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80|回复: 3

转贴;约克城的启示:老人城墙巡逻专揪新建筑,背后怎么回事[含1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0-10-10 09: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约克城的启示:老人城墙巡逻专揪新建筑,背后怎么回事

2 ~( W  @( r- b) [; z  ]7 G5 N
原创 我是胡同 2020-10-09 20:37:00

% K0 p: B% p6 O  `

2 \1 T% |8 T4 B
今天我们接着说约克,看过上回文章的朋友都知道,说约克城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新近出炉的首都《核心区控规》,从约克古城的发展中,我们试图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上回说到两点启示,分别是整体历史风貌的保持和城池的完整性。今天继续说第三和第四点启示。
启示三:对待古建的态度
凡是去过约克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满眼尽是古建,而且动辄就是上千年的“老东西”:

约克就像一座古建博物馆


, T8 O8 v" D- i5 W) C# }3 ]
约克大教堂,可以称得上约克的城市标志了,它是欧洲目前最大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教堂于1220年开始兴建,250年后才完工,教堂外观和内部都叹为观止:

约克大教堂外景


+ X! q( m; l1 |3 M

约克大教堂内部

6 k+ Y! q, @% i9 @  b, m
如果说约克大教堂是座庞然大物,那约克城的很多小细节,比如随便一个街角,随处一处墙壁,也都写满了厚重的沧桑:

小小的角落

3 h& ]9 X: f" \; L
在英国,古城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保护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就是保护这个城市的恒久发展动力,尤其是对于文化城市来说,历史就是它的魂魄。
那么谁能代表历史?可能元素很多,但最直观的体现,当然就是城市街区的历史建筑:

约克街头

/ ]. c4 q, J6 \7 C6 i% r, G
而在国内,不仅是北京,在很多城市,我们都见证了太多的历史遗存被消亡,太多的历史建筑被现代化楼盘取代。以北京老城区的胡同为例,已从几千条锐减到几百条,成片成片的历史街区被整体替换成现代金融区、现代商业街、现代住宅楼:

被称作宣南文化代表的大吉片胡同区被新开发的商业楼盘取代(2012)

3 v" S* Y3 v7 u+ x) @' c
于是,身处高楼大厦,而淡化了个性身份的北京部分老城区,成了“北京人在纽约”。
当北京变成了纽约,北京还能称之为北京吗?朋友们可复习上一回我讲到的纽约城的名称起源,其实是来自约克的。
我们不去学习古城,却去模仿历史底蕴较浅的“新城”(并非歧视纽约哈,而是城市发展历程完全不同),是不是南辕北辙了呢?
所以,新出台的《核心区控规》才会更加强调“延续古都历史格局”,强调“推动老城内外和谐发展”,强调“古今交融”。
日常,往往有人误解“国际化大都市”的蓝图,片面以为“国际化大都市”就等于高楼林立,其实忽略了历史文化的内在价值,尤其是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历史古都来说,只有更注重历史文化,才可能更具“国际化”。
即便不讲那么多大道理,就说旅游吧,入境游一直是我们的痛点,就算来到北京的老外,除了故宫长城这些地标性目的地外,很多人都要到胡同里走一走,甚至住一住。这就是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的吸引力:

钟楼前的老外


% h! t$ p* v) y5 k, n

国兴胡同的外国游客,在仔细打量着这座古城


7 f/ |9 e, }- d  a
启示四:人与城的关系
“我是胡同”一直强调,对于北京胡同的看待,不仅是建筑肌理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价值。活着的胡同,才是京城文化的生动体现。

马园胡同玩耍的孩子。这才是胡同的烟火气

" A* t) M. D. {+ x
不保护胡同反而拆掉,然后制作一个模型搬进博物馆供游人观瞻,这不叫文化传承;胡同留下,但不去改善居民生活,也不叫文化传承;或者保留胡同,却完全剔除原住民的生活,也不是文化传承。
比如某片胡同区,虽然保留了,也改造了,但将居民全部迁走,都建成高大上的四合院会所,供有钱人或有钱的公司入驻,这就不是胡同的本质了。它只是有胡同之形,而无文化之实。
在约克,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民宅与这座旅游城市浑然一体,整座城市就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约克随处是这样的小巷与建筑


% ~2 e2 V9 y9 Q. U
还有的居民保持着原来的装束:

忽然有种穿越感

4 M' f( z1 @' V/ [  p- E% G
由于旅游的发展,原住民的住宅也被用来做旅游服务。比如我们去约克时,没有住大酒店,而是在城中心租借了一户居民的公寓,也算是一种“民宿”,里面是原居民的家具,还可以洗衣、做饭,十分温馨。出门只需徒步几分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地标景点,也极为方便。
: h" f6 k6 h9 z* o' S
一位专家在考察约克后说,“这里的人们用开放的心态、长远的目光精心保护着这些资源。反观国内,凤凰古城设岗强征入城费,台儿庄古城清空原住民,把古城变成博物馆,似乎还是以封闭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图发展”。
城对人尊重,人才能在乎城的保护。
有篇文章讲到一位旅者,在约克城墙上遇到一位手拿望远镜的老人,他说:“我出生在约克,老约克人啦。退休二十年来天天在城墙上巡逻,要是看到有谁想在城里盖新房子或开新马路,破坏这个城市原有面貌,那我是不会客气的,马上就去报警。”
事实上,这位老人只是一个缩影,在约克包括整个英国,形成了一系列历史文化的保护法案,也形成了一批民间社会团体,长年守护着自己的城市文化。

虽然是老城,但约克开放而充满活力


! E0 |/ Q8 W# r& d+ x: b# K
人是城的人,城是人的城。
最好的结果,就是二者形成良性循环,互促互进,而不是形成对立。事实上,我们有些地方完全倒置了,反倒成了“有城无人,有人无城”。比如有的古城,一搞起商业开发,就将居民全迁走,再建设仿古建筑,结果呢,这种没有灵魂的开发,最后往往只落得个死寂的空城。
所以,这次首都《核心区控规》也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平房区申请式改善、推广“共生院”模式,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等内容,在保护老城的前提下,更好地去关切民生。
那么,问题又来了,保留了人,保留了历史,经济发展还要不要?
在这方面,约克是如何做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0 11: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拆了城墙城就保不住了。
发表于 2020-10-10 1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保护胡同反而拆掉,然后制作一个模型搬进博物馆供游人观瞻,这不叫文化传承;胡同留下,但不去改善居民生活,也不叫文化传承;或者保留胡同,却完全剔除原住民的生活,也不是文化传承。# ]8 q% [  ^% M2 E
比如某片胡同区,虽然保留了,也改造了,但将居民全部迁走,都建成高大上的四合院会所,供有钱人或有钱的公司入驻,这就不是胡同的本质了。它只是有胡同之形,而无文化之实。”0 I) S: P! r6 F2 m4 c

8 Y0 L. i- U7 K  这些话戳痛了北京的要害!
发表于 2020-10-10 1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不学,那多难啊!拆了老的建新的,既来钱又效果明显。说到底这是百年来执政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深入骨髓的病毒至今还在作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9:05 , Processed in 1.13458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