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714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4-7-4
最后登录1970-1-1
|
6 G6 @. B( ]$ w$ x: d3 N) `) D# D! }* N
, F1 s2 P! C: ?2 l% h# p. ]/ c, k& d4 x, D. F
1 s) x' X2 K7 W
5 i& d1 a: W3 @5 k' R/ X6 e7 L由于商业运作,京城百工坊找到了一批绝活传承者 摄/田宝希, p2 y4 T' ~; Z: X) ^
. c' w+ Z4 v H
% s& O+ L8 x$ h“泥人张”的作品 }9 h& o: [" {! c0 I
% N$ ]+ O. V* i: L ? $ e* H( O# Y9 s/ a
/ z N" k u1 A7 c9 O# Z" i l7 o
民保工程普查发现 八成老艺人已经年过半百 近百项艺术门类后继无人———
+ W: m% ?+ l6 `/ A8 t# k' m) C, h: L5 P
莲花落、凤凰琴、杠箱会、拉洋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老北京的民俗绝活渐渐隐匿于胡同之中。为了抢救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去年下半年,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简称民保工程)在北京正式启动。2 S, J; ^, o9 V0 f
0 }: u# I+ \, O5 [% q
北京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石振怀今天向记者表示,民保普查虽然已在北京寻访到了300多个艺术门类、数千位老艺人,但50岁以上的老艺人占了8成,近百种艺术门类后继无人。因此,尽快找到老艺人、确定传承人,成为了一项万分紧迫的任务。9 n3 A! \- A% J. l6 D S: S0 r( f- S7 P
, i" Z t/ |& q! l9 X, D 从今天开始,北京群众艺术馆将联合本报开设“民保”专栏,在详细介绍艺术门类的同时,征集传承者。有志于传承某项艺术门类的读者可以通过本报报名。
- N5 g) m2 {" } b( G
) c1 ^" U! Q5 V- D$ ^, I, _
) ~7 E; y1 m; S7 r 濒危绝活 杠箱会毛猴5 i( a! m/ N$ B& B2 l- L/ z
i) I+ t; _( x! r8 L
大师85岁无法传技* p6 O$ C* c9 W M) h5 S
( M6 n( | S0 E! y. z, b; D6 E- n
杠箱会属于珍贵的民间走会项目之一,所表演的内容是杠箱官风趣断案。其自同治年间为西太后去妙峰山朝拜表演后就已绝迹,而杠箱会的惟一传人———隋少甫先生已85岁,目前无传人。; b4 N) f1 ^1 r# Q( |
2 }# G Z% T. F0 Q/ Y; d 西城区毛猴的创始人———85岁的曹仪简先生为曹雪芹家族第十九代世孙,曾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发的“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目前因手部疾病无法再从事毛猴制作。
5 p6 }/ x, w4 r, a
5 o1 G' `6 @) Z3 v3 Z9 E
) p" v! J0 y% B5 I: p2 K 失传危机" J$ K$ P9 G% ~1 ^# ?& u" B
$ n9 N( R9 z1 J+ n, W 当年看家本领不外传
5 O# h' N$ h; B# U0 i$ O. J( W% f# c/ Q, A/ M
隋老先生的父亲是清代最后一个杠箱官。他对记者说:“以前我总觉得杠箱会是自家绝活,不愿意外传,现在政府也重视了,我却表演不动了。”在旧社会,很多珍贵技艺是养活一家人的本钱。因此“看家本领不外传”的家族式传承方法客观上造成了目前传承人匮乏的局面。
9 W$ @" a, d( D4 H( p, b
5 E; A/ U2 J, g, L1 z) G+ b0 i 曹仪简先生对记者说:“我以前认为毛猴制作只需要制作者相互交流,从未收过徒弟,现在眼看着手艺要失传。”
3 w1 F' v; K7 T, J# D5 L. L' X/ ~: ?; b1 D
) n7 W) z# A( E8 r8 v0 i+ a
濒危绝活 皮影戏绢人
' c D* G0 m! G( p* D! z# s' G K( T( q$ v" T& @/ X; S
大师尚在 传人走了6 h& v+ g. C& q
- a9 T- M- [* ^4 P& f
绢人艺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55岁的滑树林先生是北京绢人工艺的惟一传人。“绢人制作时间长,商业利润很小,没人愿意学。”滑先生焦急对记者说,北京群众艺术馆曾派专人学习绢人工艺,但学习者觉得没前途,已改行做保险了。
3 j: C; v1 F' o9 E" \5 X; i' {: B) j2 ?8 ~" W" D: j" U9 @) l
北京西派皮影艺术目前惟一的传承人是路宝刚。由于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复杂,愿意学习皮影戏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学不了多久就又走了。”路先生说。( I0 A1 f; u/ _$ w/ m7 _# B
失传危机
c6 k2 h. n, R0 Z* S: A v( h! ]5 n9 R" h
技艺不是饭碗弟子改行% P! [. \4 U; b0 a; H
. o+ ]' X2 b) B% V) I: ? 皮影爱好者曲先生是一家饭馆的老板。他说:“演一天皮影戏还不如捡破烂挣得多,只能当作业余爱好玩一玩了。”很多技艺跟皮影戏一样,由于不能成为弟子的“饭碗”,也就渐渐被弟子抛弃。* `+ U0 e" J: w
0 g/ M$ E% I2 Z1 T. C* h
