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55|回复: 11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含1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8-12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早上去的:)

8 s" U' @- G5 S, {& c

- B5 j7 `% F: C& M! l' z

3 E$ h5 `; k0 g0 R) g& M# u

马辉堂花园,名曰花园,实际是一所带花园的宅子。马辉堂为清未营造家,其先祖马天禄在明代营造过皇宫。马辉堂花园建于民国八年,因花园建筑好而得名"马辉堂花园"。该宅座北朝南,进大门即是花园,中为住宅,东为戏楼,占地约7000平方米。住宅部分有两个并列的四合院,均有转角廊相连,房顶皆为硬山合瓦箍头脊。主要建筑均面阔3间,左右各带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往东有一戏楼与正院相接处,点缀着一些山石花草,使住宅部分显得有生气,克服了传统古建呆板倾向。花轩有五组假山,水池以不同形式遍布全园。北部最大的一组假山上有一灰筒夹瓦歇山顶的大台球房。整个花园、山石、花草布置得当,使花园别有一番情趣。 + X" ~2 S$ K$ e" B! Z0 `( M

5 o7 L' l7 y% G e4 d

2 K9 m/ t1 I" C( j) K. b$ F Y9 ~

$ p3 d: ~( q( \6 w

0 c: f8 S2 ]+ P8 w# d

! Q( k) ? D6 A& [) y

& T8 q' E2 `# p4 R; z- N

0 t" j, M4 g) `( w

' F" \3 j" t' E6 o/ z M+ S) d

我们走偏门进去的,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先到了一个院,清清爽爽的,没有加建什么小厨房,真难得。应该是分给单位的住房吧,听得见屋里人聊天。

* O7 J$ m+ m5 V( l& b. {' B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6 E2 ?$ j7 R. V [5 q0 p9 y

) a0 g2 }# P- }& j

y' i o& P! _5 `0 o' n6 n

4 y* d8 n) z! Q$ t

6 G0 q7 ~7 _) I

然后穿过月亮门

4 T, q0 i/ @1 Y& \7 q7 h: x

, b! A& L% x. g& O, s8 O R3 A

& `% x% q$ `! H* \; ] w/ ]! {/ F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1 ?3 ?. j5 e" {; j i

' U9 M$ K6 S; y U

这个应该是花园的游廊?& F5 e/ d% n* H+ c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0 F9 R) N9 r i0 |- ?

% `6 i+ e c1 \! f1 d

$ z, Y; D8 v" Y

& I- U+ k* K" _" x, ^/ z& h

2 z n; w% _4 g9 q' }

继续往后走,里面被分隔成好多小院子,倒也都绿叶扶疏的,看着很舒服。4 ^/ w J1 }9 L' n6 P$ W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 c6 o; C$ ^1 b+ F9 Q

. g9 \, M- e% ~' ^4 q& c" o' N

这个应该是花园的小亭子,可惜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 s8 C Y& `4 f9 J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 x+ x' O/ Q6 Q/ m7 F( P$ m, B+ Z

5 W* _" n: s& }

0 B+ P9 D7 C# S, G0 |" ?5 X+ G6 }' P

9 W4 Y' |9 W" J& ~% ?9 u$ |

7 X; U1 A! S( L+ f7 h2 n; X

尽头这家小院是保留的比较好的,这么一角,这才象个花园 O) m- D" s4 a5 V/ ^) v: R5 T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5 x6 p+ r B/ `8 I O: u4 l4 _: q

. b' d6 H! Y6 G7 q% g& C- }$ z; X8 B$ {( _

! u0 k' D2 N4 B0 u

小院另一头

( |; E* M3 E8 V: K& ?/ u, G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 I) ~% s7 c: Y

9 b9 e2 B9 W- J, J

; O( B' e% }, ?9 e1 y

+ h, R, c* c" i) a8 w/ X. O

3 q0 i9 F! V2 m, G" o7 h6 t

我们绕出来,迎面的这个院子是保存得最好的了,外面围起来。也是单位分的房,幸福啊,应该级别不低吧,一家人分这么个大院子。

* L( M( W* J# Y; E2 M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8 G! N' p4 C* H7 u3 y! D5 M

" _2 z' M% w/ E$ |6 u6 O8 n

回廊看过去

: Z# `2 J8 s6 j- f! k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 c7 G' F5 X& \+ ?

