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 Q3 n5 W. ^. c1 B( T* a o" I转按:台湾政坛文坛上的这些奇女子,真是能让大陆的男学者们集体羞死。; N) L" F7 _- S% w9 y. a
* V1 z( e4 A$ K9 q: b0 M6 b' R: U/ H
昨天在五方院(清华南路万圣书园对面,北京最好的湘菜之一)庆生席间(我怎么一直在庆生?农历的、阳历的、身份证上以阳历记载的农历的),向大伙儿又一次推荐了我认为目前筋宣部不可能同意出版的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五块一本。秋总当场给大家一人发了一本作为了教材。该书前一章,正好可以和以色列的大撤退对照阅读。. Q) f; |; M! N. \8 E( c5 r O
9 j3 n1 L2 S; R% L+ R L
这个陈文茜,也不简单 2 f# U7 I0 M! \/ |" c, E& q- _6 W& ?7 O
5 F1 M- Y5 D" @1 r. A( q* e" U陈文茜:哭墙北京城 1 ^. l0 D% v; u3 J/ f+ ^9 p' i《中国时报》. ^% J' n* n4 r" a# P
) ~ p, p, z9 k) m- `
6 r3 R* G8 y+ L' P* Y1 U今年7月1日,北京市府招待外国使节到一栋古城门前的老建筑物参访。这种古建筑在北京不算稀奇,旧城中的胡同,两层楼式的四合院。1949年,北京据统计共有胡同七千余条,到80年代末剩三千九百条,到90年代只剩下一千二百条。宾客们走至庭院里,不进大门,直接进了二楼楼阁。四合院的高建筑已被挖空,宾客们沿着北京独有的泥灰色窄道,一边走动一边聊天;惟一奇特的是中堂围着栏,一团黑,什么也看不清。墙边的烛光跳着火,像紫禁老城里某一间威严萧瑟的衙房,北京市府想做什么?宾客们纳闷。 % a% N' F+ o; ^- r# o4 P R# f. v, Y% p o* Q& e- ]9 x- E
突然,一阵寂静。主人宣布请现场的宾客屏息以待,数秒钟后,灯全开了。一个「大北京规划」的模型,伫立眼前。古老的旧城在东边;新北京在西郊区。北京宣布了「新北京城市大计划」,把市中心搬到西郊区,2020年完成,古新并陈的新北京,规划者年龄不到四十岁。6 O J2 _/ ]( {; e# t3 t
台湾的传统文化比大陆保留的要好,大家去看看台湾省的"国家大剧院",在比较一下咱们的臭蛋,就知道谁更象中国人了,我是偶然在一篇帖子里看到的,很早了,想不起来在哪了,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我总是不敢想但又不得不想,如果北京让国民党来建设,我们是否可以有幸见到北京的城墙呢?那个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大剧院"会不会出现在紫禁城的边上,而又能恰如其分的与周遍景物融为一体呢?我不敢想......
+ A6 ~8 `; Y u2 d2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