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5|回复: 7

京西灵水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0-22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斋堂镇东北约12公里处有一古村落——灵水村。灵水村南、西、北三面环山,村东为出口。在村东约2500米处有一座过街楼,下部为券形门洞,上面是一座马王庙。现今这座过街楼还在,但古道已弃而不用,在其南侧开有公路,可供汽车通行。
灵水村有座灵泉禅寺,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灵泉寺)起自汉时。”汉代时佛教是否已传入京西,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测,灵水村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包世轩在《辽玉河县清水院统和十年经幢考》一文中指出“经幢上多数捐资村落和邑众都是斋堂川内人士,是玉河县民”。辽统和十年是992年。著名的北京郊区村落研究专家尹钧科先生认为,当时灵水村已经存在,灵水成村时间应在辽统和十年之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灵水村自古有崇尚文化的遗风,读书风气浓厚。自中国科举制度盛行以来,灵水村就不断有人考取功名。明清以来,据有关记载,此村曾出过2名进士,22名举人。民国时期,这个小村落曾走出过6名燕京大学的学子。共和国成立后,历年都有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一个小村落出现如此多的读书人,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赢得“京西举人村”的称誉。这样一个较封闭的深山村落,文化底蕴居然如此深厚,的确让人感叹。
  灵水出举人得益于这里的尊师重教风气。据说明永乐八年(1410年)这里就办起了社学。清末,灵水举人刘增广倡导在木城涧玉皇庙建立新式学堂,并亲自撰写碑文,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新式学堂。1914年,灵水村办起了新式学堂,1934年,学校迁龙王庙,学生人数达六七十人,全村的孩子无论贫富均可上学。
灵水村的古民居亦可称为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现有四合院162处,约1100间房,原貌保存度为80%。据统计,现存明代宅院6个,22间房。清代民居120余间。灵水村传统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两进或三进四合院,轴线明晰,房舍对称。其中代表性的宅院当属明代富绅刘增昆的宅院。这是5进宅院,共90多间房子。每进院子正门和后门均设在中间位置,连成一条直线,从第一座宅院进入,可以笔直穿过5座院落,如果关闭正门,开旁门,又可各自成为一个单元,构成了“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规律。这里的宅院也呈现世代乡村的“士大夫”风情。像举人刘增广的故居,既不同于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又有别于普通的乡间民宅。宅院建有朴素的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含秀美。宅院不单纯追求豪华和气派,却透有一种文化气氛,保持着读书人的风雅,石刻、雕画、宅门、楹联无不体现着举人文化的深层内涵。
灵水南海火龙王庙内有两棵千年古柏,一棵胸径2.02米,里侧一枝上长出一棵榆树,胸径0.6米;一棵胸径2.1米,分叉处生出一棵桑树,胸径0.3米。银杏树本是雌雄异株的树种,寿命极长,生长在灵泉禅寺的两株雄树相距只有3米,西边这棵树外边一枝中部生有一巨大“树椎”,专家说南方有树长树椎最多20厘米长,而这个树椎有120厘米长,直径20多厘米,这是罕见之物。最奇的是树椎向上这一枝每年结果。据乡民介绍,当深秋来临,银杏树一片金黄,而结果这一枝却碧绿,所结白果小于其他地方的白果,并呈杏黄色,像葡萄一样成串挂在枝头。位于村北有一株千年古柏,胸径近2.5米,树冠平展,树杈横生,枝叶茂盛,宛如华盖,长势向东倾斜,远观又似灵芝,被当地人美称为“京西灵芝”。
  还有一棵奇树叫“龙潭怪柳”。村外有个龙头湾,丈八瀑布直泻而下,形成一个水潭,水潭下有泉眼,大旱时,瀑布没了,水潭中依然有水。人们在这里建了个龙王庙,水潭自然就叫龙潭了。龙潭边有一棵柳树,主干已横卧潭边,主干中部窜出两棵柳树,那姿态和长势令人赞叹。人们把龙头湾作为灵水的一景,这棵树叫做“龙潭怪柳”。





* }. C' m# P5 H3 o# |%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2 15:54:0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头沟人杰地灵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的是:村中正在逐步对街巷进行改造,将原来的石头路面翻新,铺上新石板。整齐划一,完全没有了古朴气息。



发表于 2007-10-22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水南海火龙王庙

门额名为:南海火龙之庙。

该庙大墙上的“咸丰十五年重修”没照下来?

还有大戏台、柏抱榆、柏抱桑、八角龙池。。。。。。。

您说的灵水过街楼在哪里?

发表于 2007-10-22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殿了还有"中华民国"落款的标语呢

可惜我照片都丢了

伤心死了

拍了好多,全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7-10-22 15:38:42的发言:

灵水南海火龙王庙

门额名为:南海火龙之庙。

该庙大墙上的“咸丰十五年重修”没照下来?

还有大戏台、柏抱榆、柏抱桑、八角龙池。。。。。。。

您说的灵水过街楼在哪里?

龙王庙前段时间有一摄制组来拍电视剧,在墙上涂鸦了一些标语,重修的字迹被覆盖了,村民正在想办法恢复。

大戏台、柏抱榆、龙池等等是用黑白胶片拍的。没有扫描。

灵水人说的过街楼其实是据此不远的另一个小村:桑榆村。门楼是小村前的门洞。灵水人自己的旧过街楼已是废墟。

发表于 2007-10-22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ANYUE在2007-10-22 16:02:18的发言:

龙王庙前段时间有一摄制组来拍电视剧,在墙上涂鸦了一些标语,重修的字迹被覆盖了,村民正在想办法恢复。

大戏台、柏抱榆、龙池等等是用黑白胶片拍的。没有扫描。

灵水人说的过街楼其实是据此不远的另一个小村:桑榆村。门楼是小村前的门洞。灵水人自己的旧过街楼已是废墟。

我说的“咸丰。。。。”在庙的外墙上,摄制组没敢动,还有的。是他吧?桑峪村过街楼:


发表于 2007-11-8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凑一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6 16:07 , Processed in 1.15253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