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双城·燕山·双菱 很多昌平人的手表出自北京手表厂昌平圈2021-03-19 09:39:57
" D' i/ ?; X. R$ T% Z7 B8 y4 R( e! f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家里值钱的东西仅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能够拥有一块手表,那是相当的牛气!人前人后,恨不得每天都要撸起袖子,看上几百次才行。 
& q# I' \3 g8 G, A! u. m
: m& w+ ~( s$ @6 @1 K北京手表厂生产的手表,是当时中国的三大名表之一(上海的“上海牌”和天津的“海鸥牌”)。 * ?3 p6 F% q) `$ A6 g
! D( k% ^7 S, X' ^# h' A) @2 C
1984年,昌平好友高老师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昌平副食品公司上班,月工资是30块钱。头两个月省吃俭用, 45元买了块北京手表厂生产的燕山牌手表,那个时候手表已经不算是稀缺物了,不需要指标,只要有钱就可以购买,虽然如此,一个半月的工资,买了一块手表,现在看来,也算是够奢侈的。3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次搬家,那块燕山牌手表一直没有舍得扔掉,清洗机芯油泥之后,依然走时准确。 
0 J0 r3 M( w* D4 W2 J: E- _6 i H2 Q$ F2 M5 o7 J) r
要说中国手表制造业的历史,北京手表厂在计划经济时代毫无疑问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40年前,全国二十多位制表精英齐聚北表厂,研制出赫赫有名的“统一机芯”。统一机芯研制出来以后,全国各地,无论在哪个地方建手表厂,只要从北京表厂拿一套图纸、一套工装设备,就能立马开工生产。 . C, f5 c/ i' L' v7 P# T' ~
( o2 o! e* e9 L0 [5 e5 ]$ s5 ?# l北京手表厂始建于1958年6月19日,1960年在昌平县城东门外选址建厂。建厂初期,仅有21名干部和工人,他们都是从宣武区公私合营钟表厂抽调来的。为了向建国9周年献礼,他们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凭借着研制生产闹钟的经验,厂长谢进修带领职工,在北京工业学院二系师生的帮助下,在测绘瑞士“大罗马”手表的基础上,生产出了第一批手表。 8 Z& L. X, v+ q! c; ~! y
% d+ r" K2 f/ ]4 B1958年9月,北京手表厂生产了第一批一型表17只,命名为“北京”牌。 ' H3 H5 d5 H# ?, _
% t/ A/ U' A9 D# p. @
1973年,中国钟表行业最有影响的机械表统一机芯在北表试制成功。
6 w( x# a$ g5 N- f3 ~$ i" O6 S1979年,“北京”牌手表商标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获准注册。 ' Q K9 ]% l$ u- K4 e' ^3 m4 V
1996年,北表研制成功了中国大陆第一只陀飞轮手表。 
7 k# _- ~* D E/ b1 U
' c k1 Z- G* x7 ^1 t! L# J2004年,“北京”牌手表首发红金限量款陀飞轮金表,这是中国品牌首次生产和销售,高级手表。 ; w2 R4 s! i6 C
2006年,“北京”牌陀飞轮铂金钻表“游龙戏凤”参展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同年该表以100万元人民币被收藏,成为中国手表的前无古人之作。 2 F" p4 J8 ^# b7 ?, z) l
2007年,北京牌手表有了双陀飞轮表。 - x9 i( G$ u( i" O, j8 ?
