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上译忠臣

[原创]说说大家熟悉的电影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3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住西城,小时候老去红楼、胜利、政协礼堂看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奶油炸糕在2008-8-1 14:55:00的发言:
东四有三个电影院呢,朝外有二个,一个紫光电影院,一个叫什么俱乐部来着。
9 P/ B/ D( J2 p+ E' y' c

大众俱乐部?

发表于 2009-7-29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一般都在北小街豁口北边和平里第五俱乐部看电影
发表于 2009-8-27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08-8-24 23:45:00的发言:
0 w8 A( [+ k6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和平里第五俱乐部
# Z- M" b2 l5 s$ K3 a* B
QUOTE:
 
" @0 Z7 b! h( w( G6 S& L( U
QUOTE:
从安内柴棒胡同走好久好久才到第五工人俱乐部,加片老长,片名“对虾”印象极深,故事片“遥远的地平线”。看不懂。后来听说着火了,烧了,跑去看了看,房子烧的都黑了。第五工人俱乐部印象仅此而已,那时我好想刚上小学。1970年左右。
" a: x2 ?- _5 |: w

发表于 2009-8-27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老妈带我去东四工人俱乐部,那时我太小,不好好看电影,老妈就给我买糖炒栗子,结果电影没看多少,栗子吃了很多,现在做了电影节目的编辑,天天看,却找不到看电影的感觉了……
发表于 2009-8-2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楞没人提及老平安影院,就是后来的儿童电影院。

* L; b9 A; ?; ]% n# x3 `' ^* Y

儿童影院位置就是现在的东方广场,原来的东单二条。影院的东则是东单邮局和青艺剧场,西临邮电出版社和国家海洋局,再西就是王府井南口了,地处繁华地段,门前总是车水马龙。老平安影院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当时北平著名影院之一,曾上映过美国影片《出水芙蓉》,红极一时。其建筑分为两部分,一是放映室,红砖的品字形三楼。另外就是观众厅,有座位528席,舞台不大,经改造可放映宽银幕影片。

) t/ |5 a5 D0 x- c' Y4 I% |

后来又根据需要,增建了观众休息厅,是占了红线的。据说影院老建筑是没有地基的,但使用几十年也没见有啥危险。平安影院原来的产权人叫赵振纯,解放后公私合营留在了影院管后勤,同时还留下了一些原影院的老职工。

7 k3 s% q* }0 X; G8 q# Z5 D

儿童影院当时也并非只放映儿童题材的电影,与其他影院如大华,红星、明星一样,放映社会公映的电影。这是因为当时电影很少,有时三家影院用一个拷贝,只好各家出一位跑片员,差开时间,同时映一个电影。

7 b3 G8 s% o4 O& n* G

儿童影院开的最早场,我记得是早晨6:15分,映的是《青松岭》,学生包场,我们是提前一小时上班,对了,忘说了,我是放电影的。大冬天的,天黑黑的,马路上都没啥人,唯独电影院灯火辉煌。

7 w) B' q9 s$ s2 J8 Z# \- d9 X2 b( T

那时人们的娱乐就是看电影,票价也不贵,电影院一天排八场,场场满。那时放映什么《钢铁巨人》、《牛角石》之类的电影也有不少人看,而且各单位工会都来组织电影,电影票成了香饽饽,电影院的人特牛波依,批资产阶级法权时就批拿电影票谋权,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

; a, [% C3 E5 A; t% B( E: I( q3 |) R

儿童影院最火的时候,是当年日本电影周,放映《追捕》和《望乡》,每天天不亮票房前就有人排队等着买票。日本NHK电台记者前来进行访问,可能他们很纳闷,为啥与日本不共戴天的中国人对日本电影却如此喜爱。

D1 N0 [: s3 k- T& v _

儿童影院最不景气时也与日本有关,那就是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开播之时。当时电视机并不普及,家里如有台九吋的黑白电视机那就非常了得了,只要那鬼哭狼嚎的唱腔一响,大街上几乎没人了,电影院门可罗雀。再后来,电视剧冲击电影院的势头越来越猛,电影院的危机到来了。

