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49|回复: 6

老北京的挽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2-15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o! C; P. Q/ X

瑞典前驻中国大使

/ G5 b+ U! K8 v7 L0 ]' G/ i

7 I1 ]6 i* e0 R4 Q! A5 ^- Y

住过多座城市,但论变化,没一座赶得上现今一日千里、热火朝天的北京。北京城是干净多了,河流变深,湖泊变清,街道变宽。古老园林青春焕发,新建园林处处开花,大小寺庙修复一新,新扩机场现代一流。北京人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 [$ m0 C. t2 q6 z% g

; I+ n6 H5 z0 p6 u5 e2 p* A

这一切没得说。

7 C2 k. s8 \! E( q' A

% S4 I) ~5 e! r0 e8 ]- |

但与此同时,北京失去的也是多多。老城区拆迁风风火火,原来还是一片房屋,几天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寺庙宫殿也好,名人故居也好,这些价值连城、铭刻人心的建筑转眼间就再也找不到了。

! Y: Z7 [$ O! l1 }& Q8 W

) ?9 E% e4 j8 f

四合院啦,胡同啦,其命运也差不多。这些普普通通的院落、小径单个看并不起眼,放在一块看就不得了,它们可是北京的灵魂啊,没有它们,北京也就不成其为北京了。

& B; P, O( f9 B7 p1 ~# d

1 \2 o7 p4 I: J F

四合院住着温馨,构思别致,美观耐看。布局也好,用料也好,都是人们历经数百年摸索总结出来的,极尽上乘建筑之风范。四合院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化所做的独特贡献,华人引以为自豪,洋人叹为观止而流连。但就在本文撰写之时,这些残留下来的四合院还在被人为地拆毁。原因何在呢?

. u \, O( q3 A a8 I+ r0 r" Y

+ ^" f1 J9 W+ z4 x# F

今日北京四合院大多已年久失修,连象样的暖气、下水都没有。几代同堂,住着确实不得劲。里面的人对四合院没啥感情.时刻盼着搬出来。这我完全理解。但这些房屋其实修一修就可用,大可不必一拆了之。如内部搞精装修,外部原封不动,这样不出几年。四合院肯定会成为北京最抢手的民居。

4 Z& O; g: @7 |: {( e4 s, V& ?

[7 W, b; {, K& T @0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在城建方面犯过大错,而北京正在重蹈覆辙,目睹此景我怎不难受。我的故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就是这样,把成片十七、十八世纪的老房子纷纷拆除,盖上高高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停车场、宽街新路。现在百分之九十的斯德哥尔摩人认为这样子是大错特错。原来是老房子的地方现在是冷冷清清,了无生气。

2 z. Z2 ?% x: J8 M& Q

; x6 Q! g) y" \" L( h

多亏当时还有一些热血之人,大声疾呼,大力抗议,结果城中一块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幸免"现代化",保存了下来。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老城,此区多为十七、十八世纪的建筑,有些甚至是十四世纪的建筑。不久前--上世纪四十年代。老城还是破屋陋巷,到处是人,拥挤得很,有头有脸的人根本不到那儿安居。里面的人是天天盼着装暖气,安下水。换言之,当时那儿的情形跟眼下北京胡同的情形像极了。

. m! s3 K7 c' o. ~: v0 p( M

5 r- d p" C; a2 r* e9 B

但是现在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已进行过改造,门面外表原封未动,内部加以装修,全都配备暖气、洗澡间、厨房等。对古代大师的建筑之道,从事古建修复工作的专家们要学,要懂,要品味,要尊重。今日老城已是斯德哥尔摩品位最高的居住区。部分老城地区辟为步行区,机动车只允许于上午05:00-11:00期间行驶。老城满是餐馆、办事处、艺术馆、小买卖,许多每日还需上货,但考虑周密合理,故一切也井井有条。老城是斯德哥尔摩人气较旺的旅游点,可见尚古还能赚钱。

) G' k) U" x& d2 X" x0 u q/ ^5 r

# K2 Y k8 O! q, I9 W, @( C. a4 n

不光斯德哥尔摩有老城。几十年前,欧洲城建工作就欠考虑,一窝蜂地搞"现代化",即使如此,欧洲各国首都还是保留了相当规模的古建区。也正是靠着这些古建区,这些个都城才得以卓然而立。现在欧洲人的共识是现代生活不能缺少过去,现代生活必须崇尚传统。中国人说"古为今用"也是这个意思吧。心血来潮、盲目追求现代化属过时之举,既无意义,又无品位,这种举动的效果往往是来也匆匆,去更匆匆。