# o/ Z% _6 C* `) X. Y& P

( e/ T6 P7 g4 R- b

& b9 g8 f) ^/ g; d, F" h4 E

9 z5 U) m" I+ M/ g

最后大门口正对着的古树,资料上说是(Catalpa bungei),高大茂盛,这种树在北京是很少见的; 8 i, P. r0 A1 W6 q ~

+ R, W+ {( ^1 h( T# d1 H! `

# b2 S) R% T( e1 z' ]. b7 o0 v

# W) { K* C0 H6 h! h# d; t$ Q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马辉堂花园-魏家胡同18号

) D8 k2 S: y0 n9 r' `8 z+ X) @
[此贴子已经被掌柜于2011-8-16 15:58:5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2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东城马家花园造园艺术分析

[来源] 中国园林   [作者] 贾珺

  清朝灭亡之后,北京私家园林建设的高潮已过,不复昔日盛况。但民国时期的北京曾经是北洋政府的首都所在,仍然聚集着各路达官贵人和富商豪门,他们对修建宅园依旧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使得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园林。如东城的马家花园,即堪称其中之翘楚。

* U# ~, e6 x/ p0 S

  马家花园位于东四魏家胡同18号,是清代著名营造家、兴隆木厂的厂主马辉堂先生的宅园,现被列为北京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马辉堂先生本名文盛,字辉堂,大约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1939年去世。马氏为明清两代著名的营造世家,世代从事皇家建筑工程的营建工作,传至马辉堂时,家道更是大盛,成为清末北京“八大柜”(即兴隆、广丰、 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八大木厂)之首,承建了包括颐和园在内的大量皇家建筑和王公府邸,主持维修了多座坛庙、寺观和陵寝,在当时的京城称得上是赫赫有名,有“哲匠世家”之誉。民国时期,兴隆木厂关闭,马氏改营恒茂木厂,由马辉堂长子马增祺(字介眉)先生掌柜,继续执北京营造业之牛耳,直至建国后收归国有。

  马家花园的所在地,原为一座戏园,民国初年失火烧成白地。马辉堂即购为宅基,并利用当年修建颐和园时所余木料,兴建了这座宅园,历时三载,于民国四年(1915年)落成,此后一直以其精致独特的山池景色而在当时北京的上层社会中享有盛名。50年代初,马辉堂之孙、著名古建专家马旭初先生,以低价把宅园售与国家(所得款项用于购买国债),后逐渐沦落为大杂院,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全园的格局依然得以基本保持至今。关于马家花园的文献材料很少,仅谭伊孝先生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一书中有简略的介绍,而马氏原藏的图纸资料和珍贵的老照片,在文革中均被付之一炬,若干问题似已难以澄清。近来,笔者对花园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研和测绘,并有幸得到马旭初先生的热情帮助,提供了关于马家花园的许多细节和历史掌故,遂得以在此基础上,复原绘制出马家花园盛期的平面图,并草成此文,希望对其造园艺术特色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马家花园实际上是对马家整座住宅和园林的统称,总面积为7500m2左右,其中花园部分为4500m2(接近7亩),算得上中等规模的园亭。花园位于宅院西部,其东有两跨四合院,为马氏家眷居所,格局紧凑而完整;再东为一座戏楼,四卷勾连搭,供唱堂会、办庆典之用。住宅与戏楼所在院落中也点缀了一些山石和花草,与花园部分相呼应。

  花园入口大门偏西,同时也是整个宅园的主入口,门上原有“公正廉明”匾额,为民国时王怀庆、田德山等10位名流联名所赠。大门之西为5间门房,之东为账房,再东布置佛堂和库房等其他用房,形成了连绵30余间北房。北房的东西两端还各带汽车房。

