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6940|回复: 13

[原创] 飞哥南方之旅—建筑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3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第一站便是武汉:

6 J, J1 h* Q6 u) T$ N w, r3 U9 p& V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在它建成后的近2000年岁月中,屡次毁于战火,由于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选择了重建。但真正让黄鹤楼文明遐迩的,可能是因为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崔颢的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不过我更偏爱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什么呢?到不是因为李白名气大,而是我更喜欢李白这种直白抒发对友人离别之情的性格。当然,历史上赞美这座建筑的诗人诗句还有很多,我想,诗人因黄鹤楼而名垂青史,黄鹤楼则因这些诗人而显得更加富有神韵。 - u, W' O5 t- Y" T+ M2 [# e2 l 历史上最后一次重建黄鹤楼,是在清同治年间,不过可惜它的寿命也很短暂,在光绪十年,它再次被毁。我们今天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以清同治楼为蓝本,在原址重建的:

1 r' N' ~- K; `2 ?

该楼位于武昌蛇山,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遗憾的是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我想现代版的黄鹤楼如此选材原因也很简单:建造如此之高的木质结构建筑恐怕工艺早已失传,同时鉴于咱们国家目前木材储备形势不容乐观,而水泥这玩意呢,工期短,材料便宜,而且在工艺上也很简单。可摸上去的感觉差远了,硬邦邦,冷冰冰,更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里面居然安装了电梯!恐怕我很难再找到当年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了:- }- o3 y- W. l- Y$ T

" \0 q: R4 w$ R2 r1 q$ y7 T

唯一值得我感受一下的,恐怕只有这个“古铜顶”了:

+ t: f2 V/ Q0 S N+ ~5 b$ |

7 B+ N0 i; O- d% s) p3 N

+ V6 ^1 ~. f+ U3 l

告别了黄鹤楼,我们驱车近5个小时来到了宜昌,乘坐“扬子江”号客轮逆流而上,在欣赏了三峡迷人的风光后,我本以为没什么可看的了,这天闲暇无事,我登上甲板,忽见郁郁葱葱的长江北岸,有一孤峰拔地而起,这就是著名的石宝寨,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所炼五色石中的一块,附落于此地,当地人称之为“玉印山”。 . ]" f J3 g6 h% A 它一直静静的在这里等待,直到明朝初期,一批能工巧匠聚集于此,利用玉印山天作天仗台的自然地势,建造了一个依山傍水的楼冠山巅的塔楼,整座建筑通高56米,没用一根钉子,没有一点水泥,就是这样简单的木石相衔,一百多阶木梯螺旋而上,好象这座建筑是天生长在玉印山一样! + h+ i4 B+ x0 P

$ N. `% U7 [, \, ^, N8 j0 g* [9 \

据说它的样式,是当初工匠们从翱翔于玉印山前的一只雄鹰盘旋而上时留下的一组完美曲线中得到的启发: , v3 ^$ A+ I1 y3 P9 H9 a) A

5 L4 t5 U- q3 t& R# m/ J4 l

“扬子江”号最终抵达重庆的朝天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古镇瓷器口了:

8 p5 n8 |. r* o9 `

- q+ f0 |0 Z" \# F' l: C7 Q- r

4 ~. B# I5 P) I( m/ J6 e _; `: x

古镇里的传统手工艺者:

! t; A' V3 _4 z/ ^5 W

或许只有这样的古镇,才有能睡得如此安详的小动物,在这里,人,建筑,动物,相处的是如此的和谐,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

J5 m2 v: r6 E" C, t# J( U! v* g

' ]) P! W/ d# c8 r* X' U+ @& ` 2 x) X4 C O$ ~& |2 |

3 z$ O" n& N O5 O0 v, K

本篇帖子唯一的现代建筑,位于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

! Z9 F9 M ?' c4 F; I% d3 Y- S

1 S& I! `. c. N" s+ { 建筑篇到此为止,由于本人现在连北京还没做到十分的了解,写了这么多祖国各地的建筑,难免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都给指正了,谢谢!

6 y; v4 f3 Y; H: v+ f4 l0 K 8 U8 P+ B1 t4 b3 ]# B6 @ y. F! H& E( L# Z2 ~" r ( v' Q: j& \ ^& j* e$ d+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22:01: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25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的出差,实际是游玩啊。

黄鹤楼我经过多少次,就没上去过。假古董也不要紧,关键是没按旧貌恢复!中华几个名楼,应该是灰瓦,而不是琉璃瓦。

石宝寨下面是明清时代的古老街市,因为大坝179米蓄水线,而拆掉了,众多三峡古镇,其完美程度令人心惊。少蓄20米水,就能保留很多。

从前过石宝寨是要仰头看的。人真狂妄,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他们几年可为之。三峡发的电,已经为混乱无序的发展所吞没。反为杯水车薪,痛杀天下有心人。

三峡之没,我心破碎,终而不愈。

发表于 2005-6-25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岂一个拆字了得??

发表于 2005-6-2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的网速好慢,我还在使用原始的电话线上网,呵呵,飞哥,想看你的照片真是不容易啊。

记得修三峡前,我的父亲去了三峡,他说这是去三峡的最好时机,以后三峡大坝修起来,很多的古迹也就随之隐没,沉入水底了,如今真是这样,我想飞哥此去归来一定感想颇多。好羡慕你有机会去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哪怕已经是赝品)!而我也只能通过你的照片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我人生的最大梦想就是游历祖国甚至是世界,谢谢飞哥把这么好的照片拿来和大家分享![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5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油油妹妹对我的鼓励,谢谢冯老师精辟的论述,三峡完工后,石宝寨将会变成一座孤岛,比现在还惨!