+ v; s1 I1 _4 r5 [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方广场开始筹建,儿童电影院是招商引资项目的中心点,当时的主要投资人就是后来的香港特首董建华。后来东方广场的投资越来越大,后来的股东变成了李嘉成,东单头条到沿线,也就是从王府井南口一直到东单南口,北至东单二条,全部是该项目的规划用地。包括儿童电影 院、东单儿童医院、国家海洋局、青艺剧场等单位和居民,全部拆迁。已走向电影衰落阶段的儿童电影院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这座曾辉煌过几十年的儿童电影院,现在几乎被人们忘记了,因为眼前的东方广场是那样的高大雄伟,是现代时尚的象征。相比之下那低矮破旧的电影院,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发表于 2009-9-28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人防工事影院原址在天坛豁口,109中学对面(今天坛东门往南)。

% N" S" Z' B$ X+ e1 c4 h

 

发表于 2009-9-28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光电影院文革时期改为“红卫”电影院,改革开放后改为花市影院。
发表于 2009-11-16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看电影,幼儿园在音乐厅西边的胡同里,离首都电影院很近。印象深的电影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唉,现在都没了。真怀念小时候。
发表于 2009-11-4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华电影院,曾经为了和同学蹭电影看,下雨趟过外交部街胡同,这才知道,那胡同的地面是两边高,中间低哦。。。
发表于 2009-11-4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都不是影迷,几乎就没主动买过票,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有些记忆。

. z& x8 {7 g: k& Q& x

 

- u2 k+ d! [: }2 s* C

(1)去过很多崇文和宣武的影院,很喜欢以前电影院服务员拿着手电帮晚到的观众找座位的那种感觉。(用现在的话说:这服务真tnd人性化~~)

E2 m, T) E x

 

5 r5 a0 u% O) k: x9 @& _5 W' o' W

(2)以前电影院的海报都是人工绘制的,每当有新电影上映之前,就会有绘画高手登着脚手架去画大型海报。印象中路过水道子电影院经常看到这种场景。我隐约记得好像小学有个美术老师他业余就去画过那种海报,吃不准这事儿是不是我的幻觉了。

$ f* O0 m7 X2 K% e2 o9 w' [! Y

 

7 P6 f9 U2 V T* h w% [

(3)北京小学对面,宣武公园外面有个宣武影院,是地下的,以前可以从影院里直接进到公园里去,估计是人防工事改的。80年代有段时间门口老趴着一帮倒卖电影票的小混混。我有一次拿着张多余的票被一个大一点的孩子给要走了,后来看内怂孩子一转眼把票给卖了。慢慢才明白那种行为叫有经济头脑。不过真正倒票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大老爷们儿。

! Y" B0 O0 j. O; q$ q

 

" ?- h/ ^5 ^- @) A

生平第一次在这个影院的广告黑板上看到了用粉笔写着的“少儿不宜”字样,随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年龄居然是“宜”。内片子还有印象,好像是周里京演的一部什么片子,里头有个模拟xx的动作,没太看明白。

$ Z9 `: C, x5 p

据说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探讨电影分级的事,这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吗!

! R0 a* j( _: l3 I4 D4 l# x

唉,想来跟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事物一样,刚开放的时候,给人们先来点猛料刺激一下,随后便转入地下飞速发展,地上的部分恢复“和谐”。

4 ?1 P# J! ?& s1 H \/ a* y4 t

 

/ H$ h6 C7 W! F! J+ {: z* F; r9 q7 p

还记得后来北京晚报上出现了影评文章,批评当前电影出现“拳头+枕头”的趋势。经多方咨询请教,才知道“拳头”和“枕头”均属于修辞中的借代用法。

- T. z2 Z# y% X! f) O& t- B

 

( g' B n7 ^* X. N3 P1 h+ m0 _

这个宣武电影院似乎一直比较追求前卫,好像属于在90年代初,首批改舞厅的那一拨儿。某天,门口突然惊现穿开叉很高旗袍的年轻女郎,而且自此再不放电影了。(当时俺还朦胧呢,心想好端端的电影院怎么看不了电影了,搞什么搞啊?)

