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称谓
. ]/ H- e( `( A* Z/ Z1 t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罗钦鸿 4 ~+ ~7 ]) y. B" W9 M# W
5 K2 H3 Q' z7 `8 p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5 b C6 {. a+ g* n5 ^. K一 尊称 : C+ X, f8 q! z"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 R% b: D+ _; g7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 t. \, I' _+ X% r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 O I3 d: z" g% R: g: @$ K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 P2 a' x% m- [% S5 i9 L! H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 U( V2 o# `+ p( V2 G! k3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 k- R& |% a' e7 y& \5 `; ~( N4 _+ t+ y贤:贤弟、贤妻 3 O+ G: E4 {6 @5 N& L# G7 |
仁:仁兄、仁弟 $ s/ ~8 {- U5 @0 n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8 h! U. x9 C0 E1 o' x! ]4 m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4 u# e7 m% ^; D3 X. p8 }8 J4 f# Y令:令兄、令弟、令爱、令尊; # ^8 h$ a1 j9 H7 @! r. G
大:大礼、大作、大驾。
5 ~! v, v% h9 u+ R+ s5 g( K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 U4 |* O' P9 `2 j3 d/ C7 O: \; s3 k u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9 ~% B# W4 t& Y9 L1 U2 `3 Q ]
P% O. h S; G5 \0 Q
\6 B! q4 g, c9 j二、谦称
# T* C: A& N. L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1 F0 k6 o1 r$ H9 O' @! B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 b+ U# v" z+ Y) f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1 e- }' @0 P$ i$ A( C! M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0 p1 P& x5 S# e! K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 F6 A9 s' @0 Z3 V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6 k$ W; U1 x$ Z4 V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 Q/ D) l# T& n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5 H8 l0 z8 U, f- p& E y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 N7 q9 L' b" r% @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 `1 Z. N P$ S$ G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 q" P. Q3 l+ \ N6 I% b+ T+ q$ @1 v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 ~' y7 l2 @7 k$ T6 g+ S, I0 W4 D小:小女、小儿、小号。
$ j o8 y6 X/ h. I$ K4 T0 [微:微臣
& }( ]. v$ i& u$ [卑:卑职.
$ `$ ~8 F A X# N X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 _, n% o. w; E( P, W. ]. j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 q% r& T5 T5 F7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 N# @ s; i# V8 _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6 l# R( _ B& T, K9 k; ^0 T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 i* @6 W5 v' w" u3 E
; j- ^* `6 G1 J" ^/ m0 N三.其它称谓 ! V, F; R) M; \7 a* c% Y% E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 X2 b. v" N! L( b6 l9 Q2 D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0 k( X7 _1 g( p' b. h- k1 b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 z0 Y- x j# s X( z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9 T0 f& P& g. U+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8 I3 E4 h' J0 {) O. ^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5 i4 h$ P" M# _, o" x网上有相关的资料,还有一本叫《百姓民俗礼仪大全》,里面都有所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