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去一些老北京餐馆吃饭,比如“北平楼”“海碗居”之类的。
里面的服务员都是一水儿的老北京打扮,进门就是“里边请 您那”,出门就是“慢走 您那”,
相匹配的也是旧社会低三下四的样子,弯着腰,陪着笑脸。
我真的很看不惯这样,现在不是旧社会,大家都平等,为什么还要学老北京跑堂低三下四的样子呢。
请挺起你们的腰板吧!!!
举报
汗~~
这是老味道啊,我觉得那样挺好!!!
那是一种服务,就像北京人对别人说话爱加个“您”字一样。
看看日本服务,那鞠躬的姿势,90度,还是依然在沿用。
一个社会,“礼”,很重要!
文化不同:
东方文化讲究谦恭,敬让,因此有很多敬语"您,府上,..."和自谦语"在下,舍下..."
西方文化主张平等,自尊,所以服务人员可以直接叫客人的名字.
都没有对错, 选择自己喜欢的服务方式就是了.
我觉得挺好呀~ 要干勤行的 都大爷似的 您肯定也不去吃
想受气去后海内九门小吃 嘎嘎~
我觉得那不叫低三下四~~~
我觉得我才是低三下四呢~~~
那真不叫低三下四。。。
我个人认为那样比较有京味儿。。。。
吃着也舒坦。。
你甭里他就行了,老北京的饭馆里也不是那个德行。那是商家卖的一个噱头,可他不知道他给弄拧了。就没有进门大嗓门吆喝的,就是很普通的问个好而已。
“里边请 您那”,“慢走 您那”,那根本不是什么京味,是商家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很京味而已,实际上,很可笑。
您是“你那”的合音,“您那”不好理解,似乎是:“你那那”。大约在义和团之前,北京口语只讲“您”,不讲:“您那”。
对北平楼、海碗居的评价就是“没内金刚钻儿非拦内瓷器活儿”,外地人学说北京话怎么都不是内个味儿!
老北京人见面,甭管在哪儿都得打个招呼,讲究点的还要请个安,这能叫低三下四?
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未曾学艺先学礼,有道是礼多人不怪!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4 16:13 , Processed in 0.157376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