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面写着“北上门鸳鸯桥石墩 七、十七”,摄于1931年7月7日。
举报
半砖半石结构的拱桥即为砖石混用拱桥。合理搭配使用砖与石材,既可体现出桥的美观,又可延长桥的寿命。《明宫史》: “护城河者,自北闸口分流,经内官监、白石桥、大高玄殿之东,北上西门之外半边石半边砖桥入。此桥半用石者,防车轮耳……”,“北上西门”是明代景山的西南门。此桥位于今大约景山前街及景山西街相交的丁字路口,水由北来,过桥下注入筒子河,桥东西向。此处是一个交通要道,车驾常行之地,采用半砖半石的结构造桥,当然是为了坚固耐久。清朝曾名鸳鸯桥,与它的特殊构造不无关系。今桥已不存。
看楼主的照片似乎是道路改造,不会就是这时拆桥改暗渠的吧!
背后的文字说明是“鸳鸯桥扎铁筋及支搭混凝土盒子 二十一年十月三日”。
一般指两桥相交为“鸳鸯桥”,看来北上门前当年曾有一座,只是在70多年前就被拆了!
珍贵的资料照片!
周末听了市政专家孔庆普老师的讲座其中讲到了“鸳鸯桥”,
我还特意问了问,
老先生讲,“鸳鸯桥”是平行的两座桥石拱桥,于民国8年将石拱面
改成平桥,(可能楼主的照片就是这个时期的)
53年左右修路时由孔老师主持拆除,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0:28 , Processed in 0.127635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