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95|回复: 18

[转帖]大顺军在北京呆了四十二天 部队迅速失去战斗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5-18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顺军在北京呆了四十二天 部队迅速失去战斗力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病死,无嗣。遗诏由其弟信王朱由检袭帝位,年号崇桢。崇祯认识到明王朝危机的严重性,所以致力于整顿。由于朝政已病入膏盲,无药可医,再加上崇祯本人生性多疑,苛刻寡恩,宠信宦官,无知人之明。在位十七年大约任用了五十名左右的内阁辅臣,所以越整顿问题越多。政治、军事、经济,均爆发了总危机。满清崛起后四次挥兵进入长城,兵锋竟达山东济南。张献忠(大西军)、李自成(大顺军)领导的农民起义震撼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为了抵抗清军和镇压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加征了辽饷、练饷、剿饷,对农民的盘剥走上了杀鸡取卵的道路。再加上天灾频仍,水旱并至,农民除了起义之外已无生路。在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号召下,纷纷“迎闯王”,以求“不纳粮”。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由西安兵分二路向北京进发,三月十六日,包围了北京。三月十八日傍晚攻克广宁门(今广安门),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十九日晨,大顺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大明门,占领了紫禁城。

      大顺军占领了北京后,明朝官员大部分投降。李自成甄别录用了二十九名四品以下的官员。又通过开科取士,录取了五十名举人,分别量才授职。裁撤了明王朝的骈枝机关,把几万名宦官逐出紫禁城。以刘宗敏、李过主持“比饷镇抚司”向明王朝的皇亲、国戚、高官、太监、富贾追索脏银助饷,共获白银七千余万两。开铸钱局二十四所,发行永昌通宝,提出“平买平卖”。释放了刑部、锦衣卫中关押的“犯人”,处决了一批民愤极大的明王朝贪官污吏。这些措施受到了北京市民的欢迎。

      李自成进入北京的目的是夺取崇桢的皇冠,并获得巨额银饷,然后富贵归乡,认为“十个燕京也比不上一个西安”。所以进入北京后并不重视政权建设和抵御山海关外的满清。而是急不可待的“追脏助饷”,并把“迫脏”的范围扩大化。

      吴三桂屯兵山海关,“六军素缟”,招示天下,要“报君王之仇”。李自成想命刘宗敏或李过赴山海关迎战,可是二人均不愿前往。李自成只好亲自率兵六万人出征,主力部队仍然留在北京。并携同吴三桂之父吴襄和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一同出征,想利用二人挽回局势,继续招抚吴三桂。反映了大顺军“腰缠既富,人多乡井之思,已无赴敌之气慨”。

      一些官兵在繁华的都市里,生活很快的腐化了,使部队失去战斗力。山海关一战失利,退回北京后,急忙向西安转移。清军两路进攻西安,一路经榆林、延安,自陕西南下;一路由河南直取潼关。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大顺军放弃西安南撤,经襄阳,入武昌,四月下旬在湖北九宫山地区遭地主武装袭击遇害(一说出家为僧)。李自成由退出北京到消失在历史舞台,只有十一个月的时间。

      从总体上来讲,李自成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虽然有极强的号召力,但也使大顺军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存在,一旦受挫,就一败不可收,故大顺军退出北京后,一蹶不振。大顺军在北京虽然只有四十二天,这四十二天使大顺军变了。由一支所向披靡的雄师,变成了一支一蹶不振的弱旅,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也实在令人深思。(作者:方彪)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5-18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闯王是穷苦老百姓~~小时候听我爷爷讲故事说,闯王到了北京城问下面的将士,啥时候最幸福,将士一致回答:过年的时候最幸福......

闯王说那咱们天天过年,算命的说闯王可以做42年皇帝,其实过了42天

发表于 2007-5-18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太平天国一样!只不过太平天国坚持的时间长点罢了!农民!
发表于 2007-5-18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军的本质。

发表于 2007-5-18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能的觉悟和有较高的精神觉悟反映在革命中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发表于 2007-5-18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朝也不过如此!

发表于 2007-5-18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论述太精辟了!把我要所的全说了.
发表于 2007-5-18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怎么样,也比张献忠那魔王好多了
发表于 2007-5-19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我说人家根本就没想在北京长待!他只是把北京打下来了!但是这并没什么意义呀!不就是皇上死了吗!这也刚成功一半呀,天下还没到他手里呢他得继续打,结果没想到的是紧跟着是一个大败仗,这肯定是谁也没想到的!如果吴三不放清兵进来那他打的过打不过闯王还真是回事呢!没折闯王命苦他是怨了政府了,可是他点被不能怨社会了!呵呵我就是满嘴跑火车,我瞎说大家瞎看啊!

[em02]
发表于 2007-5-20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不能让农民和泥腿子来统治,应该由贵族掌权,否则越弄越乱,就跟现在的北京一样了。

农民有了钱,富农、暴发户,说白了还是农民;

贵族没了钱,没落的贵族,但好歹还是贵族。

看过章怡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从大家子出来的,即便是手头儿再拮据,也要把生活过出情调来。

发表于 2007-7-13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北京正在流行瘟疫,所以明朝此前抵御清军长达数十年,而因为瘟疫对闯军一天都挡不住;等闯军几十天后也染了瘟疫,纵横天下的闯劲一下子没了。

如果不是这样,可以想像,明军当时对清军并非绝对下风,闯军却一天进京城,得有多大实力,而充实了粮草军饷之后,在清军和三桂军前却似乎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可信吗?几个星期的腐败会产生这么大变化吗?

