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71|回复: 20

谁能说说,独咸茄儿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2-18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问了几个北京的朋友,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都没吃过这东西,我是从小就常吃独咸茄儿的。但是,我也说不上来历典故。有人知道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9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从小就吃,主料为本地圆茄子还有黄豆最好再放一些大料,茄子切大块加水一起炖至熟,别太烂,否则茄子就没魂儿了,吃着没劲。出锅撒香菜,点几滴香油。OK!至于典故嘛......[em06], l0 `: P% u' q. |2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9 12:51: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9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合夏天吃

做完之后放冰箱里冰着

吃的时候就很爽

记不清具体怎么做的了

印象中老妈好像是用蒸的?

反正好吃……

楼上的,什么典故啊?说来听听吧

[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的做法和我家的做法不太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蔫溜儿在2006-12-19 12:49:35的发言:
我也从小就吃,主料为本地圆茄子还有黄豆最好再放一些大料,茄子切大块加水一起炖至熟,别太烂,否则茄子就没魂儿了,吃着没劲。出锅撒香菜,点几滴香油。OK!至于典故嘛......[em06]

我家用花椒,不用大料
发表于 2006-12-2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好这口,家父传授的。

我家的放葱丝,热花椒油浇。

这道菜应该是北京传统家常菜。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知道他有什么说道吗
发表于 2006-12-29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照片怎么没放葱?

发表于 2009-6-30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婆婆是老北京她就老做,可好吃了
发表于 2009-6-30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要放葱白丝还要浇花椒油呢
发表于 2009-7-1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好像是蒸的?好吃
发表于 2009-7-1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上看到过 

) i* F0 Z+ A& _, J# [0 y0 l. u

其实老北京的一些吃食  完全比不了南方

* }7 J9 W9 Y& }. b: {% w, }

 

9 K+ R5 u9 [* y/ |( n, F( o% j

为什么呢  因为近数百年被满人所统治  看看清宫御膳就知道了

7 x* d: t* ? f- T7 ~0 n

他们其实并不懂得吃的学问

7 K7 X& n( {4 e% Z9 l* [2 q

北不如南  这是事实

2 r! t7 d0 l8 \& v# K

 

7 t. R4 J8 \, p# a: n

但家常菜  不是讲究那些的  只要是好吃 下饭就是好

8 I9 _1 O! v* Q

南方很多大菜其实并不下饭

( G! R0 k' c. f! J2 p, {# N

 

6 \, D6 O7 L5 e

因此菜的功能不一样

3 u4 l( Y( L' d! d+ {% B" c

有的是吃文化  有的是吃味道

; i% c2 h: h. J( u2 e. y% @8 M

有的是用来品的  有的是用来吃的

发表于 2009-7-1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多人都觉得皇帝伙食应该不错,不过从文献记载和各种史料上看,其实皇帝吃得可真不怎么样。起码是不适应现代人口味,清代皇帝食单上,熬烤炖菜比较多,再就是过于油腻,道光吃片汤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见皇帝日子过得也未必有多好

发表于 2009-7-1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7-1 16:14:00的发言:
+ W" _( Z, G" P5 G, r

确实,很多人都觉得皇帝伙食应该不错,不过从文献记载和各种史料上看,其实皇帝吃得可真不怎么样。起码是不适应现代人口味,清代皇帝食单上,熬烤炖菜比较多,再就是过于油腻,道光吃片汤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见皇帝日子过得也未必有多好

; z1 S! r; e U% E8 ]$ n; ^

是呀  他们的饮食风俗  就喜欢熬烤炖的

$ F/ w: P! e) V6 l7 n

但是乾隆的御厨张东官  是从下江南时带回来的  他算是得过一些口福吧

+ i4 n0 C8 U6 G0 t$ ]6 O

 

( C. D( p3 n; {8 e$ q9 |

但不知明代帝王的饮食  应该比清代强多了

3 c2 k ^1 Y7 P2 S0 P& s: ]

汉人总是比满人厉害得多   毕竟他们学我们  也学不到真谛呀

发表于 2009-7-13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一下各位前辈怎么能让黄豆软烂的同时又不使茄子没魂呢?
发表于 2009-7-1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抄等总理在2009-7-13 12:04:00的发言:
我想问一下各位前辈怎么能让黄豆软烂的同时又不使茄子没魂呢?
H8 S \. M) L, I' i! N$ q! m9 @

! g# r) Z" G# k0 d* X; i' I j

分俩锅煮,或者先煮黄豆。

1 C+ \3 I* S/ q: K P

在下最爱吃没魂儿的茄子,软啪啪入口有如不腻的大肥肉!

