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9 b7 o4 i1 x1 [+ { O! O- n4 ]
6 v. E- o/ _( G* ]4 e4 I
* T: e8 a1 C3 `' m4 E8 Z- e6 n# i
! }# y; h" i! M9 D; b( I
) ]# x* G9 W& j, E+ [5 q1 x+ a5 q, v4 e0 ^) ~+ I* f7 a2 y
老北京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老话:
内九外七皇城四,
九门八点一口钟,
其中“内九外七”,
说的就是北京内城和外城的十六座城门。
! S1 P. i1 [- _3 S6 L: r' L9 z7 m
( D) _8 G, d; y6 C/ R6 x* R1 V E" n
这内城九门主要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而外城七门指: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包含: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然而,现在的北京城门只零星地剩下了一对半:一对是正阳门的城楼和箭楼,半是德胜门箭楼。那么,其他的十四对半城门都去哪了呢?
崇文门
1950年拆掉瓮城
1968年全部拆光

0 L* y! i+ p! S$ t/ _
+ d0 X8 y+ q: n' C6 S; v崇文门,在元代称文明门,又名“哈德门”“海岱门”。老北京有个讲“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这您就看出来了吧,崇文门多走酒车。这是因为在当年北京南郊大兴县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都常常从崇文门进城。
但是崇文门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是收税关口,这九门中的八门都是启闭有时,而崇文门是永不关闭,会有差役守卫,因为司着收税重要职能。这放现如今,相当于就是税务局。
宣武门
1965年拆除
: h- g. K4 I% G6 E3 Z
5 b. X. U# N8 b宣武门,我们大家都知道又称“死门”,在元代时称顺承门。称其为“死门”有两个原因:一、菜市口是当时的刑场,押送死囚的车都从宣武门出;二、当时北京的墓地多在陶然亭一带,送葬的人也走宣武门。所以这要搁现如今,宣武门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殡仪馆。
阜成门
1953年拆除瓮城、箭楼台基
1965年拆除城楼
! P; P {& k" H2 y0 z# T' u
g1 t5 S7 r U1 j
阜成门,在元代称平则门,又名“惊门”,取其“公正”的意思。在当时,西面门头沟出产的煤,是北京城里所需燃料,而此门距其最近,所以煤车都从此门进城。
由于“梅”与“煤”同音,所以在阜成门的瓮城墙壁上也刻有一朵梅花,取其谐音。在现如今,阜成门司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务。
西直门
1969年因修地铁
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 W% l. O* ^, l* f6 R5 J" h0 @ a& f# W
西直门,在元代称和义门。当年北京城内水质不够好,皇宫用水都得取自玉泉山,水车皆从西直门入城,所以西直门多走水车,在其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以其为标志。这要放现如今,西直门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水利部。
安定门
1969年因修地铁拆除

( {* W5 `* I; G2 l, O! T( r4 a* s9 y1 V' i, i6 n! b
安定门,又称“生门”,取其“丰裕”之意,所以皇帝会从此门去地坛祭祀社稷,祈求丰年。除此之外,安定门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军队出发会从此门出城,大概是取“生门”之意;二是粪车多会从此门出入,因为在当时,安定门外的粪场较多。
我们取其一个意思,因为多走粪车,和我们现在城市清洁所含意思相同,所以安定门放到现在,那就相当于环卫部门。
东直门
1965年拆除

j5 z9 }/ A3 f9 O8 w4 U1 t9 L+ F& v9 u; H; Z
东直门,在元代又称崇仁门。在当时,砖窑基本都设在东直门外,所以东直门进出的大多是砖瓦的车,而在过去,从南方运来的木材,都会从东直门进城。这么看来东直门多走砖瓦、木材车。所以在现如今,东直门相当于建设部。
朝阳门
1953年拆除城楼
1957年又拆除箭楼

4 e' Y. L9 k0 V5 U$ Z4 i- r4 s1 _1 O$ }. i6 j5 x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又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朝阳门是当时北京城的粮门,从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从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大粮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在现如今,它就相当于粮食部的职能。
永定门
外城最大的城门
1950年拆除瓮城
1957年将城楼、箭城一并拆除
8 V! H1 g$ s8 Z
+ k$ c& r+ l3 K6 m左安门
1953年将城楼、城台、箭楼、瓮城全部拆除
1 |0 y" @( T) l) j( B4 N2 |. H
1 u% C1 c0 t/ ~; t& ]" P2 Z- X
. r9 R) \1 X- o6 P
! `; z/ F" y# U# E% B8 s
右安门
1956年拆除箭楼、城台及瓮城
1958年又将城楼拆除

9 h* |) ^9 D& T9 {5 V4 C0 l' n* W
' J- o- B4 x/ C/ l广安门
1957年拆除城楼

8 X8 s$ g. U% h9 s/ p w
) n( R# ?* w7 y4 p' e地安门
因交通问题拆除
6 U. y/ M R; C6 f3 l5 {6 F1 i1 o
1 U6 \0 [9 A5 C) f$ V
西便门
1952年将城楼、箭楼、瓮城一并拆除
( c) ]/ _ H& k; J2 O/ H; p
9 s5 z' o u h0 b, i' l, i/ C+ {东便门
1958年修北京火车站拆除城楼
3 o& }, O9 P2 K w6 y. H& m4 ^' i& x o
/ T7 U( j% F$ }" d- w5 K n4 K其实,除了这些古城墙,北京城还有更多的古建筑,在这些年也消失了……
中华门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时称“大明门”。因为是皇城的正南门,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清朝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又改名“中华门”。

