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P: W4 e% n+ U+ J, X9 s
9 T7 d. J9 b- t 26日北京75岁老人高振声的生日,老人的儿女为他办了一堂寿庆堂会,特意请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俗学者们支招,一场正宗的老北京民俗寿庆堂会就这样在四合院里开始了。小时候在东家听过一次堂会的老人头一次坐在"上座"上,欣赏起自己最喜欢的单弦来。
( b- k Y7 U$ k, q" L2 j: h 寿堂
8 _3 v. I: d% [9 q4 ` 办堂会,除了要有供摆宴席的地方外,必须得有供戏演出的地方。旧时的寿庆堂会,如果自家有戏台或者大的院落,就直接在家举行。自家没有戏台,院落也不算大的,就要选择有戏台的饭庄或有戏台的大院落办堂会。自家有院落但无戏台的,可在自家搭设戏台等。整个寿庆堂会的布置主要突出一个寿字,烘托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3 j4 n5 E3 s( ? I 老院子充满"老北京味" 5 @/ |' q( ]6 |& T9 Q
为了突出"老北京"的味道,这个堂会特意摆在东城区灯市口附近一处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四合院保存完好,房檐下画着梅兰竹菊,院子虽然不大,但可以搭建戏台,并摆下五六张桌子。 0 o& g/ I6 K1 A6 F- v
烫金"寿"字挂上墙 ' Z, A) L4 A7 }% p. V X! V
整个院子被打扮得非常喜庆,到处都体现着祝寿的热闹。一幅一米多高的烫金"寿"字挂在院子的南墙上,两侧写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的对联。"寿"字前摆着供桌,桌上放着象征"事事如意"的柿子、象征"吉利"的橘子和象征"圆圆满满"的桂圆。旁边是两个精致的仙鹤烛台,仙鹤嘴含梅花,象征本家人品高洁、门丁兴旺,脚下踩龟,象征着长寿。寿宴
3 l7 X# H8 R5 o. \$ A6 P 寿宴也是寿庆堂会上的一个重头戏,一般边看戏边吃。过去寿庆堂会上的寿宴都是流水席,客人吃完后和本家打一声招呼就可以走了。
& L4 c* G' ]2 | 桌上"四四见底" 8 B: j5 n$ N0 G' D8 L' Y; r
(释义:四四见底---寿宴上的每种菜品都要准备四盘。)
4 U! S, o4 A9 R+ A6 p4 o7 B$ J 这次堂会中的寿宴也完全符合老北京宴席的标准,讲究的是"四四见底"。从堂会一开始,桌上就摆上了黑、白瓜子,蜜枣,蜜花生这四道干果,随后是酱牛肉、凉拌海蜇等四冷菜,然后还有四炒菜(焦熘里脊、烧二冬、葱烧海参、干炸小丸子)和四蒸碗(栗子鸡、扣肉、四喜丸子、米粉肉),最后的重头戏是长寿面。
. ]* [/ e) ^$ O0 g0 r: U' k 桌旁"八仙祝寿"
" {# o* s9 c0 h) ~# V, \ (释义:八仙祝寿---每张桌子坐8个人。) 9 F: E) k: E3 {& S' J( {6 c# M
虽然桌子并不算小,但每桌只坐了8个人。原来,这也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寓为八仙祝寿。拜寿
- K7 h' N7 P" `0 g0 D: z 在老北京的堂会中,拜寿仪式很重要,一般先要敬神,然后由家中的小辈儿给寿星磕头,寿星会给小辈儿红包。
& `& T0 d1 _8 I 磕头改鞠躬 K& `% j4 f7 x5 r4 Q
拜寿仪式正式开始后,先是老人的长子燃烛焚香,寓意全家红红火火,接着寿星高大爷和老伴坐在"上座"上,家中的子女分长幼依次开始给老人拜寿,接下来是孙子辈的向老人敬茶。记者发现,拜寿中有了一些改进,把传统的磕头变成了鞠躬。
( S( l+ F& U% E" F 高声"唱礼" 8 c: _9 t4 G6 G, [$ s
