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8153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1-3-14
最后登录1970-1-1
|
在度过了长达一年多的电影荒的时代以后,终于迎来了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五十周年的纪念日,那时尽管中苏之间经过多伦的论战之后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但如此重要的纪念日,国内的电影市场还算要有所表示一下的,于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这两部苏联早期拍摄的黑白故事影片在国内公映了,及时的解了一下我们的文化之渴。- U) Y- k/ R; p( x* }1 v
那时,为了标榜文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国内的戏剧舞台上只有八部所谓的样板戏在疯狂的演出,这八部所谓的样板戏是:" h. Q6 L% O1 j$ h, h4 R
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H' ?8 f' Z" R3 h7 ^
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 a- j! ]% j" K7 @# @
京剧“智取威虎山”* h4 W. O. q% C/ l2 l7 [
京剧“沙家浜”
$ I, Q5 \1 a; i% ?: }, x2 v京剧“海港”* T4 U5 n# J2 T
京剧“红灯记”
: `9 k' E. r$ \3 U2 G/ R1 b京剧“奇袭白虎团”, M$ |5 e$ U1 O# w* y
京剧“龙江颂”4 x& |0 {2 C: q9 z P) H; n# E
京剧“杜鹃山”
! j* j, B/ h+ \以及“钢琴伴唱红灯记”+ M* d+ Z, h; F* B
因为当年的国内的舞台上只有这几部戏剧在演出,没有其他别的什么东西,于是便造成了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正式的、业余的演艺团体纷纷效仿,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大演革命现代戏的高潮。为了配合这一高潮的到来,国内几大电影制片厂还将这些部现代剧拍摄成了彩色电影,拿到国内院线去公开的放映,于是,全国各个厂矿、机关、学校,便把组织自己的职工到电影院去观看这些部戏剧电影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组织了又组织,看过了之后还要观看。于是,就在那几年,我也说不清楚,到底去电影院(或者是露天放映)观看了多少遍这几部戏剧影片,反正是对它们已经看得够够得了。; F. z u+ K* y# _1 h& I j1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