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同兴和木器店的新生2023-07-29 11:00·北京印迹inBeijing1 W2 s, e3 A9 [! }1 ?
同兴和木器店位于天坛北,现地址金鱼池中区3号(原东晓市街28号)。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一幢中西合璧的沧桑小楼,在此矗立百年,见证了京城木器行的兴衰。楼体青砖砌筑,高十余米,风格沉稳,外观砖雕、砖椽等构件精美,其中“古玩”及“同兴和”等字样牌匾直接说明了建筑最初的功能及来历,建筑质量保存完好,历史沿革传承有序,是老城区内少有的建筑精品,具有极高的建筑、历史、艺术及社会价值。 . ?7 \# K( E# d$ z" m
/ m5 N& Q, b ]: x+ I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外观(修缮前)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 T! T' S0 _/ m% l9 o: I5 s01 历史回溯,兴衰浮沉
; A# h+ Y/ {7 P) b1 Y0 V0 U7 y清嘉庆年间,随着清宫中器用逐渐饱和,原有以执掌宫内器用制造的造办处,新做任务逐渐下降,工作多以修补为主。伴随清国力衰败,清宫造办处亦日渐衰落,原有内部各作工匠开始逐渐出宫,部分匠人留京另谋生计。当时,其中不少木作能工巧匠流落聚集至晓市大街鲁班馆一带开办木器作坊。在此背景下,道光十五年(1835年)同兴和木器店在此地创业,开始只生产硬木马鞍,因手艺精湛且东家姓马,故人称绰号“马鞍程”。光绪六年(1880年),清政府组织重修公输祠(鲁班庙),因“工程艰巨,需用浩繁”,与“同兴和”及附近大小35家木器作坊合力立碑重修公输祠,以承仙师精技。 0 e' w' l$ s; j5 b( C" K" N! ~
清末民初,晓市大街一带共汇集了35家专门制作硬木家具的作坊和店铺,同兴和以“选料精细、技术精湛、做工考究”在这一行业内做响了自己的招牌,以硬木家具制作和收购修理等诸多业务,大量收购流落民间的名贵木材及宫廷家具,按宫廷制作技术承接达官贵人家用家具的修理制作等活计,成为木器行业的龙头。 6 p! L& [" Z4 I5 \3 Y/ p
20世纪20年代,同兴和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在晓市大街兴建二层洋楼,作为售货门面,雇有员工近三百人,并在奉天设立分号,因其实力雄厚,成为当时众多商贾望族青睐的对象,同兴和也因此成为当时京城最有名的硬木家具品牌。
8 `1 p0 b5 X4 i3 O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兴和于1955年在北京市政府重新登记,核发营业执照,继续经营。后经历公私合营的商业改革,同兴和与晓市大街其他34家木器作坊共同组建成为国营木器厂,在一段时间内,同兴和的字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同兴和这块响当当的招牌伴随着同兴和木器店老房子,依然在诉说着当时门庭若市的辉煌景象。 # m0 |5 W) c( T* o/ l$ q! X5 ]
2 m% h9 X3 o* x: x- ~
1955年同兴和木器店工商管理登记证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 l7 j x: a$ @. e& d02 “一点一策”,重获新生 + a( x0 I5 X9 s/ {
2017年,同兴和木器店旧址因年久失修,建筑墙体多处严重酥碱,东立面上部女儿墙残缺,西立面下部墙体砖件破损、砖雕匾额破损严重,北立面原门口被封堵,钢窗全部损坏、石雕匾额被破坏,室内木结构发生严重结构损坏、承重结构失稳、功能失效,经安全鉴定评为危房。 
; }8 B$ e! D7 H, b. W* W9 X4 b- R5 `1 V4 Y L$ ~! ]3 x% L+ V
曾经的“同兴和”外部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 }1 C0 W x9 a9 e0 X9 A
! X. L# _5 D C3 ] J9 c% |% o

& V: E; J9 }2 [& Z/ ?4 x
, F* U" q) [3 r4 p1 l曾经的“同兴和”内部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 C9 o' }. U+ L: B0 O2019年,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2020年,开始设计等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2022年3月29日取得规划意见函,同年7月29日取得施工许可证,8月12日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 y' O7 i+ l5 A, m
; x& |+ O( c, I3 K$ o9 [% \' g现在的“同兴和”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 L9 |3 B( R% i0 n! K4 Z) x2 p4 G在研讨设计过程阶段,面对这幢百年建筑,建设单位没有轻易下手,而是边拆临建、清理内部,边研究、考证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性修缮。总结提炼了出檐、屋顶、铁窗、外墙、牌匾、天窗、挂檐板及后门、横批窗、木格扇窗、木楼梯、顶棚、雨水管在内的12处重点修缮保护点。遵循“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原则,每一个点位都逐一做了针对性设计方案。 7 A4 d+ \2 T% L! v# V9 O* f& ]& ]+ \
拿简单的雨水管来说。在生锈的雨水管顶端有一组“艺术品”——铁艺雕花雨水斗,两个雨水斗分布在东北角、西北角,虽然锈迹斑斑,但依旧掩盖不了它的精美工艺和富有节奏感的律动。每个雨水口上各落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铁蝴蝶”,卷曲的触须、舒展的翅膀,仿佛是不经意的落脚。针对雨水管和雨水斗这样的金属构件,设计团队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计划先用试剂做试验,去除构件上的有害锈,同时保持其本身古朴的质感,这对如何把握“度”是个考验;二是仿制,但工艺要求会非常高。 
3 v! L9 O- I* {5 k [- ^/ b: b0 ~ e