(释义:唱礼---老北京话,指主持人把客人带来的礼物高声念出。) . y' V+ G @( W6 \
"张三,茶叶两罐礼盒一件---"按照传统,主持人现场"唱礼",将客人们为老寿星带来的礼物高声念出。老北京人在做寿时讲究在现场唱礼,这样让参加的人感到荣光。客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而寿星老同事们的礼物最为特别,他们为曾是邮政职工的高大爷送上了一张自制的明信片。陌生人"踩点儿" $ v) L* ?2 `7 J- d$ l& Q
(释义:踩点儿---提前到现场,了解一下状况。) _' Y3 Q3 X4 s. S4 d
有意思的是,一对夫妇虽然不是高大爷的亲朋好友,却也来参加这次堂会,原来他们是来"踩点儿"的。妻子徐女士说,听说这里要办堂会,于是过来看看,因为家中的老人也都80多岁了,想给老人也办一次。寿戏
l6 b- S# U7 h7 h# Z+ ^ 寿庆堂会的剧目必须是"吉祥戏"。办生日的剧目都有其固定的套子,多演《大四福》《麻姑献寿》《蟠桃会》等剧目。但不论唱什么样的曲目,都不能是悲剧性的,唱词中不能有"杀""剐""病"等词。剧种没有限定。唱词要带"喜气儿"
i, a$ x( v; X T0 ?6 f9 B( E5 V' S7 m (释义:喜气儿---老北京话,就是带着高兴的感觉。)
+ R7 [' X% m2 r0 H3 f/ `# E7 |, p2 } 随着锣鼓点的敲响,开始演戏了。京东大鼓《八仙庆寿》、评剧《满园春色艳阳天》、京剧《状元媒》轮番亮相。为将堂会办得完美,组织者对曲目的唱词都逐字逐句地看过,保证每一句都带着喜气。老寿星"点活儿" 5 G6 f$ b& ]& y y1 M/ k) t. S
(释义:点活儿---在堂会中,本家向表演者点曲目表演。) - z0 O$ i( S; @7 w/ {! R d
当单弦《北京小吃赞》唱完后,"寿星老"觉得不过瘾,想再听一首,于是向演员点活儿,"《风雨归舟》能唱吗?""没问题!"演员随即给老人唱了这一曲。听到自己钟爱的曲目,高大爷特别高兴:"过去在东家听过一次堂会,从没有想过在我自己的生日上能办上堂会。"
S3 d% ^$ m; q0 r# {9 D6 O 专家意见
+ J8 a2 H: {+ ^4 i. s1 P; o8 a 不能照搬传统还要继续挖掘 ! \1 n- _' j8 o4 A+ q! k# V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巍说,此次恢复的是老北京寿庆堂会中好的内容,但恢复不能够全部照搬传统。像过去的寿庆堂会都是磕头,现在就改为了鞠躬。过去的寿庆堂会选择的曲目都和祝寿有关,少了一些娱乐性,此次就加入了像《北京小吃赞》这样带有娱乐性的曲目,让年轻人也能够听得懂。
* Y' S4 f0 `0 }7 X# A 此外,在恢复堂会的同时,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还在力求将更多的老北京民俗得以恢复,目前正计划对已经失传的北京"时调儿"进行恢复。据高巍介绍,北京"时调儿"有点类似于老北京的流行歌曲,目前只有一些老人能够唱上几句。
( k' q5 c0 N9 Z% v# t; d 什么是堂会
! c7 h( d% c- l* W9 _* Q 北京市著名民俗专家常仁春先生向记者介绍,堂会是过去老北京人办生日等活动时,为增加喜庆气氛、招待来贺的亲友办的,主要是请艺人们演些戏曲节目,老北京人谓之"玩艺儿"。堂会的种类有庆祝结婚的堂会、庆祝小孩出生的弥月堂会、寿庆堂会、庆祝乔迁的堂会等等。在堂会上的剧目,从剧种上来分,有京剧、地方戏(如河北梆子)、皮影戏、全堂八角鼓、什样杂耍、识不闲、莲花落等等。从演出时间来分,有演整整一天的,有从中午坐完席起至深夜一两点钟的。演至天亮的谓之"全包"堂会,演半天或只演一晚上的谓之"分包"堂会。
, v# o' f3 E3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