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 @" ?, E. L. H
5 P7 e4 J% U8 t2 J3 p! Q; K+ B1 o, r. v图中所示绿色部分为刚确定的故宫缓冲区 $ K# r8 g& S4 f
; O- X8 @6 U9 L) O4 N % M; G3 O! x: @9 H
烟袋斜街
M% ~' ^3 q% t( u1 ] 昨天,备受瞩目的北京故宫外围缓冲区规划方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获得普遍欢迎和赞赏。参加会议的中国官员认为,实施这一方案将使故宫外围环境的传统风貌和历史真实性得到有效保护。 8 _( ~# {4 A% E! ?5 H
据新华社消息,世界遗产委员会16日闭门讨论了北京故宫作为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现状,这是该委员会连续第三年对故宫保护现状进行审议,主要原因是委员会担心城市发展对故宫及周边环境的保护造成压力。 7 y4 @# e; y; K) }* c/ R
中国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对新华社记者说:“北京市政府在中央政府和广大北京市民的支持下,作出了极大努力,扩充并确认了故宫缓冲区方案,这一举措在本届会议上受到普遍欢迎和赞赏。”
9 S) l" o" d+ G; c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说,缓冲区划定的具体区域是:南起正阳门城楼及天安门广场两侧,北自地安门至北二环路,包含了什刹海、皇城、国子监街、南北锣鼓巷等5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缓冲区共占地1377公顷,如果包含皇城占地,总面积则达到1463公顷。
) L8 B. L6 N& E 他说,方案总体要求要保持这一地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真实性,保护原有的四合院和胡同,危房改造将依照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原则。在缓冲区内兴建新的建筑物,必须符合建设控制要求,建筑高度、空间尺度、建筑形制、色彩风格等都应与传统风貌保持一致,最终达到外围环境整体保护的目的。 " W: R8 A5 N" v5 s6 Q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在文化遗产周边的划定区域即“缓冲区”内,应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环境。在文化遗产需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两个要求中,缓冲区是其完整性的重要体现。北京市于2004年完成了故宫缓冲区的规划草案,先后经过广大市民审议、专家评定和市政府研究,已报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 # J/ P7 i, l: g2 j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其任务之一是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将要求《公约》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如果遗产受到严重威胁,委员会将作出决定将其列为濒危遗产,甚至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 ( J6 w7 K( V4 r. P! q
郭旃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本届会议上还决定派监测考察组,对故宫、颐和园和天坛这3个世界遗产的大规模维修保护工程进行现场评估考察,并将结果提交明年举行的第30届会议,继续进行审议。
6 m. O4 A" Z, y1 F2 Q 缓冲区最北到北二环
9 X9 T8 F/ }* n0 p 据悉,缓冲区具体范围南到天安门广场、前门,包括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缓冲区的北部,则一直覆盖了皇城以北至北二环路之间的部分。缓冲区东线,从南至北分别划至规划中的国家博物馆东侧路、东黄城根、安定门内大街;西线从南至北分别划至人民大会堂西侧路、西黄城根、鼓楼内大街。 ( J7 i S& I' C. N# n0 V7 t, L
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介绍,划定故宫缓冲区主要是控制故宫周边环境,使其周边环境与故宫本身的风格相协调,最好是与故宫的“原生环境”相统一。故宫缓冲区内新建筑的风格要求是仿“明末清初古建筑”的风格,与故宫本身的建筑风格要一致。
) e9 R4 y: Z+ w; \- J) K; m. I" e: b 国家话剧院将迁出缓冲区 ; p) E3 M. |+ p# D
为了最大限度使新建筑与故宫周围历史文化风貌保持一致,故宫保护缓冲区的新建筑需要在高度、体量、色调、风格、尺度、样式、色彩等方面有严格限制。
9 F) [) r3 ?" j$ T3 n5 [ 根据《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等规定,今后缓冲区将不会出现诸如大型的玻璃建筑,颜色过于艳丽、造型过于西化的新建筑。 7 @; t" X: T3 S7 g9 m
缓冲区内的改造工程,将改变以开发商为主、大拆大改的方式,胡同、四合院原则上将不得成片拆除。区内主要街巷原则上也不再继续加宽。此外,今后缓冲区内建造新建筑时,还需要同时得到规划部门和文物部门同意才能动工。 9 _) E2 K; _3 v3 ~" u
据悉,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国家话剧院,也为了适应缓冲区的历史风貌,协商后从原定于地安门商场对面的一块地皮上撤出,另觅地址进行建设。
! A& P \- L/ G/ b8 l& m 市房管局办公楼削掉3层
) g! A$ z' t) k2 \1 A! g “站在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平台上,往四周眺望时,应该看不到任何破坏景观的高层建筑。”这是联合国对故宫保护缓冲区实现效果的要求。既有的高层现代建筑,也需要在今后逐步拆除,或者是“剃头”减高。 + B9 M% d- ` i- j& v6 c
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缓冲区内的北京市房管局办公楼,原本是近20米的6层楼房,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不协调,目前已拆掉了顶上3层,为缓冲区建设开了个很好的头。
