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2868|回复: 17

转贴:由寺庙改道观,宏恩观为何几易其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5 16: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1 I* n7 X8 N: D

0 ?% u. y+ @7 I. p2024-01-09 16:19·北京日报客户端
& w* s" {* Z. h0 k0 P- k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岳 强
在北京中轴线北部,有一座隐于市井的古寺——宏恩观。这座始建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的庙宇,原名千佛寺,其几度修缮,几易其名,并最终由寺庙转为道观,成为清末一些太监的安居之地。数百年来,从千佛寺到宏恩观,这座庙宇就像《红楼梦》中被空空道人携入红尘的那块灵石,在风尘仆仆的岁月里阅尽人世沧桑。
宏恩观山门 摄影:岳强
从元到清三易其名
宏恩观坐北朝南,南边的正门外为豆腐池胡同,北边的后门外为张旺胡同,东边与西边分别为赵府街和旧鼓楼大街。向南约200米,是元、明、清时期的报时中心——钟楼。而位于中轴线东侧的宏恩观,隐藏在一片民居之中。《庄子·逍遥游》中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可见,宏恩观堪称大隐。
宏恩观南边的钟楼 摄影:岳强
就名称而言,宏恩观经历了千佛寺、吉祥寺、清净寺、宏恩观四个阶段。
先说千佛寺。据清代金石学家潘祖荫所撰碑文的“宏恩观碑”记载,“京师地安门外宏恩观者,固元之千佛寺也”。至于千佛寺的具体位置,明代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说:“(元)金台坊,九铺。有万宁寺、法通寺、净土寺、千佛寺”。金台坊,即现在的钟鼓楼地区。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说得更明确:“(千佛寺)在都城坎地金台坊,旧有石刻云元贞丙申建,至宣德癸丑,凡百三十有八年,因故址而新之,遂为精蓝焉。”这段文字不仅明确了元代千佛寺的地址,还说明其始建年代为元贞丙申年,即元贞二年(1296年)。到明宣德癸丑(即宣德八年,1433年),已历经138年。修缮后,古刹焕然一新。
千佛寺修葺一新后,更名为吉祥寺。《日下旧闻考》记载:“正统戊午,敕赐为吉祥寺,而俗犹以千佛寺称之。万历九年(1581年),另建千佛寺于德胜门北八步口,遂称小千佛寺以别之。”这段文字说明,千佛寺更名为吉祥寺,是在明正统戊午年(1438年)。尽管官方改了名称,但民间依然习惯称之为千佛寺。
清乾隆年间,吉祥寺更名为清净寺。在当时的《京城全图》中,现在宏恩观的位置明确标注为清净寺。清代《雍正庙册》记载了清净寺的相关情况:“该寺位于钟楼之后,是大僧庙,有殿宇十一间、禅房十四间,住持为智正。”《乾隆庙册》登记时,清净寺仍为大僧庙,住持为行岱。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净寺已更名为宏恩观。在宏恩观山门的石额上,可见“重修清净宏恩观”字样,那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镌刻的。从光绪十三年到光绪十九年,宏恩观进行了为期6年的大修,主持修缮的是内务府副总管刘诚印。在此之前,宏恩观曾进行过三次大修,时间分别为明宣德八年(1433年)、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嘉庆十年(1805年)。而刘诚印主持的大修,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在清乾隆年间的《京城全图》中,豆腐池胡同共有三座寺庙,自西向东依次为天仙庵、清净寺和地藏庵。刘诚印将天仙庵与地藏庵并入清净寺,使清净寺向东西两端拓展,扩建为后来的基本格局。
此次大修竣工后,清净寺更名为宏恩观,但名称中保留了原有的“清净”二字。这样,宏恩观的全称便成了清净宏恩观。
由寺转观太监寄居
清净寺改建为宏恩观,即佛寺转变为道观,这是令人奇怪的地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改变呢?
据白云观所藏典籍记载,慈禧太后的生母去世后,停灵于白云观。时任白云观方丈的道士张宗璿为其悉心念诵百日血盆经,受到慈禧太后赏识。慈禧太后本来就崇信道教,此后,对道教更加推崇。于是,以全真龙门派祖庭白云观为首的道教龙门派借助朝廷势力迅猛崛起,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巨大。
张宗璿,法名张圆璿,字耕云,号云樵真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任白云观方丈。同治七年,刘诚印拜张宗璿为师,加入道教龙门派,号素云道人。同治十年(1871年),刘诚印与高明峒一起在张宗璿名下受戒。高明峒为白云观第二十代方丈,刘诚印为名誉方丈,二人关系密切。高明峒通过刘诚印接近慈禧太后及晚清权贵,一时“声势煊赫,炙手可热,与朝贵通声气,督抚入京,且敬礼之,莫敢与抗”。而刘诚印借助高明峒在白云观的势力,仿照房山城隍庙道士在白云观创立马祖(马丹阳,王重阳弟子)岔派分支“遇山清微派”的先例,在白云观创立了以清宫太监为主体的“全真龙门岔派霍山派”,尊其师张宗璿为第一代掌门,自己为第二代掌门。此后,宫中太监纷纷跟随其“出佛入道”。