* o& i1 K6 A3 X6 \ M

 

/ ^) {) K! }8 m) o

再后来那个电影院莫名就停用了。有人说那里属于危房,有人说是那里搞了不正当活动,具体原因不详。再后来电影院都给拆干净了。

; b# d" v: J9 V# u% Y

 

% G6 M7 i8 c% ^; ~3 D# t

(4)离宣武影院不远还有个市府大楼礼堂,只放录像不放电影。好像是最早放通宵录像的礼堂之一。有时候散场的时候,能看到有好多人去车棚子里推自行车。直到有一次人家送给我一张录像厅的票,那以后我才慢慢知道录像和电影的区别:

: _! X4 w, N# o! d" a& D

那就是大屏幕的是电影,小屏幕的是录像。清楚的是电影,模糊的是录像。谁都能看的是电影,给一小撮人(基本都男的)看的是录像。观众不许出声的是电影,观众能一边看一边起哄的是录像。当然这个标准很快就失效了,因为不久后,市民们开始大规模购置录像机。

( \# @( [$ {" J" i; ] w/ I

 

" L: F" J4 [- X- m: [" Y) M) ?: |

(5)市府大楼再往东走过马路,还有个北拖礼堂,属于最早放映美国香港录像的礼堂之一,老是能聚拢很多社会小青年,这个礼堂放的录像全不沾暴力色情的边儿(哦,错了,不是“全不”,是“全部”。)

9 n8 R0 u/ f& `7 a7 K8 j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北拖礼堂要比市府大楼礼堂猛一点儿。不过别误会了,这些片子以现在的标准都属于全年龄段的。

) n5 J" V3 {. d, \+ _2 h* n6 H

 

发表于 2010-1-21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2-1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7-29 16:03:00的发言:
( I6 I0 N( }" y2 h0 n$ U6 t6 C% D8 z

大众俱乐部?

0 F6 @7 ^3 p$ _+ k7 r; ]

对,叫大众俱乐部,原址在现在的百脑汇偏东一点点,紫光电影院过去的门脸儿在胡同里,另外大家为何不提一下崇文区花市的大众电影院呢?在羊市口。

# H4 v' U w1 x% @

 

发表于 2010-5-3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的电影院,大概有:交道口电影院、圆恩寺电影院、明星电影院、蟾宫电影院、东城工人、红楼电影院、紫光电影院、大华电影院、儿童影院。

发表于 2010-3-22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的最多的是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这里座位是向北方的,以至于无论到什么影院、剧场都会误以为座位也是向北方的。
发表于 2010-3-25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谁在前门外煤市街大力胡同看过电影.那是60几年叫新中国电影院.那时我就住在大力胡同.现在变成了大栅栏街道办事处了
发表于 2010-5-13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utuhelong在2010-3-22 21:58:00的发言:
去的最多的是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这里座位是向北方的,以至于无论到什么影院、剧场都会误以为座位也是向北方的。
' O8 Y9 E- d8 j" g9 e

我小时候也经常去西养马营看电影。九几年的时候才会和同学去胜利、红楼和地质三大影楼去看电影

发表于 2010-5-8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3年住东四四条,经常去东四的蟾宫电影院、明星电影院。后来搬家到朝内南小街羊尾巴胡同,经常去大华电影院、红星电影院、儿童电影院,也去东四看电影除蟾宫和明星外,还有东城工人俱乐部、东四剧场。偶尔还去首都电影院,那是首演宽银幕的电影院,首演的电影是苏联影片“革命的前奏”。前门外大观楼电影院是首演宽银幕立体片的电影院,长年放映立体片,首放的是个杂技片和漓江风景片。有时还去帅府园电影院和儿童剧场。后来到西城三里河住,到三里河工人俱乐部、红塔礼堂、展览馆电影院和展览馆剧场。
发表于 2010-7-9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光电影院,在那里看了第八个是铜像,和龙江颂,风云岛。也是边上影院的旁门垃圾箱拣废片头回家当幻灯放。
发表于 2010-7-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说说大家熟悉的电影院

[原创]说说大家熟悉的电影院

发表于 2010-7-2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至今难忘小时侯在儿童电影院看的电影“虎穴追踪”“扑不灭的火焰”等等
发表于 2010-7-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父母随着王麻子刀剪厂迁到了昌平沙河  厂子每到周日就会开着大卡车拉着大家去首都电影院   另一个是大华   后来就是坐45路公共汽车  到北郊市场下车   换14路到六部口   步行去首都   如果时间还早 父母会让我在电报大楼前面玩会儿  