  花园布局随地形展开,形状并不规整,通过假山和游廊分隔为六七个大小不一的院落。入门即见一组石峰,宛如屏风,挡住后面的主峰景观,与北房一起构成一个类似倒座院的空间。转向东面,迎面墙上开有四扇屏门,可通宅院,但平时并不开,一般多从南边的月亮门进入住宅部分的井院。再向南则可穿过另一座屏门进入花园的主体院落。

  石屏之南为一座大型假山,以土带石,下垫青石,上立湖石,奇峰高峻,成为园景的第一个高潮。山之南坡建有一座歇山顶的厅堂,三开间周围廊建筑,居高临下,阶前青石环列,气势不凡。此厅主要用作马家的台球房。山之西坡有一座小小的财神庙,坐西面东,高仅有1m多,里面供奉财神赵公元帅,平时香火不绝。

  台球厅的西南角接出一条游廊,通向南面的一座前后三卷的硬山建筑,堂之原名已不可考,马家平时简称此堂为“三卷”。这里是马辉堂先生本人的寝室所在,共有五开间,南面一卷西部略去两间,空出的位置留作平台,平时可以坐在这里晒太阳;东部的一卷三间则为敞轩的形式,北面一卷的明间出有抱厦,显得很敞亮。三卷厅堂之东为全园主厅,两卷三开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进深很大,马家平时宴客多在此处。此厅马家简称为“两卷”,其正式名称则叫“惜阴轩”,取“珍惜光阴”之意,厅内还挂有翁同龢所书的“谈经堂”匾额。

  惜阴轩两山均贴有游廊,其东部的游廊通向东面的一个院子。此院紧接在住宅四合院之南,院北有一个小水池,名叫“影池”,池中有一个猴子打伞的石雕,可以向上喷水。院南有一组山石,与水池隐隐呼应。

  三卷厅堂的南面院落中央,为全园的另一座假山,山势玲珑,形态曲折,有石级可登,山顶绿荫如盖,摆放着石桌、石凳,是小憩、品茗或者对弈的佳处。东北山脚下雕有龙头,下临一汪清池,龙头可以吐水。院南有一组平顶转角房,是日常杂务用房,中餐厨房也设在这里。

  两卷惜阴轩之南的院落是全园景色的另一个中心所在,整个院子均环以游廊,东面是一座五开间的敞厅,原本带有前廊,曾是马增祺先生的寝室。此厅面西,厅前布置山石云步。院子的最南处还有一座三开间的南书房,坐南朝北,书房中供奉着木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此院的中心为一个较大的水池,驳岸蜿蜒,形如弯月,被称作“月牙河”,池中有一座麻姑献寿石雕,造型为提着花篮的仙女。月牙河西岸为一座方形井亭,亭内有一口水井,平时可汲水入池。另在惜阴轩阶前放置着一株珍贵的古木化石,给园景增添了古朴的气韵。

  马家花园的主人身为营造世家,修建过颐和园和许多王公大臣的府邸花园,对于经营园亭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同时,马氏与另一营造世家雷氏(即“样式雷”)累世交好,与清代叠山大师张南垣(即“山子张”)的后人也有姻亲,还和当时的显赫官僚、文人才士都多有过从,耳濡日染,对其造园水平的提高大有影响。马辉堂凭借自己在园林艺术方面的多年经验和深厚造诣,用上好的材料为自家精心建造了这座花园,匠心独运,于朴素处显出精致,有不少别处私家园林所不常见的高明手法,值得称道。

  此园最别致之处,在于其巧妙的院落空间划分。园内几乎没有使用隔墙,各院均以假山和游廊来分隔,或宽阔,或幽深,或小巧,形态各异。整体布局颇为疏朗,看似散漫,虽然厅堂和游廊均取正朝向,但通过花木水石的环绕点缀,空间毫无严整的感觉。从进入园门开始,行进路线就不断在假山和廊子之间来回穿插,迂回曲折,更有一步一景的效果。马辉堂本人对此也最为得意,经常给家人评点其中的奥妙所在。

