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2615
帖子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8-7-18
最后登录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8 12: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皇历”产生在北京宣武门内的历局
# U V! r- k+ Z) `- r8 D在古代,采用何种历法是涉及皇权的政治行为,历书要由皇帝颁布,所以称为“皇历”。1900年以前,在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的西侧有一个衙门叫历局,就是编制皇历的地方。历局前身是明代天启年间开办的首善书院,书院后被太监魏忠贤查封捣毁。到了崇祯年间,因明朝实行的《大统历》已经陈旧失准,礼部尚书徐光启在首善书院旧址上开设了历局,并聘请住在隔壁南堂里的德国人汤若望加入历局协助编修新历。汤若望采用西洋新法编成的《崇祯历书》尚未及启用,明朝即已灭亡。4 I8 ~) h G, H: D. S
1644年6月6日,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占领北京,6月15日,多尔衮下令驱逐北京内城全部居民,将腾出的房屋分配给八旗官兵居住,住在南堂里的汤若望也在驱逐之列。汤若望知道清朝也会按传统废除明朝的历法,更知道清朝短期内无法拿出新的历法,就将尚未启用的《崇祯新历》献给了清朝,多尔衮欣然接受,命名新历为《时宪历》,下令于次年开始实行,并在封面印上“依西洋新法”字样,以示其先进性。多尔衮派兵保护了南堂,汤若望也当上了掌管天文和历法的钦天监长官。此后直至道光六年,在历局负责编制历书的官员均由西洋人担任。每年十月初一日,钦天监要将下一年的《时宪历》呈交进皇宫,由皇帝向天下颁布,称为“颁朔典礼”。$ N4 A, i. R. u' c* G: E* ^$ @& f
到了乾隆年间,因乾隆皇帝的名字叫“弘历”,“历”字须避讳,《时宪历》改称为《时宪书》。“时宪历局”也改称为“时宪书局”。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第62回中,史湘云在贾宝玉生日宴会上说酒令时,就提到了《时宪书》和书中的一句话,叫做“不宜出行”。
7 g0 x, e! @1 w' R* D3 z+ w1900年,宣武门内南堂被义和团烧毁。八国联军进京后,用“庚子赔款”重建南堂时,将隔壁的历局也圈入了南堂。
/ \* `7 A" }, @7 w/ e% C, o1912年清朝被推翻以后,民国政权为淡化皇权遗迹,将皇宫改称“故宫”,皇城根改称“黄城根”,皇历也改称为“黄历”。编制历书的场所后来也改到了民国首都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
: S# n1 y( V, j1 }& ?
5 \1 D* M) f* l# C0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