- [; c8 S* B8 w4 i" r, Y

首都电影院的椅子全是那种人造革的  坐上去很舒服 因为那时家里都没有沙发     首都的幕布是土色的  很像一个一个搓板儿连在了一起   电影即将开始敲钟  特浑厚的内种声音   记忆力就这么多了 

发表于 2010-7-3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陶然亭的铁索桥、高高悠起的秋千;四合院里结满果实的枣树,邻居们夏日院外乘凉、闲聊;小伙伴们四处游走,跳皮筋、歘拐,谁说北京人冷漠,每个北京人心里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我爱北京,爱善良的北京人!
发表于 2010-7-4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蔫溜儿在2007-8-7 13:29:00的发言:
崇文区有个地下电影院,不知道大家去过没有。肯定是人防设施改建的,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级的地方了。有印象的朋友来说一说回忆回忆吧。
" F9 o' G" p+ G) L0 ]% t5 O ]

已经被政府收回了

发表于 2010-7-6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红楼,胜利,首都,小时这几个常去,还有地质礼堂,政协礼堂,现在政协估计也不放电影了

3 {$ {+ O3 ^; S

 

4 a N1 {9 j- x8 i% l

现在红楼跟胜利是多少年都没去过了,好像中学以后就没去过了,地质礼堂好像前今年去过一次,凑合吧,也觉得设备旧了。首都这个新装修换地方开业了吗,西单大悦城里,设施场地都不错,价格也上去了

发表于 2010-7-20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习惯成自然在2007-8-10 1:39:00的发言:
: V) U3 d2 b: R2 w2 i) Q! S

我去过的电影院,大概回忆一下:交道口电影院、第五俱乐部、圆恩寺电影院、明星电影院、长虹电影院、东城工人、红楼电影院、紫光电影院、大华电影院、新街口电影院、首都电影院、北展剧场----记不全。

* [9 `; j. K$ s; O8 q) B) t

有一段兴“内部电影”都是各部委礼堂,最多的是小西天的现在叫“电影资料馆”,在农展馆礼堂看了人生第一部SQ电影。

9 I# p" Q/ u2 r8 t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第二部还没看过那------又不诚实了。
* z" _8 `2 S8 F2 Z* N2 F7 b1 q/ `
QUOTE:
一看你就是东城的,你说的这些电影院我都是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去过的。
. k( M" a( {% f! J" i
QUOTE:
我现在只有看身份证的时候,看到那个110101,才知道我曾经在东城区生活过
[+ J6 v, M7 e, o5 n8 v
QUOTE:
 
1 \, I0 S+ V&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0 1:44:45编辑过]
. q$ m& X6 K3 s6 E/ ?, k

发表于 2010-7-27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住北太常,经常去西养马营俱乐部、还有中直礼堂、政协礼堂看电影,现在电影票太贵了,看不起。
发表于 2010-9-30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电影院,当然是小时候的事了,后来基本很少再进去了。我家在崇内船板胡同,介乎于东城与崇文区之间,周边的电影院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儿童、大华、红星、花市、大众电影院。对了,还有一个电影院很特别,不是影院特别,而是到那里看电影的事情特别,那就是演乐胡同的俱乐部。好像是58年除四害的时候,凭着几十只打死的苍蝇,领到的一张奖励电影票,到那里看了一场电影。
发表于 2010-9-30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说说大家熟悉的电影院

[原创]说说大家熟悉的电影院

发表于 2011-1-5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卖后悔药的在2008-8-16 12:09:00的发言:
" C+ ^' R6 k! s# R( [/ t$ P

 

[em03]卓别林系列
; W' r8 C# ~) z/ U8 M

记得护国寺大院里的电影院,最早是在靠东墙的那个比较小,看过印度的“莲花宝剑”。

6 w2 i0 u5 r6 H- O" U* g/ K

后来电影院改建到北面,售票处在西面,好象一个旧殿窗口,买票要上大台阶,看过“白痴”什么的不少。后来买票处改到电影院大门东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11:22 , Processed in 1.34534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