: / j/ Y4 `, d m& O8 S* N: q4 R

3 u% t- V6 V! q& V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8 15:22: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9-7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下一个考察地点是前孙公园胡同和梁家园胡同。北京的胡同,有很多是以胡同内宅园的名字命名的,如东四的什锦花园胡同,还有我们这次考察的梁家园、前后孙公园胡同、梁家园、梁家园东、西、北胡同。根据翁立老师的《北京的胡同》:梁家园是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梁梦龙的私家园林,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而孙公园则是有明确记载的明崇祯四年进士孙承泽的私人园林,著有《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是两部有名的北京地方史料。 " ?" x; T1 t1 n. @" M 在前孙公园西口,我们听这里的住户说,过去前孙公园还有个名字叫“十间房”,而104号的几间门脸房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一看就是买卖字号,究竟是做什么的呢?当时清算委员会同志提醒并帮助我做了记录:“本铺虔选诸品名香柏油神烛桂花猪胰一概发行”。看来考察胡同,文字记录真是十分的重要,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Y5 c7 a+ c8 {( l0 H5 L& O; Y( x. x0 L 7 t2 G$ N/ l" G# \* { - V& w* B: ]( R- t

3 Y d' x( m1 B9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8 0:03:4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9-7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红线胡同,依然是从头到脚被刷了四不象的灰色,问问胡同里的住户,谁都是摇头的同时加上一丝无奈。在17号门前,一位大叔翘着二郎腿,坐在门墩上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北京晚报,看到我们随身的行头都比较专业,他把报纸撂在一边和我们攀谈了起来,得知这里是杨宝森故居。3 M7 \0 U0 B% K* @ ) `, N3 L( g9 R& D' z2 { 杨宝森,生于1909年,卒于1958年,字钟秀,安徽合肥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杨朵仙,伯父杨小朵,均为名伶。堂兄为名琴师杨宝忠。他幼习老生,专宗余派,曾有小余叔岩之称。青年时因身体关系一度不再登台演出而是勤习书法绘画。 重新登台后,继承余派基础上,根据本人条件,创出自成一家的唱法,50年代其艺术日臻完美,使杨派渐渐流传。 ) w* J7 ?" W. u0 K/ ?3 C. @7 K 这位大叔说,红线胡同过去叫麻线胡同,杨宝森于50年代初购得此宅及边上的15号院,15号则由堂兄杨宝忠居住,杨于1958年去世,17号院和15号院现均为民居,分属房管所和煤炭部。: K3 M& I5 a) ~9 _9 \* ?- Z8 ^ 红线胡同虽然已不是原名麻线胡同,虽然也被刷了令人做呕的灰色,但这里绿树成荫,民风淳朴,我们走在其中,嗅着树叶和泥土搀杂在一起散发的淡淡的清香,静静的享受着这分陶醉。 " t. c$ ?' ~9 @2 e: T7 s/ z红线胡同一景:& z2 c! \( ~& V; ? 红线胡同32号,万花丛中:

$ a6 r) [* m) N7 t p1 I& l

红线胡同,沉思的老人: % j# D# N/ j: I( D- F- a. j8 V

! T; O" _# K5 Y3 B* T- l: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7 23:54: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9-7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线胡同转的差不多了,我们经梁家园西胡同又转回了前孙公园胡同,62号院的双喜字门簪真是十分的漂亮,我想这过去住的一定不是一般人家,在和这的大爷大妈们抬完杠后,我知道了这里是袁世海故居,因为老人们坚持说,我刚才说的是“袁世凯”,说那可就是两回事了,真不知道是我没说清还是老人们耳音不好没听清,哈哈无所谓,和大爷大妈们抬杠也挺有意思的。3 j% D _' t/ P R& Z: ` 袁世海,1916年生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初学老生,后改花脸。出科后,先搭尚小云班演戏。为得到深造,拜郝寿臣为师,技艺更见精益。他先后搭李世芳的承华社和马连良的扶风社。1951年加入中国京剧院。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架子花脸铜锤的“袁派”艺术,开创了花脸为主生旦为辅的新戏路,为京剧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袁先生于2002年在北京辞世。' V! |0 ^' K9 m) | 根据我搜索的资料显示,北京复兴路22号楼 是袁先生逝世前的住所,而前孙公园胡同应该是他生长的地方,和所有北京的名人故居相似,这里除了大门和影壁还有点样外,其余部分已经是破旧不堪: . t$ ]/ Y! v2 S6 S6 j6 @/ b6 r8 ]$ a' T5 B/ \6 n' V 前孙公园胡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是31号,据说是前轻工部副部长住的地方,所以大门紧闭,我并无心去搜索这位部长的名姓,也没心思去知道他是如何住到这里来的,但有一点得感谢他老人家,有他在,这儿才能保存的如此完好,总比私搭乱建变成大杂院强,只要东西能完好的保存,我们就有一丝欣慰。想看看31号到底有多大,我们顺着前孙公西夹道数着它的进深,好家伙,它的西墙站了整个胡同的一半!) A4 b, F5 O- E7 G0 E. v5 \ 出了前孙公西夹道,我们来到了后孙公园胡同,这里最出名的是安徽会馆,旧址是后孙公园胡同3号、25号和27号,会馆建成于1871年,耗时四年,系李鸿章、李瀚章兄弟联合当时淮军将领和皖籍官员出资兴建,耗银28000两;会馆分为中院、东院、西院三部分,共有馆舍219间半,占地9000多平方米,比当时最大的湖广会馆还大出一倍多,被称为“京城第一会馆”。- f3 W& q% w1 R/ E 2002年5月,安徽省政府出资7000万元,重修安徽会馆,目前已经完工的项目是戏楼,但看着戏楼上明晃晃的玻璃,大家的感觉就是“太新了,太假了”,据安徽省企业联合会与宣武区政府达成的意向书,新的安徽会馆将分为三个部分:北端“碧玲珑馆”和“斯文在兹馆”为新的“徽商会馆”;中院文聚堂作为徽商展览馆向公众开放;戏楼以及东西两侧将用于商业开发。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里会不会再次变成纯商业化的“假古董”:9 d5 F/ }( ^# F# F( K+ ?6 w 考察的最后,我们顺万源夹道上了南新华街,简单吃了便饭,便回家了,不过三鲜馅的包子我还是很难忘,有机会还要去吃。3 e3 ~% Q2 j4 K0 C+ S 回到家,连照片都没来得及输入电脑,我就洗洗睡了,这次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希望下周的活动,女邦主们尽快归队。 r3 A( X$ J0 z; ~: k 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的闪现着那些人,那些事:林海音,孙公园,杨宝森,“,袁世海,红线胡同......想起前两天咱们论坛里的那篇《我的胡同情结》中作者的心声:“北京的胡同里,有那么多名人故居,那么多的古树,......那感觉很温馨,很恬静。但这种感觉只是对胡同的表层感觉,真正的胡同文化中不仅仅是四合院,还有很多的历史故事,还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市井风情和太多太多的老北京人的生活理念” 7 Z* ~) K3 e: f 感觉每次活动回来,写东西似乎成了必须,也就成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半吊子”的负担,既然是负担,就难免出差错,闹笑话,但这里都是老师,都是自己的同志,也就没啥可现眼的,还是希望大家多给提点意见,及时的纠正我的错误,下周再见! ' P9 a1 `6 _. Q1 ]9 n6 o3 u4 p ^: o; T" S- F% ~4 r0 r! |% N% V 0 n) U& v/ |. l. N. S7 \; _( y. a & o1 h! b% }9 l/ H$ C4 P9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8 0:08: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8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柳巷31号,一副门心对儿吸引了我们,左边的“顺风凌羽翰”字体比较清晰,意思也很明确,而右边的则只剩下了“源头”两个整字,看到我们在研究,四周的居民,过路的客人都围了过来,但谁都不发言,都在旁边看着,这时,老老北京师傅拿起一块白灰,补上了后三个字,合起来是“源头得活水”,大概是取自李清照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诗句吧,