霍山派创立后,刘成印与高明峒以白云观为基地,先后在北京创立大小道观20余座,宏恩观便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刘诚印将清净寺改建为宏恩观,除了弘扬道教,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为年老出宫的太监营造一个退养之地。事实上,刘诚印利用权势在北京修建的那些道观,大都成了退休太监的养老院。1923年,溥仪将皇宫里的太监遣散后,宏恩观成了不少太监的归宿。据《末代太监孙耀廷传》记载,孙耀廷就曾在宏恩观长期居住。到1936年,宏恩观的规模依然宏大,当时的产权登记文书显示,宏恩观拥有房产88间、附属房产104间、神像222尊、礼器250件、法器9件。可见,宏恩观是有条件成为落魄太监安居之地的。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一些太监不堪忍受其暴虐性情,便偷偷跑回北平投奔宏恩观。
几度变身复原重生
在民国时期的地图上,宏恩观的位置标注为广益小学。另据《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五区)》记载,当时的宏恩观东大门内壁木牌上写有“广益学校”字样。就是说,民国时期的宏恩观,曾以庙产办学。
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之时,康有为曾上书朝廷:“奏为请改直省书院为中学堂,乡邑浮祠为小学堂,令小民六岁皆入学,以广教育,以成人才,恭折仰祈圣鉴事。”与此同时,张之洞也以《劝学篇》上书,详细阐述庙产办学观点:“可以佛道寺观改为之。今天下寺观何止数万,都会百余,大县数十,小县十余,皆有田产,其物业皆由布施而来。若改作学堂,则屋宇、田产悉具,此亦权宜而简易之策也……大率每一县之寺观取十之七以改学堂,留十之三以处僧道,其改为学堂之田产,学堂用其七,僧道仍食其三。计其田产所值,奏明朝廷旌奖,僧道不愿奖者,移奖其亲族以官职。如此则万学可一朝而起也。”在变法派看来,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只有教育兴起,才能实现富国强兵,而以庙产办学乃振兴教育的一条捷径。
于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京城的佛寺和道观纷纷改为学堂。由《京师改良私塾一览表》可知,截至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北京内外城寺庙开办学堂的就有30余座,宏恩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改为广益小学的。
在北京档案馆所藏《北平私立广益小学关于变更校名、改组校董会申请备案、给北平特别市教育呈及教育局指令》的文件中,可见“北平地安门外娘娘庙胡同北平特别市私立广益小学校”字样。娘娘庙胡同,即宏恩观所在的豆腐池胡同。清朝末年,那条胡同的东段称豆腐池,西段称娘娘庙。后来,东西两段合称豆腐池胡同。从那份档案可知,宏恩观在“庙产兴学”浪潮中改为广益小学,为“遵令出资”。
后来,宏恩观又多次转换身份。上世纪六十年代,那里是北京标准件二厂生产车间。后来工厂迁出,宏恩观成为职工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钟楼前的大市场拆除,宏恩观成为新的钟楼菜市场。2004年,文莱华裔建筑师将宏恩观的一部分进行改造,使那里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宏恩观大殿 摄影:邓伟
2022年启动的保护性修缮工程涉及山门殿、帝君殿、大雄宝殿及东西耳房、前院东配殿、后院东配殿等文物建筑。在参照清朝乾隆年间《京城全图》、1932年的宏恩观历史照片、1940年测绘的宏恩观平面图及1958年宏恩观文物古迹调查简图的基础上,修旧如旧,使古建风貌得以复原。
* B8 R7 d8 @# R. l( e* S# D) v! M' |
发表于 2024-1-25 18: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转贴
. c6 E: g+ b  Z! T) p( m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1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4-1-25 20:08 编辑
3 H+ T, m, a: z1 V1 O3 Y6 N1 z) k/ z  f# }/ ?0 C, M( X
对外开放啦!: j. T7 I5 I/ S' C
微信图片_20240125170804_副本.jpg
( _6 Y! {) v' H; ?& P3 F, S2 }9 t2 L4 N

