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硬面饽饽
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卖小吃的减少,这种小吃也断了档。 硬面饽饽用发面,一般发到5成,兑上碱戗干面,要硬一点,揉均匀,把揉好的面搓成长条,揪成75克的小剂,包上20克红糖馅后按扁,要用花擀面杖交叉擀一下,擀出花纹后,用竹针在上面扎几个小透气孔,码入烤盘,入炉烤熟。要注意的是红糖馅的配制,比如用1.5公斤红糖,兑入干面300克、桂花100克、油50克,用手搓揉均匀。 硬面饽饽的特点筋道香甜,过去均在夜间,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出售,吆喝声在夜间传得很远。故《食品杂咏》中称:“饽饽沿街运巧腔,余音嘹亮透灯窗,居然硬面传清夜,惊破鸳鸯梦一双。”
举报
茯苓夹饼
产于北京。 茯苓夹饼是清朝宫廷糕点,慈禧御膳,由茯苓、芝麻、蜂蜜、桂花、花生等加工而成,早在800年前就有记载:“茯苓4两,白面2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这种蜡煎的饼不好吃。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后来饼就越来越薄。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到了清朝中期,人们加了甜馅,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以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香料和蜂蜜,名曰“封糕”。形状象满月,白似雪,薄如纸,珍美甘香,风味独特。本品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具有滋养肝肾,补气润肠之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体力,养颜护肤,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北京侃爷
老北京人生活在天子脚下,有一种“宰相府里的奴才也是七品官”的骄气和傲气,尤其是八旗后裔,尽管到了端着一海碗棒子面糊糊,拿着窝头就着咸菜的地步,依然提笼架鸟,悠哉游哉。在北京绝对不能以貌取人,别看是个板儿爷,一翻家谱,都有显赫的历史,祖上不是开国元勋,就是有功之臣,都是名门望族、吃皇粮的主儿。别看家里那点儿摆设陈旧不堪、黯淡无光,可都是够级别、够档次的文物古董,最不济的也是光绪年间的宝贝,哪一件提拉出去不换个万儿八千的,由此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明显有股子傲气,给人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
景泰蓝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在北京的大小商店,都能看到景泰蓝的身影。大到宗庙祭器、大厅屏风和板凳桌椅,小到筷子。耳环、糖罐、牙签筒和烟具等,应有尽有。
王刚哪节目给就纠正了应该叫"铜胎掐丝珐琅"
北京白凤丸
北京白凤丸,产于北京同仁堂。先将选好的药材进行蒸、炒、炙、煅处理,同时把乌鸡屠宰好;然后将宰好的乌鸡配上经过处理的人参等贵重药材密封蒸制;待蒸制好的药物脱水后,再碾为粉状,然后用精选的蜂蜜炼制成丸,最后打上蜡皮就算完成了。色泽乌黑,质地细腻,入口无渣,香味醇厚。补气养血、健身益智、滋阴润颜。对于妇女经血不调、腹痛肚胀、腰酸腿软、阴虚盗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为了去脸上的包,我现在正吃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
北京果脯
采用宫廷传统秘方,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种、几百个规格的各类产品,均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历史:北京的果脯蜜饯制作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工艺:采摘讲究,果实要成熟到果核与果肉能够分离,马上摘下送到工厂加工,鲜杏去核成两瓣,用白糖溶液煮制,或者浸糖液用抽空压缩机抽去果内水分。
良乡板栗 良乡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乡而得名,又因原产地在房山一带,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个圆,壳薄易剥,含糖量高且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为糕点、佳肴的佐料。现除房山外,怀柔、密云、昌平、平谷等地也生产板栗。
冰糖葫芦
跳动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里的一串火红,是每个异乡客眼里最醒目的北京标志,更是每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心中一段根深蒂固的记忆。一阵秋风一阵凉,随着新鲜红果的上市,卖冰糖葫芦的小摊便“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出现在各个胡同里弄的街头巷尾。无论男女老少,人手一串冰糖葫芦,歪着头咬上一口,薄薄的冰糖下面是饱满的红果,甜中裹着酸的滋味让人们脸上泛起和煦的笑容。
做冰糖葫芦的师傅说,现在糖葫芦口味越来越多,由原来单纯的红果到现在用葡萄、猕猴桃、橘子以及各种水果混杂在一起串成的糖葫芦,品种多达十几种,但红果糖葫芦仍然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才是老北京真正的糖葫芦。
老北京叫卖
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是穿透历史的声音。今天,当曾经回荡在老北京城的叫卖声再一次鲜活呈现出来的时候,人们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回味这个城市的脉动,回想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老北京叫卖是因北京城市地理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口头民俗文化。北京城中尤其是南城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
北京的支炉
门头沟特产沙锅和支炉久负盛名。
像楼主一样热心肠的人儿
嘿嘿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2 12:22 , Processed in 0.141550 second(s), 15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