  花园的建筑也很有自己的特色。马辉堂经营此园时,清朝已经灭亡,其建筑原本不必受到前朝等级制度的制约,但整座宅园依然采用了相对较低的屋宇形制,仅有一座厅堂为歇山顶,其余绝大多数建筑均为硬山屋顶,且均采用卷棚顶或者鞍子脊,墀头戗檐砖上不施砖雕,梁枋上也仅在箍头部位略绘彩画,显得非常朴素。但建筑的用料非常讲究,厅堂均用金砖墁地,墙壁均磨砖对缝,精致而密实。屋内设置了多种落地罩、花罩和多宝格,做工都很好。马辉堂认为自己的身份只是匠师和商人,不必追求官僚宅园的富丽堂皇,代之以平和朴素的风格,在谦和的外表下,隐藏着商人特有的精明和实在,也和园林的山池景色相得益彰。

  园中主要的两座厅堂分别采用两卷和三卷的形式,虽不显高大,但进深很宽,室内可以作灵活隔断,亦为晚清以来园林建筑所常见的模式。建筑原来多带有匾额和抱柱楹联,全部出自于书法名家的手笔,可惜均已无存。

  马家花园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此园并非附属性的游赏之地,而是主人的主要居住生活场所,建筑物多有特定的功能,不是单纯的景观性轩榭,而且特别设有财神庙和南书房,以供奉赵公元帅和鲁班,显示出马氏家族的行业特点。假山上专门设有台球厅,也反映出民国以后上层社会娱乐方式的变化。这些功能类型的建筑,在清代的私家园林是很难见到的。

  园中的游廊很长,多带有坐凳栏杆,爬山绕屋,高低起伏,萦回穿插,且与住宅部分的过渡很自然。同时,园中所有的道路均采用与颐和园一样的甬路,两侧铺设石子,中央部分为菱形的方砖铺地。

  马家花园的假山山石,大多数都是从已经荒废的圆明园中运来的上好湖石和青石,尤其是湖石,有数款带有乾隆御笔题款的佳品,可惜建国后因为有关单位要修建某国宾馆而全部迁走,现在所剩的只有青石了。山石是花园的造景重点,全园原来建有两座较大的假山,此外还有五六组精美的石峰,或峭然屏立,或峥嵘险峻,或玲珑别致,或蜿蜒低回,或有石级可登,或有洞壑可赏,景色各有风韵。尤其是台球厅所居的大型假山,虽然高大的主峰已经不存,但其形态气势至今仍大致保留,颇有山岳余脉的气象,是北京私家园林中的佳例。

  花园没有形状不同的3处水池,影池和山下小池的水源依靠自来水,月牙河则利用方亭内的水井来注水成潭。3个池子都挖得比较深,池底墁砖,上面再加从别处特别运来的上等河泥,然后直接种植荷花。到了冬天,就在池中铺上草帘子防冻,,这是一种很昂贵的荷池营造手段,非北京宅园中所常见的在池中放置荷花缸的布景手法可比。此外比较特别的是,3个水池中都设置了雕塑,造型虽采用中国传统题材,但这种点景方式显然受到西洋园林风格的影响,影池中的猴子打伞石雕还兼有喷泉的效果,更是与昔日圆明园西洋楼十二生肖雕塑有相似之处,反映了民国时期造园审美趋向和创作手法的变化。

  原来园中的花木也很繁茂,入门即可见一棵楸树(Catalpa bungei),高大茂盛,这种树在北京是很少见的;园中有老槐两株,需数人合抱,分别栽于大假山主峰之北和惜阴轩之西;此外则有枣树、杏树、银杏、榆树、柏树、柿子树、核桃树等等。据马旭初先生回忆,花卉主要有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和丁香(Syringaablata)等,而两卷和三卷厅前都设有牡丹池子,植有多本佳品。在戏楼的南面还特别设有两座大型“花洞子”,即花房,用于冬天培植花草。目前楸树和惜阴轩之西的老槐尚存,花卉均失。