2008年,北京手表厂研制成功陀飞轮三问表。
2 _6 E4 z0 {* }/ h- ]- ^* O3 E2009年,北京手表厂研制成功中国首只双轴立体陀飞轮手表。 , J6 m8 f: c# W5 T& i
5 G& c9 M; `7 o& x& x6 y北京手表厂自1958年6月成立,于当年9月研制出第一批17只手表,填补了北京手表工业的空白。这批手表的注册商标为“北京牌”,并定为一型表,这批手表采用大三针设计,具备17颗钻以及防水防震防磁性能,机芯厚度为4.62mm,直径为42.6mm,表壳为全钢表壳。到1961年,北京手表厂共生产一型表3726只。同年,表厂领导派出一行人到上海考察学习,带回来先进的制表技术,为日后的研发和生产奠定了更加雄厚的基础。 % f) x1 r, y% ~8 J3 O
. T) z* n1 K8 k8 W7 I1 |: x
随后,北京手表厂开始研制二型表。1963年,完成了第一次产品升级换代的转型,生产二型表,全钢防震,在17颗钻机芯设计基础上,在中夹板上加了一颗宝石轴承,改为18钻,涵盖了当时较为流行的18K金表和女士腕表。从1963年至1969年间共生产二型表166861只。 # d5 \/ q4 G# C$ ]3 l
. B, u- _. A: Q) ?' V" l1967年,北京手表厂开始生产五型表,这个表款在机芯设计上,将二型表的上夹板和中夹板合二为一;同时,摆频由18000H提高到21600H。五型表累计生产了150万只,缓解了手表业的市场需要。 
. P- e1 B3 ?$ `
( O" D1 l! ~# q+ O5 V2 ]# z1970年3月开始,轻工部组织全国各大手表厂、钟表研究所及有关院校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设计组研制“统一机芯”,这种机芯的推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个性美,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促进了国内整个钟表行业的发展。
6 y+ d& g9 J. n& `; ]0 [& @! F北京手表厂作为统机项目的牵头企业,统一机芯在北表试制成功了。由于考虑到出口的需要,表盘天安门的标志出口世界各地不太合适,于是品牌和图案改为‘双菱’。 ) g1 E" b7 \: p7 G5 K
2 i; L0 J/ g8 c7 b8 @
双菱手表于1974年起,连续生产11年,共生产了1065万只。1975年后北表开始生产子品牌手表,比如长城、双城、燕山等,其中双菱的产量最高,知名度在当时也比较高,在海外市场上双菱被翻译成“Double Rhomb”,这些表在亚非拉很多地方有售,部分在1978年—1979年间还被出口到英国。 7 t# s: \. g% u) V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手表厂领先研制机械表中工艺难度较大的小型坤表,开发出SB10薄型女表,表径24毫米。1983年,SB10薄型女表,获得了国家经委优秀产品证书。 
* {6 i# T5 C$ K4 @: j* L, }# E; c4 ^/ _: @6 m/ t- G3 B D' \
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北表厂大门内,他向上挥手,看着远处。 ( O$ z) N* h) m6 F) ? J! t
. J3 V r5 g {# R5 o& s' D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出现了“电子表”、“石英表”,这种手表物美价廉,样式美观,使得造价昂贵的“机芯”手表式微,使生产机械手表的北京手表厂逐渐走入了下坡路。 4 t1 R; P. p$ Y. X
1996年,国内著名制表大师许耀南在北京手表厂主持设计的陀飞轮表面世,宣告了中国大陆第一只陀飞轮表的诞生。此后,北京手表厂开始了向高档礼品表方面,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试图找到一条出路。 
. N: E$ a/ z X* }% x6 b# e. ^6 _; y
2004年,北表厂由国企转为民企,转变过程中,内部结构经过改良的红金版本陀飞轮推出,为北表厂赢得了赞誉。彼时,贵金属材质与高复杂机芯的结合在国产手表中非常少见,而北京手表厂也开始了在机芯技术与高级工艺方面的双重突破探索。礼表款“马踏飞燕”陀飞轮腕表与“北海”系列腕表逐一亮相,再次呈现北表的精湛技艺。 ; f/ G' e) u+ ^: F- O0 b
! F. b( }/ w7 |! ?# {北京手表厂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情怀,也成为了昌平人难以抹去的珍贵记忆。如今手表厂依然屹立在昌平,朱红色的墙壁保持着表厂的传统风格,我们从中依然能够看到北表人建厂初期的激情与热忱。 
- s9 ^/ K2 c( y; @
3 B6 X5 K# N+ O: X8 V: g: ~内容来源:跟随高建走昌平 1 x3 ^ S9 f( A, X; |: _% a2 A' ^2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