发表于 2005-6-27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那个有什么用啊,劳民伤财!
发表于 2005-6-28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有武汉全景的片子吗?我想看看糟改成什麽样儿了。

我最后见武汉三镇,有十多年了。那时还是天高地底,江天辽阔的

壮观景象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家后给您找找,不过我想不用看您也应该知道是什么样,我也去过不少大城市,成都,重庆,武汉,南京,反正给我的感觉是千篇一律,我初一到重庆,要不是因为有那个解放杯,我差点喊出来:“这不是王府井吗?!”,其他的大城市也是如此,连马路,带马路边的建筑,字号,商店,全一样,再比如我到了成都,看不到一个当地的建筑,我也感觉不到我在成都,因为全都一样。我觉得这是中国所有搞城市规划,搞城市建筑设计者的悲哀!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能说明问题吗冯老师?我在黄鹤楼上照的,除了它,好象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了.
发表于 2005-6-29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行,我不想看了,我知道什麽样子了。

下面是我写的一个玩意儿,也没起名,看着玩吧:

某年某月,我从广州回京。列车远离长江,从西南向东北与大江平行开。我在左弦车窗观景,只见大地倾斜着,向江干的方向低了下去,弥散着的水气,让大块的天成为白色,却依然透视深远;阔朗而青翠的原野向后慢慢掠过。我心大悦,目光穷尽于远方,在低低的地平线边缘搜寻着能让我激动的事物。看看表,离到站有半个多钟头,列车改为中速行驶;复又搜寻。终于看见在大地尽头,有个模糊的小尖突,我知道,那就是黄鹤楼了!这种空阔开朗的地势,空中弥漫的水气,和着仅可分辨的千古名楼,让人发古今之感慨。黄鹤楼在地平线上慢慢地明朗清晰起来,在天地间沟通,除此无物。少时,它在视线中向顺时针移动,不久消失窗边。盖列车已转向西北方,不能见。我开窗伸头,往车头方向看,黄鹤楼渐渐变高大变大,细节可见。武昌站不停,得以连续观之,顷刻车入于山谷,仰头见黄鹤楼掠过头顶,向后闪去,车笛低鸣,驶上江桥。江天如此辽阔,宁不使有情人浸润心脾,畅发千古之大吁乎?往昔屡过屡往,近楼而观楼,莫若今日之畅快。自此,从南过江必以为例,意趣洋洋。

********

飞哥下次试试看。这麽多年,我印象特深。

成都,在九十年代初,还是老街老巷,房子也是老房,有北京的景象。

还有,我没什麽本事,当不起“老师”二字。

发表于 2005-6-29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还年轻,将来走南闯北,有的是机会.本人到是成天出差,可基本上没有时间去逛风景,但最主要的是所有的城市千篇一律,也没什么可逛的.原来我最喜欢我的老家,浙闽丘陵中一个古朴的小山村,明代建村,都是几百年的老屋,村前是水,背后是山,翠竹环绕,美的不得了.但今年春节回去,都变小洋楼了.走遍中国,还是北京最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描写的景象,过去北京也有啊:“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能看见北山和西山呢!”——老舍《想北平》

我这人并不守旧,也不是顽固保守派,但我想我们完全有机会,也有可能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保留老城的美。

我前几天看了一个节目,请的是王军和一个清华建筑学院的人,王军说巴黎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比如铁塔什么的,而且有不少也都是外国人设计的,但人们从来没觉得巴黎怪异,为什么呢?因为巴黎老城作为一个整体还存在,不论什么设计师,给巴黎设计什么建筑,都好比是给一个完整的“模特”带上一个手镯,加上一枚钻戒,只会增加她的美,而北京,已经被拆的体无完肤了......

我们这帮所谓的“设计师”啊~~~~~跟人家比比,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发表于 2005-8-16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屋

我的故乡浙闽丘陵中有无数这样的小山村,很多是明代的.它们也正在飞速地被拆毁着.本人不太会摄影,照的不好,见谅.

! C" K5 Q+ x# r1 T5 S

( B) `) j( L) f) J& ~

. u$ w/ A7 Q/ c. W! ], h$ g 浙江诸暨斯宅发祥居下新屋(摄于2005年春节) - a- c2 K0 y3 E2 c9 V- {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真好.

( A9 G9 O- t8 P5 O* L( K

知道为什么都在拆吗?因为在中国领导的眼里,您的照片都是一堆破砖瓦,现在的村官,县官,市长,要想往上爬,就得盖那些您说的"小洋楼",然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的上司请来"领导您看,我花了多大力气,解决了当地百姓的住房困难"

+ e) E! _& ^2 k0 ~. X

您再瞅他上司那德行"恩,很好很好,你等着升官吧"

* l3 r5 V8 e* n! {" N' t3 |

伴随着这群疯狗往上爬的,是一座座,一片片,乃至是整个北京四九城,那些永远不会再生的文化遗产的倒下.

5 O* ]. h+ Q$ R: j! L$ W8 p!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6 21:48:2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2:49 , Processed in 0.171955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