以上所指下联是委员会解读出来的。我觉得是对的。

有人说安徽会馆内有许多文物级的东西,后不知去向。文章我认真地看了,是大好,不是小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9-8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对子是冯老师答的,字是张老师补的[em01]
发表于 2005-9-8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起来是“源头得活水”,大概是取自李清照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诗句吧,( o1 B7 H) o f1 H- \7 P. O # z6 ?( ?8 k. x; A9 X. y+ o2 _ 此处有误;

宋儒朱熹尝有诗云:- N& o/ \4 A* u9 |- v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是李清照。& }6 W g2 {5 u. R, r) L3 H

[em02]
发表于 2005-9-8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看飞哥的“笔记”都是一口气读完 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每次拍记过后看飞哥的文章以回顾当天的见闻和感受 以至于养成了自己的惰性呵呵 今后一定争取也多动动笔分担一下飞哥的“负担”  毕竟个人角度不尽相同 多留下些资料终归是好的罢 ( w. _. D% _, N% L) q
尽管这次没能参加 但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南城人文历史的丰厚让人感觉简直就是活着的博物馆!同时更加觉得遗憾 决定依着这篇自己再去走一遍 ~
 楼主| 发表于 2005-9-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锣老师的纠正,记住了,犯了和宋楚瑜同样的错误[em04]呵呵。

希望看到更多同志的文章。

发表于 2005-9-8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

发表于 2005-9-8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僻静的胡同,悠闲的老人......配上有生命的文字.

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05-9-8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还得较真儿:古文的规矩,用之门联亦然。

“源头得活水”在右,为上联。

“顺风凌羽翰”是下联。而且个人认为,“翰”取平声,念“寒”。

 楼主| 发表于 2005-9-9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右为上联。根据平仄的规矩,读“寒”

又长了点知识,谢谢了!

发表于 2006-12-19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6-12-19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的考察由于种种原因,缺少了油油、小苜蓿、宣南胡胡等主力女会员,好象缺少了点什么,在去的路上,得知虫子兄弟也来不了了,脑海里浮现出大家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还真有点酸酸的感觉。”

老帖子了,呵呵

转眼间,马上要到07年了,希望我们可以振作起来,像过去一样,记录我们的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苜蓿看来要缺席很长时间了......

论坛里暂时还没有苜蓿这样的女同志,我说个什么笑话,她准是第一个乐,而且确实是听懂了乐,还有就是她是为数不多的能把我逗乐的女同志.

 

[em01]不过期待来年有比苜蓿更有魅力的女性出现,让我们展望未来吧!
发表于 2006-12-19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这么说,想必油油和胡胡要不高兴了

这么长时间一路走来,我俩就没给你留下些什么

看来我俩也应该闪一段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误会了,每个女人都是一本书,不同的书,读起来是不同的感受,但我相信,每个女人都是一本你要用心去读一辈子的书,抽空咱俩得好好谈谈了油油,你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我给你治疗治疗.

发表于 2006-12-20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我心理压力大都让你看出来了,哈哈

我等着

发表于 2006-12-20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一家人啊,哥哥就该这样照顾妹妹哦.看你们这么热乎,俺也找个哥哥撒娇去![em05][em05]
发表于 2006-12-20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乌姐,和妹妹撒娇也可以啊!
发表于 2006-12-20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05][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0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jie0316在2006-12-20 11:59:00的发言:
爱乌姐,和妹妹撒娇也可以啊!

爱乌姐,和弟弟撒娇也可以啊!

# i( |/ H7 g) U9 j) T t$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0 12:44: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20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欢迎撒娇!

发表于 2006-12-20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决不!!!!!!!!跑了..跑远点了...[em01][em01][em01][em04][em04]
发表于 2006-12-20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真没面子。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28 03:48 , Processed in 1.24875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