5 ]4 U# L9 U, p% T: {5 p/ Y! G6 ~; |' W
1954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中华门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上修建了现在的毛主席纪念堂。
! \- N' e% o( f7 U" Z" v& }
$ A/ D1 M2 G5 ^8 _, X. g现在的中华门仅剩一个模型,收藏在故宫,供大家观赏与缅怀。
i! `8 H0 P( Q- S0 F G5 H
! h, {4 ?8 {- u) p" ^, B
北上门
明朝时的北上门是紫禁城外的禁门之一,清朝时的北上门逐渐改变成为了景山万岁门(清朝称景山门)南面的景山外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1931年,为了拓宽道路,设立了景山前街,北上门成了故宫博物院外门。

+ X) |/ y- [+ B* n6 d" ?" H
1 E; }! X- ~8 L5 @4 X9 I3 p* U1956年,在拓宽景山前街时北上门被拆除。大家对比一下下面两张图,不难发现之前北上门的位置。
2 b& P: S" m9 R$ Y; o" ^- B, N
4 R( R+ q4 O- X7 B( E( L7 K
% B" y: O: o7 Y; o3 z: w
! a- K z, Q- \2 @. U% @2 p' l
大高玄殿习礼亭及牌坊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御用道观。在它的门前有一组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牌楼,三座牌楼所围之内还建有东、西两座习礼亭。
O/ |9 o, O8 O3 m y
n9 `9 e( a6 [1 K
1955年,东、西牌楼被拆除。1956年,在拓宽景山前街时,南牌楼与两座习礼亭均被拆除。
L# M4 u+ t* n# e6 T
- [4 y+ C3 T5 t: V
1960年,以东、西牌楼的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楼在中央党校的庭院内重新树立,保存至今。
- o6 ^6 c; J# H
% O. ^& B1 N2 U( v南牌楼的乾元资始石匾曾流落到月坛公园,成为树林中摆放的石桌的桌面。
5 `5 Q" y) c- w+ w+ y8 N
2 g8 U7 M1 m8 I/ M, G4 h( a5 H
2004年,南牌楼在原址重建,并将乾元资始石匾从月坛公园请回,安装在该牌楼上归其原位。

4 _5 Z: w4 {& m" l( @5 `' P1 q; l- m2 D! p: R/ ?2 `' S* e# ?
普宁回回营(清真寺)
清朝乾隆时期,在皇城南墙外,也就是现在的长安街新华门正对面修建了普宁回回营,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有功的维吾尔族人居住。
0 Y0 z3 H% t& M+ u7 D2 X& W4 n, H; x: v
8 K U& w1 p5 \% t# d1915年,袁世凯政府在与清真寺教长协商迁寺之事遭到拒绝之后,凯恼羞成怒,悍然下令强拆。竟以辟开新路为名,派员工数十百人,将此寺正门、邦歌楼、大殿完全拆毁无存乾元资始石匾。
2010年,残存的清真寺遗址也被拆除。下图是拆除时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雕刻有不断莲的皇家寺庙卷拱石。
% J' E- m+ j% ~# W
( h9 q0 |$ Z8 j
法藏寺塔
法藏寺始建于金代大定年间,时称弥陀寺,明朝景泰年间重修时改名为法藏寺。
1967年,由于修建京沈铁路,法藏寺庙被拆毁,但古塔得以幸存。当时站在塔顶,可以望见西郊的香山。
4 ]+ ^6 q$ y1 c/ G
. o- e% U- A" A( H1 k( v Y+ O% C
1971年,由于古塔布满裂痕,岌岌可危,最终还是被拆除了。
' |8 V" E4 Z4 N8 K
: X; c: v @* h, `2 Q天桥清真寺
北京老城区内的清真古寺多是明代建成的,而清代发展的多是郊区的清真寺。由于民国时期时局动荡,新建的清真寺很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天桥清真寺了。
# M" y0 f* Q+ c; X4 T Y
$ c3 t2 M- U/ X3 y0 j天桥清真寺在福长街,如今是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以前还被两家小学占用,以前的建筑早已完全拆除,现在是纯阿拉伯式建筑。
庆寿寺双塔
庆寿寺双塔始建于金代,原址在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28号。
4 Z% p, Y U: v; {( n
$ Q3 J4 |% g+ w) i
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庆寿寺双塔被拆除。
当时梁思成曾劝说:像西长安街上金代的庆寿寺双塔,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拆掉?为什么不能把它保留下来,作为一个街心小绿地看一看。
$ q8 u& y+ S& E4 z0 s
; n8 O& P3 Q9 r; @/ \% e& e
$ P4 {( Q; V0 l! R3 C0 j其实,除了这些,还有更多的古建筑也永远得离开了我们……
林语堂曾经说过:一个城市即使尚未臻于完美,人们也依旧会喜欢它,还要留恋其旁的山峦、河流。即使人们很少去游览,有关那些胜地的古老故事也会使整个城市充满活力。
那么,当胜地不再有,那些古老的故事是否还会被人所记住呢?
梁思成当年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
是的,还未到50年,人们已经后悔了,而且是悔之莫及、扼腕叹息!
现在的我们只能通过那些早已泛黄的老照片,来一睹老北京城当年的壮丽与风采。而且每次重温之时,心里都会隐隐作痛,想要去抚摸,涌出的却是更痛的冷泪。