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还是不行啊!我这看怎么老套在别人的帖子里?你们看是这样吗? 算了,就这么发吧!下面是我昨天写的,因为觉得帖子有问题就删了,今天看来还是这样,就这样吧。 $ A1 J8 ^9 k/ U3 }
% a5 O [3 c0 q% [) s2 f/ A
呵呵!上传的真快!谢谢善大哥!劳苦功高呀!估计饭也没吃好,净忙着给我们照相了,非常的感谢!!!
' ]8 ?) d* F8 d m# H也要谢谢党朝红给我们大家找到了这么好的聚会场所,并且忙前跑后的具体安排,谢谢啦!
( [( {5 ~; i' h还要感谢老街等组织安排者们(有些我说不上名字),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近70人的大聚会,各位辛苦啦! 0 ]( a$ g1 D' W: `4 t- \
( ~: _) C# o- V/ K我和大家34年没见面了,很多人看着很面熟,但一下想不起名字了,所以在这说声:对不起!并非有意怠慢各位,实是记性太差,抱歉了!(以后若在大街上碰到各位,有些人还是记不住的,所以请您务必告我一下“是花丝厂的”,以防我又再次怠慢了诸位,在这先谢谢了!) ; `( S i+ X- i6 c
' m& S) @) `& H- n8 s2 v看到大家个个精神饱满,欢歌笑语,似乎时间一下又倒回到40年前——那时我们刚刚进工厂,为自己成为了“工人阶级”而庆幸和自豪(我们是文革以后第一届留京的学生,何况还进了工厂,那可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呀!),虽然还在“运动”中,但我们依然拥有许多的快乐和歌声。记得我们一进厂发的蓝边大瓷碗,我们的饭量也就是一个小碗底;记得宿舍里彻夜不眠的吵人歌声;记得刚发下蓝工作服的欣喜,立刻冲到照相馆照了手捧红宝书的“工人阶级新形象”;记得“师徒如父子”的学徒时光,师傅们的关爱令我终身难忘;记得每日班后学习,朗读《反杜林论》等马列著作的磕磕绊绊;弹指之间,日日夜夜,,,
( B. A8 p8 A% Y5 M9 e |; v+ z n# ]7 D5 U( p3 M* z
昨日的歌声仍然清澈嘹亮,谢谢各位歌者舞者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欢乐、喜悦,说明大家的心境都还年轻,虽然看上去都已没了年轻时的容貌,但是我们享有现今快乐就是最好!
0 T) {7 g7 V2 S& _3 G) F+ f愿大家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常来常往! 4 r# S. M' Z |9 |/ n8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