" y3 ^9 d3 c8 p6 |$ d n+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3 22:48: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7-14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瘟疫有没有不知道,但估计那帮泥腿子在北京也免不了染上什么风流病
发表于 2007-7-18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07-5-20 9:16:55的发言:

国家不能让农民和泥腿子来统治,应该由贵族掌权,否则越弄越乱,就跟现在的北京一样了。

农民有了钱,富农、暴发户,说白了还是农民;

贵族没了钱,没落的贵族,但好歹还是贵族。

看过章怡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从大家子出来的,即便是手头儿再拮据,也要把生活过出情调来。

你这种思路就是为什么中国走不出王朝覆灭\战乱不止历史轮回的原因

毛主席已经找到了走出历史宿命的道路

那就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农民陈永贵能成为国家领导人(副总理)就是一种伟大的实践

再卑贱的草根也应该在国家权利机构中有话语权

这也是中国式普遍民主

否则李自成们将层出不穷

不是吗?

你不给他们利益和话语权

他们就会用另一种方式(暴力革命)来获得话语权

发表于 2007-7-22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大家说得都不是对的,李自成的军队是有些很大的变化,请问一个英勇善战的军队在腐败也不至于42没有一点战斗力,很多人都以为他们腐败才失败,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据有关历史考证和国外一些当时记载的文献称当时北京正在闹瘟疫好像是鼠疫。
发表于 2007-7-25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李自成在攻占北京后,对天安门前面两个石狮子的一个的肚子刺了一枪,至今有一个狮子肚子底下是有个洞。
发表于 2007-7-25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和门上最初有大顺军的箭头,光绪重修,没了。
发表于 2007-7-25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三桂屯兵山海关,“六军素缟”,招示天下,要“报君王之仇”。李自成想命刘宗敏或李过赴山海关迎战,可是二人均不愿前往。李自成只好亲自率兵六万人出征,主力部队仍然留在北京。

==================================

史书上所记载好象有出入,李自成当时尽遣主力,亲率二十万大军在山海关与吴三桂决战,由于受到吴三桂的明军和多尔衮所率的精锐清军的两面夹击,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撤回北京,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无法在抵挡住吴三桂和清军的追击,退出北京后,很快就被歼灭了。

但是李自成的失败根本原因同意LZ 观点:

甲申年的《甲申三百年祭》

  194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年,就是在这一年,郭沫若挥笔写就了一篇史论结合,不仅在历史学界,同时,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应的《甲申三百年祭》。
  300年前的甲申年,也就是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相继消亡,一个是朱明王朝,另一个则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王朝,朱明王朝的覆灭,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则是在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刚刚建立即宣告败亡。这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对每一个政党和从事政治斗争的人,都是不能不重视的前车之鉴。
  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思索,在当时的重庆知识界,围绕着甲申三百年这一主题,积极筹备着各项活动。1月15日,由我党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委派乔冠华,约请翦伯赞等人,来到郭沫若在重庆天官府4号的寓所,具体商讨此事。被誉为当时革命文化界领袖的郭沫若当仁不让,主动承担了主要文章的写作。
  郭沫若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沉思,搜集资料,精心研究,认真分析,反复思考, 3月10日,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终于脱稿。郭沫若又精心修改了几天,送请中共驻重庆的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审阅后,即在朱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死难之期的3月19日,开始在《新华日报》上分四期连载,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在郭沫若的文章之前,用大字排上了一段毛泽东的名言:“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之一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
  《甲申三百年祭》全文一万多字,郭沫若在文章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紧紧抓住了甲申年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交替,从朱明王朝崇祯皇帝的腐朽统治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始末的对比叙述中,夹叙夹议,深刻地揭示了朱明王朝的必然灭亡,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明王朝的统治极端专制和腐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好刚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而其官吏则“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结果只能是“纵贪横于京几”,吏治败坏到了极点。这样的王朝是必然要灭亡的。
  同时,郭沫若在文章中歌颂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并沉痛地总结了起义的失败原因,李自成可以说是一个英雄,他不但武艺高超,而且治军严明,其起如风起云涌,但是,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的军事胜利后,也就在凯歌声中滋长了骄傲的情绪,“在过短的时间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是李自成以下的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把明室的专制和腐败接受过来,纵声色,夺名利,掠财物,杀功臣,在战略上、组织上、作风上都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终于酿成历史的大悲剧,其败如风卷残云。郭沫若在文章的最后说道:“三百年了,种族的遗恨幸已消除,而三百年前当事者的功罪是应该明白判断的时候了”。

发表于 2007-8-23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雨者在2007-7-22 21:15:16的发言:
以上大家说得都不是对的,李自成的军队是有些很大的变化,请问一个英勇善战的军队在腐败也不至于42没有一点战斗力,很多人都以为他们腐败才失败,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据有关历史考证和国外一些当时记载的文献称当时北京正在闹瘟疫好像是鼠疫。

我也听说过是有瘟疫,类似于非典之类的。大顺军进北京是四月,正是瘟疫流行。为什么满人没受影响?是因为满汉不杂居。相对安全多了。所以大顺军溃败入山倒的最直接原因我更愿意相信是这个原因而不是人力所为。

发表于 2007-8-23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有瘟疫吧.天灾加人祸,天命让李闯不能成.

吴三桂当时手握重兵,却迟迟不回来救援.等到李闯灭了崇祯,他又引清兵入关.

都说是吴三桂犹豫不决,或者冲冠一怒为那个陈圆圆.其实我觉得是吴三桂乐得看明朝覆灭,好等待时机自己霸占天下.要不他后来干吗对明室后裔斩尽杀绝呢.可惜他这棋实在是不高明.白白给清人一个大便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00:22 , Processed in 1.16207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