  除了植物以外,花园中还养了不少鸟和金鱼,鸟在廊下的笼子里鸣唱,鱼在水池莲叶间穿梭,增添了不少生气。更有趣的是园中还曾经养过4头鹿,在树石之间优游,颇有山林野趣。

  马家花园建成以后,曾有不少政界要人造访,园子也多次出借作举办喜庆典礼之用,慕名前来欣赏园景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因此,花园在当时名气很大。纵观全园,布局大方而不呆板,屋宇朴素而不简陋,山石林立而不繁琐,荷池灵秀而不造作,的确不愧为名匠手笔,称得上是民国时期北京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同时,此园是日前硕果仅存的一座营造家为自己所建的宅园,与其他官僚府园的性质有所不同,而且兼有名人故居的意义,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马家花园的住宅部分,除了戏楼被拆外,其余基本保存尚好;园林部分遭到一定破坏,但大多数建筑物仍在,仅有园南五间平顶房以及部分游廊被毁,现存建筑也大多油漆剥落,门窗破损;山石仅余30%左右,水池被填,雕塑亡佚,植株也损折近半。总的来说,全园的整体构架和山形脉络仍基本保持,只是因为长期作为大杂院使用,私搭乱建很多,园景变得很糟,犹如一块残缺蒙尘的珠玉,淹没在市井胡同之中而鲜为人知。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迁出住户,并趁马氏后人中的知情者尚在世的时候,积极咨询参考意见,对花园进行整修和恢复,重新开池叠山,培植花木,则此园或可重现其昔日光彩,成为游览胜地;否则的话,听其继续衰败卜去,则此园终将难免类似半亩园、那家花园的结局。

发表于 2005-8-12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之好!
发表于 2005-8-12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拍的不错,记叙的也比较清楚,引用的文章也恰倒好处,希望楼主将来能再加进些议论,最好用自己的观点.

总之,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05-8-12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这是我喜欢看的。

发表于 2005-8-13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记述清晰详尽。图片丰富,拍摄考究。此帖精华。

2 z/ c" R) o3 M0 u R

奖励楼主:金钱10,经验10,魅力5

. k1 w% T+ R% o; l2 P0 r: G0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3 12:48: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13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z" L0 Q$ X5 g- t, V! [9 W2 i) F- C/ w# o& W, q5 B' k / ^/ i! ~8 J2 U. q. d1 J2 |% S

0 s" `/ ~5 a9 W8 v" |6 @/ ?

6 Y( x: M' ^, r1 m$ W

这个应该是花园的小亭子,可惜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0 e( s' T) V3 |6 a

0 ~) K0 K% m' @: V7 x! u. a 9 H3 L0 V7 z# }- @# q) M. s) o! \: e& }: [& r * ]' C4 V# _* v9 C) r) a' _

1 Y+ r' _6 r- t* o" W. X/ i

1 ]$ q* w0 G& V! i8 q

# t* _. P. `4 h! \

- @) x. }. l6 g" k ) T5 c% Q |' |7 X0 }8 I! W3 |
: ?6 c- m, l: a6 } . `5 C5 P7 k, Q2 X: [8 l8 M

看着真叫我痛心!

发表于 2005-8-14 0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院子啊!虽然也有使用面积被强改成了居住面积,但看来院子的格局还保存着。有关部门真应该快去修缮一下。

感谢jenny同志的相片和叙述,非常好![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鼓励,原来陆陆续续逛了一些胡同,等我慢慢贴上来。 ) D7 U0 v4 A# B3 Y9 S+ h4 c6 [拍片子我一点不懂,拿数码瞎拍的,大家见谅了

[em07]
发表于 2005-8-16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enny在2005-8-16 10:39:00的发言:1 s- A, r2 i% v+ z$ j' X 7 g$ _5 K( Y! U' U- ]

谢谢大家的鼓励,原来陆陆续续逛了一些胡同,等我慢慢贴上来。0 e( ]. v/ E* } 拍片子我一点不懂,拿数码瞎拍的,大家见谅了

[em07]
0 \, X) n- I! O ) x! [* b' I: G; V希望jenny同志参加周末的活动,老老北京师傅,如果这次参加人多,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我建议大家分片分组活动,当然,人多就一队也没什么不可以,人多力量大.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看见大家的活动召集了,最近比较想去爬山,等不爬山的周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胡同:)[em07]
发表于 2007-8-3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院子不让拍照,很是麻烦,楼主介绍齐全,真是难得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17:55 , Processed in 1.15964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