同兴和木器店遗址屋顶处的铁艺雕花雨水斗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5 O$ Q: U: ]8 H- e0 Q. \
其他修缮点也都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很多材料得以“重新上岗”,原有物件保留了80%。以屋顶上的木望板保护性修缮为例,设计团队把它们全部卸下来进行检测,将糟朽的部分挑出来,能用的还原到上面,最终保留了一半的望板。
' n g# o3 u( h- f+ S! Q同兴和的修缮保留了历史建筑及其价值载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建设单位注意到,因为过去没有机器,只能靠手工制造,因此房屋构件或多或少有一点不同,如栏杆会因为误差而带来一种特殊的韵律,但是现在机器加工出来的,每一寸都是一模一样,安装上去会感觉太整齐;再者,有一些东西是仿造不出来的,如木材经过上百年的干缩变化,它形成的一些木纹和现在用的刨光新木料,在质感上有挺大的差别。这对修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w1 U# M0 a3 Z* D
+ g: _7 R- Y+ Y. y( x' F3 L9 v' \- z
0 k1 W( ^+ j1 R1 }
) p2 ^5 q8 H4 A9 V" W+ E
: r: O F2 w! M8 z7 p
4 j* F6 ~* I0 t" ~7 j( {$ B

$ ~# _! p. x$ N) | {: x
) b8 x2 ]/ u- u8 o* J7 Y- s8 ^修缮后的“同兴和”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 a _0 q5 | O9 M k03 “五点原则”,工匠精神 7 r% D5 r, i8 ]: p7 @ i9 n
为做好同兴和木器店的修缮工作,团队统一思想认识,完善组织结构,注重日常把控,提高自我要求,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五点原则,总结出一套宝贵的工作经验:
2 w6 g. |( |* D" ~0 K# H一是尊重保护建筑。修缮团队发扬“木签子”精神,在建筑北侧有三块石匾,中间有“同兴和”三个大字,字正气定,却被青灰遮盖,为了将其还原,工匠们用木签子一点一点地轻轻剔凿,从而确保石匾不被损害。一般的建筑修缮过程是四面围合搭设脚手架,以满足工地施工的安全要求,而同兴和小楼的修缮是五面围合,即在顶棚也做了封闭,从而防止雨水、大风、冰雹等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对房屋造成二次破坏。 , B1 h% H. o+ `3 J2 f* h
- ~; {! A3 |% _1 i
发扬“木签子”修缮精神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 z: r* d, g! f' X3 m二是尊重历史研究。修缮之初因很多地方被杂物遮挡未能发觉,当时明确了12处价值点位,在修缮过程中,因为建设单位的细致与匠心,小楼不断的回馈给团队一份份“惊喜”,相继又发现了4处重要点位。其中,由于这座小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宿舍,室内首层地面上覆盖了厚厚一层土层,在修缮的过程中,经过将多余土层清除后,中庭地面发现了精美的花砖,“四块面砖拼接成一个圆形图案,正中一朵霸王花,由朱红色、橘黄色、宝蓝色、浅褐色等多种颜色组成”。用布擦拭后色彩斑斓,立体感十足。经考,花砖与故宫文华殿、北海普安殿同款,是当时北京城“时尚爆款”的建筑材料。 
1 |: D! u& z$ \1 S! d0 c, |
/ o& D Z2 w* w/ Y3 I3 b% M' J“同兴和”外观花砖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4 D1 O3 M6 }! l- D) Z) a三是尊重设计理念。为做好设计与施工的衔接工作,修缮与设计两环节密切配合,对于传统技艺用在修缮现场的可行性的问题,由工匠营老师傅带队实操,组织现场会协商交流,尽量满足设计理念,使得建筑得以更好地展现历史风貌、焕发新的活力。 
% D4 O7 t$ K1 t7 |7 k7 W/ u9 G( N/ [/ k: y1 Y* F% E) `
同兴和木器店修缮设计图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5 q+ d' o' l. t8 f5 G四是尊重技艺传承。建筑里很多部位修缮需要运用大量传统修缮方式,整个项目中进行了木结构加固、墩接、屋架提升、墙体挖补换砖、失去结构能力的构件替换等,都是寻找相同材质的材料,按照老工艺、老做法进行恢复。 " B! i) T+ P: C7 w1 e$ z2 j1 N. d
( {* { T: ^2 N# v: O
传统工艺木柱墩接柱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 ^) N0 X7 `5 @ M6 r O* W五是尊重技术创新。建筑原有木结构梁架重要节点部分出现损坏,如按照传统方式更换,费工费料的同时,可能造成建筑二次破坏。修缮团队探索出以钢木结合加固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一次新旧技术结合的创新尝试。 
% K7 J+ G, H5 H) P8 F3 P+ [
% }2 Y4 H& ]& C$ `2 |2 h( o# m3 t, ^钢木结合梁头加固 图片来源:京诚集团
: [8 U8 Z; r) Y. p3 V如今,同兴和旧址的建筑已修缮完毕,同时该楼的历史印迹也被悉心保留下来。在建筑后续利用方面,将充分考虑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引进创新型产业,并根据实际需求植入采暖等现代功能以满足日常使用。这里凝聚着各方的心血和努力,充分体现着“同心协力、兴修老屋、和谐共赢”的精神。
8 G! o" p; q& O( M: R z1 c一座百年建筑,经过历史的变迁,所有使用过、修缮过、经历过的部分都将形成一串完整的记忆,成为建筑未来的一部分,连接着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人们,期待明天的故事,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 $ ]: @' X! f9 b
内容来源:京诚集团、北京日报、北京东城、北京新闻广播、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兴和官网
O4 `6 |( y3 [2 a* q7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