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中的和刻本是指日本印的书籍,应该承认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之一就是日本人.最近翻腾到一本书日本雕版刻印的<东坡尺牍>印刷时间是1880年也就是光绪八年,日本的明治十二年.那年大清帝国决定购进定远号铁甲舰,日本那边也在明治维新,在两个国家都开始学习西方的时候,面对中华文化,却是2种不同的态度了,这本日本人的书,虽然不是什么珍本,不过就是一个书坊的普通出版物,但雕版和印刷都十分精良,一丝不苟!反观中国民间出版的书籍却越来越次,字体局促,纸张粗糙!这既是国力此消彼长的结果,也是面对文化和它的承载物的一种态度!这是过去的事了,虽然中国国力大大地提高了,但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态度却没有什么变化!
看看日本京都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再看看咱们这大片拆毁的四合院,如果你曾经在日本的京都游览过,再回到北京去探询淹没在楼群和立交桥丛林中残存的一块破碎的城砖,一件风化模糊的石构件,你就应该自问,到底谁才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upload=jpg,20071025_9cf945236de7600aa5c6qysdqu5duruq.jpg]UploadFile/2007-11/20071171141422779.jpg[/upload]
再看看相同时期,出版地位相近的中国书
春天日本京都的古建筑
春天中国北京正在拆毁中的会同四译馆
举报
唉!说句老实话,有些地方我们做的确实不如日本呀!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其实这句话,不仅仅应用在军事中,在学术上也很受用,很多专家都是日本人,不得不承认我们差的很多,各个方面
无花果呢
1.对文化的态度不一样,整体差异:文保意识的人中国比例少,日本比例高。
2.国内也有外来的东西某些部分比传出国保留和发扬好的,比如佛教。
3.敝帚自珍也是一方面,人家没有所以当个宝,我们随处可见不珍惜。
4.实际应该有很全面很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的文章,我们只是说说一些看法,不系统没深度,毕竟不是干这行的。
说什么也没用,咱们这拆的稀里哗啦.人家那保存得好好的!
今天又传来新的拆迁消息,真的,我很惭愧。
这才是一些人应该扪心自问的问题,如何保护古城文化,单纯的让老百姓提高文物意识是不够的。
关键在一部分人,他们的文化底蕴能否达到热爱祖国文化的普通老百姓的高度!!!
我最服日本人的一个地方是日本有一个地方达到零垃圾处里,每一件废东西都能回收利用,如果我中华大地能这样,多少保贵资源....他们对任何资源,古代的,现代的,文化的.天然的,都给与足够和清醒的重识,不像我国老是以大国自居,对自然资源自认为有的是,随便浪费,对于人文资源,历史长的很,不在乎毁掉这地方的,哪地方的,这个朝的,那个朝的,反正我们能改造创新,直到有一天我们才发现祖先的精品文化都在外国完整的保留着,我们要学的传统正宗文化只能出国门看了,敦煌学,清故宫文物,我们能想到的中国所有朝代的文明,包括连周口店的中国猿人化石都在海外有着完整的历史原始记录,我有时特别佩服那些搞中国文物的大家,既要了解我中国各个文明史文化,还必须要精通各国西方语言,还要跳过种种政治的封锁,什麽移民倾向拒签拉,大陆间谍来台啦,要有足够的资金啦,还要足够的运气(每年台故宫四年换一次展品,暴力得难得的文物拍卖啦碰上拉)难怪向季羡林,李亚平他们这样的学者这麽出色。。。我一直疑惑可能北京四合院文化在哪国?加拿大?欧洲?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2 12:22 , Processed in 0.153173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