6 P2 ^6 ]/ ]$ Q/ t" {6 F8 X3 M3 z
$ A. H4 `! q% T* B! \" V

# o$ u% c$ D8 d) o# U- i
发表于 2024-1-25 1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230605jbd9t6ko5ahhtgh5.gif 6 }/ m- _  `& s( F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2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1 S1 n- i7 g% s9 Z您回京可以瞜瞜去
发表于 2024-1-25 2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4-1-25 20:09
1 ?1 X4 U; F& ]* C/ z! \+ |4 d8 F您回京可以瞜瞜去
" y, K( E" U) _' _' v* y  L, E
别等我,您先拍几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2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4-1-25 20:19- l: E- n9 W. }! g% J. x- |  B- _8 }
别等我,您先拍几张。

  Z- ^4 x7 F0 a明儿个对比系列里发
发表于 2024-1-25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4-1-25 20:253 W( ?% _, `# {; J, _
明儿个对比系列里发
+ ]8 D7 j, K0 h: J$ o" P4 `: }
好滴好滴!
发表于 2024-1-26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乾隆年间,吉祥寺更名为清净寺。在当时的《京城全图》中,现在宏恩观的位置明确标注为清净寺。: k0 P( c8 |9 Y+ q- u
此说不可信。原千佛寺、吉祥寺故址,应当在今千福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8: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1-26 15:231 H5 U9 U, W! U; c, N/ e
清乾隆年间,吉祥寺更名为清净寺。在当时的《京城全图》中,现在宏恩观的位置明确标注为清净寺。
; ?6 F! r+ h1 q) S5 N此说不可 ...
, x, B& ?6 p; h! f' N
发表于 2024-1-26 18: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 m. v3 y9 b5 F6 k有人认为这是太监刘诚印移花接木,将元代的千佛寺说成宏恩观的前身,而宏恩观前身为清净寺等三座寺庙,如果往上追溯,关于千佛寺、吉祥寺是如何分成三座寺院的,全都避而不谈。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9: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1-26 18:30
" e/ b  O0 ^4 a  G有人认为这是太监刘诚印移花接木,将元代的千佛寺说成宏恩观的前身,而宏恩观前身为清净寺等三座寺庙,如 ...
  d9 R9 G" t0 q- Q6 ^  |
1936年宏恩观的《寺庙登记证》.jpg
8 z) `' K# U0 r# H. n: B
- k% x/ M! H: g: q! O/ e* T% H/ p6 o! h& M
发表于 2024-1-27 0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 i& Y/ f. J1 v
寺庙调查说,宏恩观的前身清净寺原是明朝私建。网上对于宏恩观的讨论还有一个疑点,名为“清净寺”一般为清真寺,寺庙名称来源成谜。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1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4-1-27 10:07 编辑
# @+ G/ X& v3 `6 {$ ?7 y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1-27 09:58寺庙调查说,宏恩观的前身清净寺原是明朝私建。网上对于宏恩观的讨论还有一个疑点,名为“清净寺”一般为 ...
+ g( h6 ^: U0 ^# E: S% }5 O' o
: M: [; M% i# \8 i
: q( Z. K0 d! i; q' @
ea_200941385926.jpg 2 ]7 |  {4 [; P9 U; e
2 `+ a% R& P( y( H: ~4 L/ }% t
7 i1 \9 H' q! J

2 x6 T& j+ A3 ^" X, h. P' _0 c
$ O& k* A7 U$ h8 D
发表于 2024-1-27 1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3 r: M/ c" o0 q7 p8 {3 h
此图西路已被别的单位占用。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11: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1-27 11:33
! a  v# n: D4 i# F3 h此图西路已被别的单位占用。
2 Z( K, R" k4 n/ S
曾经北京标准件二厂的生产布局图.jpg
2 E" p0 {6 R) U  I+ {, |$ F1 B
7 z: J/ S- W( b$ m1 U) k* D. z- x2 g
发表于 2024-1-27 14: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 L: G# u5 r: h, t: x0 A) F
北京标准件二厂平面图,大殿被用作热处理车间。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4-1-27 14:56- F! y! }2 ?6 Q3 Q
北京标准件二厂平面图,大殿被用作热处理车间。

* k/ }9 G' s4 r 626c447032b34c0a84ec77ff6a82e47f.jpg ' w& j/ D2 G, M$ d7 Z! K& E
' P" t6 z8 N( r8 v  e# B/ y0 O3 j, K
. _( @' {; J, B8 ~!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8 04:46 , Processed in 0.143169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