% J$ l. O$ C ^1 C

V3 Y" S r& L8 p# B5 x

保留老城对北京来说似已晚矣。五年前尚在的古建现如今还在的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能从今日做起,把尚在的古建予以保留修复,不再拆毁,则北京古建的数量仍很可观,仍可让世界眼红。令人遗憾的是,根据现今规划,为筹备2008年奥运会,要对城区进行大规模改造,届时只有很小很小一段老城得以留存下来。

2 V3 |& D, Z( s

8 L/ ^( {& f# ? O* Y

这留一块,那留一座,这不是个办法。地区要有连贯性,胡同的曲里拐弯正是其引人入胜之处,故要讲整体性。这些地区修复如旧之后可以作为步行区,可以开餐馆,可以建艺术馆。如果斯德哥尔摩的经验有借鉴意义的话,大多数房子应该住人,不然这些地区似会失去人气,缺乏情调。修复工作要慎之又慎。要尊重原貌。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琉璃厂的那种"修复"千万不要再搞。众所周知,当时是先把整个街给扒了,然后再用现在的材料重建一遍,谁都看得出这是假古董,一钱不值。

& D0 `5 Q" l# M- A' h) @

! D! O. n* z* T X: W* s' J' R; V

老墙之内的城区部分仅占现北京市总面积的6%。对这区区6%还要拆,还要占,盖高楼,扩马路,建不伦不类的现代化东西。难道真的有这个必要,非这么做不可吗?

b1 G& h, }% r1 {2 I

9 }5 [) M! c4 g

2008年奥运会之际,北京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届时光靠一个故宫、一个鼓楼加前海地区怎能容得下。如果老北京就剩下那么一点点,那么这个城市似踉其他现代大都市毫无二致,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独特的韵味。游客们会问一座名扬四海、气象万千的城市怎会弄得这般俗气。

\2 i! G& V5 s; a

3 |6 K6 u \& Y" P$ e% F

游客们会问对自己伟大历史和文化一向大谈特谈(确应该谈)的这个民族怎会这般作践自己呢。游客们会问这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怎这么不放在眼里而一味崇洋呢。

, n3 ]. {/ i9 s+ ]1 g+ j9 d M

; B% u' |; ?# R- V/ H8 K( g/ y0 t

你会说我无权写这篇文章,而我要说我有权写这篇文章。老北京是(或者过去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座城市我相识热恋了二十多年,现在却眼睁睁地看着她变得已不再是她,痛苦无奈的我不能不写。

: r% R: d2 }7 E' X! z% _- a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2-22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痛的无奈使一切都枉然,过去再辉煌是先辈的功绩,现在状况再令人失望却要看我们的能耐,实在不希望让后代的北京人在全国人民眼中变成一个生活在都城天子脚下吃着各地方税收过日子的寄生虫。辉煌没有了,寂静中让我们奋起吧: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别再依赖外地的家政服务,什么行业都是贡献,怎么有贵贱!!
发表于 2005-2-22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税收是全国前几名啊.我们是吃自己的付出啊.我们自己就是负税人,别太看低自己了啊.
发表于 2005-2-23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的税收是全国前几名,就是第二名咱们也会被第一名踩在脚下说闲话呀,我亲耳听到上海人说:我们的税收是全国第一。言下之意大有我们在吃他们呀,一个首都的帽子扣给了我们,经济中心又不在我们头上,我们除了宽容也该做些加油的工作吧。人家一句:你们可是首都。就得把咱往一个更高的地方推。

北京人是喜欢悠闲自得的生活的,这里的味道太迷人; “和平在北京”是永远成立的,那种日子是每个北京人都向往的,而经济第一位让我们不得不忙碌起来,不得不收敛懒散,不得不跟人家竞争。也别再给人家说:你们北京人是大生意做不了,小生意不屑做了。忍让人家,人家不一定说咱们大气呀。

发表于 2005-2-24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的时候住在朝外吉市口四条,13年前我家的房子被拆迁搬到亚运村.搬走之后我又回去看了看我曾经住过的房子.当时我真的很难过,眼泪止不注的往下流.我们的房子窗户被拆掉了,房顶被拆的漏了天儿.墙壁上残留着我侄女小时画的图画,现在想起那儿情景,我的眼泪都会掉下来的,心酸啊!
发表于 2006-5-20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买了相机,还要置办MP3,DV......拍,狠狠的拍照片儿....
发表于 2012-2-19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一声叹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6 20:03 , Processed in 1.17081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