. T4 h6 g# q1 L# e. y$ h区内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O: ?. H4 b7 d* N+ C# [' _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只要是符合与故宫风貌相协调的原则,在保持现有风貌的前提下,今后区内要积极改善缓冲区内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包括供暖、下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会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施工将以“微循环”和“有机更新”的方式代替大拆大建,进行逐院逐屋的修缮,即加强日常的随时维修、养护,按照传统土木结构特点以20年至25年为周期使建筑在整体上翻修一遍。不过,改善缓冲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降低人口密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希望能通过产权置换的方式来进行。 3 Y, @4 x) T( }( ^
专家观点:缓冲区确定是双赢 . M3 h- V+ P$ t0 q& y& k
昨日,北京文物保护专家王灿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故宫缓冲区方案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缓冲区的确定对故宫和居住在缓冲区内的居民是件双赢的好事。
1 d, T2 y% e: E! f: j7 B首先缓冲区内成片的灰色平房、四合院将把位于核心位置的故宫衬托得更加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另外对缓冲区内的居民来说,他们一直最关心的就是“居住的老房子是否会拆迁?”“住房条件何时能得到改善?”这些问题。王灿炽告诉记者,有些缓冲区内的建筑年久失修,可以说基本上属于危房。此外,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降低区内人口密度,这样居住在老房子中的居民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会比以前生活得方便、舒适。
1 j& M! i' L& I* d2 |' V 解疑答惑:故宫“入遗”时为何没设缓冲区? / H* g1 S8 O9 S( a- Q- R- W) k. m
为何举世闻名的故宫当初成为“世遗”时没有设缓冲区呢?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故宫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是无需审议直接通过的,因此当时没有被要求附上缓冲区划定范围的文本。尽管当初没有明确划定故宫的缓冲区,但该负责人认为,2002年制定的《北京皇城保护规划》,设立了建设控制地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故宫也是早就有了“缓冲区”的。此次正式划定故宫缓冲区并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更重要的意义是在文物保护做法上与国际接轨。信报记者 张然 - P9 y# }1 B9 ]- F) Q. Z+ l
现场:居民为方案感到高兴
! R9 q b6 ?0 a5 L% }' Q2 Q( b信报讯(记者闫峥 实习记者王蓉蓉) 故宫缓冲区方案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以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划定的缓冲区采访了住在这一带的一些居民。居民们都对缓冲区方案感到非常高兴。 4 C$ u" \/ ]! h2 ~
家住北京后海烟袋斜街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在后海长大,对于后海他有很深厚的感情。王先生认为,保护故宫缓冲区,不仅是对北京本土文化的一种完整的保护,同时也是对老北京原汁原味文化生活的一种保护,这对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很重要。
! N4 G% z. {% V4 q “故宫缓冲区方案提请世遗大会审议,非常必要,政府的这个决定太及时了!”家住鼓楼步行街的唐小姐兴奋地说,保护这些老北京的本土文化,对于发展北京旅游很重要。“外国人来北京旅游,并不是只是想来看高楼大厦,我觉得他们更想看到的是老北京的本土文化。”唐小姐认为,这是让外国人真实地了解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Y- V, J7 [" e. \3 Q8 ^2 V 看着自己周围越来越多的老北京四合院被拆除,住在后海南沿20号的陈先生很是心疼。他说,拆除这些四合院,是老北京城的一大损失。保护故宫缓冲区,不仅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让后代了解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陈先生认为,保护这些缓冲区,这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 n8 Z+ w1 E9 c
王先生从小生活在鼓楼旁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听着钟鼓楼的钟声长大的。“北京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我们住的地方,更是心脏,建筑是最能体现老北京风貌的了,我们当然全力支持政府的决定。”王先生说,尽管在修缮房子的时候可能会给居民带来不便,但都可以理解。 / v+ a9 I) j1 A+ R1 m6 e
-名词解释:缓冲区
9 o4 Q. ?: d: h, V0 l 缓冲区即在一个遗产周围的地区,其用途受到限制,以提供一个附加的保护层;形成缓冲区的地区须经过技术研究个案处理。缓冲区的规模、性质和授权用途的细节,以及精确描绘其范围的地图应一并附在遗产申报文本中。
# q. b9 a3 y. O R8 M
( v+ J1 }( `/ c/ ?4 C3 F#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