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0|回复: 7

请教有关伯矩鬲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3-14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都博物馆和房山琉璃河的商周博物馆各放了一个,都没注明复制品,到底哪个是真的?

第一图为首博的


第二周为周博的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伯矩鬲

     上世纪六十年代,房山琉璃河黄土坡村一名社员在自家菜园挖菜窖时,无意中发现两件青铜礼器。而就是根据这一线索,专家们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董家林古城址东侧和黄土坡村,陆续探明并发掘了西周时期百余座墓葬,出土各类青铜器千余件。而这件清晰刻有铭文的稀世珍品——伯矩鬲也终于重见天日。
  所谓鬲,就是指炊粥的器具,《汉书》中记载空足鼎为鬲。而青铜鬲的出现多在商代早期。直至商代后期,大多数的鬲上开始出现精美的纹样,但用火加热容易将纹路熏黑,影响器物美观。于是,鬲逐渐演变成盛粥的器物。直至战国末年,青铜鬲才开始逐渐退出生活用器和祭器的队伍。而此件造型古朴华丽的伯矩鬲却不是一件普通的炊具,而是贵族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的神圣祭器。
  虽然已历经数千年,但从器内仍可以清晰地辨别出15字铭文,了解到此鬲原来是伯矩接受燕侯的赏赐时,为纪念其父而作。除了承载了那段遥远的岁月,这件鬲全身以牛首为重要装饰,造型别具匠心,堪称经典。
  该鬲又名牛头鬲,就是因其全身纹饰由七个突出的翘角牛头组成:器盖由一对浮雕牛头纹相背而成;盖钮则由一对双目正视、作相背的牛头组成;器身壁表面上,逼真地雕铸出3头正视的、双目分别朝向3个方向的牛头纹。难怪专家赞叹:此器造型之别致奇特,庄重典雅中透露出雄伟与华贵,堪称西周青铜器中罕有的珍品佳作。
  除了在制造技术上采用了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手法,这件鬲造型雄伟壮观,工艺精湛,充分反映出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另外,工匠选取牛头为主体纹饰也是独具匠心。在商周时期,牛是祭祀中最高规制的祭品,贵族占卜也常用牛肩胛骨,而祭祀、占卜在当时是最神圣的事情,牛首是青铜礼器纹饰中较为常见的题材。但如伯矩鬲这般多达七个牛首的造型却是极为罕见。如此可见,这件伯矩鬲绝不是一般的食用炊器,而应是一件珍贵的神圣祭器。
发表于 2007-3-16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仿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在哪里?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7-3-16 19:27:40的发言:

都是仿的

发表于 2007-3-19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7-3-16 19:34:50的发言:

一般都是高仿,真品在具备一定保存条件的库房珍藏。
 楼主| 发表于 2007-3-19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7-3-19 15:58:17的发言:

一般都是高仿,真品在具备一定保存条件的库房珍藏。
那么说,不标明复制即为真品的博物馆原则也不可信了?
发表于 2007-3-20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7-3-19 17:18:56的发言:
那么说,不标明复制即为真品的博物馆原则也不可信了?

高仿和真品专家也很难区分的。高仿价格也很可观的。

不标明复制品并不说明是真品。除非标明真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7-3-20 13:46:49的发言:

不标明复制品并不说明是真品。除非标明真品。

不是这样的吧?在国内外博物馆好象还没见专门标明是真品的展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23:55 , Processed in 1.14771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