京绣曾是中国名绣之一,但由于学习京绣工艺艰苦单调又清贫,很多学习者已经放弃了京绣的学习。
9 E5 `3 K! a( _9 b3 |- L- N1 ?9 `3 S) P( i5 S
+ `& h! {5 u6 m* x
濒危绝活 莲花落、盔头等$ u5 z7 j9 U4 j3 N' P- {0 @' d
7 i: ^8 {/ D' F( a- l7 V
大师老了传人没着落
3 j& c1 D! K; x% q; W
, T, d0 a3 R- q9 ~3 b" D/ ^2 U; e0 y7 C 被列为濒危曲艺形式的莲花落,其表演形式起源于唐五代———“散花乐”,上世纪40年代以后演员日益减少,目前后继无人。
# ~3 y% B. a2 ? Z: a( e) e( d9 T( w( g- C: |# `( c6 s
盔头是我国传统戏曲中人物头上戴的精美装饰道具,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的传人是剧装厂的两位退休老师傅,因为没有资金无法传承。
1 k$ R& B$ \' d& |0 O2 ~& B( \) q) t2 f5 R8 Y/ j! J9 \$ S
京西古幡乐已经在门头沟区山村古庙会中流传了几百年,被列为抢救工程。“1981年我们采录古乐时还有十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现在都吹不动了。”门头沟文化委员会的董秀森表示。4 ~( t. _$ y; X c
x! l1 i9 o! e- ]0 ?' K) J) l4 t 剃头挑子、锔锅锔碗等曾是老北京的传统技艺,如今只能在影音资料中看到。
8 {$ ~" }( R8 K3 Q4 T% X+ s9 D9 G/ y _9 T2 V2 v+ R" L, s
* O, t* i! N+ A2 q0 f5 z3 z* }
失传危机" H/ d, b* H# a( c; Q! q/ k
: Z; V4 U: [. G) U" B 非主流文化重视太晚9 d- ?# q f d7 P
( C2 x n* h7 y. z% J “我们对于民间遗产的狭隘理解,加上战争、文化大革命等人为破坏,失去了很多保护基础民间文化的机会。”石馆长遗憾地表示,当年对一些非主流的民间文化,像京味叫卖、拉洋片等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I' V' V. s4 C% p1 Q6 O
( L% j, L( k, v. w
# y. f& R! t/ z) Q4 v7 I/ f( r& b 手工艺展示+商业运作
^9 c# X- W5 `) A$ }9 Z/ I1 O; |
●解决方案之 1
( C- f& A5 Q" z% y6 _( r( t/ Z2 Y
+ b; z2 h3 `! O/ H; c) ^ 在北京市的民保工程中,“京城百工坊”是一个特例。在百工坊内,精美华丽的“玉雕”、巧夺天工的“雕漆”,使每个到访者都为之一振。
+ @% e' P; g" S" { k5 _4 [+ r6 L
由于及时地将珍贵的传统工艺纳入坊中供人参观,并将部分工艺制成商品走向市场,百工坊内的工艺美术技艺不但没有萎缩,反而依靠老艺人的亲传,培训出了一批传承者。. g% u! T# N7 v1 r* I3 N( y
8 Y9 w, }# A' U0 x/ r: {
目前,“百工坊”内囊括了全市范围内50多个工艺美术门类,102位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包括受到国务院嘉奖的“四件翡翠国宝”的作者———玉雕大师郭石林先生、玉雕艺术门类代表人物李博生先生等。著名的工艺手艺“燕京八绝”也被收录其中。+ [: z/ J* O9 R, |5 P2 F; ?
1 O6 E" N9 u+ ~. |1 q0 j
●解决方案之 23 N. f+ _6 r `+ E5 t' f- N, q
( \. V8 N% d$ L f2 j4 y& q, H3 H4 u 影视技术保存+找传人
! X5 n! {% U+ f* o3 x “对于濒于失传的技艺,我们将用现代影视技术保存下来。”崇文区文化馆副馆长武良田表示,对一部分很难走向市场的工艺,除了用录音录像的方法及时保存下来,重要的是寻找传人。他们目前仍然在苦苦支撑,并一直在寻找有兴趣的传承者来学习。
' e4 Z" i1 w- ^' k% y" ]( R$ |( |$ ~, `0 a1 W7 U; X* G6 @
2 H4 x+ s# n5 A4 }
■相关链接
: m' S8 Y6 B) T1 E: U y8 ~. t0 X" s G, O- p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评选项目。
( {7 f$ s1 i! B' g, d# g" |* t& I, E. {% e
2002年,中国正式启动大规模“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
/ W# R( \, j+ |0 F8 E
# R3 {% Q) ?# k0 \, @; M 2004年7月,北京市正式启动民保工程。! F, G% @/ R$ {$ z
; l- m. s# p' e" L( L$ Q9 k {7 G- L# W
■专家说法
' ]& t" a* M* a m7 o4 J# l
4 Q5 ~& I$ C8 j3 O1 ^ 唤起民保意识才是根本) d" v$ a X3 j3 {) v4 _1 G
' F+ }, x; P$ o2 N( M! L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兆麟先生表示:“我觉得最根本的保护还是要唤起社会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激发年轻人对民间文化的兴趣,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使之能够得到传承。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 E& u9 M+ ^" J( b2 D2 f5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