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部分散落在田野的石刻被搬离原址,集中起来进行保护,以防止石刻被盗。 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区县文物安全与文化执法工作交流检查考评小节暨经验交流会”上获悉的。
本市田野石刻多散落在田间地头,文物保护力量有限,部分石刻面临被盗的危险。目前本市正在对部分乡野的石刻进行集中,加以保护。 “这一方面能防止石刻被盗,同时也能对石刻进行严格的防风化保护措施。”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石刻周围有相关的古迹,我们将不会对其进行集中保护,防止破坏古迹的整体环境,另外如果保护得当,我们也不会将其搬离进行集中保护。” 丰台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已经将100余项田野石刻集中在万泉寺、榆树庄等公园内,一方面可以进行集中保护,一方面可以供游人参观。丰台区2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已划定规划。 记者了解到,部分田野石刻被乱涂乱画,还有的石刻被张贴小广告。这些问题也将随着田野石刻的集中管理而得到彻底解决。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文物被盗案件的特点之一就是田野石刻造像、寺庙文物被盗严重。 2004年发生田野石刻、寺庙文物被盗案件23起,占被盗案件总数的57.5%,这主要和这些文物的所处环境有关。 由于田野石刻范围较广,多数无人看守,因此让盗贼有可乘之机。尽管各地文物保护系统内均设有文物保护机构,但是力量薄弱,无法形成“一对一”的24小时监控。 对于这类文物的保护方式,常规手段是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止被盗。
举报
全是乱码
晨报讯(首席记者 杨玉峰)对于散落在乡间田野的石刻类遗迹,原地保护是最佳方式,但这一最佳的保护方式将被迫改变为易地保护。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了解到,这是因为它们频遭盗贼光顾,同时也有人为破坏。因此对其中面临威胁最大的一些石刻将采取集中保护措施,但绝对不是全部。
目前,北京有许多石刻遗迹散落在田间地头,但它们因有着特殊的地点记忆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原地进行保护是最佳方式,再加上这类文物占地大、搬运困难等问题,只能采取原地保护的方式。但由于比较分散,文物部门的执法人员很难对其进行及时监控,这就给了窃贼可乘之机。
市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北京计划对部分田野石刻进行集中,加以保护。而对那些具有完善保护条件的遗迹,将不会采取易地保护方式
编辑时一个乱码都没见
油大版主,你帮我编辑一下吧,我找不到乱码所在
集中起来倒是易于保护了,但文物离开了原地,也部分地失去了某些意义和考察价值!
几千年不曾移动的东西,今日却不得不移动![em06]
不要移动啊,太遗憾了
原地保护当然好,但是目前这个情况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把东西保住再说。
70多年前南京六朝石刻也被偷盗和破坏,当时也是采用这个办法。没想到70年后轮到北京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01:07 , Processed in 0.130025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