发表于 2009-7-13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宫里的食谱,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不是什么贵的都往里招呼,如果太过奢侈,就不能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9 J- A6 x, J0 z- g. C2 b

 

+ w$ R' w' Q& a2 j& V) y) D

很多北京人写过老北京的饮食,唐鲁孙还专门写过宫里的饮食,比如什么鱼翅、鲍鱼之类的名贵海鲜宫里一直都不吃,到了清末慈禧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入席。

; p" P1 h9 v6 b& U

 

( j( |; q5 z; U' c

再有,清朝宫里是不吃牛肉的,这是个明文规定的,因为身为渔猎民族的满族,如果要统治农耕民族,必须要尊重人家生活习惯,牛作为耕作的伙伴,自然是不能吃的。

8 W' O# i' b& g* H2 Z; B$ C

 

1 }( p/ ?+ b/ c1 o' a' }* b1 U

再有所谓“满汉全席”,这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 J6 b: j; x' D, h

 

, f" Z5 [+ t7 N2 @

笃鲜茄,这道菜挺实在,不花哨,是个旗人家的菜,但现在凡是老北京几乎不分民族都在做、都在吃,可以算得上是传统北京菜了。

发表于 2009-7-13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09-7-13 13:34:00的发言:
a4 g+ W4 D2 N7 @- U

当初宫里的食谱,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不是什么贵的都往里招呼,如果太过奢侈,就不能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7 A* C7 n. ^1 h* C" z

 

& }" d- T2 v3 R) \

很多北京人写过老北京的饮食,唐鲁孙还专门写过宫里的饮食,比如什么鱼翅、鲍鱼之类的名贵海鲜宫里一直都不吃,到了清末慈禧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入席。

& D. ]! H1 N1 @7 H7 S; E6 O. [

 

9 G; y+ c4 v$ [7 U" N! p% E

再有,清朝宫里是不吃牛肉的,这是个明文规定的,因为身为渔猎民族的满族,如果要统治农耕民族,必须要尊重人家生活习惯,牛作为耕作的伙伴,自然是不能吃的。

* d) e/ m Y& u7 c, ?# j0 @

 

4 A6 [! D% W& y) P4 O, V/ U

再有所谓“满汉全席”,这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 p3 V/ I, V3 e4 q1 D

 

8 W9 I4 {1 z/ m' H$ s0 ]

笃鲜茄,这道菜挺实在,不花哨,是个旗人家的菜,但现在凡是老北京几乎不分民族都在做、都在吃,可以算得上是传统北京菜了。

k/ N' {( ^' [. v

领教了!

发表于 2009-8-4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9-27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 黄豆(豆儿)茄子块儿 晾干了   茄子晾干了 就有魂儿了 放水一块煮 至于作料儿  随你口味 叫来叫去的叫成独咸茄儿了     鬼街就是鬼街  夜里出来的那时候也没有电灯 弄个亮儿像鬼火 一到文化人这儿楞和吃饭的家什(簋)联系到一块了 其实不管卖什么的 一成了街就必然得有卖吃食的  其实独咸茄儿也好 笃咸茄儿也罢 或者就是(豆儿盐茄儿 )就是穷苦老百姓和干活卖力气的人吃的味美价廉的吃食 和宫里有什么关系呀 和着踹个大窝头弄一大碗豆汁儿就几根儿水疙瘩丝儿 也是皇帝爷膳食外流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 07:30 , Processed in 1.25212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